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元春晋升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之元春晋升记-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本是责无旁贷,元春当然痛快应了。在去审问那位少奶奶之前,她还特地去大姑娘的院子瞧了瞧。赵暄此时已经睡下了,看她苍白的小脸,元春也横生不忍之意,便叫她贴身丫头仔细询问。

    这丫头是个规矩人,小心道,“舅奶奶来看望姑娘,见姑娘气色不好便直接出门去了,说是要好好哭一哭王妃。”

    元春听了,心里也就有了数。

    同是女人,这位少奶奶的意思她还真能猜中几分:你别假惺惺地给我们姑奶奶披麻!于是上前就要撕扯大爷身上的麻衣。谁知弓马娴熟的七皇子竟有个这样的长子:遇袭居然也原地不动。

    不过已经偃旗息鼓的刘家忽然来了这么一出,目的可是挺值得参详的。

    元春也多了个心眼儿,带足了人手,才肯往关着刘家少奶奶的房里去。这位出身武官之家的刘家少奶奶也知道自己惹了祸,软在椅子上动也不动——其实是左右各有个死死钳住她的肩膀婆子,她想动都动不成。

    而且此时这位少奶奶脸肿得老高,却依旧称得上镇定。

    倒是个经得住事儿的,这样的人定是无利不起早……元春根本也不信这位少奶奶此番只为大姑娘出气,于是她吩咐左右道,“先把刘家奶奶扶起来吧。”

    这位刘家奶奶起身后第一件事便是行礼,还专给大爷赵晗赔了不是,只是这个“不是”诚意稍显不足。

    如何也不是计较的时候,元春道:“不妨有话直说。”

    这位刘家奶奶原本也是想讨价还价,可如今自己先犯了错,失了先机便干脆开门见山了,“王府大爷的亲舅舅可不干净。”

    原来如此。

    拿了王府大爷亲舅舅的把柄,借着关心大姑娘前去找大爷讨说法,争执之下“不小心”泄露一二隐秘,借此吊足了胃口,之后可不就任她出价了?最起码也得给她们刘家搏个起复的机会。

    元春还有什么想不明白的,“此事我会说给王爷,”又吩咐起身边的管事,“送刘家这位奶奶回去。”

    送走这位不速之客,元春赶忙跟赵晗交了个底。

    赵晗的亲舅舅如今在西北任刺史,平时书信往来颇多,与王府一直都没断了联系。只是因为官位不显,而鲜少让赵之桢提起罢了。

    此时赵晗也终于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交上去的那本册子究竟掀起了多大的波涛!连他这样向来少是非的圣上孙儿都有近亲牵扯其中,其余宗室世家豪族更不必提,足见处置不好……怕是要动摇国本。

    圣上对名册上的那些官员不能轻易容情,只凭自己又哪里真帮得了舅舅?最终还是得落在父王身上……可父王躲是非来还来不及,怎会为了私情又一头扎进这团乱局之中?

    赵晗想得出神,元春见状便悄悄出门,留他一人仔细思量。

    傍晚时分,赵之桢归来——他只是死了老婆,兵部会议自是要准时出席。

    出了兵部衙门,他就从长史那儿听说长子让人抓破了脸……前些日子,十四弟险些坑了爱妾和幼子性命,他一时不得报复已然十分窝火,此番又有人捋胡须,他如何能忍?!

    宽和被人误以为懦弱,他也不介意用一次雷霆手段。

    这不,回到王府他便一头扎进了书房,写好帖子便命长史亲去“前御史府”而儿子出气,之后更是要招来儿子好生安抚。

    赵晗的心思早已不在“抓脸”上,而是为了亲舅舅跟父亲谋划了半个多时辰。

    踏进王府时阴着张脸,等到迈入元春的院子时,赵之桢只是面带疲惫之色……元春也猜到赵晗八成是“得手”了:交情不错的亲戚,那是必定要出手拉上一把,但怎么帮,帮到什么程度却都是大问题。

    不过……就像元春见赵晗怒不可遏时赶紧说个笑话,调节下气氛一样,眼见着赵之桢这副模样,她也得说笑几句,才好跟王爷说起正经事。

    她亲手奉茶,“王爷,您看是不是该找个老师傅教大爷些防身的功夫?”

