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工匠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百工匠心-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能利用手艺重新拼起来,那岂不是……

    宋学明扫一眼鲁善工,好笑道:“想什么呢?别做梦了!他那些碎瓷都是出土货,七零八碎,基本凑不到一起。否则这么多年来早就飞黄腾达,还能等到今天?”

    鲁善工苦笑一声,也是,谁也不傻,还能等着你去拯救?不过还是打开箱子,里面藏着不少碎瓷片和老物件,开始上手。虽然不成器,但也是值得研究的对象,特别是官窑,无论胎质还是釉面都是巅峰之作,拿回去练习对于手艺提升更快。。。

    宋学明暗自点头,感叹鲁家后继有人,如此谦虚好学,以后绝非池中之物。最后干脆把箱子送给鲁善工,让他回去慢慢研究。

    打车把几个箱子带回家,整理过后居然发现十几片官窑,都是明清各朝各代精品,清洗干净,拿在手里研究,感受着不同质感的胎质和釉面,埋头苦练,直到深夜。

    两天闭门不出,终于把瓷片研究通透,对手艺产生新的感悟。现在手里有积蓄,不用急于一时,手艺就是如此,不可能像开门营业,整天客似云来,就算真的那样,自己也忙不过来。

    慢工才能出细活,如果为赚钱而赶工,那就是砸善工堂招牌,杀鸡取卵的事不能干!

    突然接到宋学明电话,让赶快去博古斋,有好事。收拾干净出门,见到老爷子,直接拉着上车,说去见老熟客。

    “赵四海?那个紫砂壶收藏大家?”

    宋学明看着鲁善工吃惊的表情,笑道:“嗯,老赵是博古斋几十年的熟客,没事就来捡漏淘宝,我们几十年老朋友。昨天他来找我喝茶聊天,正好见到碧波白莲,很是喜欢,说今天约你见面,有生意关照善工堂。”

    鲁善工恍然大悟,原来是新客户,赵四海可不一般,对于紫砂爱好者来说如雷贯耳,大神般存在。共收藏一千多件从仰韶文化的彩陶壶到春秋战国的灰陶壶,两汉、西晋和隋唐的青瓷、彩釉瓷壶,宋元的青白瓷壶及明清各种名家紫砂壶等。

    在他创办的四海壶具博物馆里,其中的镇馆之宝,大亨壶,原是邵大亨为宜兴潘家特制的传家之宝。此壶随主人颠沛流离却没有丝毫损伤,后来潘家要造房子缺钱,准备出售大亨壶。

    消息传出赵四海听到后,与太太金萍珍商量并赶到潘家看壶,千辛万苦,以三万元的价格买下大亨壶,这笔钱在上世纪80年代已是天价。

    紫砂泰斗顾景舟对大亨壶有很高评价,还多次赶到赵四海家里,学习观摩手艺。后来听说有土豪出价一亿收购,可对方不为所动,传为佳话。

    两人来到京郊一处庭园外,门口悬挂牌匾,四海斋。敲门进入,来到内堂,见到紫砂收藏大家,赵四海。

    “这位就是鲁师傅?”

    赵四海上下打量着鲁善工,几步上前,握住手,吃惊道:“自古英雄出少年,没想到鲁师傅如此年轻手艺已经登峰造极,赵某佩服!”

    鲁善工客气几句,心中暗爽,感叹匠人还是要凭手艺说话。要是没有碧波白莲,对方岂能如此看重自己?

    “今天贵客临门,快请坐!”

    赵四海很高兴,请两人移步茶海,亲自布置茶席,招待贵客。宋学明闻了闻,打趣道:“好你个小气鬼,平时把好茶珍藏着,今天终于舍得拿出来?”

    赵四海瞪着宋学明,反驳道:“你才是小气鬼,摸着良心问问自己,平时从我这里白喝白拿多少好茶,你还有脸……”

    “哼,好汉不提当年勇,算了,今天有晚辈在,不跟你计较。快,开始吧!”

