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火明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血火明末- 第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原本是初春的时节,但大明北地,天气已是非常寒冷,今天甚至还飘下一阵又一阵的雨夹雪。那北风一吹过来,从脖子里钻进去,直让人全身抖。下面许多福山屯的军士虽身上都裹着厚厚的棉袄与皮袄,但大部分人都是缩成一团,跺手跺脚,完全没个军士的样子,倒像个农村的闲汉。

    更让人叹气的是,福山屯兵册上有四百五十六人,但在场中人也不知道有没有三百个,稀稀拉拉的,不甚了了。十个管队官也(也就是百户官),几乎没有一队上三十五人的。就是这些人中,一半还是老弱,个个身上军服破烂,很多人面黄肌瘦,身着薄薄的军衣,在冷洌的寒风中瑟瑟抖,连手上的兵器也是锈迹斑斑,一看就没有经过保养。

    周世龙一眼扫过,看到的没有别的,只看到了他们的麻木,眼中脸上都是没有表情的。

    “这样的士兵还不如回家种田去。”周世龙心中暗叹。

    唯一好些的,就是各管队官与贴队官身旁的家丁们,每队计有十一、二人的样子,大多是青壮,衣甲兵器也颇为齐全。不过不被周世龙看在眼中的是,他们的阵列纪律也是稀稀拉拉,典型的乌合之众。

    就是金大成这个副千户的那五十人队的家丁,虽然看上去颇为勇武非凡,个个精神饱满,面色红润的,但也谈不起什么阵形。这些人,放在周世龙眼里自然都是不合格的军士了。不过要是放在福山屯或者是大明其他的卫所里,那就是最主要的作战力量了。

    周世龙了然,明末军户制度的败坏,可见一般,也难怪孙元化会痛恨军户制,一直在自己的军中坚持募兵制,对于那些辽东并更是看中了。

    在校场的校台之上,周世龙扫视着场下那些福山屯的军士,脸色自然是相当的难看。这样的士兵,怎么能出征打仗?明显是送死的份吗!

    周世龙身上披着的是银白色铠甲,手中拿着的是自己那一杆精铁长枪,很是吸引了台下不少的目光。这一刻,周世龙是新任掌印千户来此巡阅他们这些人,是他们的顶头上司。底下众人,忍不住议论声不断。

    而在周世龙的身旁,金大成与郭天福同样按剑肃立。

    郭天福板着脸,脸色万年不变。金大成虽然头发有些花白,老人家了,但这时却披了一身的铁甲,人虽老,但却显得高大魁梧,老当而益壮。不过这个时候,金大成他是脸色相当的难看,目光不时扫视自己领下的一应军士的同时,更是频频注视向周世龙带领过来的那些士兵。

    “这才是精兵啊!”金大成暗暗叹息。

    这些兵才是好兵,个个年轻。不仅身材粗壮,更加特别的是纪律出众。他们身披盔甲,和他部下士兵的毛毛躁躁相比,这些人在寒冷的天气中只是持刃肃立。口中呼着浓浓的白气,却只是一动不动,任冰雪飘飞在自己身上,神情肃穆,目不斜视。

    更令金大成暗暗吃惊的是,一众两百四十号人,共排成了二十个横队,每队十二人,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去,都是一条直线。

    而在这二十队兵的正前方,赵阳、张天波、黄宏发三人披甲肃立,也是一动不动。连**也是立在战兵队那边。紧绷着脸,神情严肃得过份。

    再反观他自己的那队家丁的落魄,他心下很不是味道。自己集整个卫所之力,花了多年时间才养出来的一队家丁们,这军容战力却是远远不如周世龙的这一众部下,这让他不由得生出了深深的无力感。

    这种现代化的军纪军容,站立当场,相信无论是谁都是会被震撼到,不可置信。这个时候,旁边福山屯的军士无不如此,看了之后都是充满了畏惧。特别是有些人听说了这些士兵和鞑子兵死磕作战的消息,神情更是敬畏。

    看了台下良久,周世龙沉声道:“金大人,为何卫所之内军务如此破败?”

