“行了,说说这两天可有什么发现”看着眼前的郑兴国,常宇还是有些佩服的,搞情报的人装啥像啥。
“回厂公,这两日城内还算安稳,除了教训了几个地痞流氓外尚未发现有贼子奸细“。
郑兴国说道。
常宇示意他坐下,随即给他倒了杯茶,郑兴国赶紧起身连道不敢,又被一个瞪眼瞪的赶紧坐下。
”还没发现奸细说明两件事,第一贼军尚在汾州府,咱们在交城又设防那些奸细不及进来,或者进来的太少,第二贼军尚未兵临城下,那些潜伏的奸细不敢轻举妄动或行事特别低调隐秘他们在等大军到来“常宇分析道。
”卑职也是这么认为的“
郑兴国点头:”过几日恐怕一个个就坐不住了“。
”所以,你们先把网织好,等他们坐不住的时候一网收了“
常宇嘿嘿冷笑:“别说太原城,此时便是交城那边也早就下了令,只准进来不准出去,这些奸细来多少都是自投罗网”。
两人又聊了些话,郑兴国忽然道:“厂公,卑职刚看到秦兴回来了,不过没给他打招呼”。
“是的,他晌午前回来的”常宇微微点头,不过这家伙不该是在睡大觉么,是了,刚拿了百两赏银应该睡不住要出去嗨皮一下。
“他带了个年轻人陪着蔡巡抚……,蔡大人对那年轻好似非常喜爱”郑兴国接着说。
年轻人?常宇皱眉,忽然想起来,他曾让秦兴晚些时候带于成龙去拜访蔡懋德然后一起参加王府晚宴。
现在看来是两个暴发户都兴奋的睡不着,结伴上街溜达了,一个想花钱,一个想赶紧见见那位巡抚大人。
所谓人以群分物以类聚,郑兴国说蔡懋德和于成龙相谈甚欢,可见两个正直能干的人产生火花了。
一个贡生一下就攀上了巡抚大人,起点是不是有点高,常宇托着下巴忍不住的笑,历史上于成龙高考虽然坎坷,但仕途本就一路顺畅,从一个只有五户人家的贫困县长步步高升成一品大员。
只是此时因为他的到来起点变得高了些,不过想想自己起点也不低呀,入宫一个多月便成了权势赫赫的东厂厂督,虽然他也知道,这仅是各种巧合之下,崇祯山穷水尽的孤注一掷。
随即常宇叫店家取来纸笔,为于成龙写了一封推荐书,不过是写给朱慈烺的。
他深知自己只是崇祯的一把刀,除了替他干些见不得人的黑活外,崇祯他的其他并没多大兴趣,随意推荐一个放羊倌根本不会引起重视。
但太子来推荐可就不同了,因为太子有‘先知之梦’,得崇祯宠信至极,他推荐的人,加以‘梦境’托词,那便大不同。
推荐信写的很短,除了不拘一格降人才之类的缀语还有一句:“此人千古一廉吏,稍作打磨善用可延大明百年基业”。
虽说现在大明基业随时可能崩塌,但常宇还是替于成龙装了个满分不骄傲的b,因为他如论如何也要把于成龙启用,所谓武打江山,文治江山,缺一都瘸。
“这封信你先收着,等晚间蔡巡抚还会写一封给皇上的推荐信,到时候一起送往京城”
常宇又交代郑兴国一些事宜,这才离开茶馆。
刚行不久,便有锦衣卫来报,周遇吉已经出城前往交城。
这老小子,竟然不等自己,常宇苦笑,不知是事情紧急,还是故意撇他。
得,没他我还活了,常宇傲娇的冷哼一声,转身朝军营走去,正好先处理一件重要的事情。
………………………………………………………………………………………………………………………………………………………………………………
