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明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扶明录- 第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经此一战,队伍在此耽搁半个时辰有余,天黑之前到达宣府已成水月镜花,除非加倍飞奔,只是不太现实。

    片刻之间,队伍离开,独留满地血迹,山坡草丛中的尸体,以及道边码放整齐的一百三十个头颅。

    恐怕之后烟筒山这处山道,行人不敢行,贼人不敢入。

    …………………………………………………………………………………………

    感谢打赏,投票的书友支持,喜欢本书的朋友记得收藏关注哦,

第一百零六章 魏忠贤的价值() 
花开两朵,再表另外一枝。

    就在常宇率部于贼人浴血奋战之际,京城中却祥和一片,甚至可以说喜闻接连。

    因为就在昨儿从宫中传出一条消息,为了迎春祈福,太子将在皇宫正南大明门和千步廊之间的空地设台摆戏,邀城中富贵以及六品以上官员君臣共乐三天!

    此消息一出,京城抖了三抖,先不说其目的究竟如何,到底是迎春还是祈福谁也不关心,便那君臣共乐四个字已经让一大部分人欣喜若狂!

    哪部分人?

    京官和一些土豪!

    所谓君臣共乐那意思就是说皇帝也会参与露面,对于一些在京任职熬资历的官员这是一次面圣的好机会啊。

    而对于那些京中土豪商贾来说能有机会见到当今皇上,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便是花钱买门票也要去啊何况这次有请帖。

    当然也有人心中打鼓,不会是让俺们去捐饷的吧,毕竟之前崇祯帝干过这么一回,只是没人响应。

    不过想了一下,捐饷是自愿,大不了不捐便是!

    但不管如何,消息一出,京城震动。

    以往皇帝祈福,群臣参与正常不过,宫内摆戏也有,而且宫中还有专门的戏院,比如漱芳斋就是清廷的皇家影院。

    但这种在皇宫外专门搭戏台邀城中权贵官员出席,而且听闻连宫中嫔妃也会参与绝对前所未有,故此消息一出,引人好奇心大起。

    而消息传出的同时,城中权贵以及叫得上名的商贾土豪们便收到了请帖,这可不是一般的请帖,而是来自皇宫特制,对于官员来说还好,但对于那些商贾来说真的是要裱起来珍藏,光耀门楣的大事,最不济也能拿出来作为吹牛逼的谈资。

    从早上九点起,大明门便开门迎宾,虽然大明门内不属于皇宫,但平日间寻常百姓也能随意来此,毕竟里边就是各大衙门,何况还有一条专门为皇上准备的御道,岂能任由寻常百姓进入。

    只是这些拿着请帖的权贵和城中富豪们应该已经不算普通百姓了,按照规定每人可带两个家丁或者家属,进入大明门便有一个太监负责引导服务。

    至于活动范围不大也不小,进入皇宫不可能,但可在千步廊左右各衙门口参观游览,当然也不可随意进入,至于中间那条御道你要是不怕死的话可以尝试走一下。

    大明门内已经搭建起三个大台子,有戏有曲子有杂耍,据闻还有什么拳赛可押注寻乐,台下四周有幔布帷帐防风保暖,台下有软椅暖炉,供茶水糕点,据闻都是宫中的贡品。

    十点,大明内已熙熙攘攘,有如前门大街那么热闹,入内的权贵富豪们互相引见寒暄,有结伴游览千步廊,有邀三五成群坐在台下唠嗑看热闹,总之这绝对是一个极好的社交平台,毕竟往来非官既贵或富,无一白丁。

    承天门(今天安门)上,一高一矮站立两人,崇祯一脸肃然的看着正南远处那熙攘人群,耳边若隐若现传来戏曲声。

    太子朱慈烺站在他身后,脸上难掩亢奋,不停的咬着嘴唇,这一出可是他亲自主持的!

