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时隔年余再回来,行宫已经复建完毕。其址就选择在原卫王府的北侧,由大匠张栩主持修建,整个行宫布局巧妙,因形就势修建,将抱珥山、三台峰和文龙山也包裹进去。正宫采用前朝后寝的传统方式,包括九进院落,由午门、朝门、大庆殿、仁政殿和慈元殿、清音阁和福寿殿组成,东北为东宫,以及一些朝房、配殿和回廊组成。整个行宫布局紧凑,殿宇和围墙多采用青砖灰瓦,原木本色,虽说是殿,其实就是高大些的平房,当然也谈不上富丽堂皇,但是也显得淡雅庄重,简朴适度。
前朝是皇帝处理军机政务的办公区,大庆殿则是举行大朝会和典礼的场所,仁政殿则是皇帝举行朝议和日常办公的场所。朝门和大庆殿之间东西两侧则是中书门下省和枢密院两府的办公地,尚书省则设置在朝门和正门间的卫王府中。内廷的福寿殿是太后的寝宫,其后修有后苑,将三台峰包于其中,便植花木,修有小湖,有水门通过宫墙外的水道与南湖相连。
而赵昺的寝宫则设在东宫之中,毕竟他即没有大婚,也没有亲政,住在那里最为恰当。东宫在东北侧,西接福寿殿,之间设有廊道和宫门。在南侧开有正门,有甬道与前边的仁政殿想通。东宫以勤政殿为主建筑,两边有偏殿及职事房,后边建有淡泊阁和清心阁两座三层楼阁,建筑规模不大独自成院。淡泊阁作为陛下的工作室和藏书楼,而清心阁则是赵昺授业之地,这便是赵昺的又一个新家。
整个宫城不大,总共也就占地二百余亩,外边的宫墙高有二丈,但只开有三个正门,面向北侧出于防卫的需要并没有开门。宫内的防护自然由赵昺的侍卫营防守,外围则由中军派兵驻守警戒。琼州旧城之外又修起周长十五里的城墙,新旧城其间则是各个衙门和府库所在,并沿道路修起宅院作为随朝官员的府邸。由此府城形成了一个不规则的三城相环的格局,也成为琼州第一大城……(。)
第456章 动作()
至此整个行朝全部迁到了琼州,赵昺下旨放假三天,让众臣安排家事和众军进行休整。而这几天他也没有闲着,分别召见了琼州旧将,详细了解他离开后的各种情况。然后又请太后提议举行朝议,就行朝的人事和军事等紧要问题进行商讨。太后应允,却称病没有出席,下懿旨由陛下代为主持,只将议后的决议告之即可。
三月初一日,在大庆殿举行了行朝迁琼后的第一次大朝会。颁布诏令升琼州为府,作为大宋临时行在,管琼州和昌化军两州;同时改吉阳军为崖州府,领吉崖州和万安军。以江璆知琼州府,以蔡完义知崖州府,赵与珞升为户部侍郎。同时撤销琼州制置司,以文天祥为右相兼枢密院副使,应节严为参知政事,刘师勇为枢密院佥事。
同时对各军进行整编,原帅府军改为殿前侍卫亲军,下辖前、后、左、右、中,五军,兵额六万,仍以赵孟锦为都统;将行朝所属各军和勤王义勇皆归于殿前禁军,亦改编为五军,兵额四万,以江铭为都统。同时将各部水军统一遍为殿前水军,下辖白沙水军、澄迈水军和临高水军,及直属摧锋军、勇敢军,兵额四万万人,以刘洙为都统。
同时保留御前护军,兵额万人,以倪亮为都统。如此行朝共有兵力十五人,裁减的兵额暂归于转运司辎重军。另外成立皇城司,将原帅府的总计司、匠作司、修造所和事务局及护军侍卫营划入其中。入内侍省仍以王德为都知,窦兴为副都知,负责宫内一切事宜。而行朝各部及琼州各州县官员暂不做变动,仍各司其职。
