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刁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刁民- 第5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槐心情不错,大手一挥:“去拿两瓶来,待会儿我一起给你结账。”

    李云道却赶紧拦住老板:“槐哥,大中午的,还是别了,呆会儿我还得去我大姑姑那儿走一趟。”

    赵槐一愣,李云道的大姑姑,那不就是中纪委的王抗日吗?当下,赵公子搓了搓手:“去那儿倒真的不太适合一身酒气了!成,那老板给上点好茶,我哥俩以茶代酒!”

    老板连连应下,李云道心中觉得好笑,这门面不足百平的小菜馆,能有什么好茶?

    跟赵槐一番虚与委蛇,临分别时赵槐又约李云道春节前在京城再聚一次,李云道也都一一应下,看来赵槐是怕李云道反悔,想拉上一些狐朋狗友来助阵。

    见完赵槐,算是茶足饭饱的李云道驱车直奔秦家,老爷子和周树人不在,但守门的老妇人却认得李云道。

    老妇人也姓秦,应该是秦孤鹤老家的亲戚,说话带着些吴侬软语的口音:“潇潇在琴房练琴,顺着连廊到底右拐就是了。”老妇人在苏州时就一直在秦家帮忙,对李云道的印象极好,现在知道李云道不仅是秦老爷子的弟子,也是京城某个红色家族的后代,打心眼里希望他跟能自己从小看着长大的秦潇潇走到一起,不过听说这青年已经结了婚,娶了蔡家姑娘,她也就淡了这个心思,但对李云道的好印象仍旧是不减反增。

    此时已是下午三点,冬阳西照,透过雕花窗,在连廊上留下斑驳的光影。李云道踏着光斑,沿着远远传来的琴声,走向沿廊深处。

    钢琴曲很熟悉小调第五交响曲,第67号作品,也就是众人熟知的命运交响曲,琴声时而高亢,时而温婉,时而又激昂,时而又低沉,尽管是一首扼住命运喉咙的曲子,却被秦潇潇弹出了数种交织的矛盾情感。

    琴房其实也是秦潇潇的书房,布置得很清新优雅,价值不菲的三角钢琴立在书房的正中央,与四周林立的书架也算是相映成趣。

    曲终,一身居家运动服的秦潇潇坐在钢琴前,微微有些发怔,对于一个习惯了每天按照秘书排定日程行事的女强人来说,突然失去了事业,又遭遇新能源项目的波折和友人的背叛,她的情绪有些难以言表的低落。

    突然,身后传来掌声,又响声一人的赞誉声:“命运交响曲被你弹出这般忧愁的情绪,我倒也是头一遭听到。”

    秦潇潇回头看了他一眼,转过身,双手撑在琴凳上:“为爷爷的事情而来?”

第一千零八章 蔡家的危机() 


    秦潇潇自幼在秦孤鹤身边耳濡目染,学到的不单单是言必行行必果的行事方式,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秦孤鹤三落三起,算是已经从人生大起大落中领悟到真谛。秦潇潇此时不过二十来岁,虽懂人生起伏,但真要从低谷中走出来,还是需要花些时间和心思,不过茶道,她倒是已经颇得三份要领。

    “这是用碧螺春发酵的红茶?”李云道尝了一口,瞬间觉得茶香清奇,跟以往喝到的红茶都大相径庭,茶香偏甘,第一泡初入口有些绿茶特有的青涩,而后红茶的隽永余香扑鼻而来。

    秦潇潇虽然穿着运动服跪坐在茶盘前,但动作清雅自然,一点一滴间古韵自成。听闻李云道一语道破茶源,有些兴奋地点了点头:“怎么样?苏州的一位老朋友在西山有几亩茶园,这是近几年才研制出来的碧螺红茶。往年在小镇上都供不应求,更不用说外销了,今年是茶叶的大年,绿茶富足,这才多出了些红茶。味道虽不及武夷大红袍那般正宗,但也别有一番江南风味。”

    两人在西湖时住在上下楼,时常一起吃饭,相处间数络了不少,只是一月不见,似乎两人之间又多了一份客气。

    “新能源的事情,现在究竟如何了?”李云道还是切入了关键话题,毕竟这才是今天来访的主要目的。”

    秦潇潇轻笑摇头,笑容间似乎有些苦涩:“新能源也许就是个梦吧。”

    李云道微叹了口气:“其实迟早能实现的,只是技术还不成熟罢了。”

    秦潇潇摇了摇头,问道:“你什么时候发现文心有问题的?”

