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奋斗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草根奋斗记- 第1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老弟。”于得水笑呵呵的说:“老弟,听我说。我也是昨天从张主任那里才知道您这里资金不太凑手。”

    王元平恍然大悟,肯定是张忠诚让于得水给自己帮个忙。于得水的话里已经带出这个意思了。不过,王元平有些疑惑。张忠诚是怎么知道建辉厂资金紧张的事呢?

    “忠诚这个嘴啊,什么事到了他那里就会扩大若干倍。于哥,虽然我现在是资金有些紧张,但正在协调银行解决。过些天应该可以贷下来。您做工程也需要资金,我这点事还劳您牵挂着真是让小弟我感动!”

    “行了,老弟。你也别跟我客气了,银行的那帮人我不是没打过交道,知道哪都是什么玩意,等你款贷下来黄花菜都凉了。”

    王元平还要客气,于得水不耐烦了脸沉似水说道:“瞧不起我是不是?”

    王元平笑了笑摇头道:“于哥,没那个意思”

    于得水抬手拦住他的话,说道:“兄弟,听我说。这笔钱不是给你的,是借给你的。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我也没有太多就当是一点心意,能帮你点忙是我最感到高兴的事。”

    “那也不能让您破费啊,这真不行。”

    “你这就见外了,老弟,当年要不是你把我引入大阳厂做了工程,我哪能有今天。说实在的,你也是外道,自己家弄个工厂也不和我打个招呼。别的帮不上忙,搞搞建设什么的没问题的。”

    于得水的话倒是没错,自打他在大阳厂干了工程之后,赚到了第一桶金。从那以后,他的活越接越多,工程越干越大,当然钱也是越赚越多。整个洪南没有不知道他于得水趁钱的。

    王元平还想推辞,于得水拉下脸道:“老弟,我是个实在人,不喜欢来虚的,我既然能拿来就没打算再拿回去,你要是当我是兄弟你就留下。当我不是兄弟我二话不说抬腿就走,咱哥俩就当不认识!”

    王元平为难起来!五十万不是小数,于得水肯借给自己这么多钱已经是天大的面子。但,这个天大的人情自己以后能还得起吗?

    王元平的为难之处于得水已经觉察到了,他和王元平打交道不是一天两天了,对于王元平的个性他是非常清楚的。

    其实,这次来并不是自己心血来潮上赶着要来借给王元平钱。虽然他和这位前大阳厂书记关系好,但也没有好到那种程度,人家不张口自己不能热脸贴人家的冷屁股。他之所以会来。是因为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张忠诚。

    也就是在昨天,他接到张忠诚的电话,电话中对方把王元平现在的处境和情况详细的告诉了他。并恳请他想想办法给他救救急。

    于得水很精明,知道今日的张忠诚不同以往。这个人年轻,有魄力,而且刚刚受到过表彰,现在又是大阳的经委主任,掌管着这个乡镇的所有企业。在大阳是炙手可热的的人物,如果没看错用不了几年就会进步到乡镇一级。这样的人自然是得罪不得的。

    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报答王元平,从他把自己引入到大阳厂做工程,自己赚到第一桶金之后老想着报答,可一直没有机会。现在人家遇到了困难,正好借此机会还他个人情。

    权衡了再三之后,他把自己能用的资金盘点了一下,本想都拿过来,但后来一想还是改了主意留下一部分。

    他的内心深处其实还是有些担心的,他要看看王元平的这个厂怎么样再决定借多少给他,如果没问题可以把带的这部分都借给他,如果不行那就少借点。到时哪怕他还不上也不至于弄得自己血本无归。

    商人毕竟是商人,尽管有报恩的意识,但还是第一条就考虑自己利益有无损害。于得水的想看看工厂倒不如说是要看看王元平能不能偿还的起。

    别看于得水不做工厂,但是他在大阳厂待得时间很长。对厂里的情况了如指掌,工厂好不好一眼就能看透。刚才王元平没回来的空挡,他已经把大致情况了解清楚并已经作出决定要借给王元平多少钱了。于得水的小算盘王元平自然不知道,他只是隐隐觉得对方要借给自己钱可能与自己当初引进大阳厂有关系。

    “老弟,听你于哥的拿着就行了,我已经听说了你这里的订单已经迫在眉睫了,不拿这个钱你怎么周转。银行的贷款即便能贷出来,那也不知道猴年马月了。你的订单能等到那个时候吗?”

