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两千块,现在姐夫也同意借给你,希望你好好珍惜,这些钱我们攒得不容易。”
“你姐夫说你要建厂子,你做的产品要注重质量和诚信,现在温洲生产的低压电器被通报和检查,温洲的皮鞋被焚烧,温洲的企业可以算是吃到了不讲信誉的苦头,你定要吸取了教训,端正行为,这样温洲人的商品才能重新获得市场的信任,商品再次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欢迎,才会畅销全国乃至全世界……”
……
李均大舅拿到钱,感觉到李爸和李妈的不容易。
然后离开李家,但是一路上想到外甥李均对自己说的话,他感觉到一种铺面的压力,温洲皮鞋现在在风口上,若是自己现在就杀进去,自己会能在短时间就能让市场对温洲皮鞋获得改观吗?因为那种失去信任,估计是一年两年是挽回不了,至少的需要五年以上才能重建新的口碑,自己若是建立皮鞋厂,能撑到那个时候吗?
王平凡想了又想,觉得很难,而后世也是如此,温洲皮鞋经过了许多年温洲皮鞋才走出那场阴霾。
现在是1988年,再过五年,温洲鞋业才再次恢复元气,温洲鞋商率先在全国喊出质量立市,品牌兴业的口号,重塑信用温洲。
1994年,华夏政府开始制定《温洲质量立市实施办法》颁布15条严厉措施,对于产品,比如皮鞋制假屡教不改终生“出局”,不良企业上信用黑名单,质量问题要“连坐,问责各级政府和企业领导……那是进行了一场触及温洲商人灵魂的改革。
那需要六年之久,温洲皮鞋业才重新振作,再过六年后它才浴火重生涅,一共花了十二年,温洲皮鞋才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离开李均家。
大舅在想“外甥建议自己做打火机,打火机?”
他心里想着,然后心里突然仿佛有什么东西要被钩住了。
他的眼神闪过精明的光芒。
“皮鞋厂的事情那就先放一下,先调研一下打火机!”
此时中北海的特派员已经在温洲考察。
对于温洲人是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进行初步认定,他觉得“温洲家庭作坊”不是资本主义。
温洲家庭工业蓬勃兴起,短短几年,创造出令人瞩目的经济奇迹。
他肯定了温洲民间创业行为,因为他们是采取自我投资,自我建设,自我完善,自我发展饿的方式构筑了以家庭工业为基础,形成以股份合作经济为导向的“走南闯北,拾遗补缺,小商品,大市场”的经济格局。
这是走出了一条发展经济,治穷致富的新路子,这条路子的独特方式,就是乡村家庭工业的
蓬勃发展和各种专业市场的兴起。它同乡镇工业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具有鲜明的不同特色,特派员把它称为“温洲模式”。
不过这个特派员的话,让中北海仍然是持谨慎态度,之后在1989,1990,1991年都分别派特派员多次下温洲,对温洲人是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进行调查。
第102章 命运是一场泥石流!()
大舅王平凡开始着手调研打火机,这一调查,就发现,火机会取代火柴成为未来的点火神器。
另外通过做生意的老乡侨包还调查发现:
日岛国的高档打火机要比华夏贵20倍,欧盟生产的打火机用砂轮打火,可以更换打火石,但是价格昂贵,这个打火机似乎大有可为,不过先要解决电子点火问题,做出塑料手机取代金属火机,那么前景是无比开阔。
李均月假在家也是宅。
第二天一个初中,十分铁杆的找李均来玩。
铁杆叫黄侯军,他去年以优秀的成绩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专生。
他读书的成绩其实比李均还要更加的优秀。
堪称学霸中的学霸。
那么他怎么会成为一个中专生了呢?
在华夏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有那么一批素质优异的初中毕业生,为了实现离开乡村那一朴素愿望,报考中专,成了国家包分配的中专生,这批学生进入四个领域,工商财,农林水,医疗卫生,师范学校。
由于毕业之后由国家统一安排工作,转为城镇户口,这两个条件,对当时城乡二元化社会里的农村青少年以及家长,所产生的诱惑,都是无法抗拒的。
离开乡村,在城市、工厂或者单位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每月领一份稳定的薪水,是当时每一个农村青年的梦想。因此,当上述四个领域的中专学生,改为在初中毕业生中招生之后,报考中专的初中毕业生,非常踊跃。
八九十年代,几乎所有的初中学校,都要进行筛选考试,只有进入全校前十名二十名之内,才具有报考中专的资格。
那些考不上中专的学生,只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这些人将户口迁入城镇,怀着一种失落的心情,去上高中。
在这样一种报考氛围中,能够幸运进入中专学习的学生,大都是读书天分非常出众的孩子。
按当年一批老中专生的感叹来形容,就是:“要是我们不考中专,,那么,那些年上京大清大的学生,也许将换一批人。”这话当然有些绝对。但是,说他们是考重点大学的最有力竞争者,任何人都不会否认。
当年在初中任教的一批有识之士,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在经过几年将最优秀的初中毕业生组织报考中专之后,有少数初中学校,对学习成绩特别优异者,实行保护政策,不让他们报考中专,而是让他们考高中上大学。
李均本来也是准备考中专的,不过被父亲李国立阻止了。
“给我上高中,上劳什子的中专,那个文凭有个屁用!你以后要给我上大学,更进一步深造!中专那玩意是让一批有天赋的孩子,在没有灌满浆之前,就被提前收割,然后被晾在最基层,任其凋零,那是瞎搞!”
