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铎问道:“玉堂哥,你这姐夫这人怎么样啊?”
金玉堂开着车,笑着说道:“要说我这姐夫,也是一个奇人啊!”
听金玉堂的话语,张铎倒是来了兴致,好奇地问:“哦,你这姐夫怎么奇特了?”
金玉堂说:“我姐夫自打结了婚之后,一直想回京城,总跟我堂姐两地分居,也不是回事啊!只不过他们家老爷子不同意,觉得他的儿孙就该下部队,怎么能跑去坐机关呢!后来总算同意了,去年把他调回京城,进武警总队。赶巧那个时候京城大案频发,这些武警是经常出动,我姐夫也算有用武之地。
去年十一前,警方探得有一群分裂分子试图在京城搞爆炸,制造恐怖袭击。当时情况危急,我姐夫一没请示,二没汇报,当机立断,带着一百五十名穿着防弹背心,手持微冲的武警战士,在朱雀大街上呼啸而过。任务倒是完成了,可我姐夫也开始写上检查了,写了无数次都不能过关,上级就说认识不深刻,我姐夫也不知道到底怎么才算深刻。
最后还是他们家老爷子,把他叫过去训了一顿说:“一百五十名荷枪实弹的武警战士,皇宫大内都能让你冲进去,你自己想想这是什么性质的问题?”
张铎好奇地问道:“真能冲进去?”
金玉堂“嘿嘿”一笑说:“冲,大概能冲的进去,不过出是肯定出不来的。我姐夫闯下大祸,京城呆不下,结果又回来当大头兵了。”
张铎奇怪道:“有这么严重?”
金玉堂说:“那你以为呢,京师重地,天子脚下,出动三百武装力量就是大事。我姐夫可好,一没请示,二没汇报,就敢带一百五十人在朱雀大街上横逛,你知道当时吓着多少大佬吗?恐怖分子在京城一点恐怖都没制造出来,我姐夫倒是把人家的活给干了!”
张铎笑着说:“这么说来,你这姐夫还真是个奇人。不过这么讲,我们去找他‘借兵’的事应该是小事一桩了。”
金玉堂哈哈大笑:“那当然,我跟你说,把他那个团拉出来绝对没问题,可惜他只是个团长,要是当上师长,军长,咱们什么时候也弄一个师帮咱们拍戏,那多过瘾啊!”
因为要拍摄萧峰助耶律洪基平定楚王叛乱的大场面,张铎就问金玉堂能不能找到驻军帮忙,金玉堂说没问题,他姐夫就在这附近当团长,所以才开车拉他去军营。
借助军队协助拍戏,并不是张铎首创,国内一些出名的大制作都有找过军队协助。最典型的就是94版三国演义,以1992年6月拍摄的“官渡之战”为例,便动用了一个师的兵力,一万多人次,耗资40万元左右。更令人惊讶的是:拍摄前,剧组人员和师首长一起研究拍摄方案、画地形图、位置图就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拍摄当天,运送部队官兵的汽车400多辆,道具则运了三天三夜,服装发放了四个多小时;部队官兵仅喝水一项,就动用了四吨的洒水车六辆,不到一小时水便喝光了。拍摄这场战斗需烧掉营寨,结果用掉稻草几万公斤,柴油几十吨,这一系列的浩繁工程都只不过是为了拍摄一天的五个大场面镜头而已。
这种大场面,如果找群众演员来演那难度就太大了,从成本上讲也是划不来的。不过也不是谁都能请到军队协助的,如果不是金玉堂有关系的话,像这种万邦影视这种民营公司那是想都不要想的。
当初宋思危找金玉堂合作,看中的便是对方背景深厚,能量惊人,手眼通天。金玉堂也的确是能量大,哪都有关系,像剧组里的服装、道具,基本都是他帮着搞定的,有租的,有借的,反正基本不怎么花钱。
车子开到军营门口,有卫兵将他们拦下,通报之后,不过一刻钟的时间,就见一个英武挺拔的军人走了出来,人还未到,远远地就听到对方笑着说:“玉堂啊,你怎么有空来瞧姐夫我啊,该不会又有什么事要姐夫帮忙!呦,这小孩是谁家的啊?”
