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第5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将近130架火箭,听上去似乎很多,可那不是“东风”,也不是“日灸”。不过是连音障都无法突破的原始制导火箭,宙斯盾都可以轻松拦下来,何况由无数光线武器构成的拦截网。

    与其说会全数遭到拦截是意料之中,不如说指望靠老古董就能突破实在是太天真了。

    德基尔微微扬起嘴角,对这理所当然的状况感到满足的同时,一丝丝遗憾也纠缠在心头。

    竭尽全力也要生存下去是德基尔的第一目标,也是他的觉悟。如果能顺顺利利的结束战斗,继续美好生活当然是他所乐见的。可投入全部的觉悟和力量,对手只是以这般不入流的攻击来回应,难免会让他感到有些失落。

    正在品味微妙的落差感之际,德基尔心满意足的表情突然僵住了。

    “这个是……!”

    各种感知界面接连被雪花杂讯覆盖,本应无比清晰的画面被浓重的迷雾所覆盖,一时间,德基尔完全失去了对战场态势的把握。

    “从红外线到雷达波全数遮蔽的干扰烟幕弹吗?的确动了脑子,可惜——”

    红色星群再次开始闪烁,一秒之后,光线之雨再次对准同一方向落下。

    这并不是弹幕射击,光束的数量和隐藏在烟雾后接近的火箭数量完全一致,飞行轨迹也完全重合。

    ——这是仔细瞄准后的精确射击。即使有了干扰烟雾的掩护,德基尔依然有着能够穿透迷雾,准确瞄准锁定目标的“眼睛”。

    量子雷达。

    利用任何物体接受到光子信号之后都会改变量子特性的原理,利用光子的这一量子特性对目标进行扫描成像——这种不受传统干扰手段影响,无视传统隐形技术的新体制雷达便是量子雷达。在这可以窥破一切隐秘的双眼面前,些许烟雾根本不能称为障碍。

    也就是因为有着这种规格外的侦测手段,德基尔依然怀揣着之前“不过如此”的感悟,泰然等待着相同的一幕出现,结果却被现实结结实实地扇了一记耳光。

    瞄准没有问题。

    光束产生、射击也没有问题。

    威力更是毋庸置疑,耀眼的火光几乎把天空都染成了红色。

    近20枚火箭却完好无损的穿透了火焰高墙,继续朝着圣迪耶基地、朝着德基尔笔直的飞了过来。

    不可能——

    脑子里划过这个念头的瞬间,又一波光束已经飞了出去,这一次没有发生任何问题,火箭全数遭到击落,没有漏掉一发。火光闪现过后,浓密的烟雾再次遮蔽了战场。

    此时德基尔也终于发现了为何之前的光线射击未能发挥作用,在量子雷达的照射下,无数缓缓从空中落下的金属尘埃呈现在德基尔眼前。

    “金属云……?!连这种东西都加进去了?”

    老实说,光线并不是适合在大气层内使用的武器。

    容易衰竭,也容易被干扰。不过只要能解决输出问题的话,也不是不能克服。

    但金属云——这种人为制造出来的干扰完全不同。

    众所周知,金属有着高导热性、反光性的特质,部分金属比如镁还会燃烧。当高温激光照射到金属云团时,热量会被迅速扩散,集束的光线也会产生散射,特定条件下诱发粉尘爆炸时,高热空气还会扭曲光线的弹道。之前的光束正是击中金属云,诱发粉尘爆炸,结果衰竭的光线根本不知道打到什么地方去了,火箭则被热气流托起迅速穿过烟云继续前进。

    这就是适才一瞬间所发生的真相。

    “这个可真的有点棘手了啊。”

