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康杰每天的课程要从一年级上到六年级。即便他才华横溢,对于这些小学的知识驾轻就熟,可是,他得转变一个态度和思路,就是那些知识点必须得用孩子们听得懂的语言和逻辑讲出来,否则就会变成曲高和寡。
早上四节课,下午两节课,每个年级只能轮到一节课。而在那一节课的四十五分钟,陈康杰不但要将课上得精彩,而且还得尽可能的给孩子们多传递一些知识。因为一节课之后,孩子们有五节课的时间来消化和回味,如果知识点太少,他们就会觉得无聊和空虚。
当然了,在这种局面下,布置作业就成了一个很有技术含量的工作的。
在每一节课的四十五分钟时间内,陈康杰几乎就是二十分钟上语文课,二十五分钟上数学课。
由于时间的不宽裕,体育课就交给了熊自强,他虽然不是专业体育老师,但是对于一名曾经的特种兵来说,教授一下体育还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除了上课,陈康杰每天还要给孩子们修改两百多份作业。为了对孩子们认真负责,陈康杰对作业的修改,可不仅仅是一个打钩或者打叉那么简单,他还得给孩子们标示出来哪里对哪里错,这样的话,孩子们拿到作业本,就相当于得到了一次复习。
为了将课程上满,陈康杰周六还不能休息,孩子们也不能,周六他会集中给孩子们上音乐课和思想品德课,本来还有绘画课,但是陈康杰画画不行,他干脆就改成给孩子们上书法课。
我们别忘记,陈康杰是从小就师从陈启刚练习书法的,而且,在书法上也有一定的造诣,教授一下小学生,没有什么问题。
街子小学的孩子们从来没有上过书法课,因此就缺乏相关的文具,最后还是陈康杰让庞辉开车出去,给每个孩子都买了毛笔,墨汁以及书法练习本等等。
一个星期下来,陈康杰感觉比他为了参加奥运进行的突击训练还要累。每天修改作业到很晚,还得备课,一大早就得起来做教学的相关准备。至于吃饭,还是靠熊自强解决的。
论到做别的,熊自强或许没有问题,可是做饭对于他来说,难度的确不小。可是他不做就没有谁做了啊,庞辉更加不如。每天陈康杰他们都得忍受熊自强那难以下咽的食物。
累是累了点,不过经过一个星期的相处,陈康杰已经与孩子们建立起了一种互信和友谊,陈康杰可以将全校学生的名字一口气交出来(这家伙的记忆力本来就妖孽,对其他人难比登天,对他就轻而易举),孩子们也渐渐喜欢上了这个年轻的外来老师。
好不容易到了周日,陈康杰他们终于可以轻松的休息一下。说是休息,那也仅仅是身体上而已,在脑子里,陈康杰还有别的思考。
陈康杰要思考的最关键问题就是,应该要怎么解决这类似学校教师缺乏的问题。
别看陈康杰有很多钱,但是偏远农村教师的缺乏,就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何况他还不是政府官员,手里并没有丝毫的公权力。
投资修建学校好办,硬件的部分,很容易通过投资解决。可是老师的部分属于软件部分,这就不是简单透过钱能够解决的了。
说来说去,很多人不愿意到这种学校来教书,除了待遇的问题之外,陈康杰的体会是,这里的艰苦环境,偏僻落后的生活,让那些受过教育的年轻人在这里呆不下来。
就比如街子这里,别说没钱,就算有钱也没地方花。这里没有商场,没有电影院,没有邮局,没有公交车,买不到报纸,没有餐馆,甚至于这里都没有手机信号,有电视机的人家,也基本上看不到什么电视节目。这里没有路灯,没有马路,天晴出门,路上满是灰尘,下雨出门,泥泞不堪。周围的人都是落后老土的农民(至少不少人会这么看待),连个可供交流的对象都没有。男老师来了,不好找女朋友,女老师来了,不好找男朋友。
而这一切,统统要解决的话,除非当地的经济能够得到一个大发展,只有拉近这种乡村与城市的距离之后,在待遇与城里差不多的情况下,才会有老师愿意来。而要做到这一点,何其之难。
“杰少,今天赶集,要不要出去逛逛?”周日中午,吃过午饭,熊自强问坐在窗前木凳子上想事情的陈康杰。
“今天赶集吗?那就去逛逛,顺便买一点生活品,你整天不是煮面就是清炒白菜,淡出鸟来了。”
赶集的地方距离街子小学不远,陈康杰他们步行过去,一路上,当地不少相亲都以一种诧异的眼光看着陈康杰他们三个人。
实在是在这种偏僻的乡场上,很难见到三个有“城里气息”的人赶集。不过当很多小孩子冒出来与陈康杰打招呼之后,那些附近村里的人才晓得,是街子小学的陈老师赶场来了。
“陈老师,来,那两个嫩瓜去吃吧。”
“陈老师,我给你两个鸡蛋,你放心,这是我家的母鸡下的。”
“陈老师,割肉啊,这块,这块,你拿去,不要钱了。”
很快,陈康杰转眼间就成了场上的名人,陈康杰走到很多摊位面前,都会有孩子的家长主动要给陈康杰东西。这些人虽然穿着老旧,常年劳作皮肤黝黑,甚至于会给人一种邋遢不干净的感觉,可是,他们对于陈康杰的那种尊敬与感谢,绝对是发自内心的。这一点,陈康杰清清楚楚的从他们的言语和客气的行动中感受到了。