金玉堂笑着说:“还是姐夫了解我,小弟确实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这次过来是向姐夫求援来的!我旁边这位是天龙八部的作者孟南星,真名叫张铎。这位是我姐夫,郑安国。”
郑安国先是一愣,随即大喜道:“你就是那个孟南星,我很喜欢看你天龙八部,写的真是太好了!”
张铎笑着说:“郑大哥过奖了!”
郑安国说:“走,咱们团部里说话。”
三个人到了团部里,郑安国的办公室,刚刚落做,便见郑安国拿过两本天龙八部的单行本,请张铎签名。张铎也不矫情,拿过笔,唰唰唰写上孟南星三个字。
金玉堂笑道:“姐夫还那么喜欢看”
郑安国把书收好,说道:“嗨,部队里娱乐节目少,没事的时候,看看发下时间而已。这书还是前天叫警卫员到市里给我买的呢,听说卖地非常火,他可是排了半天的队!。”
天龙八部已经连载了六十五万字,几天前刚刚出了单行本第二册,全国发行,现在估计已经卖了十几万册了,张铎这几天忙于拍戏,也没空打电话给蒋先诚细问。
张铎笑着说:“郑大哥,你喜欢看,是我的荣幸,不知道团里的官兵们喜不喜欢,要是喜欢的话,我一人送一本。”
郑安国说:“怎么不喜欢,因为看训练,关紧闭的都有,不过无功不受禄,无缘无故,我怎么好要你们的东西。”
金玉堂说:“姐夫,我们公司正在拍天龙八部,现在有一个大场面需要你们帮助,这书可以由剧组出,送团里的兄弟们一人一套如何?”
郑安国问:“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大场面?”
天龙八部在报纸上连载到六十五万字,正讲到萧峰被康敏所骗,找段正淳寻仇的那一段。张铎顺着接下来的剧情往后讲,直讲到萧峰遇耶律洪基,助其平定楚王叛乱,受封南院大王那段。
郑安国听的大呼过瘾,拍着胸脯说:“不就是平定楚王叛乱的戏吗?没事,这个忙我帮了,我们团一共两千多人,我得留几百人看家,给你们出一千五百人,怎么样,也不用一人一本,等天龙八部连载完,送这一千五百人一人一套就好!”
金玉堂笑着说:“那在好不过,咱们就一言为定了!”
张铎和金玉堂在军营里吃了午饭,下午开车回到剧组。陈飞扬是资深导演,以大局为重才给张铎打下手,拍戏自然没的说。张铎晚上看了下拍出来的片子,基本达到了他想要的效果。
辽国士兵有了着落,可这一千五百人的衣服道具还得金玉堂现联系,任他能量巨大,还是足足等了三天才到。服装道具一齐,金玉堂便打电话给郑安国,叫他可以带人来剧组了。
金玉堂电话挂了不到二十分钟,便见远处的大路上一辆辆军车接踵而至,呼啸而来,前前后后不下七八十辆。在剧组摄影现场停下后,从军车上跳下一帮大兵,呼呼啦啦地,雷厉风行,动作神速,几乎瞬间就把剧组围了起来。
郑安国从一辆越野车上跳下来,对着发愣的金玉堂说:“老弟,怎么样,姐夫手下这帮兵还算训练有素!”
金玉堂瞅了一眼被吓的够呛的剧组成员,苦笑说:“我说姐夫,你可真是敢带兵在朱雀大街上横逛的人啊!你闲着没事包围我们剧组干嘛啊?”
郑安国有些尴尬地说:“不好意,习惯,习惯!”然后转身对那群士兵喊道:“你们这帮兔崽子,我带你们过来拍戏的,又不是演习,你们包围剧组干嘛?还不给我散开。”
士兵们果然训练有素,郑安国说完之后,士兵们又快速地跑到拍摄现场前的空地上排成了方队。
郑安国对金玉堂说:“这回行了?”
