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要是按照他们这么来,等我们从他们那里拿到治沙的钱,恐怕我们半个汉林县都得卖给他们了。”杨新安没好气的说道。
王晓松微微一笑:“所以你现在恨不能直接把他们踢出去?”
“拿到不行,毕竟人家是财神爷。不怕跟您直说,也就是上周,曹书记市里省里的来回跑,才算是要到了经费,解决了我们的工资问题。
要不然啊,王局长你今天让我请客我都没钱请你。我们叫花子不嫌饭馊,只能继续跟人家谈了。”杨新安说道。
王晓松的嘴角轻轻扬起:“我看你们还是太软,要换了我,直接让他们滚蛋。”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第1232章 突击战()
王晓松的话让曹,杨二人全都吃了一惊。
曹永义哭笑不得:“对,让人家滚蛋,这样一来我们倒是痛快了,威风了。但是好不容易请来的财神爷也算是溜了。之前几年的心血也要白费了。”
王晓松哼的一声:“走?他杜省身要是 真能舍得走才怪了!你们别忘了,你们的筹码不只是治沙成功之后的大量土地。
如果只有土地的话,就凭这这些荒郊野外的地块,也却是不值几个钱。人家福斯达也犯不着为了这么一个项目,转型去做房地产开发。
他们看中你们的,无非就是风电项目,还有就是我们的光伏项目。我之前可是跟杜省身打过交道的。
我判断,福斯达早就不甘于当代工厂了。所以我就托朋友,找到了一家业内的咨询公司。”
“咨询公司?”杨新安有些蒙了,他不是很明白,王晓松找咨询公司干嘛。
王晓松接着解释了自己这么做的原因:“一般来说,就好比福斯达这样的公司,他们制定公司的经营策略的时候,不仅仅会通过内部决议来确定方向。
很多时候,他们会重金聘用咨询公司来协助他们制定策略。而我这个朋友,就是干咨询这一样的。”
杨新安的思维很快,一下子就明白了王晓松的意思:‘我知道了。所以你朋友得到了消息,福斯达其实早就有心涉足新能源行业了!
也就是说,光伏,风电两项产业对他们来说,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命脉。这次合作我们不敢轻视,他们更不敢轻视,你是这个意思吧王局长。’
王晓松笑着点点头:“大概意思差不多,但是具体过程还是有差别的。我那个朋友并没有涉足福斯达的项目。
但是毕竟人家是内行,只要对业内几家大公司最近的动向做出判断,结合福斯达最近的一些动作,基本上就能猜一个八九不离十了。”
杨新安端着酒杯,皱眉思索着:“这么说来,福斯达他在我们面前,也没有多少嚣张的资本。我们的风电,还有王局长您掌握的光伏,对他们都极为重要。”
“对啦!我就是这个意思。你怎么不想想,你们都已经扛到这一步了,他们居然还在锱铢必较的跟你们扛?
他们在干嘛?他们在试探你们的底线,说白了,就是要想办法榨干你们身上最后一滴油水,你们态度越好,他们就越强势。
所以现在不要怕跟他们干,大不了让他们滚蛋,回头治沙的钱我跟你们一起想办法。”王晓松说道。
有了王晓松的支持,曹永义和杨新安两个人顿时就感觉到心里一下子就有底了。这顿接风宴到了尾声的时候,曹永义涨红了脸说道:‘王局长,这次真的是感谢您给我们出的主意。
我们明天下午还有一次见面会,到时候,我们就按照您说的来。不过那个,您到时候要不要也出席一下?毕竟您是介绍人嘛。’
王晓松连连摆手:“我这次来考察我的,你们可别随便把我跟福斯达的人往一起凑,那样可就没意思了。好了好了,赶紧回去吧,明天等你们的好消息。”
说完之后,几个人歪歪扭扭 的走出了餐厅。曹永义的秘书已经安排好车子,分别送他们回家的回家,回酒店的回酒店。
第二天,王晓松一觉醒来,已经是日上三竿的时候了。这时候区洋还在呼呼大睡,王晓松笑着叫醒了区洋:“起来了,洗漱一下吃点东西,恐怕很快就有事情要做喽。”
两个人起来之后吃了点东西,然后就回到房间。区洋原本以为王晓松要出门去转转,穿戴整齐的坐在椅子上等着,却看见王晓松大大咧咧的半躺着,手上捧着一本介绍本地风物的书在看着。
过了许久,王晓松抬起头来看到区洋,呵呵一笑:“干嘛呢,放松点,我在等一个电话,电话来之前我们哪儿也不用去。我看你昨天也喝了不少了,想睡的话就再睡会儿。”
区洋尴尬的笑了笑,只能换了拖鞋,就在这时候,就听见王晓松的电话响了起来。
接通电话,只听见里面传来了杨新安的声音:“王局长,你真是神了!我们按照你的说法,今天见面的时候都晚了半个小时。
他们原本还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没等他们说完,老曹就直接给他们全都顶回去了。
老曹当场就说,新的条件呢,现在提出来一点意义都没有,反正我们一条都不准备答应。要谈,就好好谈谈之前的条件。
结果今天就在见面会上,我们‘收复了太多的失地’,最后杜省身都蒙了,出门的时候还差点摔了一跤。”
王晓松微微一笑:“我就说了,没事儿多打听点消息,知己知彼不会有问题的。”
“今天谈的这么成功,老曹说了,晚上说什么也要让他来请你一次,怎么样,今天晚上大家一起庆祝一下。”杨新安说道。
