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绝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路绝尘- 第7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自由组合,每一个组合都得先竖起一间木屋给大家看看才行,还是那句话,设计好、质量好的会有重奖,滥竽充数的还是尽早打道回府为好。“

    有人在人群里咕噜着:“这不就是修旧如旧吗?“

    “不对,你说的那叫修修补补,我们这是因地制宜、自己设计的新木屋!“老主任用手指着那堆又黑又旧的木材呵呵一笑:“这就和做菜一样,给的食料都是一只鸡,可是结果却各式各样:有广东的白切鸡、上海的白斩鸡、客家的黄酒炒鸡、河北德州的扒鸡、河南道口的烧鸡、辽宁沟帮子的烧鸡、江苏符离集的烧鸡、**的大盘鸡,还有湖北的红烧鸡、重庆的棒棒鸡,大家可以任意展示嘛!“

1904。负箱携具千万家() 
    1904。负箱携具千万家

    木工,是一门工艺,也是一门独有的技术,是在各种建筑和各种制作中常用的一门技术,掌握这门技术的在我国被称为木匠,是中国传统三行(即木匠、瓦匠、铁匠)之一,而木匠在很多年前一直是建筑工匠中的头。据说远古时代建造房屋,在类似于现代封*之日必须请木匠拿出独门工具站在刚建成的屋脊之上镇邪,还要高喊大吉大利之话,才能求神保佑房主日后平安富贵!

    木工包罗万象。在《搜神记》中是巫师:“赤将子轝者,黄帝时人也。不食五谷,而啖百草华。至尧时,为木工,能随风雨上下。“到了《淮南子》中就变成了木匠:“(明堂之制)土事不文,木工不斲,金器不镂。“高诱注解释说:“朴而已,斲或作琢,不雕画也。“到了《吴越春秋》中又变成了伐木工:“越王乃使木工三千馀人,入山伐木。“ 《续幽怪录》说:“中牟县三异乡木工蔡荣者 ,自幼信神祇,每食必分置于地,潜祝土地。“不过清代的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里记载的很清楚:“胥吏祀萧何、曹参,木工祀鲁班。“

    木匠就是在房屋建筑、制造家具、制作棺材中用手工或电动工具进行操作的人。这个行业历史悠久,他们的祖师爷鲁班据考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又惯称为鲁班,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天才发明家。传统木匠所用的手工工具,如手工钻、木工刨、木工铲、曲尺和划线用的墨斗,据说都是鲁班发明的。而每一件实用工具的发明,都是鲁班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启发,经过反复研究、试验所总结出来的,所以有很多的民间传说传存下来。

    木工以木料为材料,在数千年的中华历史上起着不可取代的重要左右。现存的那些精美绝伦、被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视为国宝的木建筑,那些常常出现在拍卖会上、以制作精良、式样端庄大方而享誉海外的明清家具,还有各种各样、有着各种习俗、也深藏着很多制作技巧的方子(棺材)帮助无数人完成“入土为安“的最后愿望。当然还有各种农具的制作,那个被李**当做国礼送给德国**默克尔的用6根木条制作的可拼可拆的玩具的精巧的鲁班锁就是我国木工技术其中的代表作。

    在传统的建筑和家具制造行业中,木匠们用斧头劈开木材,砍削平直木料;用木工锯用来开料和切断木料;用墨斗弹线与校直屋柱;用蘸上墨汁的木笔来进行标记。然后用刨子更细致的刨平修饰木料的表面;用凿子用以凿孔与开槽;最后再用曲尺作为量具测量工程的正确与否,以便成功制作和完成各种各样的建筑、家具、棺材和工艺品。所以在以前,木匠是建筑行中的主力军,更是家具行和棺材行的绝对领军人物。

    这个相传由祖师爷鲁班率领的木工在中国被尊称为“木匠“,而在现在极力推出的中国工匠中,木匠依然**极高的分量,从事的行业越来越广泛,不仅可以制作各种家具,在建筑行业、装饰行业、广告行业等都十分活跃。当然现在的木工常用成套工具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斧头之外,早就鸟枪换炮了,例如:电刨、气泵、直钉枪、蚊钉枪、电批、雕刻机、曲线锯、修边机、切割机、电木铣、台锯、*形锯、*形钻、球形钻等,甚至还有长轴车*和脚踏车*。电动机械在木工制作中的大量运用,不仅使得原本繁重复杂的木工活因此变得轻松简单,也大大加快了建筑和制造工期的进度。

    尤其是在现代装修过程中,木工项目往往依然属于整个项目中的一个大项。从装修的角度看,基本上木工就代表了装修。很多业主都会把木匠的工艺水平当作是一家装修公司的基本工艺水平。所以,绝大部分装修公司都会把木匠视为重中之重。那些负责建筑房屋木结构和制造木器的工匠即便是到了现在,其人工费用依然要占到整个家装工程人工费用的40…60%不等。而如果要采用传统工艺建造,其所占的比例还要大大增加,这也是木匠价值的体现。