书友们,票票票票票票!赏个票吧,喜欢的投票哈。
第一百六十章 前线()
明朝的匠人的职业都是固定以及祖传以及世袭的,哪怕是泥瓦匠也是如此。
但不管是普通的泥瓦匠还是制造军火的军匠薪水都低的吓人,养家活口都难。
常宇一声令下,召集太原城中精通制造火器火药的匠人,于是锦衣卫,东厂加上军方立刻行动,一个时辰内竟然召了近二百人。
突然被召集到军营,这些不管是军匠还是普通匠人都胆颤心惊,特别带他们来的人都是锦衣卫东厂这帮小恶魔们。
一座空仓库内,百余人围坐一起,在他们前方常宇站在一辆银车跟前,微微一笑,抓起一把银子慢慢丢在地上哗啦啦的响,引得众人目光随着银子滚动。
“把活干好,这些银子你们就可以分了”。
顿时议论声起,这些银子太有诱惑力,太有动力,虽然此时他们并不知道让他们干什么活。
活计很简单,制作火药包,手雷,手榴弹等爆炸物。
炸药(黑火药)早在唐朝就出现,到了明朝应用已经非常普及,制造的各种火器也五花八门样式多多,甚至连那个一硫二硝三木炭的配方都家喻户晓。
只是奈何在这个冷兵器的时代,火器一直仅用辅助作用,没被重视,即便是火炮也仅仅用来攻守城池,因其笨重野战极少用,仅有戚少保戚家军的虎蹲炮(迫击炮前身)昙花一现。
原来是造火器,这些匠人立刻来了精神,常宇要求简单,一不要炮,二不要枪,只要各种一点就爆的爆炸物,什么火药包啊,石头雷啊,大型鞭炮啊(可当手榴弹)等等。
收集太原能用的一切可造火药材料,能搞多少是多少,能造多少是多少,常宇知道制造火药的木炭和硫磺来源比较容易,但硝就有难度了,除了天然的硝石外,只能在茅厕阴暗处慢慢自然生成再提取,时间跨度长。
但眼下形势紧急,只能尽力而为,同时常宇又派人立刻向周边城市搜集火药材料以及匠人送往太原。
毕竟是后世穿越而来,见识广,也当过兵,即便他没造制造过任何火器,但理论知识还是一大堆。
于是仓库内出现了一奇景,任谁也想不到大明朝东厂厂督竟然挽起袖子和一帮匠人趴在地上画着各种图纸,唧唧歪歪半个时辰。
“这些都是军工专家啊,应该厚薪待之”常宇看着仓库内这些衣衫褴褛的军匠们,忍不住低声叹息一声,旁边的春祥不懂:“他们是匠人啊,总不可能比那些当官的拿的多吧”。
“你懂个p”
常宇拍拍身子,转身走到仓库门口,叮嘱当值的胡岭,让他一定要注意防火,注意生产安全,营造火器示意由他全权负责,尽力满足这些匠人的要求。
走出仓库,天色已见黑,常宇大手一挥:“去交城”。
于此同时,太原城东迎晖门外,三百余人单人双骑,策马护城河外,吴孟明抬头看俺天色,把围巾往上提了提,心里诅骂这该死的天气实在太冷。
天气虽冷,但在他身后的三百余人,一个个双眼发亮,难掩喜色。
“吴大人,走东路还是南路?”唐破天轻声问道。
吴孟明往东看看,又往南看看:“走东路的话直奔正东到阳泉然后南下,虽然安全,但路途太远,绕了半个圈”。
说着又看了看南边:“走南路直奔西南到长治然后去卫辉是最近的一条路,但距离贼军范围太近,很容易碰上小股流寇,你们说呢?”