王晓松说出了自己的要求:“庆祝什么的不着急,我现在倒是有件事情想要跟你们说。别忘了,除了福斯达之外,我们滨莱的东升公司也打算赞助你们呢。”
“也好,这样吧,王局长你要是你不嫌弃,今天晚上就到我们的治沙第一线去。正好,今晚有一场突击战要打。”
突击战?王晓松有些迷糊,但是并没有多问,只是跟杨新安约好了时间。到了下午的时候,王晓松跟区洋提前吃了晚饭,刚走出餐厅,县政府的车就已经等在酒店门口了。
上车出发,等到天黑的时候,车子穿过一片一片的绿洲,来到了沙漠边缘。王晓松老远就听见了一阵类似喊号子的声音,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工程车辆的轰鸣声,灯光来回交错,让这片辽阔的沙漠,俨然变成了一个超级大的工地。
这样的壮观景象,让王晓松折服了,就听见杨新安说道:“现在虽然是冬季,但是白天光照太强,后半夜呢,温度又太低。
所以每到冬季,我们都只能利用傍晚到夜间十点 的这段时间,突击植树,增加值被,这就是我们的突击战。”
第1233章 重要技术()
看见这些人都在热火朝天的赶工,王晓松甚至感觉到,当初自己在军营里面彻夜奋战的感觉又回来了。
是啊,面前这些工人,正在顶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冒着晚上五六级的大风,在操作工程车辆,在运送土方,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他们骨子里的不屈,所注定的他们要和恶劣的环境做出的斗争。
看到这里,王晓松简直就感觉到一阵热血沸腾,顿时就恨不能想要进入工地,跟工人们一起热火朝天的干一场。
在治沙一线赚了一周之后,王晓松就说道;“对了,我想请问,在这些沙土上面种植树木,成活率高吗?”
“刚开始的时候并不高。那时候的成活率,大概只有百分之五十还要差一点。但是现在,因为防护林避免了水土流失,土壤中的含沙量也在渐渐降低,保水能力也慢慢增强了。
所以现在的成活率,已经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不到百分之八十五的样子。”曹永义说道。
听到曹永义这样说,王晓松顿时就想起了一个人。这个人叫做蒋成玉,是华东农林科技大学的教授。当年王晓松在进行环保改造的时候,考虑到滨莱县很多农田已经被工业废水污染,为了恢复农田的耕作能力,就曾经去跟华东农大进行过合作。
当时跟王晓松合作的陈教授,曾经给王晓松介绍过以为土壤改良方面的专家。就是这个蒋成玉,当时他们就是通过合作,解决了滨莱县土壤污染的问题。
后来王晓松每次去川洋市的时候,时不时地就会去华东农大的校园里面拜访蒋教授。两个人还保持着不错的关系。
王晓松有印象,蒋成玉曾经跟他提起过一项自己即将问世的新技术,还曾经声称,如果这项技术成功之后,很可能会对全世界的生态环境,进行一次质的提升。
他的这个所谓新技术,俗称‘土壤胶水’。是一种专门针对沙化土壤所研究出来的药剂。简单来说,用少量的土壤胶水进行 调配之后,就可以让沙子跟土壤一样,具备更好的粘着性和缩水,保水的功能。
在他们农大的实验室里面,现在已经开辟出了两块用沙子,和土壤胶水合成出来的人工土壤。而且经过几年的栽种试验,可以证明 这种 人造土壤已经具备了供应农作物生长的条件。
一想到这里,王晓松就不由得想要跟曹永义推荐这项技术。不过王晓松的性格,是先做再说,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面,除了参观之外,就是帮曹永义他们分析福斯达集团的谈判策略,希望可以帮他们争取到更好 的条件。
几天之后,王晓松回到了滨莱新区。回来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给蒋成玉打了一通电话,想要约蒋成玉见面。
蒋成玉没有拒绝王晓松,双方约定在农林大学见面。两个人见面之后,寒暄了几句,蒋成玉就笑着说道;“王主任来找我,肯定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怎么滨莱新区又发生土壤污染的情况?需要我来帮忙改良?
其实现在你们环保局的技术手段也已经跟上时代了,一般的情况你们自己都是可以处理的啊。”
王晓松微微一笑说道;‘蒋老师,您误会了。倒不是滨莱新区出了什么问题,我这次找您啊,是想要请您帮忙给另一个地方做点事情。’
蒋成玉一愣:“另一个地方,什么地方?”
王晓松笑着将自己跟曹永义,杨新安等人合作的事情说了出来,最终还着重补充道:“您应该知道。如果可以让胡度木沙漠消失的话,不管是对于我们个人,还是对于我们的国家,乃至于世界来说都是一个非常振奋的消息。
曾经有环境学者说过,除非气候性的沙漠,否则任何沙漠在理论上都是可以被治理,被控制,甚至被消灭的。
这句话到目前为止,依旧还停留在理论阶段,如果有您的帮助,我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我们就可以把这句话从理论,变成现实!”