    不知道那些每天聚集在教堂的大厅里颂扬那位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天主的教徒中,有几个人知道耶稣有些凄惨的身世:他出生于一个木匠家庭,父亲约瑟很早就去世了,母亲将他生在马槽里,并艰辛将他养大。后来耶稣接替父亲的工作,也成了一个木匠。因为家大口阔,收入很少,而**妹妹们需要赡养,耶稣不得不辛勤工作,在传说中,他会做各种玩具、家具和农具,可谁会想到他会从一个木匠成长为全球第一大宗教组织的领袖。

    中国古代曾经出现过一个整日沉浸在木工活之中,疏于打理朝政、造成宦官专政,最终为明朝的全面衰落埋下了祸根的木匠皇帝朱由校(1610…1**4年)。这位明朝的天启皇帝对制造木器有极浓厚的兴趣,凡刀锯斧凿、丹青髹漆之类的木匠活都要亲自操作。他手造的漆器、*、梳匣等,均装饰五彩,精巧绝伦。他还善用木材做小玩具,他亲手制做的小木人,男女老少俱有神态,五官四肢无不备具,动作也很惟妙惟肖。他还喜欢在木制器物上发挥自己的雕镂技艺,在他制作的十座护灯小屏上,雕刻着形象逼真的《寒雀争梅图》。《明宫杂咏》上有诗*道:“御制十灯屏,司农不患贫。沈香刻寒雀,论价十万缗。“可惜就是有些不务正业了。

    美国前总统詹姆斯·厄尔·卡特(昵称吉米·卡特)出生于一个农场主家庭,很早就学着自己动手做家具,实践多了,就成了一名技艺娴熟的业余木匠。当选美国总统后的出访,总喜欢参观各国的家具厂和收集当地的特色木工工具。退休后,卡特自称是“房产局木工詹姆斯“,时常穿上木工围裙,骑着三轮车,到处免费为居民们修理家具,得到大家的交口称赞。所以,当他被媒体评选为美国总统中政绩最差之一时,他仍能很自豪的声称:“我现在是美国支持率最高的木工。“

    那个被说成是新沙皇、获得俄罗斯人坚决拥护的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在2010年7月14日视察索契冬奥会场馆建设,与大学生建筑队代表进行交流时,详细讲述了自己当年上大学期间参加建筑队的经历。他回忆说,自己曾是建筑队的一员,在俄科米共和国人迹罕至的森林地区开设林道、修理房屋,并在实践活动结束时获得了四级“木匠证“,用中国人的眼光来看,那个坚定的率领战斗民族前进的普京是一个持有上岗证的正规木匠。

    说完国外,再说国内。那个被***戏称为“三天不学习,赶不上*“的前中国国家**也是木匠出身,通晓木工活。1951年夏的一个傍晚,*(公元1**8…1969年)看到中南海迎熏亭正在修缮,忍不住走过去,就很熟练的干了起来。这一情景被中南海的摄影师拍下来,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也证明确有此事。

    同样当过国家**、历经三代领导人不倒的李先念(公元1909…1992年)出生在湖北黄安(红安)县李家大屋的一个农民家庭。9岁时读过私塾,可是因为学费太高,家庭供养不起,只好停学。为谋生,他12岁开始跟着三姐夫袁传祖学木匠,先后在家乡和汉口学木工,因为长期走街串巷,广泛接触人民大众,加上自身的遭遇,所以才会在最黑暗的时期,率领家乡农民参加黄(安)麻(城)起义,从而走上革命道路。

    不过建国后最有名的木匠还得算是前全国政协*****。这个天津人17岁开始学木匠,后来成为北京第三建筑公司的一名工人。在做木工的十几年里,***发明创造的100多项创新技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尤其是在建造人民大会堂的会战中,当时身为“木工青年突击队“队长的***第一次用计算的方式解决了从鲁班传下来的“放大样“的难题一鸣惊人,从此成为闻名全国的青年劳模,电影《青年鲁班》就是根据他的这段事迹编剧的。

    不管是再被打成“走资派“的苦难的岁月还是后来调任天津市长,从此一飞冲天,***总是喜欢重操旧业,手工制作沙发、餐桌、凳子、写字台等家具。他还曾以《木匠》为题写过一首诗,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木匠这个行业的理解和感情:“工人握锤把,农民扶犁耙。学生用桌椅,商店要台架。衣食住行用,样样不离他。负箱携具千万家,甘霖播撒满天下。““锛凿刨锯斧,般般汗水煮。大材要做小,小料需贴补。弯曲刮平直,平直刻凹凸。终日不离屑和土,一生遭受千刀苦……“

    也许,这些人代表的才是木匠的本质精神。

1905。丁是丁;卯是卯() 
    1905.丁是丁,卯是卯

    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很广,简单概括就是:“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其中我国申报成功的至今有38项,成为世界上入选“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可是真正看看,真正享誉世界的也就是京剧、丝织、珠算和针灸。在正在申报的项目中,可以看见“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的内容,就有些感到啼笑皆非:那算什么?在最传统、传播最广、最有影响力、也最可能消失的“榫卯结构工艺“面前,简直可以忽略不见!

