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席卷天下- 第2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晋军一直在北伐,事实上也不能说完全没有成绩,只是不管闻鸡起舞的那位祖逖,还是美男子庾亮,多次北伐的成果实际上是被浪费。

    哪怕是东晋小~朝~廷一再浪费北伐成果,可是他们实际上掌握着长江以北不少的土地,要是没有刘彦横插一脚实际上也占了半个徐州,连带淮南也是掌握在手里。

    现在整个徐州都是归于汉国的疆域,等于是汉境离建康除了相隔一条长江之外也就是百里不到的距离,有充分的理由猜想东晋小~朝~廷对汉国是何等的提防和敌视。

    本来嘛,刘彦攻占整个徐州已经让东晋小~朝~廷无比忌惮,后面汉军有对豫州下手更是让东晋小~朝~廷上上下下心惊胆战,幸亏的是汉军没有染指荆州,才给松了口气。

    “晋军水师大肆集结?”桓温目光看向了对岸,江都与京口也就是相隔一条江面,一个在西一个在东。距离二十来里肉眼看到的就是模模糊糊的景色,他问:“可有挑衅?”

    怎么说呢?该是说汉军舰队一直在挑衅晋军水师,那是关乎到汉国对东晋小~朝~廷的施压,效果好像也挺不错,可是大型水战就真的没有爆发了。

    “我们多次逼近南岸,晋军已经在南岸迁徙走平民,建造了纵深约有二十来里的防御体系。”伏伟说起这个的时候还是挺骄傲的,没有什么比敌国心惊肉跳更能让本国军人值得高兴的事情。他说:“仅是在江都周边,晋军除了水师之外就有接近七万的驻军,算上依然在建造防御工事的民伕,该是接近三十万人。”

    向东晋小~朝~廷不断施压也是桓温认为正确的事情,对于东晋小~朝~廷只能硬不能软,说白了那就是一个欺软怕硬的朝廷,硬了会使其忌惮却不敢有过于激烈的反击,软了才会迎来晋军尝试登陆试探。

    桓温在江都待了七天,主要是等待几个旧友回信。他写出的信件非常多,几乎是觉得有交情的就写了封信过去,得到回复的不及写出的一半。

    这一天,伏伟得到通知,亲自来见桓温,恭敬问:“卿要动身前往南岸,可否要末将做些什么?”

    “是有一些事情需要俊山配合。”桓温想了想又说:“接下来晋军肯定会挑衅,若是遇到了不用任何客气,能杀光或尽数俘虏一个都别放过。”

    事情与之前得到的军令没有什么冲突的地方,伏伟乐意做个人情,躬身行礼应:“诺!”

    要过河前往东晋小~朝~廷境内,桓温却是没有打算轻装简出或是隐秘行事,是来了个大张旗鼓,不但随行人员众多,连携带的物品亦是众多。

    比较夸张的是,桓温让江都这边的舰队全体出动,近两千条各型战船近乎于铺满连接两岸的江面,在晋军水师慌忙无措中却是等待桓温等人尽数踏上长江南岸的土地,随后汉军舰队才算回了水寨。

    桓温等人热热闹闹地踏上了岸,汉军舰队撤离之后,大批晋军果不其然是出现了,领头的是王述。

    “元子,你可是好大的威势啊!”王述自然也有收到桓温发来的信件,会来一点都不意外,似笑非笑地看着桓温,又说:“这出衣锦还乡的大戏,不知道要羡煞多少旁人?”

    “怀祖兄,别来无恙啊?”桓温看到王述似乎很高兴,快步走上去牵起了王述的手握住,很是开怀地说:“此番前来,却是要叨扰咯。”

    王述一阵“哈哈哈”大笑,看了看桓温带的都是些什么人。

    那是一些浑身包在铁甲里面的甲士,甲士看着每人身高都超过两米,显得魁梧又是雄壮。除了甲士之外,一些看着就十分彪悍的武士也不少,只不过武士身高则就没有那么夸张。自然亦是少不得一些随从,他们看着衣着光鲜,不输给一些落魄世家。