对于乡亲们的好意和馈赠,陈康杰岂能安然接受?他们不管是拿菜果来卖,还是拿粮食家禽来卖,无非就是希望能够换回去一些油盐酱醋或者鞋袜肥皂香皂这些必需品。礼轻情意重,陈康杰每一次都婉拒,可是,他根本挡不住乡亲们的热情。人家几乎就是将东西塞到他的怀里来。
这些家长们实际上对于街子小学的情况很了解,他们也没少从自家孩子的嘴里了解到学校里面的情况。家长们知道,要不是有陈康杰的到来,孩子们就没有老师了,没有老师就没法读书了。
千百年来,国人都将孩子能够读书看成是一件神圣的事情,只要是有可能有机会,几乎不会有父母不让自己的孩子读书。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理念,是深深扎根在国人心中了的。越是偏僻的地方,当地人越是知道,要想让孩子们出人头地,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那就只有读书一条路。
以前,他们对梁老师两夫妻就十分尊敬,他们明白,他们孩子的命运就是靠梁老师两口子在艰苦支撑着。结局是梁老师病倒了,赵老师也几乎累垮了,而目前,这一切却靠面前年纪轻轻的陈老师扛着。
我们的老百姓是最懂得感恩的一群人,要他们拿钱,他们拿不出来,可是为了表示对陈老师感激和尊敬,他们不吝拿出对别人来说很平常对他们来说却很有价值的物品来送给陈康杰。
执拗不过,陈康杰只能手下一个个乡亲的好意,可是当陈康杰拿出钱来要付钱,他们却坚拒不受,甚至于,陈康杰在一个老大娘塞给他两个鸡蛋的时候,偷偷把十块钱放在了他卖鸡蛋的竹篓里。结果,那位老大娘十几分钟后愣是追了上来,不但死活要把钱还给陈康杰,而且还说出一些让陈康杰鼻子发酸的话。
“陈老师,这钱你无论如何要拿回去,你为了我们家二娃,从大城市来到这山旮旯里面受苦,我们当地每个人都感激得不得了,能拿两个鸡蛋给你,这也是表示一下我们的心意。或许两个鸡蛋你嫌少,嫌不好,但是,我们想拿别的也拿不出来。要是给了你两个鸡蛋,还收你的钱,而且还是十块钱那么多,你让我以后这老脸往哪里放?乡里乡亲的三亲六戚以后还不定怎么指着我的脊梁骨骂呢,何况你还给我们家二娃买了笔了本子。陈老师,你就拿回去吧,我不图别的,就希望你别嫌弃我们这里,希望你能够多教我家二娃一天,等到梁老师他们看病回来。。。。。。”
“是啊,陈老师,你就收下吧,我们也没什么好东西,就是一些土产,不值什么钱的,你不收,大伙儿过意不去的。”旁边人也跟着劝道。
“嬢嬢(niang,当地对长辈女性的称呼)好,我收下,谢谢您了,您放心,我一定尽到我的本分,对得起孩子们对我陈老师的称呼,我保证,梁老师他们回来之前,我不会走。”人家话都说到这种地步,陈康杰要是再不接受,会让人伤心的。
“强哥,走,回去吧,这场不能再逛了,再逛下去,我都不知道要怎么做才能对得起老乡们对我的沉甸甸情谊了。”接过老大娘的十块钱,陈康杰鼻子发酸的往回走。
第2208章 积极却悲观的村书记()
陈康杰的心里不仅仅感动,实际上他是五味杂陈的,有感动,有激动,也有压力和悲凉,甚至他还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
也许有人会觉得陈康杰做出的已经很难能可贵,毕竟对于他这种人来说,愿意到这么偏远的地方来,愿意放下身段和堪比黄金的时间来给孩子们上课,已经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然而陈康杰从来没有这种自视甚高的想法,他始终觉得自己做的这点点事微不足道,起码他没有真的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有多了不起,有多值得夸耀。
不管怎么说,陈康杰对于街子这个地方来说,也就是个过客而已,他不可能真的停留下来在这里任教。对于当地的教育,陈康杰的付出比起梁老师一家来说,完全不可比,人家那才是伟大和了不起的付出。
在走回学校的路上,一路上还是有来来回回的赶集人向陈康杰打招呼,然而,心情沉重的陈康杰只是与他们打个招呼就匆匆继续往前走。
“杰少这是干什么?怎么有那么多人对他好,那么热情对他,他反而好像还不怎么高兴。”跟在后面的庞辉压低声音不解的问熊自强。
“你不懂,杰少不是那种贪图虚名的沽名钓誉之辈,当地人越是对他感恩戴德,他会越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愧对人家。这就是他与别人很大的不同之处。”熊自强看着陈康杰低着头的背影悄声说道。
“可是杰少能够做到这样,已经非常非常难得了啊,我敢说,国内的一线明星,谁也不会愿意这么做,就算是作秀,也巴不得赶紧被新闻媒体争相报道。再说了,杰少如果真的想做更多事,随便给当地人一些钱就是了啊,反正千儿八百万对他就是一场毛毛雨。”庞辉挠头道。