    赵四海对多年老友很无奈,鲁善工笑而不语,看着两个老爷子斗嘴打趣,可见他们关系深厚。

    看着茶海上各种精致道具,琳琅满目十几种,红泥小炉上煮着老铁壶,面前放着几把紫砂壶,每把宝光内蕴,器宇不凡。

    “茶道四艺,炭水火茶。炭为第一要素,老朽研究过各种炭,最后选中绵竹,其性绵柔,气味幽香,最适合调理火力。”

    赵四海小心翻着烧红的炭火,笑道:“绵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如果没看错,您这把铁壶应该是江户时期的金寿堂?”

    鲁善工早就看见铁壶,因为爷爷也喜欢喝茶,所以对茶道略知一二,轻声道:“金寿堂是京都铁壶重要堂号之一,与龙文堂、龟文壶堪称铁壶铭文的三大体系,其创办人雨宫宗兵卫更是与龙文堂安之介成为那个时代铁壶制作的一时瑜亮,其作品被奉于皇宫内作为贡品。”

    “看您这把铁壶的包浆和宝光,最少是江户年代,好壶才能出好水!”

    赵四海轻轻拍手,高兴道:“小友真是同道中人,这把壶跟随我超过三十年,算是小有所成,多少养出些灵性,勉强能登堂入室,款待贵客之用。”

    看着壶口不断冒出的水气,介绍道:“按古人经验,水要清、活、轻、甘、冽。清就是无色、透明;活就是流动的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活水比死水洁净;轻指比重,比重轻才是宜茶的软水;甘指水味淡甜;冽指水温冷、寒,冰水、雪水最佳。”

    宋学明旁边接话道:“别小看这壶水,来自深山泉水,千里迢迢运来京城,加上老赵独门秘方,采集早春露水,调和而成,别的地方可喝不到!”

    赵四海刚要说话,突然铁壶传来阵阵轻鸣,如清风拂过树叶,清脆悦耳。

    “壶底响片初鸣,应该是一沸,不过火候未到,再稍等片刻!”轻轻打开铁壶盖,展示道:“活火茶有九难,火为之四。烹茶要活火,看火焰没有意义,主要依据是看汤,即观察煮水全过程。”

第27章 弟子仿?() 
“如虾眼、蟹眼、鱼眼、连珠,皆为萌汤;直至涌沸如腾波鼓浪,水气全消,方是纯熟。如初声、转声、振声、骤声,皆为萌汤,直至无声,方是纯熟。”

    “如气浮一缕、二缕、三四缕,及缕乱不分,氤氲难绕,皆为萌汤;直至气直冲贯,方是纯熟。”

    说完正好铁壶发出第二遍鸣叫,急促短暂,再看水汤,大小气泡如连珠般涌出,很是漂亮。。。

    赵四海拿起铁壶,熄灭炭火,等水微微沉淀,拿起桌上第一把紫砂壶道:“你们看此壶如何?”

    鲁善工接过紫砂壶,入手温润如玉,包浆厚实,打开壶盖,幽香扑鼻,感叹道:“百闻不如一见,赵老果真是大行家,好一把顾景舟的石瓢壶!”

    “黄龙山绿泥,所制壶质感朴拙,砂质细腻而富有颗粒美感。壶品光彩米黄泛青,泡养后逐步转为温润的亮色,包浆感好而易于泡养,故有泥中泥之称。”

    “好眼力!”赵四海没想到鲁善工对紫砂也有研究,高兴道:“石瓢壶乃经典中的经典,看似简单,可大有学问。造型上小下大,重心下垂,四平八稳,壶嘴矮而有力,出水畅顺,端庄大方。”

    然后拿起第二把壶,递给鲁善工道:“此壶如何?”

    “半月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鲁善工放下西施壶,接过半月壶道:“半月壶一直以质朴无华、典雅端庄而独占一席之地,从古到今长盛不衰,正所谓弱水三千,仅饮一瓢。”

    “顾景舟所制半月壶线条和谐、舒张简洁、前呼后应,一张扬、一内敛,张弛有度,仿似一篇美文,越读越醉,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半月万里思更浓!”

    打开壶盖,深吸口气,赞叹道:“优质黄龙山原矿朱泥,泥色朱红微嫣,具绵密柔滑之砂感,热水冲淋立展娇嫩鲜红特色,壶身游移紫光遽现,神秘迷人风韵令人神醉。”

    “不错,这把壶也算难得之物!”赵四海介绍道:“朱泥泥性重,故不易成砂,需采自嫩泥矿中较坚硬的部份。年代较久,且成陶后色调较红艳,古称石骨,再经敝古陶研究所繁复全手工的练制程序后,始能成陶,尤为不易!”

