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故土()
事情就这么谈了一下。
后来到了比赛环节。
挑一担子再背着个孩子到终点,这对程赫一点挑战都没有,轻轻松松就拿了个第一,得到了奖品,把程心心乐了半天。
曾文华很是羡慕,这就是农村人的体格啊。
对了,桃花村,好像很熟悉的样子。
想了一下,顿时想起来,约莫半年前,那个村不是上过新闻吗?好像还上过一个什么节目。
平时没多大关注这些东西,还真不是一下子就能想起来。
另外,前几天刚回来时,好像看过他们村的新闻?成立了艺术学习中心?好像还有很多人去捧场的。
那样的新闻,他们没多少留意,但桃花村的名字很好记,提醒一下就能想起来。
这下子,被程赫再一说起,那是怎么都不会忘记了。
此时,曾文华已经决定,一定要带着孩子去农村看看。
……
程心心坐在车里,拿着爸爸替她赢回来的奖品——一个粉色的小猪佩奇娃娃,轻轻的抚着娃娃上面的软毛。
奖品质量不错,不是粗制滥造的那种,摸着很舒服。
她早已忘记不久前打架的事情,这会儿正在愉快的哼着小猪佩奇的歌:
“小事从不在乎,大事从不糊涂,我是一只聪明快乐的小猪,常常感恩知足,工作不要太苦,健健康康才是我最爱的礼物……”
歌词哼得不清不楚,还时常跑一下调,但是,此刻她是很快乐的。
玩了半天的庙会,程赫现在开着车回去。
这就是他们的大年初二。
不知道曾文华会不会来桃花村租屋住,他淡淡的想着。
这倒是个意外的附加值啊。
然后他就想,要不干脆开辟一块地方,建一个亲子农庄?
嗯,他的农业公司的项目要越来越丰富了。
……
正月初三,与他约定好的那位美国人已经告诉他,他们会下午两点到省国际机场,到时候麻烦程赫去机场接一下。
出村的时候,几乎全村人都过来相送了。
听说他要去接一个自小就离开桃花村的本村人,每个人都觉得真是太神奇了。
九十多岁啊!
谁能想到,他在外面漂泊了那么多年,居然还能想着回来。
想着回来也就罢了,居然是由一个“竹龙灯”而知道家乡地址的。
一切的一切,简直太神奇。
如果不是他们做的东西被卖到了国外,这老头岂不是到死都回不来?
真是让人意外、而又心酸的美好。
按照支系排列,那老人家与程实家算得上最亲的支属了。
程实本来想坐程赫的车一起出来,但是不知道对方会来多少人,怕车里坐不下,就没有跟去。
一会儿就在村口上迎接吧。
从村里出发到省里,得四个小时的路程。程赫上午就出发,带上孩子一起去了省城。
一路上,程心心忍不住好奇的问:“爸爸,我们要去接的人,是个外国人,还是我们村的人啊?”
她一直没有搞懂。
程赫说:“他是我们村的人啊。就是小时候被人骗走,后来就没有回来过,一直在国外生活。”
程心心对那人充满的同情。小时候就被人骗走,那真是太可怜了。
她一定不能被人骗走,一定要时刻跟在爸爸身边。她想着。
程赫查看族谱的时候,也看了一下辈分的,那位“程二喜”,虽然年龄很大,却只比他高了两辈,他应该喊爷爷。
而程心心,那就应该要喊“太爷爷”了。
不知道那位老人家身体情况怎么样。
到了地方,程赫举起了“程二喜”的巨大牌子,好让对方看到。
没等多久,就看到一个衣着讲究的中年男人,推着一辆轮椅,朝他们走过来。
这人连说话都还要找翻译,可见对中文不是很在行。不过,他倒是看懂了程赫举着的“程二喜”三个字。
等一走近,他微笑着说道:“hi,thank yu 。”
程赫说道:“您别客气,要是按辈份,我得喊您叔叔。自家人,别客气。”
看着那中年人一脸微笑的样子,他又问道:“对了,我说话您听得懂吗?还是要说慢一点?”
那中年人微笑着,没有着急回答他的问题,反而微微弯下腰去,问轮椅里的人:“爸,你能听得懂吗?”
此时,坐在轮椅里的老人已是满眼泪水,缓缓点头,说道:“听……听得懂……”
他听儿子说过,这是他们村里的后生,是他们村里的人。
后生说的话,正是自己的乡音。
他想说什么,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但是很艰难,没有说出话来。
老人很着急,他指了指自己的嘴,说道:“对不起……太长时间没有说……我都……不会说了……”
此时,他说的桃花村乡音,已经很难听得出来。
大半个世纪没有怎么说自己的话,已经不是那么流利了。
他被人卖到南洋,后来又辗转来到美国,因为要适应生活,所以学会了别的地方语言。
再后来,生了孩子,孩子就在学校学会的英语,他们一家的语言,也已经大部分以英语为主。
而再后来,他的孙子们直接娶了美国媳妇,家里更是没有人会中文了。
程赫普普通通的几句话,他能听懂,但是,他也很想像他这么流利的说出来,可惜不行啊!
