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强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强梁-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啊?”许梁跳了起来,大叫道:“冯姑娘往哪里走了?你们站着做什么,快去给我追回来哇!”

第十一章 老太爷的叮嘱() 
冯素琴出了许梁的院子,沿着笔直的长廊一直跑,出了许府的大门,眼睛余光看见门口的许府家丁好奇打量的眼神,只觉羞愤难当,脚步不停,顺着前往万安县城的方向跑。

    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顾,冯素琴脑中只有一个念头,离那个深宅大院越远越好,离那个让自己失望透顶的人越远越好。风呼呼地从耳边吹过,吹打在脸上,一片火辣辣的疼。

    直到快要闭过气去,冯素琴才两手撑着膝盖,半蹲在路边,大口大口地喘粗气。泪早已干了,脑中再次回想起许梁轻笑的话语“你要喜欢,算我送你了”,就那么短短的一句话,心却感到钻心的疼,他那轻挑的语气,似笑非笑的眼神,无不在显示着他许家三少爷的高贵,更衬得自己的卑微,曾几何时起,自己竟沦落到要接受别人施舍的地步?不,绝不!冯素琴心里头在不甘地呐喊。

    泪水,再次满眼眶。

    回到万安城西那座荒废的破庙,冯素琴收拾收拾心情,酝酿出平静的表情,穿过那扇蛛网密布的正殿,进了左边的侧门。

    侧门内两扇拆下的门板平铺在地上,四角用几块破砖头支撑着,那便是冯素琴母子的床,门板上的冯母正在细心地折叠晾干净的布片。冯母一身用拣来的布片七拼八凑的短衫,看上去四五十岁的年纪,脸上早已满是皱纹。冯母见女儿回来了,起身问道:“琴儿,可曾见到恩人了?”

    “娘,见到了。”冯素琴挤出点笑意。轻轻坐到床边。

    “把银子还给人家没有?”冯母又问,“哎,你手里拿的什么东西?”

    “没什么。”冯素琴答道,“许公子,他送的套衣裳。”

    “拿来给娘看看。”冯母从女儿手中接过折好的一套衣服,在床上展开,见是套蛾黄衫子搭配的细罗裙,还有一件轻纱短衣。冯母轻轻的抚摸着那光滑柔软的料子,摸着摸着,冯母头扭向一边,手轻拭着眼角,轻叹口气,“琴儿,苦了你了!”

    “娘!”冯素琴扑到冯母怀里,呜呜地放声大哭,无论她在外面有多么坚强,回到自己母亲这里,整个心都是脆的。呜呜的哭声中,包含多少酸楚凄凉无奈!

    冯母心疼地轻拍着女儿的后背,无声地安慰着,听着女儿令人心碎的哭泣声,不禁眼泪纵横。

    一对母女,一座破庙,一阵低咽的哭泣,庙外林中欢叫的知了似乎感受到了其中的悲伤,收住了叫声。

    良久,冯素琴母女才止住哭声,渐渐平静下来。冯素琴从怀里掏出两只馒头,递给冯母,道:“娘,您饿了吧,快吃吧,这是我刚刚在街上买的。”

    冯母接过其中一只,轻咬了一口,看着那咬开的缺口怔怔地出神。

    “娘,您怎么不吃啊?”

    冯母闻言抬头爱怜地看着女儿,定定地道:“琴儿,咱们别在这呆了,收拾收拾,我们离开这里。”

    “离开这里?”冯素琴惨然说道:“娘,我们又能去哪呢?”

    “去建昌!我们去投靠你舅舅去。”冯母一脸坚毅之色。

    冯素琴满脸惊讶,她想想迟疑道:“可是,舅舅能接纳我们么?当年,他可是被父亲亲自赶了出去的。”

    冯母笃定地道:“不管怎么说,为娘都算是他的亲姐姐,你舅舅是为娘看着长大的,相信娘,他会接纳咱们的。”冯母揽过女儿,抚摸着女儿的头发,心疼地道:“琴儿,为娘不能再让你跟着我受苦了,十六了,若不能安然地替你找个好婆家,娘就是死了,也没脸下去见你爹爹啊。”