    鲁善工放下壶,暗自感叹:“这才是隐藏土豪,随便两把都是顾景舟精品力作,上拍每把最少七八百万!”

    “至于最后一把……难道是掇只壶?”

    鲁善工看着最后一把壶,脑中闪过念头,脱口而出问道。还没等赵四海说话,旁边的宋学明羡慕道:“《宜县志》中提到一把壶:一壶千金,几不可得。这把壶乃千金之壶,可以说是价值连城,壶中之王!”

    所谓掇只,是紫砂壶造型中特有壶型,造型像是把许多球状和半球状堆积到一起,由于掇在汉语里有连缀堆叠的意思。

    它是紫砂壶光器中的形象代言人,不刻字、不画画,通体光泽,圆润古朴,乍一看,如羞涩孩童的嫩脸蛋。

    邵大亨,继陈鸣远以后的一代宗匠。制壶以挥扑见长,尤其在制简练形体,如掇球、仿古等壶,朴实庄重,气势不凡。

    就连顾景舟也说过:“经我数十年的揣摹,邵大亨的各式传器,堪称集砂艺大成,刷一代纤巧糜繁之风。创作形式的完美,技艺之高超,博得一时传颂,盛誉之高,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鲁善工试探道:“这难道就是外界号称过亿的紫砂壶?”

    赵四海摆摆手,轻描淡写道:“曾经有人出过一亿,我没有理会!邵大亨是四海斋镇馆之宝,不能用钱衡量!”

    鲁善工肃然起敬,散尽家财,只为心头所好。生活简朴,也不愿意出手心中挚爱,这才是收藏家的风骨。

    三人开始品茶,石瓢壶泡的是狮峰龙井,汤色嫩绿明亮,清雅之极。甘甜醇和,回味悠长。

    鲁善工端起茶,先是凑到鼻头,深吸口气,清香悠然,仿佛置身于青草之间,丝丝兰香袭来,令人心旷神怡。

    半月壶冲泡极品雨前碧螺春,一芽一叶,形如雀舌,白豪微卷。沸水投入,茶即沉底,白云翻滚,雪花飞舞。

    饮其味,头酌色淡、幽香、鲜雅;二酌翠绿、芬芳、味醇;三酌碧清、香郁、回甘。

    三人品茶聊天,其乐融融,时间差不多,赵四海站起身,拿出锦盒,放在鲁善工面前道:“今天请鲁师傅来有事相求,先看看这个。”

    盒子里放在破损紫砂碎片,鲁善工拿起一片,猛地眼前一花,脑中涌现各种场景。

    紫砂泥从矿区取出,几次陶洗,除去杂质,放在阴凉处沉淀,再制成砖状的泥块。

    用水调和,除渣滓,用手搓揉或用脚踩踏,把空气挤压出来,并使水分均匀。

    “这便是练泥?”

    鲁善工吃惊的看着眼前一幕幕,今天居然能读取紫砂壶记忆?一双手将泥掷放在转盘中心,随手曲伸收放成条,捶打成片制成坯体的大致模样。

    然后按照印模的外型,对壶内弧浅旋削,将晾至半干的坯覆放在模种上,均匀按拍坯体外壁,然后粘合成型。

    将坯覆放于辘轳车上,转动车盘,用刀旋削,再使坯体厚度适当,表里光洁。

    一位五十多岁女匠人全神贯注将加工成型的壶放在木架上晾干,用竹或铁制刀具在已经半干或已干的壶体上修饰线条。

    紫砂壶水分越来越少,更加坚实饱满,每道流程都是去伪存真,如璞玉初生,等待最后脱变的刹那。

    打开窑门,点火烧窑,燃料是松柴,测看火候,掌握窑温变化,决定停火时间,时间过程约一昼夜。

    送入烧窑,烈火焚身,最后杂质灰飞烟灭。窑门打开,阳光照进黑暗,如同涅槃重生。

    “这是……弟子仿?”

第28章 亭亭山上松() 
“好眼力!”

