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祖师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文道祖师爷- 第2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宇国大将军王轩壶的父亲,王崇。

    王轩壶不过刚刚迈入武道圣者境便能担任一国大将军,其中不是没有王崇的作用。

    王崇可是当年宇国与玄国交战的主力,与他英国公常青亦师亦友,两人关系非同寻常。

    而王崇的武道修为也是宇国第一人,便是龙闻,只怕也有所不及。

    当然,这无法再去考证。

    只是王崇在未卸下大帅之职的时候,龙闻还是一个小小的副将。

    而今的王崇虽早已不问世事,可他始终是宇国的底蕴所在。

    任谁也不敢小瞧。

    如果说而今的宇国还有谁能够钳制灵越皇,那此人必定是王崇。

    只是众人都忘记了另外一个人,那就是前丞相,韩孤离。

    韩孤离在宇国的声望并不比王崇低。

    只不过因为他是个文人,并非武道者,所以众人理所当然便将其划到一边。

    可是如果此刻殿内众人细心一想,便会明白韩孤离的能量未必就比王崇低。

    “皇兄,大帅静养多年,若为此事打搅他老人家,朕于心不忍。”

    “可若今日便算是大帅亲至,朕仍旧是这句话,此人,绝对不会交给你。”

    灵越皇当然知道王崇与常青的关系,可即便如此,他仍旧坚持着自己态度,毫无转变。

    王崇与常青亦师亦友,他灵越皇与凌望鱼难道不是吗?

    王崇能为常青出头,难道他堂堂一国之君还保不了一个庶民?

    话到这里,众人心中都已然明了。

    灵越皇对推行无为而治的国政已经是下定决心,即便是王崇亲至,也不可能让他改变主意。

    “既然如此,那便休怪本公了!”

    英国公常青的能量自他进入殿内的那一刻便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不只是诸多大臣躬身避退,便是灵越皇也要起身恭迎。

    由此可见他常青在宇国的地位。

    所以当他的话音落下,正德殿内忽的涌入上百黑甲军,将所以大臣全部包围。

    当然,也包括宝座之上的灵越皇。

    看这样子,常青是打算逼宫了。

    “今日你若不收回成命。”

    “那本公就取回属于本公的皇位!”

    看着灵越皇,常青的言词异常锋利,根本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常青这许多年来即便心中不满也未曾干出这等事。

    可是而今却为了一个国政,他干起了谋朝篡位的买卖。

    说起来,只是政见不合而已。

    而政见不合又源于两人心中的大道不合。

    由此可见当两个不同的道发生矛盾之时,会迸发出多么可怕的能量。

    常青是知道灵越皇的,他一向是甩手掌柜,国内之事也不多问,全部交给六部与中书。

    而灵越皇也是知道常青的,他心中一直不满自己坐上皇位,可他也绝不会谋朝篡位,今日之举,当是被自己逼到了角落之中,不得不揭竿而起。

    “皇兄,你可想清楚了。”

    灵越皇看着常青,一字一句的道,“我宇国皇室数百年未曾出现同室操戈之举,你是在逼朕!”

    是个人都有脾气,更何况灵越还是个皇帝。

    “逼你?”

    “是你在逼整个宇国!”

    常青盯着灵越皇,厉声问到,“无为而治,有何前途?!”

    就在他话音落下的瞬间,一道声音自偏殿之中响起。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凌望鱼出现在正德殿内,只听他道,“无为而治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宽刑简政,轻徭薄赋,与民休戚。”

    “尽量靠着万民的自为无为而不为,靠万民的自治无治而不治。”

    “同时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信任和依靠臣属,将合适的官员摆在合适的位置之上,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与作用。”

    无为而治对于治国,乃是以制度治国。

    对于帝王,则是清心洞察,知人善用。

    “若说前途,八国之中若谁能首先开创无为而治之治国方针,必定国富民强,万众一心,一举跃居八国之首。”

    “而后世评说,也当以此国为典范,为万世传颂。”

    凌望鱼的声音不高,正好落在每个人的耳边。

    殿中大臣闻言均是沉默,此刻好似在细细思量凌望鱼的言词,找出破绽与漏洞。

    可常青闻言却只是冷笑,显得格外的嗤之以鼻。

    “说的倒是好听,敢情宇国不是你的国家,你当然可以说得天花乱坠。”

    “倒是我国内乱,其他七国自是好看热闹。”