    在中国历史长河里,榫卯结构是一种木匠很普遍使用的木凿工艺技术,起源非常早,距今约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就发掘出了大量的结合完好的多种式样的榫卯结构遗物,可见起源非常久远,而这座十分复杂但十分有效的工艺运用到建筑和家具的制作上,可以说是我国木构技术史上光辉灿烂的一笔,也是对世界宝库的一个伟大的发明!

    我国在传统的木结构制作的建筑和家具中一直广泛应用榫卯结构,但二者在技术层面上侧重各有所不同,因为运用在建筑上侧重结构稳定,榫卯结构在几个方向都可以开卯口,可以兼顾结合在同一点上不同方向的受力,合拢时成为一个高强度的完美的整体。而家具中的榫卯结构则成就了中华文化含蓄内敛的审美观。因为每一个接合处由于有略微松动的余地,在结构力学里就是柔性节点而不是刚性节点(比如焊接),当无数榫卯组合在一起时就会出现极其复杂而微妙的平衡,除了木材的延展力外,主要是由于一个个的榫卯富有韧性,不致发生材料的断裂。

    传说木匠的祖师爷鲁班在两千多年前就发明了榫卯结构工艺,其中的精华部分被浓缩在那个小小的、可拼可拆的玩具“鲁班锁“(鲁班锁也称孔明锁、难人木等)。这种工艺是用一种咬合的方式把三组木条垂直相交固定,六根木条分别冠以六艺,中间有缺,缺缺相合,以十字双交卡榫组成。它看似简单,但设计难度相当高,卡榫仅借木条的不同凹槽放置、拼凑,挖槽的**度稍有不足都可能影响结构稳固度,需将木块大小不一的卡榫精准放置才能组合成功,而且只要抽掉一根木条,整个接合的木块也即散架了。外观看是严丝合缝的十字立方体,动动脑筋可拆解,而组装上去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榫卯结构就是我国传统建筑木构件之间的联结形式。“榫“是构件的**部分,“卯“是构件的凹进**,凸凹之间除了可以体现道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可以使得整个木结构珠联璧合,可谓是中国木匠之精髓!当年的那些木匠在制作过程中没有图纸、也没有参照物,无论是外形、内部结构、飞檐斗拱只需要一张简单的全景草图、甚至只需要有关人口述一下要求和效果,一切就成竹在*。

    这种结构的木建筑或木家具曾经时间长久地广布在我国大江南北,这与西方古建筑中多以石料堆垒和雕塑表现出坚固和万古不损的理念不同,我国木工中的能工巧匠们却充分发挥了木材柔性好的优势,以柔克刚。除了用开阔的视野、宏大的气概表现出建筑的宏伟壮观,更是把简单的元素和丰富的原则巧妙地揉合在一起。在坚固性上采用榫卯柔性连接,具有极大的韧性,有利于抗震;而在建造理念上则和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所说的那样,秉承国人“不求原物长存“、自然生灭的道家观念,并有意识地在运用中欣赏和提炼,在实践中按照不拘一格的原则力求得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中国古代匠人的智慧令人叹服,尤其是木工领域的榫卯结构,巧妙地构思和牢靠的结构让得建筑或家具无需铁钉或螺丝便可稳稳站立并保存很久。采用传统工艺建造的建筑和家具,还蕴涵着醇厚的文化气息。尤其是采用了榫卯工艺,加入了传统木匠之魂,一榫一卯之间,一转一折之际,凝结着中国几千年传统家具文化的精粹,沉淀着流光回转中的经典木建筑和家具的复合传承。

    首先,受道家思想影响,我国传统的建造理念与西方完全不同,认为只有**的生灵和地下的陵寝才适合用石料砌筑以求不朽,而中式的建筑和家具是由柱梁、挡板、门窗以及隔板所组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感,给人以高度的美的享受。因为我国的传统文化最终要表达的思想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所供人起居的建筑和给人提供方便的家具都应以“木“为根本,加上入土为安,也就构成了一个人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榫卯结构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比如有句出自《楚辞》“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的成语叫作“方枘圆凿“。因为榫卯结构工艺中,凿出的卯眼叫作“凿“,削成的榫头叫作“枘“,凿和枘的大小形状必须完全一致才能合适的组装起来。所以用圆形的榫头是不能固定在方形的卯眼里的事例来比喻双方意见不合,不能相容,配合不好,格格不入。而另一句木凿技术中的“丁是丁卯是卯“讲的就是做事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才能达到契合的最佳状态。

    在没有钉子、螺丝和粘合剂的时代里,那种经过木凿后完成的木料内部的凹凸部分十分巧妙的啮合而形成的天才似的榫卯结构令人叹服。一则是两物体相互衔接比较直观而原始的方式,二则依靠的是木构件的**力所产生的链接,因此尺寸必须非常合适,可丁可卯才行。当然在道家看来,榫是突起物,可以理解为阳;卯口是凹的形状,可以理解为阴,两者相合就是阴阳相合。所以有人说,古人也许正是受了动物骨骼、关节之间的突起与凹陷的启发,结合阴阳结合、男女**的理念而发明了榫卯结构的。

    世界现存最高、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