    德基尔的自语渗出一丝苦涩。窥破对手意图后的喜悦以及即将发起反击的亢奋——此类心情并未出现在德基尔的心中。

    诚然,他并不缺乏反击手段,就算有了金属云,为罗兰一方提供的保障也不过是往俄罗斯轮盘赌的左轮手枪弹仓里少放几颗子弹的程度。光凭这点小聪明依旧不能突破德基尔的弹幕。

    问题是,间距。

    第二波火箭最靠前的炸点距离第一波火箭被拦截的位置,足足向前推进了3公里。

    虽说因为被卷进粉尘爆炸折损了不少火箭,但火箭和圣迪耶基地的间距,确确实实地被缩短了。

    “打算用压倒性的物资量来突破技术差距的壁垒吗?的确,就算是巨熊,也有可能被蜂群蛰死。但是啊,我想说的是——”

    粗壮的花茎鼓起一个个鼓包,花苞般的凸起纷纷打开,带电火花一闪而逝,密集的光幕再次撒向远方。

    光雨笔直的刺入金属云雾之中,没有丝毫停留,无比精准的命中溶解了全部第三波火箭后,诱爆的火球和粉尘爆炸才在夜空中闪现。

    “别太小看我了,碳基生物。”

    高超音速导弹、微波照射、实弹速射炮弹幕,能用来拦截这些古代火箭的手段要多少有多少。粒子束武器也是其中之一。

    相对激光,粒子束武器不受烟雾等气象条件限制,只要解决了能源输出、折射、散焦等问题,这种高能量武器在大气层内可以说是所向无敌。以粒子束武器筑起防御屏障的话,依靠化学能推动的武器突破防御的可能性近乎为0。

    粉色的扇形光膜扫过夜空,没有任何装甲防护,仅靠一层薄薄的轻金属外壳充作整流罩的火箭在高能粒子流面前并不比纸飞机更加牢固。外壳瞬间汽化,炸药爆发的火光接连绽放,瑰丽的花朵将夜空装饰得犹如奇幻花园,要不是背后隐藏的致命危险,这番奇景简直可以当做烟火大会来欣赏了。

    持续的进攻,持续的失败,双方的攻防就一直持续胶着在距离圣迪耶基地100公里的天空之中。

    “这种牵制攻击不可能就是全部的作战,你到底在盘算着什么,打算在什么时候,从什么出人意料的地方给我致命一击呢?我的小。少。爷~~~~”

    满心期待地眺望着远方天空,德基尔勾起了嘴角。

14。制止导弹之日(十二)() 


14。制止导弹之日(十三)() 
“‘人手不足,吸引火力的工作就由我来做’——这么帅气的台词,就算一生只能说一次,也够本了啊!!”

    足以把人像苍蝇一般拍扁的强风吹打在脸上,死鸭子嘴硬般的话语穿过接连爆发的火球撒向大地,将午夜化为白昼的强光被一道白色流影贯穿,被核融合脉冲引擎吐出的热焰推动,毫无畏惧的钢铁巨兽驰骋苍穹,迎着不计其数的流星光雨,笔直地冲向前方。

    那无畏的身姿和豪迈的言语简直就是神话中的英雄再现,以生命来诠释何为勇气和信念的光景让人不禁想为之呐喊助威,祈愿其能通过命运的试炼,战胜前方的恶魔。

    可是。

    正义并不会因其是正义,就必然能战胜所谓的邪恶。

    决定胜负的,从来都是冷静计算和实力对比。

    弱绝对无法战胜强。

    法芙娜也无法突破德基尔布下的防御火网。

    “……纠缠不清!”

    一次次让四组喷射口朝向不同方向分别转动,危险的金属音不断从机体各处传来,2马赫速度下连续进行大角度机动——普通战斗机早已空中解体,纵然飞行员身体坚固如大象也已内脏粉碎,骨骼断裂。身为龙族的法芙娜固然无比强悍,此刻也难以分辨身体各处传来的感觉还能不能称之为“疼痛”。

    为了能穿梭于天空撕裂成无数碎块的火网,这种致死的速度和机动是最起码的生命保证,却不是绝对的保证。

    在肉眼和知性无力触及的电光火石间,法芙娜捕捉到粒子束击打在“叹息之墙”上激起的光晕涟漪。要不是防御系统有好好发挥作用,背部武器单元,右手侧的粒子炮,后方的推进器都已经被贯穿,整个作战也就到此为止了。