其他人没有李均那么好运。
国家包分配的诱惑,对那些生活在最底层的农民来说,实在太大。尽管有学校的保护政策,也挡不住这些家长让自己的孩子去上中专。因此,尽管有少数尖子学生被老师保护去上高中考大学,但大量学习成绩非常优异的初中毕业生,仍然选择上中专,直到全国大中专招生并轨为止。
现在作为后世的李均自然知道,他们选择上中专,将是选择了一辈子的悲情。
别看他们现在考取中专生,犹如范进中举,家庭大宴宾客庆贺。
可是到头发现那中专一纸文凭将会约束他们在最基层,而且是一辈子约束。
而当年那些考不上中专只能上高中的同学,却只能通过高考,获得上大学甚至是京大,清大等重点大学的资格,那些考上大学的同学,对于他们的冲击,不亚于一颗原子弹。当年在学习上不如自己,他们没考上中专只能去上高中,三年过去,他们只获得一个吃国家粮的身份,而那些人考上了大学,甚至知名的大学,他们只能闷闷不乐地看着他们风光八面。
中专毕业后的他们都被国家分配到最基层的单位,面向基层,他们很多人从农村里出来,最终又回到农村,所不同的是,他们原来的身份是农民,后来的身份是做农村工作的基层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能够留在县城的已经寥寥无几,能够到地级市工作的话,则是他们的祖宗烧了高香。
而他们自己一辈子,都只能扎根乡村。能够调进县城工作,对他们来说,已经是最大的奢望。
在他们在最基层工作的时候,他们那些读高中考上大学的同学,一个个后来传来,他们有的去了国家部委,有的留在了省城大机关,有的分配进了大学高校,有的去了国外……
后世的黄侯军每次见李均都跟他说:“要是我当年不去考中专,我现在会是什么样子呢?”
可惜人生无法假设,那些比他们成绩差的没考山中专的同学,他们考上大学,走上了另一条路,因为他们接受了系统的高等教育,相比于只接受过中专教育的他们,思维更为敏锐,眼界更为开阔,视角更为独特,格局更为高远,发展前景更为远大。这批人,大多留在地级以上城市,做行政管理的,官衔更高,做学问的,职称更高,甚至经商的,利润更丰厚。
而这批人,当年和他们在初中同学的时候,却是跟在他们后面的跟屁虫!
命运还真是一场泥石流。
人生际遇,当真是三年河东然后是三十年河西了。
“侯军,在中专上课上得怎么样了?”
“还行。”
“你们高中课程怎么样?”
“也就那样,跟初中差不多,只不过课程更延伸了一些,高中我们还是打基础,只能以后在大学才能学到真东西,不像你们中专,现在就接受专业的东西”李均说道。
现在李均脑子里琢磨着怎么让这小子从中专退学,去上高中,去考大学,省得上辈子在自己面前一直抱怨,这辈子还在自己面前不断唏嘘。
这小子的负能量,李均准备要将其扼杀在摇篮。
前世中专是他的一个拐点,改变了人生的方向,这一次,自己得给他一些魄力,让他退学咯,然后有一个全新的起点,不要再迷恋那中专皇粮的身份,而是上高中,考大学。
这小子不温不火的,得要刺激,刺激才有魄力,而且现在刺激还行,以后刺激就晚了,就像后世的他越上了年纪,越是胆小。
第103章 心慌好乱就对了!()
刺激。
什么刺激。
李均暂时做的只能是言语刺激。
讲他不想听的,但是却真是会发生的事情。
李均从中学和黄侯军铁杆,长大之后也是有联系,他知道黄侯军的性格,心比天高,又敏感,脆弱,极其感知他人情绪,总是感觉世界对他的恶意。
当年后悔考中专,他自嘲自己现在的痛苦在别人看来可能是笑话之类的他会经常说。
好歹他还是师范类,最后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当年班级总分第三名的同学更惨,他上了中专,后分配到大型国企,后国企改制,千万国企工人下岗,他很不幸是其中之一,然后后世沦为了保安一枚……
家伙,为了让你不变成后世叨叨的老家伙,今天我要打击你了,还是狠狠打击,把你那中专生的优越感给咔嚓撕掉。
给你下猛药。
“侯军,你没发现你们中专的一纸薄薄文凭,只是农村孩子进入城市的最低门槛而已,你们中专生未来只会束缚在最底层工作。”
李均说道。