    于得水的这番话一下子击中了王元平。如果搁在以前,不管资金多困难,他绝不会在这种情况下借他的钱。但现在的情况是刀已经驾到脖子上了,容不得自己再犹豫了。

    于是,王元平牙一咬:“那好,于哥,这个钱就当是我贷你的,我按银行同期利息的两倍给您。”

    “这是说哪里话,老弟,咱俩的关系你说这样的话就见外了。听我说,这里是五十万,如果不够我再想办法。”说完,于得水起身:“你先忙,我还有事就不打扰你了。”

    王元平一见急忙拦住,再三邀请让于得水怎么着抽时间吃顿饭再走。于得水却坚辞不就,元平只好作罢。

    看書辋小说本書

第219章 物色人才() 
有了这五十万元的资金注入,建辉厂的血液一下子活跃起来了。王元平那颗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来了。他让周会计核算了一下,加上之前叶家仁付过的定金,这个合同应该可以应付下来。

    王元平心想:能把这个订单坚持下来,资金也就周转开了。对于这来之不易的资金,王元平十分珍惜。采购原来是父亲在管,但他对父亲谈定的采购价格不太满意。为了能使成本进一步降低,他决定把采购接过来并亲自出马找大阳厂的供货商谈判。

    这几个大阳厂的供货商和大阳厂合作多年,而且和王元平的关系特别好。等到王元平找到他们把情况一介绍,这几位特别够意思。不但供货价格降到了最低,而且采购货款不用着急,等到建辉厂盈利了再付给他们就可以了。

    采购货款不是个小数目,能够零定金供货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偏偏这些平时看起来和自己不是那么铁的朋友们做到了。他们的态度让王元平既感动又意外!

    有了他们的供货,原辅料的质量和价格可以放心,再加上供货及时,建辉厂没有几天便进入全速生产状态。

    建辉厂进入正常的生产状态,王元平的假期又快到期了。他只好咬咬牙再次打电话请了一个星期的假,这次可就没那么顺利了。吴明德显然有些不满,但最后还是准了。

    这次王元平却对吴明德的不满没有多想,有了事情忙着,似乎对仕途之路已经不再考虑那么多了。

    建辉厂的生产上了轨道,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建辉厂的大部分生产和质检管理人员都是大阳厂支援的,这些人虽然对王元平很有感情在建辉厂工作也很努力,但终究是外人。在建辉厂本厂工人的理念里,始终觉得这些人是外来的和尚,而且他们也知道这部分人待不了多长时间,因此建辉厂车间工人不怎么听大阳厂支援人员的话,这给生产和质检造成了很大压力,让李亮和大壮非常恼火!

    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人才很缺乏。建辉厂由于初建不久,懂技术懂工艺的人才寥寥无几,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更为少见。

    人才的缺乏却让王元平很是恼火!想想自己原来在大阳厂,凡事只要自己决定了拍板下去,就会有一帮人帮自己实现,现在可好,自己像个救火队员,今天采购明天生产后天营销。特别是生产,事情又多又乱。凡事必须由王元平亲自安排才能实行下去,搞得他非常的疲劳。天天像个拧紧的发条一样顾得了这头顾不了那头。

    对于工厂运营来说,一把手天天靠在生产上,别的事根本无暇顾及。这对工厂运营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建辉公司想要发展壮大,必须有几个人才组成一个团队才行。俗话说得好: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把手要想不被杂务缠住必须合理授权分权,自己才能集中精力考虑大事。但授权也好分权也罢,前提是要有人。可现在建辉厂除了大阳厂支援的人员之外,根本没有合适的人选。

    王元平心急火燎,他想:当务之急一是要彻底刹一刹工人的歪风邪气。第二是赶快物色几个人选提上来,而人才的挖掘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

    端正风气相对容易一些,当夜,王元平顾不上休息,亲自动手起草了“建辉厂行为规范”“奖惩条例”等规章制度,第二天一大早,他把所有的主任、班长集中起来开了建辉厂建厂以来最严肃的一个会,会上王元平亲自宣读了行为规范和奖惩条例,并责成各车间和班长们会后立马传达下去,即日起实施,凡有违规者必按规定严肃处理。

    这几个规章制度下去之后,工人们立马老实了很多,建辉厂不听号令的风气一下子扭转了许多。

    王元平弄完制度后开始着手实施他的人才物色计划,第一要解决的就是生产管理人才。实际上,管生产的这个人选他早已经物色好了,这个人就是大阳厂来帮忙的李亮。

    与钱大壮相比,李亮的优势比较多。第一他是正规的高中毕业。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高中毕业生没有几个,能够高中毕业足以证明他的优秀,加上这个人善于思考和钻研,因此,进入大阳厂没用两年便被选为技术骨干送出去深造。再后来,王元平慧眼识人提拔他当了车间主任,他也没有辜负王元平的期望,把他所管理的车间带成了大阳厂最好的车间。

    对于机械生产工艺流程、技术设计和员工管理李亮是非常精通的。

    说服李亮之前,他决定征求一下大阳厂的意见,毕竟是挖人家的人。王元平的心里多少有些忐忑。让他没想到的是李大海听完后没有片刻犹豫,一口答应,而且告诉他,只要他看好的人,是大阳厂的如果对方也愿意来随便挖。

    王元平心存感激,在电话里打趣道:“你这样,我可就甩开膀子挖了啊。哈哈”

    王元平和李亮谈之前,先和钱大壮认真的谈了一次,以防他思想有所波动。

    但谈话的结果令王元平多少有些意外。大壮表示他不能留在建辉公司,一方面离家太远,第二他认为自己本身水平有限。不能因为自己的问题耽误公司的发展,但是,在帮忙的期间他会竭尽全力帮助王元平理顺建辉厂的生产管理,大壮的表态使得原本有些担心的王元平彻底放心了。