    甲士其实就是大剑士,武士则是桓温亲卫的汉军战兵,随从却是出身自长江以南的桓氏家生子。

    有众多的随行之人,更有多达近百辆装满物品的马车,比较过份的是拉车的马一看就显得极其雄壮。

    到来的不仅是王述,之前与桓温交情甚好的一些世家子也是来了,他们看到桓温的派头无不侧目。

    “元子,此番真的是衣锦还乡了。”荀蕤是那个听见有公主要嫁自己就跑了荀羡的兄长,他目前官职不高就是一个秘书郎,与桓温的交情其实很平淡。他满是钦羡地说:“元子过江,有数千战船为之护卫,又有雄壮甲士以及光鲜仆人随扈,很是得你家大王敬重嘛。”

    桓温微笑着搭理荀蕤几句,却见周围的晋军仍然包围不愿意离去,奇怪地说:“温算是自投罗网了吗?”

    不待王述说话,谢尚闷闷地说:“大张旗鼓而来,又携带甲士与武士,有车辆近百,却不知晓元子此番前来是不是为伪朝作为前驱。”

    谢尚与谢安虽然都是谢氏一族,可两人是从兄弟关系。谢尚目前官拜西中郎将、督扬州六郡诸军事、豫州刺史、假节,镇守历阳,之前却是都督江夏义阳随三郡军事、江夏相、建武将军。

    一个家族的不同成员效忠于不同的君王,于世家之中很是常见,谢安尽心尽力为汉国做事,谢尚敌视汉国也不是什么怪事,称“伪朝”显然就是在表明自己的态度。

    “元子来之前大肆写信,该知道你会来的,全都知道了。”王述简单地介绍了一下谢尚的新官职,后面才又说:“车骑将军冰入建康后病重……”

    不知道东晋小~朝~廷内部复杂程度的人会觉得云里雾里,桓温却是知根究底的人,王述不需要说得太明显,一句话就能将东晋小~朝~廷近期发生什么事给概括出来。

    庾冰是带病攻取豫州的新蔡郡、汝阴郡和汝南郡,攻下之后还想带病进逼许昌,可是后面被圣旨招回。他回到建康之后病情加重,辞去了那些一看就是颐养天年的官职,可这一切并没有算完,原本那些被撸掉的官职是要属于庾氏一族,这个也是东晋小~朝~廷的一种潜规则,偏偏有人发力了。

    谢氏与庾氏同为四大门阀之一,褚蒜子以太后掌理国政之后,谢氏是选择亲近褚氏而渐渐疏远庾氏,那么谢家之中有人成为明面的棋子也就成为理所当然。

    按照褚蒜子与何充的安排,谢尚就该是那个取代庾冰之前官职的人,可是回到长江以南的庾翼并没有眼睁睁地看着,双方权斗角逐下来,谢尚自然是没有得到车骑将军都督江荆宁益梁交广七州豫州之四郡军事、领江州刺史、假节镇武昌这一串官职,可却得到了次而求其次的。

    “豫州刺史?”桓温有点哑然失笑的模样,一点都不因为脚下的土地是东晋的地盘而发怵,揶揄着说:“不知道是侨领,还是实职?”

    东晋小~朝~廷有一件欲盖弥彰的搞笑行为,他们丢了中原窝在长江沿线以及以南,可是却在南边设立了非常多的“州”,取名幽州、兖州、青州、……等等丢掉又无法收复的那些,然后还像那么回事设立刺史。这些所谓的“州”其实比村子大不了多少,那么刺史其实就是个村长。

    还有更恶搞的,那就是明明某块地不在其统治之下,但不妨碍东晋小~朝~廷同样任命官职,先前那些根本就是村长的“州刺史”起码还有一个村子能管,这些“桥领”的官职可就是虚的,治下有民众却在敌国,只光是有个名头。

    “豫州,那是我大汉的豫州啊!”桓温毫不客气地说:“仁祖肯定是不愿意侨领豫州刺史的,要不……温禀明我王,说仁祖要到麾下效力。这样一来这个刺史才算是名副其实。”