“走南路”
几乎是同时,唐破天,程明,李铁柱就达成了一致。
“就凭咱们三百兄弟,即便遇到小股流寇也无惧,最不济逃跑还是行的”唐破天道。
吴孟明沉默半响,重重点头:“那就走南路,诸位此行虽险,但富贵险中求,这一趟下来分的几百两银子是板上钉钉的了”。
身后立刻传来欢呼声,一个个嗷嗷叫了起来,吴孟明挥手,当先一马奔去。
夜幕落下,太原城八门已经关闭了七个,仅有西南的大南门开着,灯火辉煌下戒备无比森严,并且只准进不准出。
南城两个门均有周遇吉最嫡系的人防守,接到的命令是白天除了衙门大员,难民劳工可出城外,任何闲杂人等均禁止出城。
而到了晚上,更是严禁任何出入,远道而来的难民都只能在城外粥棚和临时窝棚下等到天亮才能入城,至于出城,任何人都别想,根本不可能。
很显然常宇是例外,不光出城了,而且排场很不小,他从军营中把三卫一军抽调人手共计三百余人。
当值的两个百户没说什么,厂督出行没人敢拦,也没资格拦,眼睁睁恭敬的看着这只队伍陆续出城。
常宇勒马城门口,看了看城墙边那些躲在粥棚和临时窝棚的难民,又望着南方远处那源源不断的队伍,深深叹口气。
随即扭头看了一眼门洞中士兵,两个值守百户,立刻一脸紧张,显得有些手足无措看着他。
取出几两碎银递给一人:“给弟兄们分了,晚上都机灵点”。
“谢厂公大人”
士兵们大喜,传言这位年轻厂督乐善好施果然不假。
紧了紧围脖,抬头看着夜幕,常宇一脸苦涩,真尼玛冷啊,平白遭这些罪干啥,随即对身边的春祥等人轻声道:“走吧”。
护城河上的吊桥已经被吊起,但水面结冰,行走无碍,诸人下马而行,迎面三三两两的难民真加快脚步朝城门亮光处奔去,他们已经闻到粥香了。
过了护城河,众人上马沿着汾河边的官道疾驰南下,一路总能遇到成群结队的难民,看气色尚还不错,这归功于从交城一路每隔二三十里便设置一个临时粥棚。
这些粥棚其实也是个简陋驿站,供难民避风取暖,更多是一种心理的藉慰。
天黑夜路,加上积雪路滑,队伍行走并不太快,但即便如此,常宇刚到晋源的时候就追上一支队伍,这是往前线运送粮食的后勤辎重队伍,交城布控兵力五万余,粮草消耗不是小数。
又行数十里,终于赶上了大部队,这是下午周遇吉调的第二批人马,三万余人,黑压压的队伍望不到头,把整条官道都占满,迎面而来的难民不得已远远避开从田野或者河道上行走。
“让一下,让一下……”几个锦衣卫前边开路,立刻引起那些士兵的不满纷纷嚷嚷你谁呀,干啥的,那支部队的……
“东厂锦衣卫办事”锦衣卫吼了一嗓子,立刻便没人嚷嚷了,闪开一条小道,让常宇的人马快速通过。
再行十余里又是一支望不到头的队伍,这是今天下午的第一批人马两万余人。
常宇着人一打听,这两支人马的统领是王永魁,朱孔训,加上前些日子的牛勇的先锋军,周遇吉是把他的嫡系全部都派到交城前线,而此时留守太原的全是从宣大的援兵,也就是何成新和杨振威的人马。
老周这碗水端的不平啊,常宇心下疑惑,打算追上周遇吉旁敲一下,奈何周遇吉比他先行两三个小时,又是轻装快马,应是早到了交城。
从太原到交城一百多里地,常宇用了三个多小时才堪堪赶到。
交城之北数里的大河岸边,数十堆篝火映的周边通亮,几百名士兵有的在巡逻,有的在搭建营地,河道附近还有新开挖的工事痕迹,看来牛勇已经在这开始布置防线了。
寻了当值的一个百户打听,牛勇此时领兵在交城内驻防,周遇吉一早也过去了,此时应当也在交城内。
跨了河,不久便到了交城北门,很快就有当值的士兵前来查证身份,看来戒严程度非同小可,一问之下才知交城此时四个城门仅开北门。