    李云道其实也思考过这个问题:自己究竟什么时候发觉文心是有问题的,或许从一开始他就没有完全相信过这个女人。从秦潇潇带文心造访玫瑰园的初次见面,李云道对故作楚楚可怜的文心并没有太好的印象。之后数次出手,也都是顾及秦潇潇的面子和新能源项目的重要性,真正起疑,是凤驹出生那晚,文心请他吃饭期间数次企图以美色相诱。李云道还没有自大到以为自己貌似潘安冠面如玉,时不时风流倜傥地虎躯一震便有大片的姑娘自己倒贴着往上靠,蔡桃夭、阮钰和齐褒姒每个人都与自己有特殊的交集才有了今日这般的感情,但他真的没觉得自己已经到了能让无数良家哭着喊着上自个身上倒贴的程度——显然,文心的引诱是有其它目的。而在西湖,比自己有权有势的人多了去了,能给文心更多庇护的也大有人在,文心自不会为了躲避汤力的纠缠选择自己这条船,如果不是因为汤力,那么文心那般举动,肯定是另有目的,只是那时候,李云道还没有想到,文心就是传说中的“银环蛇”。

    “直觉吧!”李云道给了一个似是而非的答案。

    秦潇潇执杯伏首,轻闻茶香,笑着点了点头。对于李云道似是而非的回答,她并没有深究,有些事情,过去便过去了,这个时候打破砂锅问到底其实意义也不大。

    “蔡贤豪开枪时,你在现场?”李云道终于言归正传,此行的主要目的也是想从秦潇潇这里获得更多的关于秦孤鹤被刺的细节。

    秦潇潇抬头望了李云道一眼,眼神复杂:“如果真是他,你能大义灭亲?”

    李云道嘴角扯了扯,想笑但是却没能笑得出来:“如今大义灭亲倒不是最为重要的,我只想弄清楚原因。蔡贤豪的为人,你应该也清楚的。”

    秦潇潇幽幽道:“清楚又如何呢?很多时候,知人知面却是不知心的。”说完,她又轻轻叹了口气,眼神迷离了起来。

    李云道也清楚秦潇潇说的是文心,看来在文心的事情上,她受到的打击要远远超过最近碰到的其它挫折。

    李云道摇了摇头,笑道:“这话倒也太绝对了些。据我所知,蔡贤豪调到联参,也是老爷子们的临时起意,所以也不存在谋篇布局多年的可能。潇潇,你小叔说当时你就在现场,只是到目前为止,你都没有跟任何人描述过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秦潇潇点头不语,良久才道:“我什么都没有看到。”她说得很笃定。

    李云道微微皱眉:“是不想说还是真的没看到?”

    秦潇潇抬头望着他,对视道:“有区别吗?”

    秦潇潇给军方专案组的说法是“她现场吓晕了”,对于“吓晕”的口供,别人可能相信,但李云道却是万万不信的——一个懂事起就被秦孤鹤带在身边,连当年的董事会都是搬着小板凳旁听的秦潇潇会因为这点阵仗就“吓晕”过去,那简直就是对秦孤鹤教育方式的讽刺。

    李云道一时间猜不透秦潇潇到底为何三缄其口,秦孤鹤似乎也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多纠缠,如今蔡家似乎也只有老爷子蔡明阳一人知悉此事,就连向来消息灵通的蔡桃夭都被蒙在鼓里。蔡贤豪为何要刺杀秦孤鹤?幕后到底是谁?蔡贤豪如今到底身在何处?是否已经被人卸磨杀驴?一系列的疑问令李云道百思不得其解。

    “过去便过去了,云道,这件事到底为止吧。”秦潇潇良久才说道。

    李云道狐疑地点了点头,这件事显然不可能到这里就嘎然而止的,以秦孤鹤如今的身份,就算摔个跤那也是大事情,更不用说胳膊上还挨了一枪,再加上军改后情报部门整合的大背景,这场刺杀就显得更为诡异了。

    是改革派与保守派政治争斗的延伸?是军改激进派与既得利益派之间的矛盾?还是借用这些人民内部矛盾伺机而动的国外敌对势力?