    赵四海大吃一惊,不可思议看着鲁善工,惊讶道:“鲁师傅果然匠心独具,居然只通过小小碎片,看出是弟子仿?”

    “什么弟子仿?”宋学明皱皱眉,看着眼前碎片,好奇道:“这是什么来头?”

    鲁善工微微一笑,飞快的把碎片复原,用麻绳捧好,笑道:“您老先看看,这是谁的壶?”

    宋学明戴上老花镜,小心捧起壶,仔细研究,确定道:“顾景舟早期作品,风格虽然不如巅峰老辣淳厚,可无论造型和线条已经大成,没错。”

    “哈哈哈,没想到堂堂博古斋老掌柜也会打眼?你再看看!”

    赵四海听完哈哈大笑,宋学明脸色大变,打眼?这么可能!

    赶紧重新研究半天,皱皱眉,不解道:“没错啊,虽然我对紫砂不是专精,可这点眼力还是不会错,肯定是顾景舟!”

    “顾景舟?不,应该是周珍芳!”

    赵四海指指壶,笑道:“还请鲁师傅让他心服口服。”

    鲁善工点点头,重新解开麻绳,拿起壶口碎片,展示道:“您看这里。”

    “这……”宋学明赶紧接过,看完脸色大变,惊呼道:“暗记!”

    只见壶内部碎片上刻着小小一个记号,周!宋学明突然想起什么,喃喃自语道:“原来如此,居然是周珍芳,顾景舟的关门弟子。”

    “哎,这把是我第一把收藏壶,当年也是按照顾景舟买来,很长时间爱不释手,算是启蒙的开始。”

    赵四海苦笑一声,回忆道:“很多年过去,突然意外打碎,无意间才发现这个暗记,大为震惊。后来有幸结识顾景舟和周珍芳,才知道其中内幕。”

    “当年几个弟子一起跟随顾景舟学习紫砂壶艺,私下也经常仿制老师的各种壶。作为最得意弟子的周珍芳水平最高,仿壶天衣无缝。”

    “后来无意打赌,由她和顾景舟一起做石瓢壶,都不落款,只是在特殊位置标明记号。让其他弟子分辨,最后竟然以假乱真,就连顾景舟本人都很是震惊!”

    “后来顾景舟大师知道后,亲自在周珍芳的仿壶底下按上自己的堂号,自怡轩!这也是为什么不印顾景舟的原因。”

    说完看着鲁善工,佩服道:“鲁师傅真乃高人,仅凭一块碎片就能知道是弟子仿,不愧是善工堂家传手艺。”

    鲁善工笑而不语,要是没有金手指,肯定不会知道是弟子仿。严格说起来这把壶跟顾景舟亲手作品没有区别,连本人都分不清,更何况是外人。

    “虽然是弟子仿,可对于赵某来说代表一段特殊回忆,意义重大。上次见过鲁师傅的手艺,惊为天人,希望有幸能出手相助如何?”

    看着赵四海满脸诚恳,鲁善工自然不会拒绝,点头答应,三天后搞定。至于如何修复,赵四海没有任何要求,看过梅子青,对这个年轻人的手艺充满期待。

    回到家,鲁善工开始研究紫砂壶,碎成八片,难度不小。特别是茶壶,跟瓷器不同,结构复杂,线条多变。

    所谓大师壶就是因为造型优雅,线条美观而被人追捧。壶身、壶口、壶盖,每处细节都大有深意,能决定出水角度和力道,甚至是把玩的手感。

    鲁善工摸着紫砂,回忆着周珍芳的记忆,有些模糊,很多细节不能完全读取,只有部分能转化成自己的技能。

    “这才看来要用豆钉才能修复。”鲁善工看着裂纹,细而小,分布不均匀,零零碎碎,比较麻烦。

    “主要是造型,用什么形状好?”

    把壶放在桌上,离远几步看,光器,没有任何花纹装饰,素雅沉静,修复难度在于如何不破坏原本气质,让它更上一层楼。

    “文人雅趣……岁寒三友……松竹梅……”

    “梅花?有些太艳,不太符合整体造型。”

    “青竹?有点接近,可纹路太粗,喧宾夺主。”

    “松……”

    鲁善工喃喃自语,突然灵光乍现,惊喜道:“松,亭亭山上松,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