    王元平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原来他还担心大壮会要求跟着自己干,现在看来自己有些高估自己了。王元平明白钱大壮嘴上说的是自身能力有问题,但实际上他是怕建辉公司的实力不够将来一旦出问题就完了。不过,王元平没有怪他,有这个反应是正常的。

    李亮的态度则和大壮相反,他对王元平是五体投地的佩服。听完王元平的打算之后,当即表示只要王元平愿意要,走到哪里都会跟着他,这让王元平颇为感动。

    不久,建辉厂召开了一个内部会议,会上王可建宣布聘任李亮为生产副总,王家的这个厂原来叫建辉机械厂,在王元平的建议下改名为“洪南建辉机械有限公司”。

    建辉公司的第一批设备出厂了,相同的事情王元平曾经多次干过,但唯独这次是为自己家干,他送王可辉离厂时千叮咛万嘱咐,生怕路上有问题。直到目送很远了才回公司。

    三天后,建辉公司的第一批设备到达目的地并于当夜安装完毕,试车成功。王可辉迅速按王元平的思路在当地租赁了一个民房成立建辉公司南方办事处。

    办事处的成立标志着公司已经进入到正规运营了。

    时间很快,眨眼又快到一个周了,建辉公司从社会招收了一批高中以上学历的新工人。王元平和大阳厂商定由建辉公司出钱,大阳厂给建辉公司代为培训技工三十名。五月七号晚上,王元平宴请了李亮和钱大壮连同公司的部分技工。当夜,王元平把要派出培养的这批新招收的技工名单交给了李亮,第二天正式派出到大阳厂做正式培训。

    王元平知道,几个月后,这批工人回来后将是建辉公司的中坚力量,因此,他特地打电话嘱咐李大海,从这批工人当中给自己留意人才。

    建辉厂风气扭转了,人才也有几个了,总算是把王元平的心病去掉了一大半。这时,南方办事处的业务开展也渐渐顺利起来,王可辉在叶家仁的帮助下先后接下了几笔订单,虽然不大但却很鼓舞人心。

    建辉厂的势头越来越好,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王家父子们的创业热情。

    看書罓小说本書

第220章 生存压力() 
王元平上班的期限又到了。他自己心里明镜一样,从上次请假的态势来看。这次准假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了。

    这些天缠绕自己的问题又涌进了脑际,从父亲和四叔热忱的目光来看,他们当然希望自己回来主持公司的大局,毕竟,这是给自己干活。现在形势又好,爷们几个齐心合力,用不了几年就能赶上大阳厂。

    母亲李红莉早就不愿意儿子去上班了,现在有了自己家的事业,看到儿子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就把丈夫和小叔子大半年解决不了的问题给解决掉了,李红莉更加坚信他回来干的会很好。

    父母亲的鼓励加上几个叔叔的力邀,令王元平一时难以决断。要去自己奋斗了多年的仕途事业真是。但是权衡再三,王元平最后下了决心。与其待在洪南坐冷板凳,还不如回家干一番自己的事业呢。

    主意一定,五月九号清晨,他带着大头车赶到洪南县委组织部。

    很不巧的是,吴明德去省里开会学习两个周。临行前告知组织部办公室,如果王元平愿意的话可以再回去休息半个月。

    这种事千年未遇,搁在现在理解不了,但在当时的机关中是比较常见,此时的王元平已经无所谓了,反正要辞职呗。无非是再等半个月,正好趁此机会去到宿舍把自己的行李和东西全部收拾好了拿到车上。

    建辉公司的司机是李庄人,叫孙世文,小伙子很踏实,开车技术比较好,人也机灵。当王元平收拾行李时,他老早就在下边等候。等到王元平提着行李下来,孙世文马上接了过去。看着孙世文机灵的背影,王元平略有所思。

    走出县委小招待所后,王元平回身看了看这个办公楼,叹了口气没再多留恋,快步走出去。

    建辉公司的第二批机器于五月中旬出厂,顺利到达南方。这次的安装更为简单,比上次快了许多。

    王元平数着时间,按原计划叶家仁这个单子的生产大概会持续到十月份。但是,如果没有订单十月份之后的生产还是没有着落。这可不行,养着这么多人,没有订单几个月就会撑不住,撑不住只能裁人。

    按王元平的一贯作风,不到最后关头他永远不想裁人。因为,裁人对企业和员工都是不负责任的一种做法。

    需要拓展市场啊,可自己又出不去,怎么办呢?

    而且这一行和几年前自己拼市场的时候有所不同,那时可以凭着一腔热血拿下订单,现在这样的情况比较少,尤其是经历了大阳厂的风波后,整个行业内的人员变得异常谨慎,对于陌生的机械厂,一般厂家是不敢轻易冒险下单的。

    这种情况下通过熟络关系建立销售渠道是最好的办法之一,王元平咬了咬牙,拿起电话打给远在东吴的隋勇,东吴的木工机械市场目前还没有开发,大阳厂在这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