“别人是别人,杰少是杰少,再说,这里也没有人知道他是大人物啊,别人只认为他就是一个好心的大学生而已。至于你说拿钱,我敢保证杰少绝对有此想法,反正做慈善撒钱,对他已经是稀松平常的事。只是,这钱怎么出,他还没有想好。”熊自强说道。
熊自强不愧是追随陈康杰最久的人,他的的确确对陈康杰的细微了解是一般人所不能比拟的。
正如熊自强所说,陈康杰的确是已经在思考要怎么样才能从根本性上扭转当地的面貌了。
陈康杰并不想直接给他们钱,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只是简单给点钱,那十分容易,陈康杰分分钟就能安排人送钱来。可是,钱是很容易花完的,钱花完了怎么办?他们还是会回到目前的处境。这不是根本办法。
就像要解决街子小学的处境,也不是拿钱就能轻易搞定的一样。归根结底,还是要从改变当地的大环境着手。
可是到底要怎么做呢?陈康杰真的还没有一个全面的策划思路。
做生意或者比赛,陈康杰都是一把好手。但是脱贫,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陈康杰都没有在政府部门干过,而脱贫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离不开政府的系统工程。偏偏陈康杰只有干企业的相关经历,那对于他要改变当地的大环境,还是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性的。
“陈老师,陈老师。。。。。。”陈康杰刚到校门口,就被一个将中山装外套披在肩上,手里提着一根烟杆的中年大叔叫住。
“请问你是?”陈康杰并不认识此人。
“哦,不好意思,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白凌云,街子村的支部书记。”来人讪笑一下,将烟杆在手里拍了拍,自我介绍道。
“啊,白书记你好,我没认出你来,请别见怪。”一听人家是村书记,陈康杰就歉然说道。
“不怪,不怪,陈老师是大能人大善人,我哪里敢怪啊,你来我们街子小学都一个星期了,我都没有来看望一下你,说起来是我不对,工作没做好。”白书记急忙摆手,很不好意思的说道。
“不劳驾,白书记夸奖了,哦对了,白书记,您。。。。。。。找我是有事?”陈康杰见白书记手里并没有拿得有任何的土产,而且今天有事周日,他就猜测白书记可能是找他有事。
“陈老师。。。。。。还真的是有点事想麻烦你一下。”白书记赧然微笑道。
“那我们里面谈,白书记请,到里面坐下说。”既然白书记是有事情,那陈康杰就将他请进自己的临时小窝。
到了简陋的宿舍,陈康杰和白书记在小板凳上坐下来,熊自强给他们分别倒了一杯白开水之后,就将空间留给他们谈事情。
“白书记,有啥事,你说,只要是我能做到的,我会义不容辞。”喝了一口水,陈康杰主动问道。
白书记从中山装的内兜里掏出三张信签纸,不好意思的递给陈康杰:“陈老师,你是大城市来的,见过世面的文化人,我这里写了一个材料,你帮我看一看,我虽然识得几个字,可是文化水平实在有限,请你看一看。”
陈康杰接过白书记的材料,打开一看,原来这是一份申请书,也可以说是一份求援书。
怎么说呢?原来白书记是希望乡里面能提供帮助,将通往他们街子的道路给整修一下,解决一下当地几个村子的出行难题。
在白书记的申请书中,陈康杰看到,他只是要求乡里面可以将路基整饬一番,然后路面重新铺上石子平整就行。之所以这个事情需要乡里面来出面,不但是因为街子村拿不出什么钱,更重要的是,从街子到牛棚,中间还要途径三个行政村的地盘,如果没有乡里面出面协调,街子村是毫无办法的。
“白书记,整体上没有什么问题,虽然有两三个错别字,可是并不影响整体的意思,格式我看也符合要求。就是有一点,你怎么不要求乡里面将路修成水泥路或者柏油路呢?那样岂不是更方便吗?如果只是修整路基以及平整路面,那要不了多久也会被马车和拖拉机压得坑坑洼洼的啊。”陈康杰看完之后,帮助白书记将那两三个错别字修改了递还给他道。
“呵呵,陈老师,乡里面能够做到这点就已经十分难得了,水泥路?柏油路?想都不敢想啊,就连到乡里面的路都没有达到那种要求呢。”白书记苦笑道:“我们草海县是贫困县,我们牛棚乡是贫困县,而我们街子村作为牛棚乡和中水镇之间的偏远山村,那更是贫困村。我就算敢奢望能够有水泥路或者柏油路通过我们这里,乡里面也绝对拿不出钱来。那种实现不了的愿望,我看还是别想了。如果乡里面能够帮助我们完成石子路,我们就谢天谢地,阿弥陀佛了。”
“那倒也是。”陈康杰实事求是的轻声回应道,“白书记,那我想问问,街子村为什么会这么穷,我看周围的人家,不少都还住在泥土房里面。”
“陈老师,不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