    郭天福主管文事,金大成主管兵事。虽然各地卫所的情况大致如此,都是败坏得不成样子,但到了他的底下,自然是要管得。因此周世龙当即就问起了金大成林,要一个解释。

    金大成叹了口气,抱拳沉声道:“大人,操练兵马需要银钱粮饷,卫所之内粮米不足,下官也是有心无力啊!”

    军士要进行基本的操练,每天至少粗粮耍管饱,否则体虚无力,就是绕教场跑几圈,也容易体力枯竭昏迷。如果要加大练量,每天还要加上一些肉类,否则很快便会尿血而亡。

    周世龙点点头,跟着又问道:“那为何卫所之内操备官军也是如此之少?”

    金大成沉声道:“大人,卫所之内军户逃亡不断,军官要养活自己的家丁,下官也是有心无力啊!”

    “是吗?”周世龙强忍心中的愤怒之气,淡淡的道。

    大明边镇卫所七分屯种,三分城守,称为操备官军。卫所的屯粮征收上来后,一部分上缴,一部分便是用来供养堡内的军官与这些操备官军。余者杂差官军与屯军便是劳役耕种。

    明初军屯所出几乎能完全满足全军需求,所以兵强马壮,将士安心。不过宣德年后,卫所操军大量逃亡,大批屯军便被征调为操备守军,原种屯地转归余丁耕种。事易时移,明中后期已经普遍为正军充伍,余丁拨屯。

    此时各地卫所操备官军继续大量逃亡不说,余下的也多徒有其表,一年难得操练几天,心思只是忙着自己家小与田地。就算有青壮,也舍不得充为正军,只是让家内老弱顶替。

    而且军官们为了养活自己家丁,不但克扛粮饷,也鼓励这种现象的存在,好让他们借此吃空饷。

    不过说来说去,事情也非常简单,就两个字:粮饷。

    不过卫所败坏的情况,其余地方周世龙他管不上,自然不用管,但这里可是他的地盘,以后的根据地,如何能不管了?前任千户的问题暂不说,但之后一直没有正千户上任,而金大成和郭天福两人也没有采取什么有用的措施来发展福山千户所,这就是有责任了。

    但是,好么,一连问了两个为什么,金大成都是轻飘飘的一句“下官也是无能为力”就把他给打发了,这让周世龙如何不怒?

    不过现在根基未稳,周世龙倒也不好立即发难,因此沉吟了一阵之后,他又让那些福山屯的军士再表演阵法与武艺,脸上并没有什么表情,只是在最后离去的时候对金大成道:“金大人,你传令下去,从明日起,我便要巡视治下各屯!”

第一百一十三章 视察与安排() 
崇祯三年三月二十日起,周世龙便让叶黑领着那队‘尖刀大队’随行,另外,黄宏发也被要求带领着他原本的部下随行。至于赵阳、张天波、**三人,则领着属于他们的几队战兵留守福山屯。福山屯内,副千户金大成、郭天福两人带头,两员镇抚,数名百户官等人随行,冒着严寒,引领周世龙接连巡视了属下各屯。

    福山千户所下辖数十个屯所,其中有高瞳、张格庄、回里、门楼等屯所,名目众多。

    上官视察,下面的人自然拼了命的巴结,都希望在上官面前表现出好的一面,以此获得升赏的机会。不过周世龙对于这些,虽然没有明面上的呵斥,但也没有欣然接受,只神色淡然以对。

    且不提各屯长军官们的努力巴结,依周世龙看到的情况,各屯堡情况都非常糟糕,屯田抛荒,耕牛瘦弱,屯内屯户大量逃亡,青壮越少。看到这些情况,周世龙想不皱眉头都不行。

    三月二十二日,周世龙领着一行人马来到了张格庄屯内,张格庄屯管队官张正伟与贴队官钱逸云恭恭敬敬地迎接了周世龙一行人进去。

    这张格庄地势重要,位于奇山千户所、栖霞与登州卫的隘口要道上,屯筑于山坡上,西北边是内夹河,地势险要。整个屯周长一里零二百六十步,不包砖,设管队官领军五十人防戍,所辖墩台四座。

    对于这个,周世龙没觉得什么,倒是那内夹河却是让他吃了一惊,因为‘内夹河’只是俗称,正统的称呼却是‘清洋河’。这个名字,他有点印象,好像后世的天朝电视台就播放了一则广告,什么清洋河酒之类的。

    这让他有些啼笑皆非的感慨!

