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老婆,这点还真的是比较容易令人信服的一个新奇的观点。
黄月英,诸葛亮之妻,史称其长相丑陋,黄头发,黑皮肤,但才华却与诸葛亮相当
虽然有不少的传说,流传着诸葛亮与黄月英之间美好的故事,但是不过为美好的臆想罢了。
据说当时还有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意思是,莫学诸葛亮娶妻,正选中了阿承的丑女儿。
一个妻子是出名的丑女,另一个的妻子却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小乔。
这不用比较,想必周瑜也不会去妒忌诸葛亮吧。
最先转过来的,是台下的一群男观众。
这想都不用想,反正给他们娶了小乔,我不管你的妻子如何贤淑聪慧有才华,反正我是不会嫉妒你的。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张灿随口又念出一句这群观众都没有听说过的诗句,一个潇洒的儒将形象,便被刻画出来了。
把这个事情搬到现在,想想,长得又帅,又有事业,又有美丽的妻子,这部就是张灿嘛!
台下的几个想想,张灿好像确实不会去嫉妒自己,更是对周瑜的事情是编造的多了几分相信。
张灿继续说道,“事实上历史上的周瑜气量是很大的,陈寿的三国志说他是“性度恢廓”,同时代的人对他的评价也很高,刘备对他的评价是“气量颇大”,蒋干对他的评价是“雅量高致”,什么叫“雅量高致”呢?一方面气量很大,另一方面品德很好。所以把周瑜说成是个气量狭窄的小人,这是冤枉的。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周瑜是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的前线总指挥,这场战争是他指挥的,而且在指挥这场战争中周瑜表现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使曹操和刘备都不敢小看。”
张灿在台上讲的越来越激动,台下的人听的也是认真。
这次的节目,让他们认识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周瑜。
只不过,总是感觉有点怪怪的。
“这个节目,要是个老学究来讲,我觉得我是可以接受的。”前排的一个观众,用极小的声音说道。
“同意你的看法。张灿讲这些,感觉他好像在鄙视我们一样。”
“张灿越讲周瑜,怎么感觉他是周瑜,我们是诸葛亮一样,还好我老婆额,长得还能看。”
第574章 不为人知的五件事()
第575章 三国里的飞毛腿导弹()
一 却不想张灿接下来的话,真是把他们震的不轻。
“这所谓的不为人知的五件事,其中第三件事就是空城计,所以空城计不是罗贯中编出来的,而是有这个来历,但我们都知道,铁杆粉丝的话往往有些是不靠谱的,要知道实际上诸葛亮在赤壁之战期间的主要功绩,是促成了刘备军事集团和孙权军事集团的联合,而诸葛亮在刘备去世之前的主要功绩也是为刘备定下了三分天下的政治策略,可以说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但未必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而备受赞扬的空城计……”
张灿环视四周,缓缓的说,
“根本就不存在!”
“什么!”赵教授当场就怒了,“你这个混小子,你在说什么?!”
“胡说,简直是胡说八道!”
场上的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先生,这位观众很明显和那郭冲一样,是诸葛亮的铁杆粉丝,气的站起来就要往台上跑,钱百源敢打包票,他绝对是要上去揍人。
不过凭借张灿的身手,钱百源害怕电视台估计得赔不少的医药费出去,所以赶紧拦住。
几个工作人员上去,一个拦住那位老先生,另一个则是跑到赵教授前面蹲着,就怕这位也暴起伤人。
“诸位,稍安勿躁,”看到下面的场景,张灿也是吓了一跳,不过他很快的冷静了下来,继续说道,“大家请听我慢慢道来。”
赵教授干脆坐了下来,“我们就听听他怎么说,要是没有道理,那我可不客气了。”
你能怎么不客气啊,几个工作人员嘀咕了两句。
几个面色都不太好的人也都坐下了。
要知道,诸葛亮的空城计,那可是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不可言说,比张灿那个世界更甚,更是被传说的如同神话一般。
张灿这一句不存在,让不少人都无法接受。
“这不是搞笑吗?”
“空城计不存在,怎么可能,没有空城计那是谁赢的?”
“虽然我也是火山粉,但是我认为张灿老师这简直就是胡扯。”
“为了收视率什么都做的出来!”
“怎么可能不存在!”
“就是,不可能!”
钱百源虽然也不相信张灿说的是真的,但是他还是本着求证的心理,转头问了问历史系的小刘,
“小刘,你说张灿老师说的,有可能是真的吗?”
