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三章:新诗发展的一盏明灯()
现代诗又称之为新诗,白话诗,是民国时期的产物。为此,很多诗人借诗言志,经常在诗里面表达对于社会,对于整个国家的看法。于是,大凡那个时期写的作品,不少诗歌评论家都会指出,诗歌反应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等等。
而雨巷同样也是如此。
在前世这一首诗歌也被评论为诗人大革命失败,内心郁闷彷徨的心情。
但黄一凡却认为,这样的评价实在是过于解读。就像当年鲁迅先生摸了摸鼻子一样,认为这是当时黑暗社会笼罩之类。但其实,在黄一凡看来,雨巷就是雨巷,强加上那些革命,那些时代背景只会令这首雨巷过于单调。
好在,现在的雨巷不再是当时民国时期为背景。现在的雨巷,他就是一首单纯的诗歌。
既然是单纯的诗歌,那么,他就应该用艺术性的评价去解读。
不过,现在不需要黄一凡去解读了。
因为,在这一个经典现代诗如此缺乏的时代,雨巷在整个新诗歌坛炸起了一道惊雷。
“凡尘果然不愧是大师手笔,一首雨巷,我算是拜服了。”
“牛叉,实在是牛叉。我原本以为现代诗就要消失了,我原以为现代诗根本没必要出现。但看了凡尘先生这一首雨巷之后,我才明白,现代诗还真有必要存在。”
“哈哈哈,果然,现代诗给我的味道就是与唐诗宋词不一样。凡尘先生这一首现代诗让我倍加亲切,这才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诗歌。”
“对,对对,谁说现代诗不成熟的,来看看雨巷吧,他会让你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现代诗。”
秋水先生当年一句杀尽诗坛百万兵,现代诗坛就此灭亡。但现代诗坛灭是灭亡了,可那些喜欢现代诗的人儿,却是从来没有消失。当这一首雨巷出现之后,现代诗爱好者简直就像看到了新诗发展的一盏明灯。
“哎呀,感慨这么多,还是让我来解读一下雨巷这一首诗的经典之处吧。”
一首诗怎么样,光是个人品味可能很难说得清楚。
何况,新生的现代诗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必需让那些对现代诗不感兴趣的读者信服。
如何令他们信服,这便可以从诗歌鉴赏当中找到答案。
有现代诗发烧友很快就将自己的鉴赏发到了网上。这位发烧友表示,评价一首诗好不好,普通人或许难于找到一个比较标准的答案。其实,评价一首诗怎么样,我们普通读者内心已经有答案。这个答案,那就是,诗要有诗味,要像诗。
要像诗大家都知道,就是说的是这首诗歌应该写出来像一首诗歌。如果不像,那么,这样的诗歌就不是诗歌,他是句子,或者只是一句话。秋水先生写的现代诗两首这么经典为什么大家都不说他写的是现代诗,因为不管是死水还是一代人读者来都不怎么像诗。虽然他也可以归类到现代诗当中,甚至还可以评价为现代诗的经典之处。
这只是其一。
其二,评价一首诗算不算好诗,还得符合有没有诗味。
什么叫诗味?
就是要有诗歌的味道。
就像我们读唐诗宋词一样,我们一读,朗朗的诗味便出来了。这样的诗才算是好诗,这样的诗才是经典的诗。反之,如果没有诗味的诗,哪怕写得再像诗也不能称之为好诗。我们可以拿打油诗来举例,很多打油诗写得完全与古诗一模一样,但只要我们读一读这一些打油诗,我们就知道这样的打油诗并不能算是好诗,甚至不能算是诗。
另外,我们借此还可以分析废话诗与口水诗。废话诗与口水诗哪怕写得再像现代诗,但他们没有诗的感觉,没有诗的味道。所以,废话诗与口水诗便不能算作是现代诗。
说到这里,大家或许便知道了雨巷这一首诗为什么称之为好诗,就是因为,雨巷不仅写得太像诗了,而且读起来也是散发出浓浓的诗歌味道。所以,当雨巷这一首诗写出来之后,哪怕不了解现代诗,不知道怎么评价现代诗的,他们也知道这一首诗写得实在是太好太好了。
这便是经典的魅力。
这位现代诗发烧友的解读可谓说得很有道理,虽然他一个字也没有说雨巷这一首诗哪里写得好,哪个句子很独特之类。但是,通过“诗应该像诗,诗歌应该要有诗味”这两个浅显易懂的特点,一下子便让无数的人初步的掌握了评价诗歌的方法。
对应的,当他们看完这一篇解读之后回头再看一遍雨巷,则越是发现雨巷写得完美。
不过,雨巷又何止这么简单?