    儿子不算灵巧,赵之桢对此也挺无奈,当着爱妾也不好意思糊弄,“他已经练了一阵子了。”

    元春默然,隔了一会儿才道,“大爷怎么也比我强。我时常走都走不稳呢,”顿了顿又道,“要是健儿也像我,那可愁死人了。”

    赵之桢摇了摇头,“你想得可真远。”天赋如此……当然他不好直言打击元春的信心。

    聊过家常,二人一起用饭,饭后赵之桢逗过健儿,才问元春道,“你娘家那边怎么说?”

    元春老实道:“还能怎么说?求您给指条明路呗。”

    赵之桢应道:“辞官降职都成,再说父皇本就没有那勋贵开刀的意思。”

    宁荣两府压根就没让圣上放在眼里!在这种时候,势弱真不是什么坏事,不过元春该提醒的话也绝不会故意省下,“宁府伯父那边一直不肯见我堂兄。”

    赵之桢笑了笑,“你那位伯父当年在任上替南面那位敛过财,也背过黑锅。”

    “这是怕翻旧账,还是担心追缴当年捞取的银钱?”元春自问自答,“难怪了。”她想了想,又小心问道,“若是外任呢?”

    赵之桢问道:“知县他可瞧得上?”

    元春哪敢自专,“先谢过王爷,这事儿我得亲口问一问。”

    她还真怕贾珍眼高手低,再误以为王府这边瞧不起他……宁府前世的腌臜事儿她在宫中都有所耳闻,总之她也算有求必应了一回,至于人家领不领情,还是随缘吧。

    说完她的娘家,元春也有心问问赵之桢对待刘家的态度,“御史府那边再来人,咱们这边该是什么章程?”

    “不用再来往。”赵之桢冷声道,“简直就是不知死活!”看元春一脸惊讶,他也耐住性子,仔细给她解释,“我这位岳父做了半辈子御史,手里有些保命的东西不稀奇,可如今让儿媳妇都能拿到一二实证,再跑来要挟咱们,这不就是保命而是催命了。”

    元春还是说了句公道话,“这大约不是老人家的主意,只怕是……有人狗急跳墙吧。”

    赵之桢忽然一笑,“已经逃得苦海,为何还心存侥幸?就此离京做个富家翁又有何不知足?”旋即声音极轻,“大哥和二哥之间越发不对了,连我都想出京避避风头。”

    刘娡交上去的册子,给了圣上一个大换血的机会,只是空出来的位置却让一群闻到腥味儿的鲨鱼蜂拥而至,甚至性命相博,可惜这些斗红了眼的“鲨鱼”完全忘记究竟是谁才能真正能决定他们的地盘,甚至命运。

    赵之桢始终都没有利令智昏,他能登上大宝,也毫不稀奇。

    “他们胃口太大了,偏又结党营私,”赵之桢摇了摇头,“父皇如何不心生警惕。”他是皇子之中最早悟透“卧榻之上岂容他人鼾睡”的一位,因而不敢太过经营自己的人手和势力,可也因此时不时地受两位哥哥有意无意地挤兑一二,虽然他们还是以拉拢为主。

    不过比起立志做个富贵闲王的三哥,他的处境还是要稍好一点儿。

    赵之桢这番话落在元春耳朵里,让她不由精神一震:前世她在东宫消息闭塞,只知道太子被废乃是源于私窥宫闱和行事狂悖……果然这党争才是真正的原因吗?

    而娘家大体而言,还是要跟着太子走吧?

    元春猜得对极了!

    贾珍意识到事情不妙,除了向七皇子这边求救,自然也再次搭上了太子的门路。太子正忙着彻底把大哥“打落凡尘”,像贾珍这样的人物主动投靠,自然也来者不拒,不过他要的投名状却害得贾珍好几天都没睡好觉。

    等到刘娡下葬,元春好不容易歇了下来,堂嫂尤氏竟单独前来拜访……

    尤氏其实不算牙尖嘴利,“侧妃可想过扶正?”