这样的事情的确是很让人振奋,蒋成玉自己也激动起来:‘所以你是希望,拿到我的土壤胶水?’
王晓松连连点头:“我知道您的土壤胶水已经通过了试验阶段,只是现在尚未量产推向市场。既然这样的话, 倒不如就让它在消灭胡度木沙漠的战役中打响头炮好了。”
听见王晓松这样说,蒋成玉皱着眉头,沉默了片刻之后,蒋成玉长叹一声:“王主任,不是我不想帮你,而是我现在没有办法帮你。”
王晓松楞了一下:“您此话怎讲?难道说土壤胶水还存在什么隐患?”
“不不不,土壤胶水不一定是一款完美的产品,但是要说应用方面,现在却已经具备了应用的能力。
只是现在,我已经失去了对土壤胶水的知识产权。也就是说,土壤胶水能不能给您用,已经不是我说了算了。”蒋成玉说道。
王晓松吃了一惊:“什么?您别跟我开玩笑了,当初我刚刚听说您的土壤胶水开始立项的时候,我就跟您谈过。我当时可是说过,如果您要出手土壤胶水的知识产权,我王晓松第一个感兴趣。
你别看我王晓松不算是什么有钱人,但是现在环保局的环保产业也算是搞得风生水起,我让环保局花钱买下这项知识产权,还是没有问题的。”
蒋成玉苦笑一声:“王主任,我知道你是有识之士,也知道你对这个土壤胶水感兴趣,但是我是真的没办法,只能这么做。很抱歉,我已经不可能把土壤胶水的产权卖给环保局了。”
王晓松皱了皱眉头:“蒋老师,您能不能告诉我,您为什么要出让掉这个项目。还有,这个项目是被什么人买走了?”
蒋成玉轻叹一声说道:“这件事情就说来话长了。说到底,就是因为我那个不争气的儿子,唉,崽卖爷田不心疼啊。”
第1234章 变故不断()
从蒋成玉的讲述之中,王晓松大概明白了,蒋成玉的那些知识产权到底是怎么丢掉的。
原来,蒋成玉有个儿子,今年已经三十好几了,这一次之所以被迫秒掉这个项目的知识产权,主要就是因为他的儿子。
原先,蒋家的经济条件还是不错的蒋成玉是大学教授,屡屡有科研成果成功转化,为他赚取过不少财富。而蒋成玉的儿子蒋芳奇,也是国内名校毕业的学生,在国外留学归来之后,在国内一家投行工作,同样也是收入不菲。
前些年,蒋芳奇在魔都江州买了房子,结果没过多久,房价飙升,蒋芳奇的‘身家’也顿时随着房价的飙升而水涨船高,眼看着已经成为了一个小小的千万富翁。
这样的经历,甚至让深谙经济学原理的蒋芳奇也顿时丧失了理智,认为干得好不如炒的好,近些年魔都江州的房价行情正好,他想趁着限购政策尚未公布的时候,想办法再买几套房子,只要等到房价涨起来,就可以坐收渔利。
为此,有一个房产中介,叫做常浩然的,专程找到了蒋芳奇,劝说蒋芳奇抓紧机会,投资房地产。
两个人一拍即合,蒋芳奇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继续,也让老家的父亲蒋成玉拿出了所有的钱 ,加在一起也有个三百多万,就想用这笔钱,在魔都 多按揭几套房子。
最终,常浩然帮蒋芳奇,在江州几个地段相当不错的地方,帮忙按揭了三套房子,为此,蒋芳奇也背上了上千万的贷款。每个月光是还贷,就需要五六万。
刚开始的时候,蒋芳奇还能够承受。毕竟他手头还有一些继续,而且这些房子出租出去,每个月也能赚不少钱,蒋芳奇心里美滋滋的,想着就这样熬上个几年,按照自己的估计,魔都江州的房价搞不好还要翻倍。
到了那个时候,如果运气好的话,搞不好自己就会身家过亿呢!就算到时候房价不景气的话,自己就出手卖掉一套房子,损失不大,也能够解决自己资金短缺的困境。
然而谁知道,人算不如天算,蒋芳奇的计划看上去虽然不错。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国家会如此迅速的出台限购政策。
这个限购政策不只是限购,一定程度上,也在打击炒房的行为,所以也加上了一些‘限售条款’,蒋芳奇的房子交易时间未满五年,如果一定要强行卖掉的话,那就需要征收高大百分之四十的税款。
这样一来,蒋芳奇少说也要赔百十万。就冲着这一点,蒋芳奇说什么都不愿意买房子。然而每个月几万块的贷款压力 ,那可不是闹着玩的,饶是蒋芳奇这样的职场精英,拿着每个月三万多的高薪,在这个时候,也已经无力坚持下去了。
眼看着再过一两个月,房贷就要开天窗了。蒋芳奇忍不住,最终只能向自己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