老人很是着急。
程赫安慰道:“慢慢来,不要紧。我们先回去吧?”
“嗯嗯……先回去……”老人点头。
程二喜的儿子亨利对程赫说道:“谢谢你。”。。
挺讲礼仪的一个中年人。
程赫也回答:“叔,不用客气。”
这些简单的话,亨利完全能听懂,他也点点头。
这是父亲一辈子最大的愿望。他能趁他还活着的时候,完成他的心愿,送父亲回到了他的故乡,感觉心情不错。
这是做儿子的应该做的。
孩子们也都闹着要来,但家里的孩子太多,所以他主张自己先来一次,看一看再说。
此行,只有他们父子,和一位照顾父亲起居的保姆回来。
父亲年纪大了,也不知道还能不能适应他故乡的生活,也不知道能在这里呆多少天,一切就从简吧。
回去的路上,程二喜双目不停的看向车窗外。
那浑浊的老眼,此时尽绽光芒,满是生机。
一种故土的气息,深深的围绕着他,尽管这气息那么陌生。
大半个世纪没有回来,在省城穿梭的时候,他看到自己的祖国也有这么多高楼大厦,心里便一阵激动。
他心心念念了一辈子的地方,终于回来了。
省城发展得不错,到处高楼林立,比他想象得好。
慢慢到了南山市,环境变得冷清了一些。但是一路之上,过年的红灯笼四处挂着,这种喜庆的气氛,却也是让人心情愉快。
这就是他的故乡啊。
尽管很陌生,但是老人的脸上,满是掩饰不住的喜悦。
程赫这两天尽量查了下南山市的变迁历史,尽量按上世纪四十年代、他离开的时候开始讲起,就他所知道的,都一一讲了一些。
讲这些东西的时候,他的语速放得极慢,尽可能让他们都能听懂。
南山市以前只是一个县,九几年才升级为市。更早以前,它还与别的县并在一起,并经过好几次划分。
这些旧事现在说起来,云淡风轻,但当时也是改过好几次的,这就是历史的变迁。
走出南山市后,车要向桃花村开去,离真正的故乡更近了。
这是一条正在修建的窄山路。
与省城的环境相比,这条路明显差了很多。
山路有一段正在修建,但因为过年,已经停工了。等过完年才会再开始复工。
但是这条路是那么的长,就算是复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条好路。
程赫开得不快,尽量照顾老爷子的身体承受能力。
程二喜的双眼不停的看向车窗外,想找到当年记忆中的影子。
然而就算是这样的一条山路,也不是当年就有的,这条破路也是经过多次修改、增建,才有如今的规模。
他看着并不熟悉。
桃花村原来这么穷!程二喜心里想着,略有些心酸。
在视频里看到,桃花村还可以的啊。
对于故土,他已经开始心疼起来,也越加的亲近。他离开的时候,村子就是一穷二白的。
人年龄大了,感想会丰富一些。而他的儿子亨利,除了对陌生环境感到好奇之外,并没有他父亲那么深切的感想。
一路缓行,车终于开回了桃花村,那里有一群热情的村民,正在村口翘首以盼,等着他们。
程赫把车停下,打开了车门,与亨利一起扶下了需要坐轮椅的程二喜。
村民们立即涌了上前,一个个笑着打招呼。
第二百二十七章 叶落归根()
老年人先一步走上前去,打量那位坐在轮椅里的人。
不容易啊,这么大年纪了,还心心念念的要回来。
“叶落归根”这四个字,只有像他们这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才能有更深的领悟,更深的共同语言。
老人跟老人没有多少隔阂,可以很容易找到话题。他们一齐陪着程二喜,给他讲讲村里过往的事情。
程二喜离开村子后,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大家过的又是什么光景,又经历了哪些变迁,几位老人家们七嘴八舌的讲着。
老人家语速慢,这样说的时候,程二喜听得懂,并数度又落泪。
他无数次想象过,他离开后,村里后来又怎么样了?他怎样才能回去?听到人们对他讲的这些,所有的遗憾几乎都圆满了。。。
从村口到村里,印象中的灰砖白墙,村头的小树,一一印证,这里正是他小时候玩耍的地方。
如果这些房子推倒后,都做成了普通的白色小洋楼,他可能就找不到那种记忆中的亲切感了。
桃花村虽然重建,但所有的一切建筑风格,都遵循了原本的旧风格,看起来与几十年前的建筑完全一样。这很好。
所以,程二喜看着这些,隐约间还能想起一些旧事。
比如,村里以前某个地方有个池塘,到现在里面还有水;哪里以前是没有桥的;哪里以前全是荒地方,现在都开荒种上了……
看着这一些,用“恍如隔世”来形容,真是一点都不为过。
这一辈子,他算是等到了回归故土的一天。
说也奇怪,心突然就安了下来。这是他盼了多少年的?