    屯内只有一条大街,几条小巷,住有军户几十户,或许是张格庄附近地势西南高、东北低,除少量河谷平原外,均属丘陵地。主要山峰有小天、玉黄顶、尖顶、蓬顶、花顶,三岔顶等。最高峰塔顶,海拔耕地较少的原因,这屯所里面的军户比高瞳、回里等地的军户都穷。

    那所谓大街也只是一条宽一些的泥土路罢了,到处坑坑洼洼,街的两边多是一些土屋,茅屋之类的破烂建筑,路上走的也多是衣衫褴褛,冻得全身哆嗦的男人女人。屯内店铺只有两家,卖些粮米杂货之类的商品。

    而屯内最好的建筑就是那百户官厅了,张正伟和钱逸云最后也没能拿出什么好东西来招待,最后还是杀了屯内唯一的一口猪来招呼这些从福山屯来的大人物们。

    对二人的恭敬与马屁,特别是贴队官钱逸云如花的笑容,金大成、郭天福等人都是有些皱眉,但周世龙没有多加理会,他只是问张正伟道:“张大人,听闻这张格庄附近有多产片石?不知可有铁矿?”

    后世的张格庄镇是烟台市福山区出名的樱桃与大枣之乡,境内水资源也算丰富。不过这些经济作物并不是周世龙首要关注的内容,周世龙他现在最关心的还是境内能打制兵器盔甲的铁矿。

    张正伟沉吟道:“是有很多个,而且露天都可以采剥。不过都是些大理石岩矿,至于有没有铁光,卑职也是不甚清楚。这些地方平时也只有一些乡民到那处挖些矿石使用,泛人问津!”

    大理石岩矿,矿石中氧化钙的含量高,最适合用来生产水泥。

    听了张正伟的话,周世龙虽然有些可惜,但心情还是有些高兴的,他跟着说道:“你带我过去看看!”

    水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可是一大金矿,以后的发展也要全部靠他了。一念及此,周世龙非常振奋,暗暗谋划起了未来的路子。

    而从附近的矿石区回来,周世龙心情更是愉快,依随行各人的估计,附近的大理石岩矿储量近起码不下万万吨,用上一两百年都是用不完。而且其中虽然的岩石含铁量较少,但积少成多之下,数量还是客观的。

    这些旷世开采之后,完全能够满足周世龙的需求。

    另外,由于大多数都是露天矿,开采也比较方便,周世龙相信,只要调派人手,加上钱粮充足,还是可以大量冶炼钢铁的。

    事后心情愉快的他,还在张正伟等人的陪同下,游览了张格庄附近的清洋河、泉水群和千年古寺山合山卢寺。这些地方无一不是风景秀丽之地,一片湖光山色,景色旖旎。而在张格庄和清洋河中间,周世龙却是发现了这块地方真是块好地方,四周围绕,中间凹陷,正适合修建一个大型水库。

    而这个水库的建成,不仅有利于整个福山千户所,另外的,还可以往周边辐射出去,甚至于奇山千户所也在他的笼罩范围。地利之佳,堪称绝笔。

    “这不仅是功在千秋的利民好事,说不准以后还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妙用呢。”周世龙心下颇喜。

    经过这些天巡察福山屯及张格庄各地,周世龙估计,境内有四、五万亩可供耕种的田地荒地,而且这是一块完全由自己作主的土地。

    站在高坡之上,看着坡下和远方秀美的景色,周世龙心中豪情涌起,自己能从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升到现在的千总位置,同样也可以将整个福山千户所治理好,取得自己在世间的立足之地。

    算算明年八月下,皇太极就要兵围大凌河成内的祖大寿,孔有德也将在那个时间起兵叛乱,肆虐整个山东一地,时间紧迫啊!