    元春一愣,旋即小声追问,“你从哪儿听来的?”

    尤氏以为元春这是默认,便附耳道,“只要……”

    元春只听到一半,蹭地起身,脸色都挂了层冰霜,“嫂子,我乏了。”又对着傲梅道,“送客。”

    尤氏尴尬不已,却只得起身回府。

    元春望着尤氏的背影,恨声道,“怎么会有这样的糊涂人!”

    作者有话要说:依旧欠一章……

第37章() 
堂嫂尤氏的主意,以她甚至以宁府的立场来说;其实还算靠谱。

    元春若想扶正;要得到圣上首肯;而想说服圣上;先要买通圣上身边的总管太监,之后贵妃和淑妃之中还必有一位出头替元春说话。

    想左右贵妃;即使是贾珍都不敢奢望。

    但赵之桢的生母淑妃娘娘……可是有个现成的例子摆在前面。谁不知道淑妃有个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的亲弟弟?当年就是为了给这个弟弟脱罪,淑妃才给儿子选了刘娡这个儿媳妇。

    贾珍便是打着再次算计一次淑妃的主意;这个时候宁府的家底也挺丰厚;正好能狠狠坑一次淑妃的弟弟;淑妃救弟心切,也由不得她不出面。

    元春觉得;若是珍大哥哥跟她有仇,这个主意也算是值得称道了。可贾珍是她货真价实的娘家堂兄,两家子都还没出五服呢。

    身为赵之桢的侧妃为了个名分就无视多年情谊,算计他的亲娘……你说赵之桢知道后会如何报复?只看刘娡就知道,夫妻不合,她这个王妃可做得有滋有味?

    这个时候非要谋取这个王妃之位,跟陷她于不义也差不了多少!

    元春一时气恼,激得太阳穴都在生疼。同时她也想问一问堂兄贾珍,究竟是什么样的利诱和许诺,让你能狠心把堂妹的前程都丢在一边了?

    而且王妃没了,元春按例要守孝,淑妃纵然存了疑问,婆媳两个也不能见面说话,其中误会更难解释清楚……连这一点怕是都在珍大哥哥的算计之中?

    元春越想越是心绪难平:亏我还替你说了话,谋求外任!

    不过她前世半生冷遇,让她能在暴怒之中保持一丝清明:不对!尤氏都来教我加倍哄好王爷,外面贾珍怕是已经动手了!虽然贾珍手段未必多么高明,但算计淑妃的幼弟只怕手到擒来。

    气急之下,元春连哥哥嫂子都再叫不出口,直接连名带姓的称呼,“抱琴,去找咱们院子的二管事,让他知会李大,盯着宁府贾珍那边是不是又宴请宾客了!”转过头来又招呼大管事,“去给王爷传个话,说我娘家有人盯上了舅老爷。”

    大管事垂头领命,心中暗道:侧妃您也太实诚了!不过也正是这份实诚,让王爷在出事时总是习惯先把侧妃摘出来。

    却说京里最奢华的阳春楼里,温暖如春更有“莺歌燕舞”,淑妃的好弟弟吃酒吃得眉开眼笑,若不是急着去出恭,哪里舍得怀中软香宜人……可惜这位酒场、情场和赌场都自诩十分得意的人物,刚出了包房大门,便在走廊上撞见了外甥的长史李先生。

    他登时身子一晃,额头见汗。

    李先生施礼后,便从容道:“舅爷这边请,王爷已经等候多时了。”

    出了阳春楼,跟着李先生足足走了一盏茶的功夫,才见到了赵之桢的马车——郡王车驾自是与众不同,淑妃的弟弟咽了咽唾沫,硬着头皮钻进车里。

    赵之桢没耐心跟他寒暄,“输了多少?”

    “八……八千两。”

    赵之桢笑了笑,“不错。有长进。”上回这位便宜舅舅可是欠了五万两,然后刘娡就被塞给他,做了他的王妃。

    这位舅爷忽然扑通一声,栽倒在了马车上……然后吐了一路……

    赵之桢把他送回了府,还见到了大舅——淑妃娘家自然不是人人不堪,淑妃的幼弟若不是仗着姐姐只有一个同母弟,又如何不把哥哥们放在眼里,更嚣张纨绔得起来?