    本章完

第560章 皇城讲经() 
宇黄一战,对于宇国而言,无非是数万白将士殒命。

    可对黄国而言,却是雪山加霜的灾难。

    黄国北地本就不甚富庶,再加上经年兵乱,早已是民不聊生。

    今年更惨,天灾遇上,整个北地可谓哀鸿遍野,生灵涂炭。

    面对此情此景,殷明既来了,那自是要将北地安定。

    他相信如今的晁皇已然深得佛性,对于北地赈灾一事肯定会列为重中之重。

    可那些在灾祸之中丧生的百姓,却是再无法享受朝廷的救济。

    于是,殷明打算著经超度,以求这些亡魂能够得到安宁。

    乾黄城,皇宫之中。

    原本因为大战而损毁的宫殿已然在开始重建,初具雏形。

    偌大的练武场上,殷明端坐首座,身前摆放着一张供桌,桌子上平铺着一张玉蚕纸。

    玉蚕纸之上,密密麻麻的经文数不胜数。

    只听殷明开口道,“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

    “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烦恼尽,我忏乃尽,而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我此忏悔无有穷尽。”

    “念念相续,无意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华严经》的经文从殷明的口中念出,便似有一股魔力。

    静坐于演武场众人此刻皆是闭眼倾听,感受着那经文之中的神秘妙处。

    其中自是甘乐感受最是深刻,原本得了《心经》的他,心中佛道已是大显。

    而今再得《华严经》度化,一时间浑身闪烁着璀璨金光,仿若真佛降世,令人赞叹不已。

    同时,甘乐身上的气息也随之不断攀升,竟有一股极其强悍的气机从他体内传出。

    杨子铭,祝明飞,木寅三人站在偌大演武场的外面,将其中情形看的一清二楚。

    “甘兄善缘,日后必成一方佛陀!”

    杨子铭赞道,脸上浮现出略带羡慕的神色。

    若说在一众弟子中,谁人跟随殷明的时间最长。

    那自是非杨子铭莫属,两人从洪京城便相识。

    而后经过这漫长的一路,早已是亦师亦友的存在。

    可此刻,殷明亲自念诵佛经,度化城中百姓,对于甘乐而言,那定是天大的福分。

    谁人可得殷明亲自教化?

    若不是他知道值得,他又如何会如此大费周章。

    由此可见甘乐之分量。

    殷明今日所诵之《华严经》并非超度世间亡魂所用,他只是为了度化那些心中执念不消的人。

    此次宇黄一战,把黄国百姓哀鸿遍野,这在黄国国内引起了极大的民愤。

    晁皇一心向佛,可是却无半点佛经可以度化世间众人。

    唯有引出《心经》劝解世人向善向佛。

    可他的佛性本就不深,由他念诵《心经》自是没有取得什么效果。

    殷明这才将《华严经》拿出,并且亲自讲经。

    他这也是在为甘乐之后超度亡魂做准备。

    毕竟甘乐虽有佛性,但佛道尚需磨砺。

    此刻用《华严经》来增进他的佛道,自是再好也没有了。

    祝明飞点头道,“夫子几次三番为甘兄护法,此次更是亲自为他讲经,我等弟子何来如此福分。”

    祝明飞这话有些自嘲的意思在里面。

    他原本就是一个眼高手低的人,此次跟随殷明一道前来黄国,一方面是想自我磨砺一番,另外也是想看看甘乐传道究竟怎么样。

    他并不关心佛道。

    但殷明关心。

    所以他也就不得不多注意两眼。

    虽然他心中之道与佛道无关,可他必须要注意的是,任何道的传承都离不开人。

    甘乐如何做的,他需要学习。

    这一点,即便是眼高于顶的他也无法反驳。

    所以见得殷明亲自为甘乐讲解佛经,心中多少有些羡慕,如杨子铭一般。

    可他的羡慕之中还带着些许自嘲,因为至今他还未明确自己心中之道。

    杨子铭笑着道,“祝兄所言极是。”

    “不过,我等皆是心向文道之人。”

    “只要我等为弘扬文道竭心尽力,定能福缘尽来!”

    杨子铭的眸子里闪烁着奇异的光芒。

    对于文道,他从一开始只是相信殷明。

    可是经过这些事之后,他更加坚定的相信文道对于整个世界所能起到的巨大作用。

    而他作为这个世界里,第一批弘扬文道之人,也定能受到世人的尊奉。

    或许杨子铭所求并不是如此,他或许只求心安。

    可是作为文道首批入道者,千百年后,岂有被世人遗忘的道理?

    所以杨子铭对未来更加期待。

    “因于众生,而起大悲。”

    “因于大悲,生菩提心。”

    “因菩提心,成等正觉。”

    所谓正觉,也就是所谓圆觉之境。

    《心经》之中早有阐述,殷明讲解这里,自是要着重解释一番。

    “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

    “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

    “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

    “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殷明顿了顿,目光望向远处也闭眼打坐仔细聆听自己讲经的白彦。

    白彦一直在疗伤,时至今日也好了五六分。

    今日乃是殷明特意叫他出关。

    “何以故?”