    “都叫来了么?”崇祯望着远方面无表情淡淡问了一句。

    “回父皇,京官六品以上,数的上名的商贾富豪,以及伯侯公等八十余勋贵外戚,帖子共计发了近五百余”朱慈烺快速说着,随即微微一笑:“这次最不济也弄个百八十万两,多了的话真不好说”。

    一说到钱崇祯难得露出笑意:“我儿越发聪慧,难得你能想出这么个法子”。

    朱慈烺受到表扬,得到崇祯的肯定,顿时心花怒放:“孩儿不敢全部冒功,常宇曾点过孩儿如此做法”。

    哦,崇祯眉头一挑转过身子看着朱慈烺:“朕本以为你此计是受到梦中闯贼进京逼银启发,难不成你和常宇说过此梦?”

    朱慈烺心下一惊,赶紧摇头道:“此梦非同小可,孩儿岂可乱言,那常宇并不知晓”。

    崇祯这才收回眼神转身又看着远处:“这常宇果真是非常之人,心计如此,真是难得!”

    “是的,常宇有心计而又忠于咱家,若用的好当如魏忠贤那般,甚至比之更甚”。朱慈烺低声说道。

    听闻魏忠贤之名,崇祯不由一怔,随即眯上眼而后长长叹口气,魏忠贤是他所杀,而且是刚上位就急不可耐的杀掉,但也是他做的最后悔的一件事,倘若可以时光可以重来他一定不会杀了魏忠贤。

    为何如此?

    因为他后悔了,当初朱由校死前曾专门叮嘱他,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然而那是年少轻狂,不懂权术又无从政经验的崇祯哪里听得进去,他看不出来这个被朝野诅骂的权监宦官可计个毛大事,耳朵听到的全是他如何祸国殃民,残害忠良的事,只想杀之后快!

    于是在他上位后就真的立刻给杀了。

    然后又过来几年他终于知道为何朱由校那么昏庸,还能国泰民安,自己兢兢业业勤勤勉勉,却弄得大厦将倾,天怒人怨,甚至连国库都一干二净!

    这时候才发现魏忠贤的价值,这货虽然嚣张跋扈,但是对皇家忠贞无二,而且会为皇家捞钱,仅仅商业税一年都能搞个上千万入库,而到崇祯执政时,商业税都没有这一说了,又如每年仅从江浙收取的茶叶税都几百万,可自他死后总共才收了十二两!

    更重要的是魏忠贤除了能帮皇家敛财外,还有另一个大作用,那就压的住以东林党为首文官集团。

    凡事都讲究一个平衡,特别是帝王的御下之术,一旦有一方失去平衡那都将是一场大祸。

    而魏忠贤死后,失去了压制的东林党文人集团就爆发了,失控了,连一国之君的崇祯也束手无耻,形势就此失控!

    可为何魏忠贤名声这么坏呢,除了他本身嚣张跋扈之外,也曾因私欲陷害过忠良,但别忘记了另外一个原因,他的对手是明末的大地主,大商人和文官集团,而东林党等文人文官集团恰恰早就沦为大地主大商人的代言人,而那时候的话语权以及舆论导向恰恰掌握在这些文人文臣手里。

    这里不是为魏忠贤洗白,比如他征收商业税等也仅是阵地那些大地主大商人,何曾针对普通百姓,这也是为何不见普通百姓骂他反而为他立千岁祠的原因。

    还记得魏忠贤临死前那句话么“我死,大明亡”

    只是当初年轻没有从政经验的崇祯没听懂这话的含义,还以为是诅咒呢,十年后,他懂了,而且后悔了!(史料记载十七年正是他密旨重新厚葬魏忠贤,墓址还是魏忠贤生前自己选好的香山碧云寺)

    不过崇祯此时好像并想和朱慈烺聊这个话题,转而问道:“你那外公还在闹腾么?”

    “孩儿你着人去他府上警告了,终于消停了,不然今儿还不闹翻天”朱慈烺嘴角带着一丝冷笑。

    “朕其实有些想不通,像成国公,定国公以及襄城伯李国桢这些人都已经被刮骨割肉了,为何还要给他们下帖子,难不成还指望再从他们身上抠钱,他们岂会再上当和你等对赌。而他们竟还接了帖子真就来了,真是怪哉!”