    此刻,许梁失魂落魄地站在莲花池边,怔怔地出神,冯姑娘离开了,他派了铁头带着另两个小厮阿良阿风紧跟着就出去找了,结果两个时辰都过去了,铁头三人空着手回来了,冯姑娘就这么离开了自己的视线。

    许梁一直在想,自己到底是哪里做错了,竟惹得她如此恼怒,愤而离开?想了许久,许梁隐约想通了,兴许自己真是太热心了,以至于把人吓到了,唉,真是弄巧成拙。

    许梁不是没想过带人到万安城里找,只是自己那个名义上的父亲,许家大老爷许常昆派人来说,今晚要开祠堂,许府子嗣均要在场。

    许家祠堂处于许家大院东南面,祠堂内亭台楼榭,十分幽静。祠堂大门两侧各立着一只一米多高的大理石狮子,进了门迎面见一两米多宽,三四米长的天井,过了天井才是祠堂正堂。

    许府自许老太爷以下,三房共计二十三口男丁尽数进了祠堂中,祭拜的仪式繁锁而古板。

    仪式结束之后,许老太爷将大房许常昆和许江,许梁三人留在祠堂内。

    许老太爷待其他人都走出了祠堂,转身看着恭立在边上的许江和许梁,朝许常昆缓缓一点头,轻咳一声,说道:“许江,许梁,明天你们两人就要前往南昌府了,临行之前,老夫有些话要特意嘱咐你们,其一,你们此次是代表许府参加秋闱的,代表的时许府的颜面,在外面千万不可惹事生非,规规矩矩安心考试,其二,秋闱考试,无论是对许家,还是对你们自己的日后前程,都至关重要,你们要充分准备,仔细答题,嗯,江西布政使司参议黄维中黄大人原本便是咱们吉安府人氏,早年老夫与黄大人也略有交情,此次到了南昌,你们抽机会要前去拜访,其三,考虑到你们都还是头一回出门在外,路上花费银子的地方颇多,动身前你们各去帐房支取一千两银子备用,其四……”

    许梁开始还认认真真地听着,当许老太爷讲到第五,第六条的时候便醒悟过来,只怕自己听得再仔细也是白搭,因为许老太爷从始至终也就刚开头看了许梁一眼,后面的话语基本上就是对着许江一个人说的,眼光始终不曾离开许江,许梁站在边上,压根就是一陪衬。唉,这没娘的孩子,就是没人疼哪!许梁不由感叹。

    终于许老太爷零零碎碎地把该交待的都交待清楚,许家大老爷许常昆又对着自己的两个儿子勉励一番,当然,主要是大儿子许江,至于许梁么,许常昆做得比许老太爷还要明显,连一眼都懒得看。

    许梁跟着许江出了祠堂,迎面便见大夫人带着两个丫环笑吟吟地站在门口。

    见两人出来,大夫人迎到许江面前,亲切地道:“江儿,进去这许久累坏了吧,快随为娘回府去,为娘让厨房给你做了你最爱吃的红烧鸡翅。”

    “娘,孩儿不饿。”许江看了眼后边的许梁,脸微红地道。

    “哎哟,这孩子,”大夫人亲热地拉着许江的手,嗔怪道:“跟为娘还这么客气。走走,咱们早些回去。”

    大夫人拉着许江走了两步,终于像是才看见许梁般,对许梁嘴角轻笑,说道:“啊,梁三儿,看大娘这一高兴,居然把你给忘了,我知道你也累了,已经让莲花盛了份送到你房内了,你也赶快回去趁热吃了,久了就凉了。”

    许梁不以为意地拱手说道:“三儿谢过大娘,大娘有心了。”

    待大夫人欢天喜地地拉着许江匆匆走了,许梁微眯了眼,恨恨地骂了句,他妈的!

    许梁进了自己的小院子,便见铁头带着阿良阿风,云儿秀儿围了上来,铁云嘿嘿笑道:“少爷您回来了,咱们自己弄了桌酒菜,就等少爷您回来吃呢。”

    许梁大为意外,在五人的簇拥下进了屋内,只见屋中那小圆桌上已经摆了满满一桌子菜肴,氤氲的热气摇摆着往上冒,一股股菜香直飘进鼻中,令人垂涎欲滴。许梁眼眶不知不觉湿润了,他不经意地抽衣袖拂下眼角,拉开椅子,豪气干云地道:“好!少爷今日胃口正好,来,你们也别站着,咱们一起大吃一顿!哈哈!”