    秦潇潇情绪明显不太高,不过当李云道提出让她去美国帮阮钰时,她眼中倒是微微一亮,看来这段日子她在京城的确闷得慌。

    从秦家出来,原本回京探亲的李云道却感到心情无比沉重,国内外斗争的复杂性远远超出了普通人的想象,原以为到了秦孤鹤的段位,警卫已经算得森严,安全应该无碍,却没料到竟祸起萧墙。沉闷的心情一直到他回到山上的四合院都没丝毫舒缓,见到抱着小凤驹在荷池旁跟三个孩子聊天的蔡桃夭,心情才稍稍平复。

    蔡家大菩萨便是有这般的魅力,能让他烦躁的思绪瞬间平静下来。

    学心理与哲学的蔡桃夭一眼就看出了李云道有心思,将孩子交给王援朝,让十力带另外两个孩子去山上看梅花,而后才只身来到四合院最深处的书房。

    这间书房是王鹏震生前的最爱,老爷子去世后,书房的布置没有丝毫变动,主人却顺理成章地变成了李云道。此时李云道站在书房正中,面对那幅“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大字负手而立。字是老爷子临终前半年的偶得手书,老爷子去世后,李云道珍藏了所有墨宝,这幅字更是装裱好后挂在了书房墙壁的正中。

    老爷子的字在书法家眼中算不上最上乘,但在李云道看来,却多了几份世人无法领悟的返璞归真,尤其是这幅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只字片语,更是老爷子晚年的真实写照。

    “小人以己之过为人之过,每怨天而尤人,君子以人之过为己之过,每反躬而责己。”蔡桃夭从他身后,轻轻环抱着他的腰身,柔声道,“有些事情,不必太苛责自己。”

    李云道转身,面对蔡家女子,却想起了生死未知的蔡贤豪,却不知蔡桃夭知道了这件事后会有何反应。

    “媳妇儿,最近跟大哥碰过面吗?”想了想,李云道还是问道。

    “凤驹出生那几日还在,之后就没见过。”蔡桃夭面色微变,聪明如她,又如何不知李云道话有所指呢?她在京中坐月子,虽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但有些事情她依然能很敏感地察觉。

    李云道原不想让她担心,但她与蔡贤豪是亲兄妹,情同手足,自己有责任和义务提醒她,蔡贤豪这个大舅子踩进了某个深不见底的漩涡。

    “三儿,你好不容易回来一趟,我也许久没有回去看看爷爷,要不你在家陪陪凤驹,我回去一趟,很快就回来?”蔡桃夭很快便作出了判断。

    李云道叹息点头:“让小姑带凤驹,我陪你一起回去。”

    驱车到蔡家已经接近傍晚华灯初上,但家中却漆黑一片,只有福伯一人靠在门廊边打瞌睡。

    “福伯、福伯!”蔡桃夭唤了两声,福伯才反应过来。

    “哎哟,夭丫头,你怎么回来了?”看到蔡桃夭,福伯满心欢喜。

    “福伯,爷爷呢?”蔡桃夭抬头看向游泳池另一侧的书房,仍旧是黑灯瞎火。

    “首长一早就出去了,还未回来。”福伯忧心忡忡道。

    “爷爷这些天每天都这样?”蔡桃夭皱眉问道。

    “嗯,有段日子了,好像首长突然就忙了起来,以前在军委时,也没见这么忙啊!”福伯有些唏嘘,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在蔡家呆了大半辈子,老人也意识到蔡家也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第一千零九章 真相如斯() 