少年老成的黄侯军有点老气横秋地说道“我知道啊,农林水专业的学生,大都去了乡镇做农村工作,工商财专业的学生稍好一点,去乡镇工商所或者财税所、供销社,也有一大批去了地方国有企业。医护类专业的毕业生,去了基层卫生系统,而我选择的是师范类,是去小学,最底层的小学。”
“你既然知道是小学老师,你就甘心只有那么点出息,天天陪着几岁,不超过十二三岁的孩子?”李均语气古怪地道。
“那我也是受人尊敬的老师。”黄侯军有些口是心非地说道,因为他真不甘心以后的前途就是窝在一个乡村小学里。
“受人尊敬,受那些小屁孩的尊敬差不多哟,侯军,我给你分析分析,我觉得其他大类的中专毕业生都比你的专业好,尽管分配到了农村,但因为专业的原因,至少还是在乡镇所在地工作,好歹是一个乡镇的中心所在地。师范类却不然。每个乡镇,除了乡镇所在地有一所中学,一所中心小学之外,还有许多中学小学,均衡布局于各个村庄。甚至最偏远的、人迹罕至的村庄,都办有小学。你们到时候毕业,自然都被会分配到了那些缺少公办教师的村小,那都是偏避的乡村。”
“而且按照现在华夏的水平,很多人地方不通公路,很多小学老师必须自己做饭菜……你受得了吗?你的天赋很优秀,但是你只能生活在最底层,在一个村子里的小学,你那么年轻,你心里真愿意?”
李均一句句刺激着这个中学年代的铁杆哥们。
这个有着心比天高志向的昔日铁杆。
将会被现实锤击成抱怨大叔的小伙伴。
可是换来对方都是:“我知道啊。”
李均感觉拳头打在了棉花上,空气上。
这家伙老年老成,理想和激情好像去了中专学校这段时间就给磨灭了啊。
既然跟他说理想没有,那就是说三年后。
自己得往更狠一点说。
“侯均,那再过两年多,当我和其他同学考取大学,甚至重点大学的时候,当年成绩不如你的,都上大学了,那你不得后悔死?”
“那我已经毕业了,我还能开始赚钱了,你们考大学的也不一定考得上,你们还要花钱。”
“你怎么知道很多人考不上?你信吗,我们那一届初中的会有很多人考上的,因为现在不少优秀的人都进了中专,他们就有机会考得上,然后再过几年,你且看,当那些曾经不如你的初中同学,因为上了高中,进了大学,然后走上更高的岗位,职称更高,你却只能跟在他们后面成跟屁虫!”
李均说的没有一点夸张,后世却是是如此,当年最优秀的考上了中专,分配工作,大多不温不火,不少人下岗另谋出路,也是混得都不怎么样,二流的考上高中,大学,大多却是混得风生水起,创业也更容易成功。
……
“你要是为了早早地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却押上自己一辈子的出息,你肯定得后悔死。”
“李均,你说的这样,我也想过一些,其实当我上了中专之后,我就知道了其中的奥妙,只不过我一直在犹疑,我想等到毕业再说。”
这个黄侯军他自己也知道啊,这个李均没有想到。
不过他在下不去干劲,毕竟想和做还是两码事情。
“你要等到毕业,再过三年你不觉得晚了吗,那时候你就已经在等待分配了,你要想以后有更广阔的平台,你现在应该做一些事情,比如及时地选择从中专退学,上高中,考大学。”
“呃……李均,你上高中后变的不一样了,我都不知道怎么再接下去,你说的我的未来我真感到迷茫,更没想到你现在建议我退学中专,现在我感觉到好心慌,心好乱。”
“心慌,好乱,那就对了。”
“对了,你之前说话怎么那么像大人的口气。”
因为现在的我就是一个大人啊,十几岁的身体住了一个大叔的灵魂,知道未来,知道很多人的一些“宿命”。
这句话李均只能憋在心里,不能说,不然要切片。
……
我们的人生总是在开始的时候,在重大事情源头,往往在当时看上去很正确的选择,却是一个错误的决定,而那个决定会改变一个人一生,又或者有些人到时候会停住脚步,重新选择,然后我们错过了一些黄金般的岁月,就是没有人鼓励,帮助自己清晰的认识问题,选错方向,我们就做了太过重要的决定。
拥有后世睿智判断的李均这一次给了他们一个重新清晰认识的机会。
读好书,交高人。
也就是为了获得这种参悟透的机会。
这次“月假”,大舅,昔日旧的好友,李均都想着帮他一把,让他们避免走前世那些弯路失败之路,甚至是会一辈子痛苦的拐点事情重新作出选择。
他将后世他们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