    而且在后世他有听闻,孔有德叛乱之后,整个山东一地的局面糜烂不堪,盗贼横行,彻底的废了,都有了鬼蜮的称谓了。

    不过无论是流寇还是胡虏,周世龙都从心底厌恶之,从内心深处看不起他们!自己无论走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不会考虑从贼降虏的念头,兵临城下,大不了轰轰烈烈战死便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身为穿越者,岂可甘心认命?从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一直在拼命,从一文不名的小兵,一直拼到现在的千总,掌印千户之职,都是靠自己拼命出来的,就算到最后一刻,周世龙也不会放弃。

    周世龙有着天大的雄心,看穿历史大势的眼睛和数百年的见识。他打算在明年孔有德叛乱来临之前,编练出一只千人的强军,钱粮不够,就去抢,就自己埋头大力发展!眼下大明差不多到了乱世的时候,匪贼满地。

    就说山东一地,也是盗贼横行,白莲教一些邪教也不时的兴风作雨。杀了他们,一可安民,二可养军,如果他们不死,就轮到自己死了。

    看着对面福山屯的方向,周世龙双眼微眯,重重的呼了口气,跺了跺脚,自己的未来,就从这里开始吧。

    有这个雄心壮志,在明年下编练出一千余人的强军。不心时间紧迫,周世龙也只能仔细筹谋,选取最容易编练的兵种来练。

    冷兵器时代,靠的是勇气和自身的武力。

    热兵器时代,靠的是勇气和纪律。

    两者都注重勇气,但比之冷兵器,热兵器却是较少依赖于士兵的身体力量,因此训练后要见成效也是最快的。

    而在周世龙的计划中,这些兵种还必须是流水线似,能大批量生产,廉价的,能经得起消耗的士兵,到时用数量堆死一切自己的对手。但就他这样算来算去,最后似乎只有长枪兵与火统手,还有再加上一些适量的炮兵与骑兵才能行得通。

    火铳手练一个月便可上战场作战,只要练充足,一年时间就可以成为神枪手。虽然有着花费巨大以及技术性的问题,但这个时候他已经有了地盘,有了大本营,这些问题已经可以逐步就地解决了。而且这个时候从无到有的发展,积蓄,到发展壮大之时,就是一种深厚的积蓄,能够厚积薄发,一飞冲天

    譬如火器制作问题这类技术性的问题,这些从现在开始进步,从现在开始培养这类的人才,然后逐步形成一整套的流水线作业方式,获得大量的技术性人才。这些是最最基础的东西,不能晚了。

    而这个时候,除了发展火铳手,同样也要大力发展长枪兵,因为毕竟还是要作战的,火铳手一时半会也形成不了对这个时代战争的压倒性优势。另外,长枪兵同样是练上三个月就可上战场,一年下来也可以成为精锐的士兵。

    别看攻打建昌行营之时是骑兵建功的,但其实依旧是长枪显威。不是这些骑兵马下的时候将“刺”的枪术练到了神经反射的地步,如何能血战鞑子兵,并获得巨大的胜利?

    而培养一个合格的弓箭手,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对士兵的身高臂长也有极严格的要求,加上弓箭器械昂贵,这成本真是太高了。

    另外,周世龙之前也问过了孙元化,讨论过关于火器的问题。其实火铳的花费大部分花费在了枪身这一块,子弹倒是非常容易制作的。就像制造铅弹,完全比制造箭支容易多了。只要士兵们在野营的时候点起篝火,拿出一个铁杯融化铅块,用子弹钳钳出,放进水里冷却。这样之后,一个铅弹就算是作好了。

    如果有模具的话,更可以大批量的铸造铅弹了,是真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