    福伯看着蔡桃夭长大,此时见她携姑爷回娘家,自然喜不胜收,欢喜地去张罗晚餐。

    李云道望着福伯略显佝偻的背影,笑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蔡桃夭微笑道:“福伯跟着爷爷上过很多次战场,家中小辈也早就将他视作亲人。小时候长辈们都忙,家里的孩子都喜欢围着老人家,听他讲朝鲜战场和越南战场打美国鬼子的故事……”蔡桃夭望着福伯的背影,眼神微微迷离,同辈的孩子们一直围着老人,因为故事中一场战斗的胜利而欢呼的场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李云道想了想,说道:“最近好像都没怎么听到小叔的消息。”

    蔡桃夭点头道:“今年两会,小叔已经正式入围上海市政协委员名单,也算是用曲线救国的方式迎合了老人们的期待,不过小叔他脾气很怪,就算有了官方身份,也挡不住他习惯性地剑走偏锋。”

    李云道笑道:“一个人的性格、脾气其实都是可以改的,但是日积月累而形成的思维方式却不是轻易能变通得了的。”

    蔡桃夭道:“原本小叔是父辈中最受老人们青睐的,只是当初因情生变,小叔愤而离家,一别就是二十年,好在这几年不管是爷爷还是小叔,也都不像当年那般倔强着谁也不肯让步了。”

    “终究血还是浓于水的。”李云道笑着道,“我当年对老王家滔天怨气,到后来不也一样改咋的便咋的嘛!”

    蔡桃夭苦笑:“只是不知道此时大哥他到底怎么样了……”

    李云道也沉默了下来,蔡贤豪刺杀秦孤鹤这件事本身就充满了诡异,更诡异的是尽管此事在金字塔尖引了汹涌喑流,但是无论是秦家还是蔡家,谁都没有去捅破那层纸。不过李云道也能感受到蔡家所面临的危机,否则早已经退居幕后多年的蔡阳明完全没必要在这个光景还要事必躬亲。

    不到半个钟头,福伯便领着家中的勤务兵端来了四菜一汤,蔡桃夭明显胃口不佳,只吃了几口便放下筷子,望着墙上不断跳动的时钟:“爷爷怎么还不回来?”

    一旁的福伯叹气道:“首长已经多年不曾像最近这般忙碌了,我也劝过几回了,不过好像真的有很重要的事情在处理着。”

    “福伯,您也一块儿吃点?”李云道招呼福伯一起上桌。

    在蔡家鞠躬尽瘁了大半辈子的老人却拼命摇头:“不行不行,那像什么话!”

    李云道拗不过老人,只能独自应对桌上的四菜一汤,李云道向来主张不浪费一粒粮食,也幸亏家里的厨子做的是江南菜,花样多份量却颇少,他一个人勉勉强强将饭菜都塞进了腹中。

    “姑爷果然是好汉子!”福伯竖起大拇指,“以往我们在军中,能吃的都是打仗冲在最前头的好汉!”

    蔡桃夭抽出纸巾帮李云道擦了擦下巴,叹气道:“他这是怕浪费……”

    福伯微笑点头,这样朴素的姑爷或许才配得上令众多精英男子望而却步的蔡桃夭吧!

    过了晚上八点,别墅前才响起汽车引擎声,正与蔡桃夭说些闲话安慰她的李云道精神一振:“老爷子回来了!”

    这几日京城的气温都在零度以下,蔡家老爷子穿着一件厚实的呢子大衣,踏入大厅时看到蔡桃夭和李云道都在,愣了一下便神色如常:“云道和夭夭回来了?都到我书房吧。”

    “首长,您用过晚餐了没?”福伯在一旁关切问道。

    蔡阳明摇头:“早上不是还剩下些小米粥吗?替我热一热送到书房。”

    按福伯的说法,蔡阳明一早便出了门,却不知他一天去了哪些地方,见了哪些人,李云道只觉得不过数月不见,老人仿佛又苍老了许多。

    蔡桃夭乖巧地帮蔡阳明脱下呢子大衣挂在书房角落里的衣架上,蔡阳明一身疲惫地坐回到书桌后,搓了搓脸道:“看来你们俩都知道了。”

    李云道连忙道:“今天上午我去联参拜访老师,才知悉老师遇刺受伤,而后碰到仲颖才知道此事与大哥扯上了关系。”

    挂完衣服,坐回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