到了晚饭的时间。
正是大年初三,家家都准备充分,随便在哪家安排一桌席都没有问题。
本来桃花村对吃的方面,就非常好客,再加上今年大家伙又没少赚钱,所以在这方面,也都不小气。
但程二喜认识了与他最近的支系亲属后,选择了在程实他们家吃,程实他们本家的人作陪。
程实爸妈高兴地去安排了。
亨利看着这些热情好客的人们,联想着这些人还算是他的亲戚,也分外有感觉。
有人问他叫什么名字,他也用很不习惯的中文说:“我叫程大栓。”
这是他爸给他起的小名,在美国基本没有用过,所以说起来,都非常拗口,但他还是选择说这个名字。
这个名字,应该是属于这里的。
程实爸妈手脚麻利的张罗了一桌酒席。
年前准备的东西,现在就派上了用场。
过年这里都有走亲戚的习俗,初二初三走娘舅,自然少不了要准备一桌席了。
就算程二喜不来,这些席面上的东西,也都是早就准备好的。猪肉、牛肉是年前就卤好的,肉冻粉也是年前就煮好的;
各种青菜也是年前摘好、洗好,比如菠菜、山药、芹菜、白菜、萝卜、胡萝卜等,这些配菜随时都可以拿来炒。天冷放着也不会坏。
豆腐、腐竹、豆芽等这些菜,也是早就准备好的。
过年时,桌上全是大鱼大肉,吃腻了也需要一些蔬菜去一下油腻,有时候这些蔬菜比肉类还受欢迎。
今天陪客的都是这一支系最近的亲戚,所以除了程实的爸妈外,他们本家的女眷们也加入了帮手,做起菜来很快。
一大桌子菜,有凉菜有热菜,有荤菜有素菜,梅干菜扣肉,红烧肉,粉蒸肉,金针菜肉汤……
地地道道的过年菜。
程二喜看到这桌菜,整个人又激动了——他小时候曾品尝过这些菜。
在美国时,每年他也请了中餐大师做中式团年饭,他很清楚,那些菜都不是他家乡的菜。
有些味道,就藏在他的记忆深处,他无法说出,所以也无法再品尝到。
眼前这一大桌子,实在让他热泪盈眶。
他坐在一桌的最上首。
桌上的人基本上全是他的后辈,就算平辈的,年龄也比他小,而且他又是今天最重要的宾客,所以,桌上的人都向他敬酒。
敬酒也只是个仪式,程二喜能喝一些果汁,别人也不计较,让他尽量自便。
老年人其实也吃不了多少,但这个氛围却让他备感亲切,没有人把他当外人。
这一趟回老家,他的心愿真是了了。
回到家了,踏实了。
晚上住宿就更不是问题。
就不说村里本来就有农家乐,而且还有那么多家已经重建好房子的,都可以住。
他们才三个人,随便哪家都住得下,而且家家招待他都非常热情。
程赫和程心心今天也是在程实家吃的饭。
程心心好奇的看着那个说话听不懂的“太爷爷”,他好老啊。
他还要坐轮椅,别人推着才能走。
今天她基本上没有怎么说话,就那么看着别人。
对于今天的这种热闹,她也看不懂,反正有很多好吃的就对了。
晚上,回家去的时候,她问程赫:“爸爸,太爷爷为什么要住在我们村里啊?”
“因为他本来就是我们村的人啊。”程赫牵着孩子的小手,缓缓走在巷子里。
此时天色已黑,农村是没有路灯了,程赫打开手机的电筒照路,父女俩的身影缓缓向前走着,走路的姿势如出一辙。
“他是我们村的人,为什么我以前没有见过?”
“因为他很早就离开了啊。你当然就没办法见到啦。”
“他为什么要离开啊?”
“因为……他要去别的地方赚钱生活啊……”
一路走着,父女俩的声音越来越低,一大一小的身影慢慢融入夜色,只听到阵阵虫鸣声彼此相和着。
……
第二天,程二喜醒来起床。
村里的老人们照例热情的陪伴着他。
程二喜的精神状态还不错。虽然是昨天下的飞机,回来后还聊了那么久,估计体力都有些透支了。
不过休息一夜后,他看起来还不错。
他之所以需要坐轮椅,倒不是身体不行,而是腿有点问题,风湿之类的毛病。但是精神状态还是可以的。
在美国生活时,他坐在轮椅里,还能钓鱼消遣。
几个来探望他的老人家纷纷问道:“二叔,昨晚休息得怎么样?”
“二哥,年龄大了,要多休息一阵啊,不用起那么早。”
有的人有认床的毛病,不在家睡就睡不好,他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