    桓温这下真的是开了地图炮,怼得不知道多少人脸红耳赤,可他就是这样的人,得罪人什么的最爱干了,要不也不会名声那么快,不然世家之间从来都是花花桥子众人抬,再无能都能捧出一个“绝世奇才”的名声出来。

    “咳咳。”王述可不愿意场面太难看,至于将桓温这个汉国九卿抓起来就更不能干,有心缓和气氛,说道:“元子,闲话勿用再提,还请先往下榻之地,许久未见却要好好唠嗑唠嗑。”

    ……分…割…线……

    还欠七章。

第387章:来啊,抽我。(谢宅神书虫万赏)() 
先声明,本章的章节名其实是: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

    正文:

    长江沿线可不都是什么如履平地的地形,实际上长江两岸的山地居多,行船之时向左右两岸看去看到陡峭岩壁算是一大特点。

    神州大地本就是多山区域,平原实际上只是占了少数,尤其大多是集中在黄河流域一代。要说多山,长江以南几乎遍处是山,想要建设道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长达一千多年的开发中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恰是因为长江沿岸多山,想要长驱直入可不是那么容易,能够依山建立关隘的地点也就多,很多时候在某处山隘磊上墙壁就能成为一个关口,再来到某个坡上设立营寨就能居高临下占据绝对优势。

    且不谈桓温是不是有在东晋小~朝~廷当过官,以他曾经是桓氏一族族长的身份要游山玩水又谁能拦住。这样一来要说不清楚山川地势那绝对是假的,东晋小~朝~廷想要起到什么隐蔽作用基本上是做梦,能瞒的也就是兵力的布置。

    王述没有想带桓温前往建康的想法,任是谁都没有类似的考虑,桓温无论是纯粹的想要会友,或是来充当说客,选个不重要的地方大家聚聚也就是了。

    “这么大的土木工程,怕是沿岸的工事不止二十里纵深。”桓温被带到了一处山上凉亭,举目看去视野很广,来时甚至是穿越晋军的防线,就是纵深比较短。他颇有些指点江山的意思:“遇到狭隘面就有关卡,一副大敌将至的模样,有必要吗?”

    谁都是打着哈哈就将这个话题带过去,他们迫切想要知道桓温究竟是来干什么,要说桓温只是想要衣锦还乡纯粹是说笑,桓温的家现在是在临淄,按照世家的通俗价值观,既然分家那么东晋小~朝~廷这边的桓氏一族就没桓温的什么事,亦不能算是桓温的家了。

    世家可是很有节操的,至少表面上就是这样。两面三刀的事情除非是关乎到家族兴亡,要不里应外合的事情绝对不会干,要说桓温与东晋小~朝~廷这边的桓氏一族有联系那是心照不宣,可要说桓温想要借助什么力量则都知道是扯淡。

    这一次桓温回到长江以南,分家后桓云为族长的桓氏一族就没有什么表示。实际上桓温也没有写信回去,分家后的两个桓氏堪比陌生人。

    谢尚一直都是沉着脸,人活着都是在演,都有自己需要扮演的角色。

    演可不一定就是假,是对身份和立场的选择,就如同谢安选择扮演汉国的能臣或是忠臣,谢尚也能扮演东晋小~朝~廷的能臣和忠臣啊。

    说白了,谢尚在这里的意思很明显,也是众多世家一致的选择,让谢尚在场就是表达“得,咱们说什么做什么,大家都盯着”,那就成了桓温被摆在明处,有什么话说个通透,先不管司马皇室怎么样,门阀与世家的长江以南利益不能受损。

    刚来的桓温怎么会立刻说出来意,他还得等事件继续发酵,越多人知道他来了越好,最好是闹得整个长江以南都知道。

    既然是要拖时间,当前就有由头,虚情假意地招待与被招待之后,桓温没半点客气说要前去建康见病重的庾冰。

    “温与庾公乃是旧友,就是知道病重才抛下政务前来。”桓温一点都不在意他人什么脸色,感怀地说:“想必庾公也是想要再见到温的。”