“台长说的,”小刘也是一头雾水,“我不知道啊,也从没有人怀疑过空城计的存在与否啊。”
“这样啊。”钱百源也无奈了。
本来听张灿的讲法还是颇有意思的,但是他这扯出这么一个空城计纯属子虚乌有的观点,就有些麻烦了。
毕竟这每一个新观点的提出,都是要遭受一波非议的。
向来只想平稳走路的钱百源,被他那满是雄心壮志的台长,带上了走过山车的道路,让他的心脏饱受折磨啊。
看了看台下的反应,张灿微微一笑,提名了一个人,
“赵广孺教授,你是历史系的教授,对历史自然很是了解了。”
“那当然。”赵广孺抬起头,掩盖不住得意的神色。
“那么既然这样,您认为空城计是否存在呢?”张灿继续问道。
“当然是存在的!”
赵广孺义正言辞的说道。
台下的人又开始窃窃私语了。
钱百源忍不住吐槽,“这怎么挑了他啊!”
赵广孺今天就是来挑事的,大家都知道,张灿怎么就点名了他呢?
虽然说赵广孺是历史系教授,发言挺有权威的,但是你现在说的话,和他可是反的。
你要他的权威有什么用啊?
钱百源全身汗津津的。
好好的一个节目,怎么感觉就要辩论起来啊!
张灿笑了笑,
“那么我请问赵教授,传说司马懿率兵来打阳平,诸葛亮当时手上没有兵,就使了一个空城计,司马懿就退兵了,大概是这样一个故事,对吧?”
“没错,”赵广孺站起来回答道,“不过我想纠正你两点,第一,不是传说,而是事实。第二,不是故事,而是史实。”
钱百源的话铿锵有力,且符合大家的想法,不少观众都纷纷点头。
要知道,来看现场的观众,那大部分都是对历史有一定的研究的,不然谁会来看呢?
刚刚因为赵广孺的表现,对他印象不好的观众,此刻又因为这一番话,对他颇为改观。
张灿微微一笑,
“据考证,当时司马懿官居荆州都督,驻节宛城,根本就不在阳平战场,这个人既然都没有到这个地方,这件事情怎么可能发生呢?”
“什么?!”
赵广孺一惊。
不少观众也都愣住了。
司马懿不在那里?
大家看三国,哪里会去想这些问题啊,又不是破案,谁会去找这种不在场证明?
但是司马懿如果不在那里,那空城计当然不可能发生了。
“这个故事它很精彩,所以我们的文学作品一说再说,我们的戏剧作品一演再演。但是他只是个故事,”
张灿继续讲道,
“我们不妨来看一下这个文学艺术作品当中的空城计是怎么回事儿。说是马谡失了街亭,诸葛亮手上无兵无卒,司马懿大军压境,诸葛亮急中生智,命令大开城门,四个城门都打开,派了一些老兵在门口扫扫地,然后自己带了两个小孩子,两个童子,抱了一张琴,城楼上一坐唱卡拉OK。”
卡拉OK?
一群人眨眨眼,当前一条,他们刚觉得张灿说的很有道理,这一个词又变得不靠谱了。
张灿却不管这些,继续说着自己的观点,“那时候司马懿这个时候已经来到城下了,啊,这哥们儿什么意思?邀请我上楼跟你一起卡拉OK,我上去卡啦,你吧我OK了!我才不上这个当呢,然后呢,就撤,撤军了……”
张灿的表情语言都满是夸张和不可置信,“这个事情,第一,我们前面讲了,裴松之已经说得很清楚,不是事实。第二点,它也不合逻辑。司马懿为什么不敢进攻呢?无非是怕城中有埋伏嘛,对不对,就那么大一个城池里面能埋多少人呢?冷兵器时代,也不可能埋一个飞毛腿导弹,也不可能有什么秘密武器,我派一个侦察连进去看看行不行?”
第576章 第一期完()
一 飞……飞毛腿导弹?
众人都被这话逗笑了,观点对错暂且不论,但是张灿这个语言方式讲三国,确实是很好笑的。
众人都在笑,赵广孺却没笑,
这个事情,为什么他觉得张灿说的还有点道理呢?!
似乎察觉到赵广孺的心境乱了,张灿干脆盯着他,继续说道,
“第二,你不是走到城楼跟前了吗,你不是看见他在那儿抚琴神色自若吗,你不是听见他琴声不乱吗,他不还跟你打招呼说来来来上城来听我抚琴吗,都听得清清楚楚吗,可见距离不远,你派一个神箭手把他一箭射下来不行吗?”
他是看着赵广孺说的,而赵广孺,就站在那里。
旁边的观众都忍不住点头了。
但是这时候的赵广孺,很尴尬啊。
要知道,刚刚张灿是提问他的,他们现在不仅是在看电视,看现场,看戏,他还被迫站在这里,和张灿辩论呢!
你们不要再点头了!