    崇祯一脸疑惑的看着朱慈烺。

    朱慈烺忍不住笑了:“之前孩儿也曾不解,但常宇说,赌是人的天性之一,与生俱来的恶疾,赢的想再多赢些,输了的想翻本,这几人刚刚被割肉有此机会怎么能不想着翻本,甚至不请他们也会自来,而且即便他们不与孩儿等对赌,但仍有价值”

    当托!

    崇祯瞬间就明白其中关键,这些刚被割肉的勋贵翻本心切,而前来的又都是京城权贵富豪,肥肉多,市场大,绝对会卖力吆喝找人押注,无形中就会为拳赛对赌推波助澜做了活广告。

    常宇此子,对人心当真是研究透了,崇祯远望南方,感慨万分,只是不知道那小子可曾算到,自己批准这件事,惹的内阁文臣对他有多大的攻击么,自己是承受多大压力才抗住的啊,哎,朕好想魏忠贤呀!

    每个参与这次皇家趴体的宾客,除了包吃喝外,都有专门的太监和宫女伺候着,这些人可都是伺候皇上的呀,这是多大的荣幸呀,想想就有些飘飘然,甚至有人觉得即便这次是一个慈善趴体要求捐饷,就为了这次超规格的待遇多少都会娟他个几十上百两银子的!

    午时在大明门外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午宴,太子朱慈烺露了个脸,简短说了些场面话,无非是让参与趴体的宾客吃好喝好玩好,然后就消失不见了。

    然后很快正戏端上来,司礼监的魏大海亲自主持拳赛事宜,介绍赛事规则,押注流程后,各路明托暗托入场后,太子的敛财大戏上演,而此时常宇正在西北山谷中与贼人厮杀。

    ………………………………………………………………………………………………………………………………………………

    感谢投票打赏的书友,感谢一如既往支持的书友忧郁de浪漫,感谢书友家里窝囊家外雄的打赏!

第一百零七章 城门南开() 
如常宇所料,这五十余里山道耗时太长,待走出山谷时,天色早已大黑,估摸一算应在晚上七八点左右,此地距离宣府还有二三十里地,不过出了山,道路平坦,最多一个半小时便可达。

    “常公公,前边几里外有个大村子,村名顾家营,可否暂时歇脚”一个锦衣卫跑到常宇车前报告,自从在烟筒山遇贼之后,他要求锦衣卫所有暗探第一时间直接向他报告信息。

    “也好,传令下去前边歇息,各卫明桩暗哨不得松懈,不要因为出了山就大意了”常宇知道这一路走的多么提心吊胆,白天还好,若是晚上在山中被伏击那可就惨了!

    队伍在顾家营村外临时扎营休整,常宇下车伸腰小解后带着春祥几人骑马进村溜达,却发现这只是个破败小村子,而且此时天色已晚,村民早已就寝,除了几声犬吠外,不闻异声,不见一人。

    败兴而回,常宇返回队伍,开始查看伤员伤势。

    出京之前,他已交代过春祥从御医那里取了不少伤药,以备不时之需,现下终于派上用场。

    太监军的伤势都不重,有的是追贼上山扭伤,有的是被马摔伤,最严重的一个也不过是被一贼人在腿伤划了口子。

    不过一直顶在第一线的腾骧卫的士兵相对就严重了,箭伤,刀伤俱有,伤势也有重有轻。

    常宇虽然不是专业医生,但毕竟来自后世,比这些人多太多的基本医疗常识,加上他拳手出身,受伤都是家常便饭,于疗伤这块经验十足。

    一番检验后,队伍也差不多休整完毕,常宇这才下令即刻出发,今晚再迟也要进城。

    夜行半个时辰有余,队伍终于抵达宣府城外,这时常宇才算真的松了一口气。

    宣府也就是宣府镇(今张家港宣化)大明九边重镇之一,所辖边墙东起居庸关四海治,西达阳高县,总长一千一百一十六里,辖下边墩一千二百七十四座,冲口一百九十二处。

    宣府镇作为九边重镇之一,驻守兵力也是雄厚,下辖兵力根据隆庆三年记载,满额十五万一千余,战马五万五千两百余匹,经多年逃故外,实则兵力八万三千三百余,战马所剩三万两千四。

    重点提示,这是隆庆帝时的记载,现在是崇祯年,而且是明末,具体多少?常宇不知,但绝对不会超过五万!