金玉堂说:“叫他们先原地休息,咱们先讨论一下怎么拍摄的问题。”
郑安国跟金玉堂进了拍摄现场,张铎、顾宗令和陈飞扬都迎了上来,寒暄一阵,然后把之前讨论好的拍摄方案说给郑安国听。
郑安国是协助拍摄来的,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异议。一致通过之后,有负责发放服装道具的工作人员开始发东西。萧峰平叛的大场面终于要开始拍摄了。
第四十章 导演难当()
“cut,停!”片场之中的张铎,烦躁的几欲抓狂。将近两千人的大场面,每协调一次,重拍一次都十分困难,可还是因为各种意外出现了ng。或是因为灯光问题,或是因为演员站错位置,或者是因为表情不对,总之是各种各样让他无法容忍,几欲抓狂的问题。他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导演不好当,脾气一般都特别大了。
之前的打虎戏和现在的战争场面相比,实在是太小儿科了。打虎戏难在于演员的勇气,张铎可以取巧。而古代战争场面需要的就是导演的掌控能力,而且需要极高的能力,遗憾的是,虽然张铎的进步已经很神速了,不过目前依然不具备。
张铎自己都有些萌生退意,可刚一产生这种想法他就告诫自己,绝不可以退缩。路是自己选的,也是自己走的。正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现在的他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入了文学圈、影视圈,就是进了是非之地。有太多人看着他,期待着他的失败。一旦他现在退缩,书迷们不能原谅,文学圈、影视圈的人更会落井下石,他输不起了。
金玉堂走过来,对眼睛都红了的张铎说:“歇一会,别给自己太大压力。拍戏就这样,有时候总是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候却顺畅的一马平川,总是一条就过,碰到这种情况,大家能拍到半夜也不肯收工。”
此刻张铎身心俱疲,却还是勉强笑着说:“好,就让大家休息二十分钟。”
陈飞扬带着几个剧务通知大家去休息。顾宗令则过来劝解说:“张铎,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你已经做的很好了。”
顾宗令跟张铎其实并没有根本上的利益冲突,之前的矛盾更多是因为杜文辉而起。他现在想凭借天龙八部让自己的名声地位再上一层,自然全力协助。
要说今天的戏还真是多亏了顾宗令的指挥若定,陈飞扬的协调有方,郑安国带来的士兵训练有素。如果是那种十块钱一天的群众演员的话,以张铎现在的能力,估计连上吊的心都有了。
张铎感激不已地笑着说:“今天还要多谢顾老,不计前嫌,帮助小子,不然情况恐怕比现在还惨啊!”
顾宗令哈哈笑道:“我可不是帮你,我是在为这部戏负责,不过你小子确实有才华,如果真能把你分镜头中的效果拍出来,这部戏还会上升一个档次。”
张铎无奈地笑着说:“我可不敢奢求,能达到国产古装战争戏的水准我就知足了。”
顾宗令不悦道:“那怎么着行,你不是一心要把每个场面都拍好的吗?放心,自助者天助,只要你有这份恒心毅力,努力去做,老天都会帮你的。”
张铎谢道:“那就承您老人家吉言了!”
