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绍令人打开府衙大门,自己白衣跣足,披散头发,手捧印信,身后的随从捧着鱼鳞册并账目,率城中众人出门弃械投降。但就在陈凤林好生安慰,准备将其送出城外,到行营觐见陛下之时,突然大喊了声“大元皇帝万岁”之后,头触门前的拴马桩,自杀殉国!
赵昺闻报,虽然早知道这种结果,但还是感到有些伤感。命人将马绍遗体好好装殓,送到城中寺院暂昔,待来日送回家乡。同时传旨以王应麟主持扬州政务,遵守与马绍达成的协定,严令入城的各部严守军纪,不准妄杀百姓、不准杀降、不得劫掠,违者杀无赦。
至于镇南王府一家人则简单的多,赵昺令人将被俘的脱欢长子老章和脱不花押送到府门前,先以火炮轰开府门,然后放话若不投降,即刻便将两人处死。攻入府中后,男子为奴,女子为婢,老弱幼小皆杀。其实这招儿还是他跟蒙古人学的,当年他们攻宋之时可没有少用,逼的不少人叛降,也让许多忠烈之家灭门。
虽然如此与向来标榜的‘仁义’根本不沾边,但用起来丝毫也不内疚,他不过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罢了,也正应了所谓的善恶终有报之说!当大炮架起来,老章兄弟二人被捆缚到门前时,镇南王府中的抵抗立刻便停止了,显然在自己与国家之间,他们并没有为国为君殉难的打算。不但愿意投降,还提出愿意贡献出府中所有财物,并将脱欢的两个未嫁公主献于大宋皇帝为婢,只求保留全家人的性命和封号。
若是攻城之初,他们提出这等条件,赵昺肯定乐不得就答应了,不仅会保留他们的财产和封地,还会予以封赏。但是在此时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保留封号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财产那已是自己的囊中之物了,至于两个公主吗?他还是有些意动,要知道当年成吉思汗是以‘杀死所有男人,奸淫他们的妻女’为乐的,现在也应还以颜色了……
第1038章 一定要快()
当夜在扬州的诸将和僚臣都聚于行营之中,赵昺还是没有能入驻扬州城,主要还是安全问题。大战之后城中一片混乱,局势虽已在控制之中,可难保有败兵还隐藏在城中,未全面清理完毕,谁也不敢冒这个险。可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还需小皇帝决断,于是只能劳烦他们出城了。一番寒暄和恭贺后,赵昺没有多说话,便让众人分别汇报战后的情况。
陈凤林首先报告了粗略统计的战果:此战共歼敌三万余,其中毙敌六千余,伤敌四千余,俘敌近两万;缴获的衣甲、器械无数,战马五万余匹。己方阵亡指挥使以下官兵五百余人,受伤者近千人,现下伤者已经得到妥善医治,阵亡者尸骨已经收敛。
接着王应麟禀告战后经统计共收缴金二十万余两,银二百余万两,纸钞八十万锭,粮食约有十万石。还有部分珠宝等财物,价值尚在估算中。这些缴获多是属于镇南王府,府库只有少量铜钱及贬值如废纸般的纸钞。此外查封了部分官员的府邸,财物正在清理,另对扬州城中商贾和豪门是否有通敌行为正在调查中。
粗略统计之下,城中百姓伤亡较大,尤其是助敌守城的丁壮,至少有万人之多。再有房屋被毁有两千余间,上万人流离失所。此外就是由于脱欢下令征收了城中所有的存粮,百姓普遍缺粮。而围城之下无法采樵,城外的物资无法输入城内,因而从柴草到药品、布匹、菜蔬及各种日用品无不缺乏。其他人也随后汇报了自己分管的事宜。