    但饷银每年主兵十二万却是一个子都不能少的!

    此时夜深,城门早已经关闭,吴孟明驱手下去叫门,却不想遭到对方拒绝,即便拿出锦衣卫腰牌依旧不行,最终抬出锦衣卫指挥使的大名,城上官兵才让稍等,要请示上边。

    “不成想这里防范如此严格,在关内入城还如此这般”

    吴孟明感觉不可思议。

    常宇却觉得一丝欣慰,毕竟是九边重镇之一,就应该如此这般。

    稍等不多时,城上来了个游击将军验过腰牌后,却又要让稍等,需要请示上边,这下吴孟明脸色就黑了,甚至连常宇也有些火气。

    不过想想游击将军就是一个低级军官,在这种边防重镇还无权深更半夜开城。

    以宣府镇的规格,从永乐七年就设了总兵官,后配置副总兵一名同驻宣府镇后在嘉靖二十八年移驻永宁城。

    除了正副总兵外还有设分守参将七名,不过并不驻守宣府镇,而是在其下辖各路驻防。

    又设游击将军三人,坐营中军官二人,守备三十一人,领班备御两人,后略有变动,而且多在下辖当值。

    又等了约半个时辰,正当常宇有些不不耐烦之际,城上终于有了动静,一人站在上边喊话,原来却是宣府总兵王承胤到了。

    毕竟是重镇,毕竟是深夜时分一支来路不明的千人军队来城下叫门,而且又值得战乱时分,不容他不小心。

    兵部文书?没有!

    兵符?没有!

    但吴孟明在城下扯着嗓子破口大骂:老子锦衣卫指挥使还能作假不成,那腰牌及印符可不假!

    很显然城上的王承胤是个特别小心的人并不想开门,但又介于吴孟明锦衣卫指挥使金字招牌很是为难,先是说等天亮在开门被断然拒绝后,最终不得已派人从城上吊下,查证银车以及诸多锦衣卫腰牌及其他两卫腰牌后,才确认不假,毕竟这年头没人可同时冒充锦衣卫府军卫和腾骧卫,即便服装可以作假,那些腰牌可做不了假!

    城门大开,王承胤亲自笑脸相迎,连连致歉:“非常时刻不得已为之”

    但吴孟明怒气不减,黑着一张脸一声不吭。

    而常宇从进城那一刻,目光就没离开王承胤的身影。

    这个四十多岁的中年总兵官,曾在袁承焕和曹文昭手下做过参将,在崇祯二年随袁承焕入援京师,也曾随曹文昭伏击过清军,但此人无建功且有消极避战行为,没成想十年后还是混到了总兵,可见明末真的是无将可用了。

    但常宇对他之所以记忆深刻,却是因为宣府镇就是他大开城门投降丢失的。

    人不可貌相,看着面前这个一脸正气的汉子,常宇想不到他为什么直接不抵抗就开门投降贼军了。

    此人是否该杀?

    王承胤把吴孟明等迎如城内后,立即着人安排士兵去军营歇息,至于银车直接押送到他的总兵府。

    吴孟明早前已经得到常宇的指示,银车必须在太监军的防护下入驻军营,所以拒绝了王承胤的提议。

    王承胤倒也没坚持,按照吴孟明的要求传令下去,然后在一个中军官的带领下,锦衣卫,府军卫以及腾骧卫人马压着银车去了军营。

    而吴孟明等则受邀去了总兵府,也就是这时,王承胤才注意到常宇的存在,确切说是注意到常宇的马车以及车旁春祥等十多个披盔戴甲的壮汉。

    一个锦衣卫指挥使亲自押解饷银已经出人意料,怎的还跟着另外一辆马车,看车外护卫情况,里边应是个人物,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