诏令一下,朝廷上下都大松口气,因为早有流言传出,迁琼后陛下将对行朝官员进行清洗,换成潜邸旧臣。而陆相也在准备精减官员,以便减少财政开支,那样大批官员将会赋闲,因此到琼后人心浮动,惶惶不安,都在为自己谋求后路。因此上朝时大家是个个蔫头耷脑,提心吊胆,害怕回家之后就已经没了饭碗,可结果大出众臣意外,当然是无不赞陛下仁德。
按照宋朝惯例,在端午节应赐给百官夏服,完整的五件套包括“润罗公服、红罗绣抱肚、黄縠汗衫、小绫勒帛”,以及扇子两把,主要使用罗和绉纱两种夏季面料。夏日不得不穿着外套的时候,还可以贴身先穿上一件用细小单枝竹管串接成网状的竹衣,俗称“隔汗衣”入农历六月,最酷暑时,则换上“葛纱”,到了“葛衣期”。琼州不比临安,一年四季都是热的,太后体谅改惯例为三月三赐夏服。
紧接着赵昺又从总计司管辖的内藏库中拨出钱粮补发了朝廷所欠薪俸,抚恤历次战斗中阵亡的臣僚、军兵。而迁琼的官员都意外的发了笔小财,也在城中置地修宅。而他们同时也发现琼州并非过去所想的那样荒芜,穷苦,市场上物资丰富,价格低廉,且当地俚民也并非所想的那样动辄打家劫舍,粗鄙不堪,渐渐也都心安……
赵昺大把的钱撒出去,将好不容易积攒的家底都花去了大半,而剩下的钱却不敢再乱花,不仅要应付接下来的花销,还要修补战船,打造兵器,准备捞回老婆本。所以他将在船上的研究成果赐给陆秀夫,让其立刻遣人前往各处寻找事宜建造盐田所在,并将带回和缴获的战船选出堪用的进行改造,装配弩炮和火箭发射架,自己的社稷号也交由周翔的将作监进行整修。
另一方面,赵昺又让修造所在靠近东宫墙外的空地上修建了个小四合院,并开了个直通东宫的角门,作为‘经抚房’的办公用地。此处距离前朝两府的朝房也不远,走着也用不了十分钟。但是他考虑经抚房的名称已经被王黼搞臭了。而贾似道也成立过类似的机构‘机速房’名声也不大好,其只由贾似道一人署理,下设僚佐两名,由贾似道的亲信许自、家铉翁担任,总理全国的军政大事。
它们的设立都是由于当时处于战争年代,军情压倒一切,所以机速房的实权已经凌驾于相府、枢密院之上,成为国家最高决策部门,可见两位皇帝批准设立这种特权机构的举措,当属两宋的重大行政改革,只可惜所带来的效果实在令人不敢恭维,总会让朝臣们不时想起大宋两个最为黑暗的时代。赵昺想想还是叫‘军机处’最为恰当,虽然也是剽窃后人的,但自己这个时候先用上了,那雍正再用就是山寨自己的。且这个名字比经抚房和速机房都要收敛些,让人一听就是处理军机要务的机构,也会让陆秀夫等人心中好过些。
而赵昺所处的情形比之雍正还要险恶,那时其应对的只不过是准格尔叛乱,对清朝来说只不过是癣疥之疮,可其仍认为军情如火,需立即处理,且必须保守秘密。不过清承于明制,决策权在国家行政中心的内阁手中,而内阁设于紫禁城太和门外的文渊阁附近,而雍正皇帝在养心殿处理政务、就寝,两者相距一千余米。宫禁重重,手续繁多的处理流程,极易延误时机;而军报到京,先经内阁,也容易泄露机密,其也需要一个密近的处理紧急军情的机关。
现在大宋政权早已崩溃,只剩下一帮残兵败将,可赵昺还未亲政,更无法完全掌控朝政,若是军务皆经朝议后执行,不但晚了八村,更无法保守机密。且琼州和大陆只隔一条海峡,根本没有防御纵深,再一旦失去先机,那就是死局,所以无论如何都要把军事决策权抓在手里。而‘前人’的实践已经给赵昺提供了可借鉴之处,‘白拿’主义已经经过多次论证是百战不殆,他没有理由不用,借以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权力中心……(。)
第457章 为君不早朝()