    心野和脸皮厚的桓温也不是第一天被人知道是这样子,众人抽搐着脸颊,有的甚至是直接掩面。

    “人可以到建康,甲士、武士、随从却是要留下。”谢尚瞪着桓温,说道:“车马什么的,由这边安排便是。”

    桓温先是“呀哈!”了一声,毫不客气地说:“原来是谢司空当面,本卿却是有礼了。”

    司空就是东晋小~朝~廷百官之首了,等于就是国家的管家,而谢尚并不是,甚至管辖地都不在这里,是在历阳。

    不等谢尚开口说什么,桓温一阵“哈哈哈”大笑,豪迈地说:“别来那么多虚的,要么就大家礼尚往来,要么就让某转身就走。”

    所谓的礼尚往来的事实就摆在那里。东晋小~朝~廷这边的人不止一次去汉国,不管是谁去了没见汉国那边限制谁带多少人,最夸张就属那次东晋的人去泰山参观刘彦祭拜炎黄庙,当时去的世家子太多,随行的武装与随从达到六千余人之数。

    再来是,随着汉国与晋国只隔开一条长江,汉国这边倒是没有多少人到晋国境内,晋国这边前往汉境的历来就不少,就是发生了南阳郡被汉军攻占的事,也阻止不了晋国这边的士子奔赴汉境,而这个恰恰就是东晋小~朝~廷所想要阻止又阻止不了的。

    长江以南这边是按照血统来安置官职,投胎技术好的人没本事也能当官,投胎不好的有本事却难以当官。寒门在东晋小~朝~廷治下出头的方法不算多,给谁当部曲是一个,也是被选择最多的途径。不想当部曲,那就只能是名动天下,可名头一般都是互相吹捧出来,也就是所谓的造势,并不显得简单。

    桓温可是说做就做,丝毫没有半点客气甩袖走人。

    谢尚有些懵了,他是扮演东晋小~朝~廷的忠臣,可不是要当什么莫名其妙的坏人,所作所为就是在拿捏,大家都是世家子不是该谈谈条件,互相之间妥协那么一下下吗?等待谈妥了再来一个相谈甚欢,该尽情谊的也继续,他知道桓温这个人操蛋,但怎么比以前更加操蛋了。

    桓温想走可不是在演戏啊,他是真的要直接走人。只不过要回的不是长江北岸,是下山之后直接上了马,摆手就吼:“往西南,直接去建康,看看谁阻扰于吾!”

    追下山来的人还在纳闷,却是看到桓温马鞭抽了一马屁股,率先窜出去,后面跟着的甲士和武士第二波跟上,最后面是侍从以及车辆。

    “如此专横跋扈。”谢尚看上去并不气恼,就是一脸的哭笑不得,对王述说:“就这么让他横冲直撞?”

    王述在笑,说道:“元子演得有些过了。”

    其实都在笑,他们之前还猜测汉军会不会南下,桓温来了又表现得这么跋扈,恰恰是说汉军不会南下。

    东晋小~朝~廷因为庾冰病入膏肓恐怕会发生内乱,这么个当口怎么都不可能用兵,汉国担忧东晋小~朝~廷北上捣乱,东晋小~朝~廷还怕汉军南下呢。

    桓温其实也没有窜出去多远,走大道向西南估计也就两里不到就被拦了下来,挡住去路的是以前他在长江以南时没有的关卡。

    关卡是依山而建,就那么在两处山地中间的过道上用夯土弄起来,高度看着该有两丈左右,长度仅仅是百米不到,却是不知道宽度怎么样。

    险山峻岭是关隘,矮山过道是关卡。前者一般是没有绕路的余地,哪怕是绕路都会异常危险,可能一万人绕路能成功的不足三成,是以为兵家必争之地。后者之所以只是关卡,那是因为山并不险峻,费点功夫翻越也就是了,只能起到拦阻作用,却不是什么必争之地。

    面对关卡桓温当然不可能挥兵攻占,他依借地形的了解也不骑马直接徒步爬山,翻过山地还停了下来等待王述和谢尚等人追上来,老神在在地问:“某的马呢?”

    谢尚继续扮演自己的角色,冷哼一声根本不搭理桓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