在这位现代诗发烧友对雨巷进行解读之后,另一位现代诗歌爱好者也来了一个解读。
'诗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这是秋水先生说的,诗有三美,形美,音美,意美,这是凡尘先生说的。那么,我们就来重点谈一谈雨巷这一首诗的三美。
其一,形美。
现代诗的形表现的是字词,文字的格式。《雨巷》全诗共七节。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为“飘过”之外,其他语句完全一样。这样起结复见,首尾呼应,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整个诗每节六行,每行字数长短不一,参差不齐,而又大体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韵脚。每节押的两次到三次,从头至尾没有换韵。这种诗歌写作未遵循一定的格式,在此前也从来没有人用过。但是,这种自由奔放的诗体,其内在的形体却是让我们眼前一亮。
其二:音美。
可能,雨巷给我们感受最深的就是这一首诗的音美。几乎所有读过凡尘先生这一首诗的朋友,可能心下间都会生出一句。这哪里是什么现代诗呀,分明是一首旋律动听的歌曲。
是的,诗其实与歌是不分的。诗歌诗歌,好的诗可以如歌曲一样美丽,但好的歌却未必能称之为诗。而我们探究当中发现,真正让雨巷这一首诗表现出来的音乐之美,则是诗人很是聪明的对于某些韵脚的重复使用。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有意地使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读起来,像一首轻柔而沉思的小夜曲。一个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复回响,萦绕在人的心头。
音色之美,不经意间便流露了出来。(未完待续。)
第五百七四章: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诗有三美,形美,音美,意美。
雨巷已经做到了三美当中的两美。
不少读者一边看着解读,一边再细细的品味着这一首诗。
只是,当看到一半的时候,这位现代诗发烧友却是没有继续写下去了。
“什么情况,意美在哪呢?”
“大神,求分析雨巷的意美。”
“是呀,快分析意美呀,赶紧,挺急的,在线等。”
一众读者不时催促起来。
大概过了半个小时,这位发烧友这才回话:“抱歉,雨巷的意境写的实在是太经典太经典了,刚才我在整理语言,我怕我分析的不好,不能将雨巷的意美给写出来。”
“我草,看起来接下来的解读要吊炸天了?”
“期待,期待中。”
形美,音美已然美不胜收,此时的意美,一众读了雨巷的朋友更是不时刷新,只希望那位大神能尽快将雨巷的意美给分析解读出来。
十几分钟之后,在一众人士的刷新之下,雨巷的意美终于出现。
'为什么说雨巷经典,最为关键的便是雨巷的意境。我们还是先从第一节诗歌来分析,诗开头点明了诗的主旨是抒写诗人追寻的“希望”。被蒙蒙细雨笼罩的“雨巷”“悠长、悠长”,没有尽头,暗示希望的迷蒙渺茫。“独自”、“寂寥”暗示了诗人知音难觅,孤独彷徨。希望是什么?希望是那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那么,这“姑娘”是谁?诗人心目中的“姑娘”结着什么样的愁怨?这是写诗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吗?这是写诗人对爱情的渴盼吗?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
'第二节“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丁香开花在仲春时节,诗人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凡尘先生笔下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容貌像丁香一样姣好美丽,品格像丁香一样高雅圣洁,心绪也像丁香一样忧愁惆怅。她愁什么?莫非是忧愁那负心的夫君,莫非是想望如意的郎君?也许是,也许都不是。'
'经典的在第三节,这丁香一样的姑娘,在“我”的长久的期待中,终于姗姗走来了。她“像我一样,像我一样”,读到这里,我们恍然有所领悟:原来这丁香姑娘就是“我”,“我”就是这丁香姑娘,我也有姑娘一样的美丽,也有姑娘一样的高洁,也有姑娘一样的忧愁。彼心即我心,姑娘就是“我”的心。姑娘是我的心上人?姑娘是我的追求和理想的化身?也许是,也许都不是。'
一二三节从开始说有一位丁香的姑娘,再到醒悟原来我才是这个丁香姑娘,一众读者整个人都有一些看呆了。他们好像看懂了这一首诗的分析,他们也好像没有看懂这一首诗。但是,不管有没有看懂,正如这位现代诗发烧友说的一样,雨巷所表达的感情其实就是蒙胧不清的,也许是,也许不是。做为读者,你即可以理解是,也可以理解不是。而不管你理解是还是理解不是,雨巷这一首诗都能给你如此完美的意境。
这便是雨巷意美的高明之处。
而也在这时,不少支持凡尘的书迷却是终于明白为什么凡尘此前一直写言情小说写得这么虐了。妈的,这首“雨巷”也许是,也许都不是的纠结心情,不正是凡尘先生真实写照吗?
……
“凡尘先生,佩服,您写的这首雨巷当真是经典。”
燕大中文系主任吾寿静却是向黄一凡发了一条信息:“你的这一首雨巷一出,可谓是给我们现代诗证名了。”
吾寿静平时打字较慢,但这会儿激动的时候,也不知道怎么的打字竟然变得飞快起来。只是,对于吾寿静发过来的信息,黄一凡却是眉头一皱,“唉,吾主任,有一些失败。”
“失败?”