    铁头等人见许梁如此说,甚是高兴,忙各自找位子坐了,正要开吃,便听得一声宏亮的嗓子喊道:“如此佳肴,没美酒怎么成席?”

    许梁抬眼一看,铁四爷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提壶酒笑眯眯地倚在门边。

第十二章 参议黄维中() 
第二天,八月初二。

    许梁是被铁头隔着门喊醒的,他坐起身,活动下脖子,觉得头还是有些晕。回想起昨晚上的情形,心里头感叹铁四爷太豪爽,太能忽悠,连自己这个杯把酒量的人硬是被他挤兑得硬灌了三四杯,最后连怎么倒到床上都不知道。

    又是一番许府长辈的勉励鼓舞,许梁不免又结结实实地做了回陪衬。

    终于北上的队伍开动了。

    此次北上南昌,许府派出了内院管事杨林带了四名下人负责带路和保卫。许江和许梁各带了一名童是铁头,虽然他怎么看都像保镖远多于像书童,但没办法,许梁放心的人不多,铁头是最让他最满意的一个。

    下午的时候许府的人马赶到了万安县城,将离开万安县城的时候许梁意外地碰见从城外回来的邢捕头。许梁大喜之下不免停下与邢大哥相见。

    邢中山对上次许梁提过的要当捕快的事情只字不提,一直感叹自己没看走眼,许兄弟果然不是普通人。

    许梁想起从许府跑出去的冯素琴,想到邢中山在万安城里的人面地位,当下便请邢中山帮忙寻找冯素琴母女。

    好一番解释邢中山才明白那冯素琴是何许人也,当下邢中山哈哈大笑,促狭地对着许梁挤眉弄眼地保证一定把人找到,好生安置。

    杨林管事虽是内院管事,比起许江,许梁两个甚少出远门的富家少爷,也算得上见多识广,外出经验老到,在他的安排下,许梁一行人八月初二从万安城出发,经泰和县城到吉安府,在吉安府住了一晚,次日一早出发,经临江府,历时三天,于八月初五下午到达江西布政使司衙门驻地南昌。当晚在城内杏花村街道杏花客栈住下。

    许梁还是头一回来到这明代的南昌城,一切看来都是那么新鲜好奇,当晚不顾许江和杨林的劝阻,带了铁头沿着杏花村街一路逛了下去。

    日也西斜,但街上行人依旧络绎不绝,只见宽达五六米的街道,青砖铺路,行人自发走在两边,中间偶尔有一两架马车,牛车,或载人,或拉货,在赶车人的抑扬顿挫的吆喝声中嗒嗒地驶过,街边两排店面,有高有矮,酒旗茶幡,随风招展,更有一座彩幔装点的门面下,两名半老徐娘,抹着红艳艳的嘴唇儿,捏着香帕儿在招揽客人,搔首弄姿,嗲声嗲气。许梁好奇地抬头一看,彩幔披着的门匾上三个鎏金大字“杏花楼”,再往上看去,二楼临街过道里三四个浓妆艳抹的窑姐儿正隔着护栏频频向许梁大送秋波……

    真个令人向往的去处哪!许梁暗咽了口水,强扭头忍痛离去,没办法,自己是来参加考试的,秋闱结束前可不能出什么差错,如果,万一本少爷没考上,到时再来这杏花楼里走一遭,也不枉来到古南昌城!