常宇让部众先进城寻落脚点,自己带着春祥等二十余随从并未进城,而是沿着东城墙下朝南行去。
远望城南,东西纵横有篝火数个,每个篝火都是一个哨所,期间有巡逻队在周边不停巡视,每队几十至百人不等。
“什么人?口令”
常宇距离城南一处火堆还有五十余米,便被发现,随即四处涌来不少人马。
“东厂的”春祥大声说道。
他并不知道口令,所以即便他说出东厂的人,对方依旧没有放松警惕,而是慢慢围了过来让,让常宇等人出示身份凭证。
“原来真的是东厂的大人”验过身份后,当值士兵终于松了口气,四下散开不少。
“咱们刚从太原那边过来看看,尚未进城,还不知道口令”
春祥解释道。
“诸位大人,没有口令还是随意走动,交城周围往东至祁县这百里范围,明桩暗哨密如牛毛,其中也不乏贼军各种暗探奸细,一个不慎就会交上手”。
“那口令是什么?”常宇问道。
“对不住了诸位,这个您必须去城中找牛将军问,上边有令,任何人不得随意泄露”士兵们对东厂的人态度很是恭敬,但若知道此刻问话的是东厂厂督估计够震惊的了。
警觉性还不错,常宇暗暗点头,随即道:“那好,诸位兄弟辛苦了”说着便带着春祥等人,沿着城墙转了一圈,并未走远。
望着远处黑洞洞的夜幕,常宇知道从交城到汾州府这百里之地,时刻充满了凶险,甚至此时此刻都有两军探子短兵相接拼死搏命的事发生。
但不知道为什么,他有种冲动,一种想去亲自去那黑漆漆天地间去冒险的冲动。
紧握的拳头,慢慢的松了下来,常宇挥手带着众人绕着城墙跟返回。
“下边可是常公公?”
刚到东南拐角的时候,城上突然有人喊道,听声音竟是周遇吉。
…………………………………………………………………………………………………………………………………………………………
喜欢的书友记得收藏关注,求收藏关注哈!
第一百六十一章 任性的厂督()
“正是咱家”
常宇抬头大笑:“周总兵,你脚程可真够快的呀”。
“嘿,我说常公公,您,您,您能让卑职省点心么,这深更半夜的您还敢到外边溜达,赶快进城来”。
周遇吉气的都有些结巴了,常宇的人马进城消息很快传到他耳边,正在和牛勇议事的俩人赶紧从县衙里出迎,却被告知厂公去了城外巡察。
一听这消息,周遇吉顿时哎呦喂,速让牛勇带一直人马出城去寻,自己蹭蹭蹭的爬上城墙寻找常宇身影,却也巧了,刚爬上来就看见了常宇。
“有何不敢,将士都能在外当值,咱家有何可怵”
常宇笑道。
“能一样么”
周遇吉长叹:“这看似平静的黑夜之中,处处杀机四伏,常公公赶紧回城”。
“嘿嘿,杀机四伏才够刺激,才合咱家口味,周总兵莫不是把咱家当成那手无搏鸡之力的秀才公”常宇哈哈冷笑。
周遇吉顿时哭笑不得,这个厂督还是少年心性,仗着自己拳脚不俗,目空一切了,却不知两军相遇,那种生死之搏和比试拳脚完全两码事。
常宇刚拐过东南城角,便遇到带着三百余人的牛勇匆匆而来,看到他急忙要下马见礼,被常宇摆手止住,并肩回城。
交城几为空城,百分九十百姓已经撤离,仅余十成不到的的人在墨迹,不过也在撤离中。
除此之外,牛勇率领的二千先锋,除了城上一些巡察明哨以及守护唯一出入口北门的数百人外,其余全部驻在南城外,设置明桩暗哨防线。
城中此时仅有他和周遇吉的亲兵百余人,不过此时有增加常宇带来的三百余人。
常宇的这三百余部众,两卫一军各自百人,锦衣卫仅十余人用来领路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