“当务之急非是这些杂事,我们要做的是尽快北进,而不是在扬州浪费时间!”赵昺总结了一下,当下急需处理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何处理投降和俘获的兵将、如何安抚城中的百姓及如何重建政权、处置通敌者等等问题。但是他皱皱眉却道。
“陛下……上万降兵,十万百姓,若是不能妥善处置急于南进,若是不将他们尽快押送江南导致复叛,恐后方不稳。”王应麟听了却是一怔,免有讶色地道。他知道当下在扬州宋军兵力不多,而江东正在围歼玉昔帖木儿部,难以抽身。一旦继续北进必然是倾巢而出,却将那么多的降兵留在扬州,他们如果趁机作乱,只凭留守的兵力是难以控制局势的。
“陛下,不若属下趁夜将他们处置了!”陈凤林见陛下皱眉,略一沉思道。
“陈都统,不可杀降,否则要遭天谴。”不待小皇帝回答,王应麟急道。
“王知事,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不能有妇人之仁,当日在泉州就是将蒙古降军人尽数处死!”陈凤林听了立刻回嘴反击道。
“不要再争了,暂且将蒙军降兵押送到城外答应,且将兵将分别关押。严加看管,但不准虐待!”赵昺摆手制止了他们的争吵,又吩咐道。
他明白两人说的都不错,只是他们错在了没有对应形势。当初帅府初建之事,赵昺先攻广州,主要是为了筹措军费。且那时他们兵将不足万,前途未卜,自然顾及也少,为了消除后患将俘获的蒙古官员及兵将全部斩杀。另外一个不好明说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方便‘敲诈’大户们。
后来继位攻泉州,打的是报泉州血夜,屠杀泉州宗子的旗号,其实主要目还是为了钱。当时也是杀的血流成河,染红了江水。而那时除了复仇之外,也存在着震慑敌军的目的,为新生的政权赢得喘息之机的意思,所以将俘获的蒙古人尽数斩杀,把蒲氏一门灭族。
而随后在保卫琼州和收复江南的战役中,也是对蒙古人毫不留情,甚至将与蒙古人有牵连的叛官和汉族豪门大户也杀的七七八八。但是对俘获的兵将却网开一面,将他们整编成了数个辎重师,甚至以鄂州降兵为基础编成了御前护军的两个旅。而目的不外是为巩固政权,消除内患,收买民心。
不同时期的降兵政策是针对不同的形势和目的。那时防御江南的蒙元军队主力是以汉军和新附军组成的镇抚军,从本质上说,大家同族同祖,还是一家人,收为己用不存在太多的障碍,也便于为人所接受。而江北的蒙元军队主力却是以蒙古人和色目人为主的屯驻军,且越往北蒙古人越多,若是将俘获的敌兵尽数斩杀就有伤天理了。
赵昺的意思还是想收编这些蒙古降兵的,一者利用降兵打先锋、当炮灰是历朝历代的惯用方式;二者也是消化这些不稳定因素的方法;三者可以利用他们熟知敌方作战方式,与各方势力有旧的优势有针对的作战;四者也是赵昺的无奈,因为江南缺马,也导致缺乏熟练的骑手,无法在短时间内扩充骑兵。而这些蒙古降兵都是天生的骑手,若为己所用,等于凭空多了一支助力。
不过当下赵昺还没有想到妥善处置降兵的方法,所以无论是押送江南整编,还是尽数处死都不符合他的想法,所以只能暂时搁置。但是两淮地区敌军兵力空虚迅速北进的战略刻不容缓,不可能将兵力和时间都耗费扬州,于是赵昺很快对诸事做出了决断:
由王应麟暂代淮东制置使之职,统筹淮东政务,虽然当下的地盘还只有扬州、真州和泰州三处,但是谁也不会怀疑淮东很快就会尽入己手;令以第一军第一师都虞侯蒋芳鼎暂任扬州知府,留兵一个团处理善后事务,所需官员就从一师抽调,待朝廷派遣的官员到来后再行补充。
再就是部队休整三日,同时依照先时之诺赏军,将伤兵及俘获的镇南王一家一同送往建康;同时征发民夫尽快清理战场,掩埋城内外的死尸,以免天气转暖后疫病流行;另外将城外囤积的各种物资送入城中,出榜安抚百姓,开仓赈济灾民,拨款帮助流民修建房屋,稳定人心……