    “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是故菩提属于众生。”

    “若无中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

    “汝于此义,应是如解。”

    “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

    何为圆满,何为圆觉。

    殷明思考再三,决定还是亲自讲解一番。

    毕竟佛道刚兴,他可不希望因为佛法滞涩难懂让世人入佛产生障碍。

    那便是业障。

    佛家既云消弭一切业障。

    那殷明自是要未雨绸缪,先世人所先,明世人之明。

    话音落下,殷明的目光却仍旧停在一动不动的白彦身上。

    此刻白彦的脸色已经好转许多,闪烁着些许光泽。

    殷明见状,不由微微点头。

第561章 度化白彦() 
皇城讲经完毕之时,已是三日之后。

    白彦的伤势已然痊愈,体内内息滚滚如潮,武道修为更上一层楼,只差最后临门一脚便能踏入真圣之境。

    杨子铭与祝明飞先是与甘乐见礼,而后才向白彦道喜。

    “恭喜白兄,不日便能踏入真圣之道!”

    两人诚心诚意,并无半分虚伪。

    对于武人而言,没有什么比踏入真圣更重要。

    千元大陆,自武祖以降,天武王之后,真圣便已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若能踏入真圣一境,便是一国,一方势力之底蕴。

    这样的存在,随便跺一跺脚,八国也会好生震动一番。

    譬如唐国底蕴刘老,黄国底蕴晁皇的皇叔。

    这些人都是顶尖的存在,平日里世人根本无法见到。

    白彦闻言却有些无感,主要是他对武道的追求早已不像当初那般狂热。

    相反,而今他的心中,尚还在坚守的,却是文道。

    较之于武道,他更希望自己能在文道上有所突破。

    今日听闻殷明讲经,他心中一些执念已然开始消失,只是尚不清晰,便如同薄雾渐散,其中这个过程最是漫长。

    而他也知道,殷明之所以叫自己前来听讲,很大程度上是希望自己能够重拾初心。

    甘乐也向白彦道喜,可白彦却微微拱手道,“甘兄离佛只一步之遥,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此言倒是不假。

    而今的甘乐心中佛性渐渐深刻,佛道也逐渐明确。

    对于他而言,成佛,只是时间的事。

    只是他并不知道成佛究竟意味着什么。

    如同很多和尚一般,佛对他们而言乃是虚妄和不切实际的。

    他们虽能秉持心中佛性不断诵佛,念佛,不断参悟佛经。

    可是他们并不知晓成佛对于他们而言意味着什么。

    而佛道中人也不会去强求。

    因为他们坚信的,便是一切皆是虚妄,便是佛,也是虚妄。

    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何所谓空?何所谓色?

    何所谓佛?何所谓沙弥?

    心中有佛,自然成佛。

    殷明的话音落下,甘乐立时顿悟,对着殷明双手合十,道出了千元大陆上第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殷明微微点头,甘乐转身便朝皇宫深处的行去。

    杨子铭与祝明飞见状,也是躬身退下,偌大的演武场上,只剩下殷明与白彦两人。

    当初在天元城,殷明便已唤醒了白彦的初心。

    而今他要做的,乃是让白彦重拾初心。

    无论是苏堤平原一战,乃是乾黄城讲经,殷明一直都是抱着这个想法。

    初心,乃是文道传承的关键。

    任何文道中人都不可以忘却的,便是初心。

    “三日讲经,不知你听懂了多少。”

    殷明淡淡问到。

    他当然知道白彦肯定已然明了不少,甚至有可能已然渐渐响起当初的自己是何等年少。

    年少的故事,最是动人。

    而动人的故事,最能体现初心。

    只是殷明不知道的是,白彦究竟有没有明白他的用意。

    白彦微微躬身,脸上呈现出一派祥和面容,“众生皆苦,而我等皆悲。”

    “以悲入世,方能普渡众生。”

    白彦没有入佛,可也从《心经》与《华严经》中得到不少佛道真谛。

    这对于他而言,乃是极好的事。

    他本就是一个嗜血之人,身上的血腥味儿足够掩盖他原本身上的书香之气。

    这对他而言,对他心中的道而言都是极其危险的。

    一旦有朝一日他的血腥味儿浓烈得无法缓释,那他便会彻底的坠入魔道。

    这也是殷明为何一而再,再而三度化他的原因。

    一入魔道深似海,千年修为毁不迭。

    白彦是个人才,而且一心向文道。

    眼看着他坠入魔道,殷明岂能眼见?

    他在天元城刻意唤醒白彦的初心,此次又大讲《华严经》来洗刷他身上的血腥味儿。

    为的便是让他能够重新归于正道。

    从刚才白彦的回话来看,他似乎已然明了。

    殷明满意的点头,笑着道,“普渡众生并非实际。”

    “可却是一个触手可及的目标,有待一日你能彻底悟透众生,那便是文道大成之日。”

    普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