    “射击技术高超……恐怕不止,对了,那混蛋提升了自己的感官和计算能力。”

    几道光束抹去“石斛兰”预备机动规避的路径,以2倍音速平飞的白色箱型体突然改成垂直爬升,瞬间紧急拉起的19个G压迫着每一寸肌肤、骨骼、内脏,忍耐着王牌飞行员都会变成死人的高过载,法芙娜恍然大悟般的自语道。

    一般来说,越是巨大的生物,越是有动作迟缓的倾向。

    这是因为大型生物的生体结构优先方向是如何支撑其自身的体重,之后才是根据生存行为模式和环境进行各项机能的特化。可以想象,除了水生动物,地面上以吨为计量单位的生物,例如大象或是中生代的大型恐龙,反应及动作大多很难称得上迅捷。(电影《侏罗纪公园》里能撵着吉普车到处跑的霸王龙,其实际最高速度不过每小时29公里,“飞人”博尔特的最高时速为每小时44公里,在短距离全力奔跑时完全可以甩开霸王龙。至于身高7。3公尺,体长40公尺,体重超过100吨的阿根廷龙这样的大型食草恐龙就更不用说了。)

    对碳基生物来说,这是一条绕不开的定律。

    那么,硅基生物又任何?

    硅基生物与其视为生物,不如视为生物计算机的集合体比较妥当。

    电子回路是他们的血管,脉冲信号为其血液,类晶体管结构的微观空腔为其细胞、血肉、骨骼——当这些等同超级计算机的生物聚集在一起,整合为一个巨大的个体时,其所能所发挥出的性能不仅仅只局限于武器和火控,常人眼中奥义天书般的超精密计算才是其得心应手的专长。

    将这种超算能力应用于观测侦察时,别说枪弹,所有一切都会被德基尔一览无遗。

    没有任何夸张的成份,世上的一切在他眼中都会变得迟缓笨拙。

    超音速飞行中的弹头表面发生的形变,光线延展开的瞬间所产生的光谱变化,炮弹爆炸时空气被挤压膨胀的过程以及每一片弹片拖着激波飞行的姿态,以上肉眼无法观测的景象尽收德基尔眼底。

    此时德基尔的眼中,拼命闪避的法芙娜不过是一只静止不动的苍蝇,只要有意愿,下一秒,龙族的公主就会成为夜空里的众多绚丽烟花之一。之所以放任其到现在,无非是想钓出不知藏身何处的罗兰。

    “小少爷一定正藏在什么地方瞄准我的‘核’吧,和格利特交战后,他对‘核’的事情也有所了解,必然会以这个情报为依据制定作战计划。也就是说……”

    眼前漫天烟火的表演,不过是声东击西的烟雾,目的是掩护致命一击。

    “抵近突袭,远距离狙击,两种可能性是一半对一半么……只好赌一把了。”

    将视线投注向隐藏着杀机的夜幕,异样的容貌宛若在笑着。下方怒放的妖花与不断撕裂夜空的火球,巧妙地遮蔽了那一抹危险的微笑。

    ##############

    一亿八千万千瓦。

    这是罗兰反复计算后得出的数据。想要贯穿“叹息之墙”,命中德基尔的“核”,所需要的能量最起码要这么多。一旦低于此数值,你就等着欣赏阳电子束被弹飞,在自己“跳弹!我们未能穿透敌人的装甲”的哀嚎声中,被反击的粒子束轰杀至渣都不剩。

    计算出结果仅仅是万里苦行的第一步,上哪去找这么大的电力,并且想办法输送给独角兽配套的阳电子狙击步枪才是叫人头疼的问题。

    前面说过了,一亿八千万千瓦足够全中国消耗4个小时。要将这股电能集中于一点,不光是发电站开足马力就够了。还要规划调配输电线路,勘探地形,临时设置超高压变电站,弥补长距离输送产生的损耗,重新调整电压。等到进入超高压输送阶段时,不光要增设变电设备,还要增加相应的冷却降温装置和备用器材设备,防止设备过载跳闸。最后的放电接受调整设备又是一堆技术和工程难题需要攻关……