军机处参考雍正朝设置,现在初立工作相对较少,按照赵昺的设想由三位臣僚协理,由大学士、各部尚书、侍郎、督抚等三品以上官员奉特旨充当,均为兼职,其数无定额,任期无限止。下有负责撰拟旨谕的和管理档案的帮办若干名。他们同样皆为兼职,由内阁中书、六部郎中、员外郎、主事、七品小京官由进士、举人出身者兼充;凡承旨入值军机处的官员,仍为原衙门的实缺并照例升转。也就是说大家都是‘借调’军机处工作而已。
军机处是应对战事的机构,但战争并不只是涉及军队,还会牵扯到方方面面,因而协理之人不仅要熟知军务,还要通晓政务,当然也是信的过的人。赵昺经过考虑,觉得还是应节严贴心,其治理军政皆是好手,且经验丰富,正是不二人选。
但老头儿毕竟年纪大了,不能靠其一人担起全部工作,因而赵昺选定的第二人是琼州的提点刑狱高应松,此人对大宋忠心不二,做事雷厉风行到琼后就将涉及刑狱之事处理完毕,绝对是干臣;另一位是吏部尚书陈仲微,岁数虽也大点儿,不过其在资历也深,为官清正,又熟知朝廷中的官员情况,也比较合适。至于那些帮办,赵昺则授权三人在朝中挑选,而他也将林之武、蔡乔和蔡若水三人放入其中加以锻炼。
公务处理的具体流程,赵昺也做了规定,每日寅时协理大臣前往宫中面见皇帝,聆听对军务的处理意见,成为‘承旨’;皇帝在征询协理大臣对事务的意见后下达指示,协理大臣回到军机处,将皇帝的意思转述给帮办们;帮办立刻‘拟旨’,然后协理大臣拿着拟好的御旨,再回宫中报呈皇帝批准,一来一去间事务处理完毕。
协理大臣每日承旨后,留一人在值房轮值,两日一换班。以其中一人为首,称作总理事,当前非应节严莫属了;帮办分成左右两班轮流值守,日夜不可离开,即便是节日也不能离开。现在每班暂编十五人,由协理大臣任命其中一人为主办,一人为同知,平日由他们带领帮办们工作。
赵昺追求高效,而对军机处工作人员的要求就三个字:勤、速、密。勤当然就是勤快,当天的事情必须当天处理完成,决不许拖到次日;速就是有事要迅速通报给皇帝,报告要言简意赅,能用一个字的绝不准多说一个字。无论事情多复杂,一定在三句话内讲完,免得皇帝再问。批文封好后,就会加盖军机处大印,并写明驿递日行里数,交给兵部发驿马传递,决不许拖沓;密自然是要保守秘密,军机处片纸不得带离,话一字不能透露给外人,王公贵族,宫女内侍皆不可入内,若是泄露定当严惩。
当然除了这些人还有警卫和杂役,负责军机处的安全和照顾他们的生活。警卫有侍卫营中遴选,忠心嘴严是最基本的条件,且要有六亲不认的工作态度,即便是皇帝没有腰牌都不能进入其中。而杂役皆出自内侍省的小黄门,年龄要求十四岁以下,都是不识字的文盲,岁数一到立刻离开,隔离一年后再另做任用。至于伙食皆由宫中膳房供应,以防止有人夹带消息出宫……
“唉,自己这个皇帝当的真够失败的,连这点事儿都没搞明白,瞎担心了。”大朝会过后的次日清晨,赵昺早早便起来了,洗漱更衣准备上朝,却惹得上下莫名其妙,他马上意识到哪里出了问题。赶紧将王德叫过来一问,才知自己前世又被那些狗屁导演拍的帝王影视剧给骗了,闹了个大笑话。
赵昺本以为当皇帝除了生病或是偷懒才会不上朝,而天天不朝的皇帝都是昏君,却不清楚皇帝真的不用天天上朝的。
在大宋朝会基本分成三种:大朝会,元日和冬至日举办的大朝会,最隆重,需要有大陈设,展宫悬鼓吹,陈车辂舆辇,皇帝是必须到的,且要服衮冕,御舆以出,曲直华盖,警跸侍卫如常仪,接受群臣客使朝参礼贺;在就是朔望朝会每逢这两日群臣要上殿朝见,皇帝一般也要出席;另外就是常朝,朝廷各司的朝官,每五天一次赴上殿朝见,因此也被人戏称为“六参官”。而常朝是更多是礼仪性质的,可由宰相主持,带头向御座行礼,一般不会处理政务,大事都是在朝会之后执政们一起议事。