    许梁回到客栈时,听得许江与几个青年坐在房内聊天,进去一打听,原来是早先住到客栈的应试秀才,有临江府的,广信府,九江府,也有吉安府的。吉安府的那名秀才姓秦,单名一个峰字,长得五大三粗,脸黑得跟包拯有得一比,许梁因为他是吉安府人,内心里便理加亲近些,一番攀谈之下才发现这秦峰虽然长得赳赳武夫的样子,却是有真才实学的主,孟子论语,张口即来,说得头头是道,听得许梁稀里糊涂。许梁心知自己那刚够垫底的那点墨水跟人家不在一个层次上,忙止住话题,聊些琐碎小事。

    许梁却不知这可把秦峰难住了,许梁前世便是穷苦农民家庭出生,小时候家里穷,常常吃了上顿愁下顿,是以摘野果子,掏鸟窝儿,下套子捉老鼠的事儿干起来简直是家常便饭。他拣着几件这方面的趣事儿兴致勃勃地与秦峰说了,秦秀才听得两眼放光,心驰神往,却是干瞪眼答不上话。总之,许梁总算在秦秀才面前狠露了把脸。

    第二天,许江把许梁叫到一块,商议着前去拜会许老太爷交待的布政使司参议黄维中。两人根据杨林管事提前打听好的地址找到永和门附近的黄维中府上,奉上拜帖,黄府家丁见是吉安府的学子,当下便有家丁引着许江许梁二人进了黄府正堂。

    黄府正堂里已经坐了七八个吉安府的学子,众学子眼神都向着居中而坐的黄参议,执礼甚恭。

    许梁跟着许江郑重地向黄参议见过礼,奉上礼物,便在黄府家丁的指引下随其他学子们坐在一起。

    若许梁在南昌府大街上碰见黄参议,便绝对不会想到他俨然会是一名当朝从四品的高官。黄维中天生一张胖胖的圆脸,小小的眼睛堆在脸上,见人便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嘴唇上两撇八字胡须,一说话便一抖一抖地在鼻尖下跳动,如果手上再配个算盘帐本,十足的奸商一个。

    黄参议面对着一众应试学子,优越感便十分强烈,此刻他神情放松地整个人几乎都要陷在宽大的太师椅里,他左手摩梭着手里的石弹儿,右手指头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一连串细微的仿佛奔马的蹄声。黄参议小眼睛亮光一闪,徐徐说道:“本官虽然身为朝庭命官,又是此次秋闱的主考,断不能以身试法,给你们特别的照顾,然而老夫毕竟出自吉安府,几位怎么说都是吉安府里家乡父老看重的年轻后生,今日你们能来到老夫府上,便是还认老夫这个吉安老乡,在此,老夫就拿当年参加秋闱的经验,与你们说道说道。”

    一众吉安府的秀才们待听得黄参议居然是此次秋闱考试的主考官,不由得激动万分,一名年长些的吉安生员拱手说道:“来之前家父都在再三交待,说黄大人实乃我们吉安府全府的骄傲,如今黄大人肯亲自指点学生,学生何等荣幸,必当永记于心。”

    一番话把黄参议说得浑身舒坦,脸上笑意更浓,他点出一根指头,虚点半空,摇头晃脑般地说道:“想我大明朝科举兴盛,实乃我朝太祖皇帝的创举,历经上百年,为国家贡献了无数栋梁之材,远有王阳明,于谦,近有张居正,杨廷和,都乃治世能臣,为世人景仰。我朝科举,取材于四书五经,须以圣贤立言,形文八股,八股文章,又分破题,承题,起源,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大结。措辞立意都大有讲究,届时你们行文下笔须牢记这八大部份,不偏不倚,方方正正,方能高中哪。”

    众生员听得频频点头,只有许梁不以为意,腹诽道老头你说了这么半天,你说的咱都知道,八股文章,翻来覆去就这么几下,结构都固定死了,大道理谁不会讲?得拿出些实在的干货来才能服人哪。

    黄参议说得唾沫星子横飞,当下把他当年入贡院到考完中举的那一段心路历程说的绘声绘色,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众学子听得是心旷神怡,许梁是昏昏欲睡。

    黄参议见众学子一脸崇拜地看着自己,竖起耳朵听他讲故事,不由更是得意,小眼睛一转,接着说道:“秋闱中举,虽然是你们踏入官场的第一步,但想要做官,做得长久,关键还得看自身德操修养,老夫平日,最是欣赏宋朝周敦颐的《爱莲说》,其文有云“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将来你们是做菊花还是牡丹,就全看你们自己的了……莲,花子君子者也,这者也一词,用得当真是妙啊……”

    出了黄府,回到客栈,许梁忍不住就大骂黄维中,“这黄老头可真够黑的,咱们巴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