    赵之桢对大舅还算敬重,不过想想他那辆臭气熏天的车驾,脸上也没了笑容,“这回又欠了八千两……舅舅且费心管住他,母妃那边自有我支应。”

    得了赵之桢的允诺,大舅舅直接把幼弟禁了足。以前他也曾经多次如此限制幼弟出门,可总是还没关上几天,淑妃娘娘便传来口信儿:不要苛待他。

    这回七皇子亲自发了话,大舅爷也放松了一大截:至少能安心过完正月,弟弟不能再出门惹是生非了。

    出了舅舅家门,赵之桢还吩咐内侍给宫中的亲生母亲交个底——只是不知道淑妃能忍上多久。

    同时他骑在马上,任由凛冽寒风刮在脸上,街道两边灯火辉煌,游人如织,满眼繁华景象,可他却深感在京的一个多月,比在边关半年更身心俱疲……

    回到王府,赵之桢照例先看看儿子,再绕道女儿的院子瞧一瞧,之后便踏进了元春的院子。

    元春有几分强颜欢笑的意思,赵之桢精神头也不太足,彼此对望一眼:简直难兄难弟。

    这两个人今天真是个顶个的郁闷:谁家没有几个扯后腿的亲戚?可一旦这个亲戚猛地发威,自己只能是怒而后伤……你还能把他弄死不成?

    因此二人此番真是面面相觑。

    赵之桢先道:“我已经把小舅舅关上了。”

    元春霎时无语凝噎的:我要是能关住贾珍多好啊!她捂着胸口道:“实在是窝火又委屈。”

    有元春早早报信儿,用这一天的功夫赵之桢也能打探到不少消息了——他还知道些能让元春更窝火更委屈的事儿……闻言他也只好继续沉默了。

    元春说完,半天都没等来赵之桢的回应……以往最少也会抱一抱,笑了笑,然后说个笑话逗逗她呀。

    她立即回过味儿来,拉着赵之桢的手,“我扛得住,您说吧。”

    赵之桢轻叹一声,“本来也是玩笑话,你听过就罢了。”

    哪是听过就算?分明是要她记在心间啊!这话外之音元春如何听不懂?“您说。”

    “太子跟你堂兄说过,若是有办法把我拉进太子麾下,便以入阁相酬。”

    元春扶额,良久不语。

    她不是不能理解登阁拜相的诱惑,对大多数男人来说都难以抵挡……可把这句话当真,还仔细谋划并且实施了,元春实在是不知道该从何说起了。

    虽然她也知道,贾珍此时大概也没想得太远,只是想让宁府和王府做成正经亲戚,多往来,甚至是跑官套消息,都更名正言顺一点儿。

    只是这样不择手段地帮她扶正,差不多就是不顾她的死活了:只要多打听打听刘娡是如何当上王妃,再琢磨一下赵之桢的为人,就绝不会“多此一举”了。

    赵之桢看着元春脸色越发难看,也忍不住劝解道,“你别多想,我知道你的为人。”

    这是幸亏二人感情极好,不然赵之桢的“多疑病”发作,元春怕是又要走前世的老路。元春终于长叹了一声,“要说一点也不奢求,那也太虚伪了。只是王爷您的婚事,别说我怎么想了,怕是连您自己都做不得主。”

    赵之桢闻言也幽幽道:“是啊。”

    赵之桢原配妻子是贵妃选的,继室是淑妃挑的,这一回怕是要圣上亲自敲定人选了。再说齐衰一年转眼即过,到时候京里还不一定是什么样的光景……因此第三任妻子会出自哪个家族,赵之桢自己都无从猜测。

    万一未婚妻子的家族与大哥或是二哥十分亲厚……他只希望王府能平静依旧。

    不过宫中的淑妃娘娘此时却很难平静得下来:她的亲儿子下令关起了她的亲弟弟。

    话说当年她迫于无奈,为儿子选了继室,然后……就心虚至今了。让刘家算计了一回,而且刘娡和儿子又关系平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