常在古装戏剧中出现的君臣在朝廷上问答的场景,其实就是演的就是开朝会。而这种朝会一般都是在进行重要的人事任免和重大的工作安排、典章颁布时,皇帝才会开。有资格参加朝会的都是相当于今国家领导级别的三公、九卿,即便扩大化最低也得是副厅级的正五品官员,绝不会出现影视剧那种排着大队,依此进殿上朝的场面。而这种情形也只能在此种情况下出现,因为即便是今日的故宫太和殿也装不下这么都人同时进去上朝,更不要说天天如此了。
其实除‘法定起居日’外,早朝的常态是每天早晨,文武百官须先到待漏院等候,上殿之前先在殿门之外文武东西相向分两行列队,新任命及将辞职的官员站在南边。站好后御史台官员巡检一过,如没发现衣冠不整,位置不对的现象,便与巡使首先登殿,然后文武官员依班序鱼贯而入。殿门打开后,入殿立班,除有旨免常朝及值夜班的官员外,一律不得缺席。
站班完毕后宰相率领少数大臣前往便殿向皇上奏事,众官仍呆在殿中静候。奏事毕,宰相返回,在引赞官的带领下,走到押班的位置上,西向立定,率百官虚拜前殿庭下;若是宰相议事较多,日头老高仍不见出来,自会有通事舍人一员到合门宣布“奉敕不坐”,众官员心领神会,自动按班位站好,虚拜而出,至此每日的早朝就结束了。
“阿弥陀佛,陛下是做功课的时候了!”正当赵昺咧着嘴笑的灿烂,为不用天天早朝而高兴的时候,突然有人高宣佛号道,他的脸一下就青了……(。)
第458章 朝参()
三月初十日,行朝迁琼已经半月,各部司都已妥善安置完毕,已经正常开展工作。赵昺召集众执政议事,其实这才是戏剧中所谓君臣对答的朝会,不过这叫做‘朝参’,实际就是是近代称作的御前会议或是内阁会议,有点类似当今的常委会,一般时间不长,但相对频繁,大多是皇帝提议召开商议当前重大的事件。
“如今行朝国库将近枯竭,而军费浩繁,税赋不足以应对,因此必须设法筹措!”君臣见礼、赐座的过场走完,赵昺开门见山地说道。
“陛下,盐场选址已经全面铺开,并在海口附近按照陛下的方案进行了试行,已经获得成功,只待大范围铺开,不出年余便可获得收益,解燃眉之急!”陆秀夫知道陛下仍念念不忘的大泉州,而他从心里并不想动兵,胜了还好,败了行朝真的不保,因此希望缓行。
“陆相,下官以为盐利虽丰,但琼州人口稀少,消耗有限,终难解决财源匮乏之困。”文天祥言道。
“那文相以为当如何?”陆秀夫皱皱眉问道。
“如今只策当然是将盐行销两广和福建、两江,甚至整个江南,而若想做到只有彻底击溃沿海敌水军,才能使海路畅通!”文天祥说道。
“哦,文相之意仍要动兵,却不知要先打哪里?”陆秀夫看了小皇帝一眼又问道,心中暗自琢磨难不成他们两人已经私下沟通过,却拿自己当凯子。
“下官以为当先行夺取雷州,获得立足地,进取广南西路,然后依此为跳板将盐行销各地。”文天祥言道。
“攻取广州,本官以为不妥!”这事张世杰插言道,“如今阿里海牙坐镇钦州,手中握有四万雄兵,两地距离不足二百里,两日便至,以我朝军力实难以获胜。陛下以为呢?”
“张枢帅所言不错,广西地域广大,敌军势大,我们兵力薄弱,即便打下来也难以守住。且广西并非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