张铎一直觉得华夏的古装戏的战争场面惨不忍睹,演员不多,几十人,几百人群殴,就敢说是万人大战。士兵的头盔就没戴正过,每次都可以看到不知道是群众演员还是当兵的脑袋上的头盔七扭八歪,手上的兵器也是很随意的拎着,没个一致的方向,就像刚吃了败仗,一副怏妥妥的样子。
而古代真正的官军,有训练的军队,应该是像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说的那样,开大阵,对大敌;堂堂之阵,千百人列队而前;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后;丛枪戳来,丛枪戳去;乱刀砍来,乱刀砍去。不过遗憾的是,在目前华夏的影视圈内,还没有能表现出这样古代战争场面的影视剧出现,而更多时是把战争戏拍成了群殴。
因为影视剧中的大型战争场面,历来都只是为吸引眼球用的。它不会,也不可能是影视剧表现的主题。所以,没有必要表现古代战争场面如何调度,如何布阵,如何交换战争格局。因为这极为繁琐,也很难解释清楚。
而导演最害怕的也是这种大型群众场面,并不是每个公司都有那个人脉能够请到军队来协助拍摄。目前正在拍摄的影视剧中,也就天龙八部和后三国演义请到了军队。而以戴安民的家世背景和央视的资源,后三国演义剧组请到的军队恐怕还要多于天龙八部。
而用群众演员拍战争戏会使情况变得更为复杂,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士兵,也做不出来真正的动作,只能群殴。而在这种情况下,导演一般只会拍摄主将之间的打斗场面,而且多是演员的特写,面部表情如何的狰狞等。而群众演员不过是背景,更加没有必要摆阵型了。
张铎却不想拍成这种效果,他当导演的初衷很简单,就是想把天龙八部打造成一部经典,自然追求极致完美。
众演员休息了二十分钟之后,张铎再次拿起话筒拍戏。这次拍的是斥候向耶律洪基报告楚王叛乱的戏。
镜头中,一匹高头大马从远方疾驰而来,明显能感觉到速度极快。斥侯身上的小旗在风中飒飒作响,一进辕门就腾身而下,动作干净利落。
张铎在摄影机后喊:“cut,过!”随即对站在一旁的郑安国说:“郑大哥带出的兵,果然训练有素。”
郑安国则毫不谦虚地说:“那当然了,老子手下的兵可没有孬种。一会骑兵对决的戏,我露个脸,演个千夫长,我也过过带领骑兵冲锋的瘾。”
张铎笑着说:“真千夫长演假千夫长,这可再好不过了,你放心,郑大哥,一会肯定给你个特写。”
郑安国高兴地去一边化妆。要说军人出身就是不一样,何况是郑安国这种带兵的将领,身上自有那气势。郑安国顶盔掼甲,骑着高头大马,手拿狼牙铁棒,在马上大声呼喊,耀武扬威,一下便把胡人猛将的形象演绎出来了。
镜头中整齐的骑兵队伍一起前进的时候,郑安国这方有一千骑,旌旗飞扬,刀枪如林,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特别是马跑起来冲锋的时候非常有气势,尘头大起,扬起好几丈高,宛似黄云铺地涌来,给人一种视死如归,毁天灭地的感觉。
耶律洪基这方的骑兵只有五百,可气势并不弱于对方。当两股骑兵撞击在一起时,打斗场面看的剧组一干人员热血沸腾,效果好的不得了。
也许是真像金玉堂说的,好的时候来了之后,基本都是一条或两条就过了。当然最大的原因是因为剧组的工作人员实力强,顾宗令、陈飞扬、郑安国调度协调能力都很好。张铎更多的时候是负责影片的效果,他只需要像三个人讲述他想要的效果,三个人负责指挥调度,而张铎则告诉他们有没有达到效果就行了。
之前的种种铺垫,全是为了表现大辽国统军有方和悍勇非常,而在这种情况下,萧峰单骑冲阵,射楚王,擒皇太叔,挽狂澜于既倒,才能显得出他的英雄豪杰之气。有如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一般,方显得他神勇非凡。当然,目前的演员不到两千人,在气势上还差了些,后期肯定要做些特效的。不过也就是个背景罢了,想表现出大辽军队的悍勇,还是要靠这一千五百名士兵。
第四十一章 预告片()
01年1月1日早晨,张铎开着金玉堂的宝马,行驶在前往滨城的公路上。“楚王之乱”最后拍出来的效果超好,让剧组军心大振。只是后面的拍摄依旧不能一番风顺,历经无数波折,辗转了两个地方,耗费了十多天的时间,总算把冬天的戏拍完。只是其中艰辛,张铎两辈子也没经历过,却不足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