张灿却顿了顿,又说出了第三点,“按照郭冲的说法,或者按照罗贯中的说法,也就是大家心里一直的想法,双方兵力十分悬殊,有说司马懿二十万大军的,有说司马懿十几万大军的,你把这个城围起来,你不是十来二十万人嘛,你把它围起来,围它三天,围而不打行不行?干吗调头就走呢?”
张灿看了看下面,又重复了一遍,“为什么呢?”
赵教授虽然没有被点名,但是如坐针毡,为什么啊?
他哪知道为什么啊!
教授不当了,委屈,老是问我为什么!
赵广孺没有回答,他完全回答不出来。
在场的观众就更不知道怎么说了。
这些问题,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甚至也没有听说谁研究过这个问题。
而张灿,一个歌手,一个演员,一个作家。
他竟然在有着这些身份,忙着这么多事情的时候,还研究了这个问题,甚至推翻了原有的想法。
而张灿的论据中,无一不是有众多的资料来论证的。
这个人,比诸葛亮还要可怕!
哦,不对,诸葛亮是个假的。
啪啪啪
不知道是谁,带头鼓掌。
紧接着,大家都如同恍然大悟一样,也跟着鼓掌。
掌声如雷鸣般不绝于耳。
讲的太精彩了!
张灿无奈的停了停,用手示意大家不用太激动。
“关于三国,我们要读的是这样一本书,就是陈寿的《三国志》,这是一部不朽的史学著作《三国志》。可以说是一个真实的三国。陈寿是一个治学很严谨的人,因此它虽然收集到了很多材料,他都对这些材料进行了甄别,但凡他认为不可靠,或者存疑,或者靠不住的,他一般地说是不会写进他这本《三国志》的。因此也造成了一个问题,就是《三国志》非常的简略。”
《三国志》一直可以说是了解三国的必读之作。不过很可惜,在这个世界,《三国志》并没有那么多人知道,也不被大多数人所知晓。
所以张灿肯定要安利一下了。
“《三国志》是一本非常严谨的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断代史。在当时就受到了很大的赞誉。而我之前所说的资料,大部分出自一个叫做裴松之的为陈寿的《三国志》做的注。而裴松之的这个注和一般人做的注是不一样,裴松之把他所能看到的史料,包括陈寿看过不用的,也包括陈寿没有看到的,他把它收集起来,注在陈寿的原文后面,这就大大地丰富了三国的史料。”
张灿一边讲,众人则掌声不停。
赵广孺也是研究历史的,但是他并不是专门研究三国的,所以对于《三国志》,他顶多是知道个名字。但是张灿却能说的头头是道。
接下来,张灿的话无数次的被掌声所打断。
当他看到钱百源的手势的时候,就知道这期节目差不多该结束了。
“我们品读三国,就是想把观众们带回那样一个英雄辈出、波澜壮阔的历史。第一期的节目到这里也差不多结束了,在结尾的时候,我想用一首词来概括,这首词在前文中,我也有所引用。”
词?
台下有几个观众都期待了起来。
要知道,张灿写词的功力可以说是不俗的。
就连诗词协会的会长,都称他为老师。
而在今天,张灿说的词,只有那一首,“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虽然只有一句,但管中窥豹,亦可猜得出,这首词,将会的多么豪情的一首词。
张灿想了想,要知道,在众多描写三国的诗词中,苏轼的这首词可以说是不得不说的。
刚刚的时候想到了苏小妹,这时候又说起苏轼,倒是和姓苏的也有缘分了。
而在原本的《百家讲坛》里,这首诗也被多次引用。
张灿酝酿了一会,猛然抬头。
大气磅礴的念出了第一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第一句,可以说是字字珠玑。
一下子就把人吸引住了。
先是滚滚东流的长江,随即用“浪淘尽”,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带人们回去了那广阔而悠久的时空。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张灿少年英才,深情向往,无论是这场景,还是诗中的场景,都是美如画。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念完之后,张灿无视了全场或震惊,或惊愕,或崇拜的目光,继续说道,
“正所谓,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在今后的节目里,我将和观众朋友们一起笑谈三分,品读三国,那么从哪里说起呢?我想从那个历史形象民间形象最复杂分歧最多争论最大的人说起吧,就让他引领我们走进那个原本就很复杂却又波澜壮阔的历史吧,下一期节目《真假曹操》!”
第577章 真受欢迎啊!()
一 节目结束了,观众们纷纷离位离开。
偶尔有两个张灿的粉丝,看着机会难得,赶紧拥上去,要个签名。
张灿的书法是很值钱的,他的签名更是比一般明星的签名,更值得珍藏。
钱百源还想和张灿说些节目的事情,结果节目一结束,他这个导演都抢不到前面去。
“张灿老师真受欢迎啊!”
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