会议一直开到深夜,才敲定了各种细节。待赵昺回到寝帐已经过了子时,时间已经到了腊月二十八,掐掐手指头算了算三日之后出兵已然是祥兴十一年初一了。他想到此处不由的苦笑一声,自己也是倒霉每逢过年就出事,当了十一年皇帝安安生生过年是时候还真不多,而今年肯定又是要在征战中度过了。
赵昺知道以现在的通讯方式,三天时间也足以将扬州失守,玉昔帖木儿部被困江东的消息也传到大都真金的耳朵里了。而以他的估算,蒙元方面早已没有了当年征战四方时,一声令下万军齐发的动员能力,此次他们从获知消息到查证核实,再到调集军队筹措物资出兵,怎么也要十天左右的时间。
也就是说,赵昺要利用手头这点儿部队,在敌军援兵到来之前,在十天时间趁虚而入侵占两淮,并做好迎战的准备。但是大战之后,又必须进行休整,哪怕只有几天也是完全必要的,所以还要剔除三天,那么时间就十分紧迫了。若是错过这个时机,那么以有限的部队是无法完成夺取预定战略目标的任务。
‘守江必守淮’早已成为共识。历代保据江南者,对于淮河与长江的这种唇齿关系都有比较深入的认识,两条大江互为表里,发挥着双重的屏障作用,且经营淮河兼有防守和主动进攻两层战略意义。而要占据两淮取得战略上的主动也要控制一系列的重镇,主要是扼守淮河支流与淮河的交汇口。
在淮河以南一线置列着一系列重镇。在淮西,主要是钟离和寿春;在淮东,主要是山阳和盱眙。寿春正对颍口,挡颍河或淮河上游方向的来敌;钟离正对涡口,挡涡河之冲。淮河下游主要支流是泗水,此时的泗水自山东南流,在淮安附近汇入淮河。而淮泗水路自古为南北水运交通要道,山阳和盱眙即控制着泗水方向的来路。
在泗水方向,若取更积极的态势,还可以经营彭城以图北方。随着南北力量的消长变化,其攻守之势也会随之变化。南方强盛时,可以前出淮北进取中原;南方衰弱时,则往往退守长江;南北势均力敌时,则往往以淮河一线为对抗前沿。
为了达成这个战略目标,赵昺几乎动员了所有的兵力,计划由江钲统领驻鄂州的第六军、驻江陵的第七军北上夺取淮西一系列重镇;而江东地区则集中了第三军、第四军和御前护军部分兵力围歼南渡的玉昔帖木儿部,暂时能够动用的兵力只有驻芜湖的第二军部队和当下夺取扬州的第一军及部分护军。
而实现这个目标最重要的就是快,在蒙元方面没有完成动员之前抢先占据两淮的所有战略通路,切断其南下的道路,进而转入防守作战,巩固新占地区。而作为距敌最近的扬州则首当其冲,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抢先到达,让赵昺发愁的就是如何快起来……
第1039章 似是死局()
赵昺的战役部署是以江陵的第七军为主力沿大路北上攻荆门、宜城后,紧逼襄阳。驻鄂州的第六军则兵出汉阳,沿漳水北上,攻汉川、应城、安州、随州,与第七军合攻襄樊,夺取南阳,然后在伏牛山、桐柏山一线利用山地形成的天然屏障建立防线,控制淮西。
两部加上配合作战的地方军共动员兵力十万余,由江钲统一指挥作战。淮西方面的作战重在襄樊。而占据襄樊的意义自不必多言,襄阳和樊城南北夹汉水互为依存,“跨连荆豫,控扼南北”,号称九省通衢、襄樊地区更是从江汉进入中原的通道,不论是沿着汉江直接顺流而下,还是走随州,都要经过此。
且襄樊地势十分险要,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曾是宋朝抵抗蒙古军队的边隆重镇,也一直是威胁新生的赵昺政权。但自襄阳北上,循淅川等汉水支流上行,越伏牛山,即可进入伊洛河谷,而后,或东取洛阳,或西攻关中,都可扬长避短而有所作为。
但是此前一直无力攻取,赵昺不得不在鄂州布置重兵,两年间通过一系列的小的战役,夺取了汉阳、夷陵,并组建鄂州内河水军来加以防范蒙元入侵。现下若是此战功成,不但江南的防御态势将从根本上得以扭转,也为进一步经略川蜀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则北上可威胁河南,打开逐鹿中原的通道。