    整个流程算下来,涉及的不仅仅是天文数字级的巨额预算,还需要足以移山填海的技术能力和工业底蕴,最后还要能充分调动举国上下的资源,使之如精密机械般平顺运作的高度组织协调能力。集齐上述条件,方有可能实现这项工程奇迹。

    要是号称“基建狂魔”的某天朝,尽管有难度,最终也能完成(题外话,某岛国只有在二次元里能完成这种大工程。昭和时代则是有可能完成。不知九泉之下的“昭和男儿”看见今时今日的“平成废柴”,会不会气的从棺材里蹦出来高歌一曲《昭和维新之歌》来倾诉怨念)。可现在面对这项课题的是查理曼,以他们撑死不过维多利亚时代水准的技术能力,无论如何也做不到。

    一开始罗兰也为此烦恼,没有足够的电力,整个作战就成了空中楼阁、海市蜃楼。可一时半会儿让他上哪去找这么多电和配套设备?难不成去求亚尔夫海姆?

    正当大家束手无策之际,薇妮娅的一番话带来了转机。

    “非要用发电机或是存储雷电术式的天晶吗?直接用术式引发放电现象行不行?”

    行,当然行,简直太行了。

    普通闪电蕴含的电量约有10亿瓦特,超级闪电至少有1000亿瓦特,甚至100000亿瓦特。仅从电量的角度考虑,持续天打雷劈一个钟头绝对比一堆发电机连轴转几个小时要来的给力。唯一的问题是闪电发生现象太过短暂,瞬时功率和电压太高且不稳定(普通闪电的电压约为20万安培)。将闪电直接接驳入输电线路,结果只能是线路和设备当场爆炸烧毁。可不通过输电线路,直接对着阳电子狙击步枪的接驳口放电也不是什么高明的主意。先不说让闪电击中不过拳头大小的转换接口,且不能伤到一旁的操作使用者有多难。不通过金属导体,而是击穿空气这一绝缘体去放电,中间过程损失的电能就足以抵消“闪电电量庞大”这一优势。至于那些提出“竖根避雷针”、“拖根超长电缆”之类意见的仁兄,你们是想必是海军派来的吧?要知耻啊知耻,知道么?挂上那么显眼的东西,是不是觉得对手搜索狙击手藏身位置太辛苦,特意竖个旗告诉敌人“我在这里,向我开炮”吗?

    最终,所有问题以近乎乱来的方式解决了。

    在火箭发射之前,高位魔法师就开始咏唱修改过的战略级攻击术式“崩落之雷”,借鉴吸收了“神鹰之喙”的经验,原本的大规模无差别雷击被修改为在指定区域内持续放电的术式。接着以大量辅助术式将闪电转换为持续存在的漩涡状感应电场,并进一步转换为微波。通过发射指向性微波实现远距离无线电能传输,最终将所需要的电能注入阳电子狙击步枪之中。

    无线输电倒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黑科技,早在1889年,尼古拉。特斯拉就提出了相关理论,1890年在实验室里进行了无线电能传输实验,1901年,特斯拉在纽约长岛建造沃登克里弗塔,准备进行进一步的实验,最终因资助者摩根撤资而不得不停摆。进入21世纪后,相关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开始应用于太空发电向地面传输上。防卫军一度也涉足过相关技术,甚至提出“于月球或静止轨道设置发电设施,利用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将电力输送给执行作战任务的MDS,使其可搭载并使用MA级别的高功率粒子武器乃至战略级别高能量武器”的设想。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具体化为所谓的“DX计划”。但最终该计划因“技术上的不可行”和“最高层的指示”被冻结,相关技术资料也被销毁处分。

    然而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并不在封禁销毁的名单之列,反到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完善。

    理由是存在需求。

    ——玛那断层。

    与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