吾寿静不明白黄一凡这是什么意思?
哪里失败了?
雨巷已经写得经典的不能再经典了,看看网上那些解读评论,以及支持的声音就知道,雨巷不仅写得不错,甚至,不少人还认为雨巷开辟了“新诗“的一个纪元。当然,这虽然说的有一些夸张,但是,吾寿静喜欢的就是这样的夸张。
只是,这只是吾寿静的看法,在黄一凡眼中,他却有一些后悔选择雨巷了。
承然,雨巷写的是不错,写得也很经典,特别是其中的意境更是让人回味,这种朦胧美也是黄一凡一直喜欢的。可是,当发出来之后,黄一凡却是知道了。雨巷不错归不错,但只是少部人支持者的喜欢,对于大众来说,他们却未必喜欢。
这放在前世也一样。
虽然雨巷是一首经典的现代诗,但是,若说这一首诗的名气,却并不是那么高。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很多人并不能完全看懂这一首诗,或者是不能完全欣赏这一首诗。
当然,你会说,这一首诗有人在解读,有人给出了鉴赏,看了鉴赏之后就能读懂了。但是,对于普通人等人说,他们只会选择第一眼喜欢的。对于那些一眼看上去没兴趣的,你要他去看这首诗歌的解读,那当真是强人所难。
以至于,现在的雨巷这一首诗就有一些像叫好不叫座的电影一样。
叫好的意思是写得实在是太好了。
不叫座的原因,正是因为写得太好了,所以看不懂。
这真是一个悲具。
“凡尘先生,怎么会是失败呢,这首诗写得很好呀。”
“世界上很好的诗太多了,但很好只是很好而已,并不能瞬间被人记住。”
“这个,凡尘先生,现代诗毕竟还不成熟,大众也并不是特别喜欢这一个文学类型。等现代诗再发展一段时间,积累了一定的读者,我想,雨巷便能传至整个华国了。”
吾寿静明白了黄一凡的意思。只是,对于他来说,他对于雨巷能取得的成绩已经很满意了。
“不,这与现代诗成不成熟无关,最重要的还是因为雨巷这一首诗不具有广泛的传播度。或者说,雨巷这一首诗其实还不够经典。”
“这还不够经典,那凡尘先生,您的意思是?”
“所以,我准备再写一首。”
“再写一首?”
“是的,写一首读者一听,甚至哪怕不是读者,只是随便一位朋友听了那么一句,他便能记住,并且流传出去的诗作。”
“凡尘先生,我觉得,您不必这么急,要一下子流传至整个华国的诗作也不是一下子说写出来就能写出来的。毕竟,这样的诗作难度比较大。”
“没有太多难度,我已经写好了。”
“啊,写好了?”
吾寿静有些不敢相信。
“是的,写好了。”
黄一凡点头,将刚才写好的一首诗发了过去:“吾主任,您看一下这一首诗能不能传播至整个华国。”
这首诗的名字,叫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未完待续。)
第五百七五章: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兄弟们,不得了,不得了,凡尘又写了一首诗啦。”
“哥们,要这么激动做什么,不就是一首现代诗嘛。况且,前几天你已经说了凡尘写的一首诗。叫什么雨巷是不是,对,就是雨巷。不过,说了怕你不高兴。这一首雨巷我看了之后,当真没有什么感觉。”
“是呀,我也一样。虽然看起来这一首雨巷并没有如此前一些现代诗一样的无病呻。吟,但在我眼里感觉也一样。至今为止,我也不明白雨巷说的是什么?要我说呀,凡尘有才是有才,但研究的方向出了问题。他写的古诗体就很好,没事写什么现代诗呀。看看人家黄一凡,知道为什么凡尘的名气不如黄一凡吗,就是因为凡尘没事动不动就写这一些小众的东西。”
“哈哈哈,英雄所见略同呀。凡尘虽然写的一些作品都很经典,但这一些经典,不好意思,我们还真感受不到。或许是我们欣赏水平有限吧,但如果凡尘仍是这样。我想,他一辈子也超不过黄一凡。”
“日,你们这一些丫的就是目光短浅。人家凡尘大的想法又怎会和你们的一样,行,你们不是说雨巷写得很一般嘛。虽然我也很想说你们欣赏水平有问题,但算了,不说了,现在我再给你们读一首凡尘写的诗。”
“什么诗?”
“面朝大海,春暖天花。”
如果说雨巷写得很好,但是,因为他的复杂性,所以,哪怕是写得很好也有很多人不喜欢。那么,这一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则弥补了雨巷所有的不足。
正如这一首诗写的一样。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这里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所有人都读得懂。不但读得懂,而且,所有的读者只要是看了一眼,便知道这一首诗的意思。而且,这又不仅仅是只知道意思这么简单。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从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