驻芜湖的第二军计划沿大路先攻庐州,再占寿州。寿州有控扼淮颖,襟带江沱,为西北之要枢,东南之屏障之称。由于其所处的淮河南岸的地理位置,一来河网密布,其交通作用在唐后期日渐突出;二来寿州作为战略形胜之地,位于中原地区和江南地区之间的过渡地带,在战时可起到屏蔽淮南的军事作用,也成为必攻之地。
扬州之战结束后,赵昺的下一个目标,一是淮安的山阳,二是盱眙。面临的是两下分兵,他计划一路沿运河乘舟北上直抵山阳,另一路则是从陆路兵进盱眙。当下两军交战的主战场在于江东,所以要迅速攻占两地,阻敌援军就此南下。
如今扬州城下集中了大量的辎重船,乘船北上日夜兼行,不出五日便可直达山阳。可另一部却要徒步行军前往盱眙,最快也要十日可达,可这就有可能被敌援军先一步抵达,那么就会在战线上留下一个口子,所以他开始想着如何才能加快行军速度,在敌援到来之前,抢占该处。而他的主意就打在了缴获的大批战马上……
在现代人眼中骑兵,是“男人的浪漫”,无数军迷都曾有过同样的梦——在两军阵前率领一支骑兵左冲右杀,横冲直撞,立下不世功勋,赵昺当然也不例外。但是他来到这个世界上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骑兵称雄战场凭借的并非是正面冲锋这种类似匹夫之勇的行为,而是其强大的机动性所带来的对战场的主导权。
冷兵器时代,骑兵这一兵种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战场主宰,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任何军队如果没有一支能征善战的骑兵,就不能指望作战胜利。”赵昺是深以为是,他体会到当战争达到一定规模之后,指挥的重要性便愈加凸显出来,两军对垒时,指挥更优秀的一方往往可以获得最终的胜利。
但是,因为指挥活动的流程是“侦查——通信——决策——通信”,所以如果想要进行成功的指挥,便需要实时了解战场情况和及时将命令下达,换言之就是拥有足够的战场信息的获取和传递能力。骑兵强势的一方不仅在这方面拥有优势,并且可以摧毁对方的信息获取与传递能力。
在冷兵器时代,战场信息的获取与传递主要都是依靠轻骑兵来完成的。由轻骑兵进行侦查活动,将侦查到的情况回报主帅,主帅根据侦查到的情况得出下一步应当采取何种行动的判断,再派遣轻骑兵传达命令给分散在各地的军队,各支军队再根据命令进行相关的行动。
在这一过程中,轻骑兵能否侦察到足够多的情报并将其送达主帅和将主帅命令及时送达各军,成为了己方能否占据主动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轻骑兵较多一方的军队可以获知更多的情报。蒙古在作战过程中,他们就利用其数量众多的轻骑兵进行频繁的侦查,令敌方军队的一举一动都在蒙古军的掌控中,结果就是蒙古军队总能了解到敌方的弱点与软肋,从而向敌军发起致命的攻击。
而更为重要的是在传递信息时,敌我往往都要穿越大片的弱控制地区,这些地区因为缺乏双方的军事存在,也会成为双方交战的战场。在这一战场中,双方争夺的是战场信息的主导权。哪一方能在混战中获得上风,哪一方侦查到的情况和传递的军令便能及时送到。反之,则不仅因为侦查情报反馈不畅而成为了聋子瞎子,还可能会因为命令传达不畅而使大军陷入瘫痪。而轻骑兵所具有的优势,是步兵们望尘莫及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