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完全如同一只插满了筷子的大馒头。
我把满腹疑惑给小飞说了下,小飞也赶紧拿望远镜过去看了一下,也露出了匪夷所思的表情,百思不得其解的样子。他窃窃私语的对我说:“你所言不虚,前面沙地的那些东西确实很奇怪,不知道到底是个什么东西,难道是以前楼兰古城的遗址吗?不过按照指南针指明的方向来看,我想应该不是这个地方的,不过这个地方看起来极其不寻常,一定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我觉得我们应该先走进去,仔细看看再说。“我信口说道那好吧,咱们就依你的,看看再说。其他人也一一看了,惊讶无比,差异无比,同时也是好奇不已,都迫不及待的想去上前看个究竟,段公子也若有所思的想了半天,最后也是欣然同意前往。
于是我们赶紧骑着骆驼,飞快往沙地方向疾驰而去。我们走上了那沙丘之后一看,山丘顶部确实有一片密密的枯立木,高4-5米。奇怪的是,枯立木的株距极近,一株连着一株,互相支撑着,密密的立柱几乎插满了方圆2500平方米、显然是有意而为的,所有这些立柱都显然是用一根完整的胡杨木加工做成,最粗的立木高1。8米,直径50厘米,截面为16棱形。雕成长卵形的立木杂立其间,粗大的木头的顶部被加工成了卵圆形,浑圆的线条和多棱柱形成一种对比。目前发掘出的最大“男根”矗立在墓地的中央,高出地表187厘米,顶部呈尖锥状,通体被涂成红色,上端线条浑圆,中段被雕成9棱形,伊弟利斯认为它“充溢着极其神秘的意蕴”。小河墓地的外观是沙山上密密麻麻矗立着多棱形、圆形、桨形的胡杨木柱。这些木柱大约有140多根,高出地表2~4米,直径多为20厘米以上,多棱柱从6棱体到20棱,尤以9棱居多。立柱形状各有不同,,大小差别很大,有的其上涂黑,柄部涂红、上粗下细,卵圆形,一般在1。3~1。5米左右,有的上部涂红,缠以毛绳,呈桨形立柱正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这么多柱子到底用来干什么的,是修房屋留下的立柱吗?但是这么矮,又不太像,我们正想着,突然脚下发出咔嚓咔嚓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走进仔细一看,真是吓死人了,山丘上,满山遍地都是支离破碎的木乃伊、七零八碎的骷髅、白森森,被支解的躯体、随时绊腿的巨大木板和厚毛织物碎片,阴森恐怖,真是让人毛骨悚然,给人一种最阴惨可怕和难以置信的感觉,大家都傻呆呆的立在这里,惊讶得目瞪口呆,呆若木鸡,不知道这个地方到底是个什么地方,怎么这么多的尸骸,真是让我们胆战心惊,触目惊心呀。
一百六十二节小河墓地(2)()
“莫非这是个墓地?”曾吕仔细查看了下地上零散的骨骸,疑惑不解的说。
“这一定是个墓地,毫无疑问,这一定是一个楼兰古遗址———古城居民们的公共墓地,你们看四处散落的杂七杂八的随葬物品就可见一斑,所以一定是这样的。”王公子肯定的说,他羽扇纶巾的样子可真是迷人。小飞醍醐灌顶的对我窃窃私语:“我知道了,这一定是小河墓地,没有想到在千年之前,我们居然偶然邂逅了它,提前看到了它的庐山真面目。这种事情真是可遇不可求呀,科学家们孜孜以求的东西我们这些普通人居然无意中发现了,真是让人兴奋不已呀。”
我仔细查看了一下,这墓地的规模十分宏大,从形成到最终废弃,应延续了较长时间,而我们看到的表面应该属上层遗存,是墓地晚期的文化面貌。从我们携带的碳14测定,古墓沟第一类型墓葬的绝对年代在距大宋2800年左右。突兀而起的小河墓地经过长时间连续建构,可以肯定至少有3层以上的墓葬叠压。越往下层,距今的年代应该更为久远。
我若有所思了半天,好奇的问小飞:“小河墓地是什么呀,我怎么一无所知呢?好像从来都没有听说过。”
小飞嬉皮笑脸的说:“不知道了吧,这回你是头发长,见识短了吧,这可是大名鼎鼎的小河墓地哟!小河墓地位于罗布泊地区孔雀河下游河谷南约60公里的罗布沙漠中,小河以东102公里就是著名的楼兰遗址。墓地沙山高出地表7。75米,面积2500平方米。小河墓地,被评为2004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在1939年发表的《新疆考古研究》中大致推断小河墓地的年代早于中国统治楼兰王国时期,即公元2~3世纪。他认为墓地所属文化等同于斯文·赫定在罗布泊西北发现的36号墓、斯坦因在孔雀河北岸发现的LT、LS,在罗布泊西北附近发现的LF、LQ墓葬。这些墓葬具有典型的土著特征,互相之间存在着年代上的差异,而小河墓地应该比罗布泊其它土著墓葬更为古老。通过小河墓地的发现,将更有助于了解远古罗布泊居民物质、精神文化的众多信息,据说这是个有一千口棺材的古墓葬。而且小河墓地被世界考古学界认为是中亚历史和考古上沙埋文明中最难解的千古之谜。”
我惊讶的长大了嘴巴,瞪大了眼睛,故意对小飞赞不绝口的说:“确实佩服,你真是学识渊博,博学多才,学贯中西,学富五车,深得魏晋诸朝遗风,将唐风宋骨发扬得入木三分,我能在有生之年认识您这种杰出精英,实在是我三生之幸啊。你让我深深地了解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句话的深意,今天我对你的佩服真是我对你的景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呀。”
小飞不好意思的红着脸说:“其实也是职业习惯,知道多点儿很正常,其实本来我们盗墓集团的前身,盗墓革命委员会之前也有打算发现的,没有想到被那帮外国人捷足先登了,所以一直耿耿于怀,所以集团要求我们必须有前瞻意识,高屋建瓴的能力,这可是我们学习时的经典案例呢。”
流沙一不小心触碰了什么东西,突然沙地里一阵巨响,如同巨雷一般,数口照型奇特,硕大无比,古里古怪,用厚重的牛皮重重包裹的船一般的口口棺材冲破厚厚的黄沙,突如其来的出现在我们面前,吓得我们魂飞魄散,都拿出闪闪发光的宝剑严阵以待,不过好像没有什么反应,也没有《鬼吹灯》,《盗墓笔记》那样的血红色,张开血喷大口的粽子向我们扑过来,等了半天,没有什么动静,我们才长长的松了口气,小飞好奇的问我们要不要打开棺椁,看个究竟,我们都异口同声的答应了,确实也十分好奇木棺,因为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与众不同的棺椁,真是令人叹为观止,令人感觉匪夷所思,意想不到,这像倒扣在岸上的木船,将死者罩在其中,隔绝了生与死的时空。小河墓地出土的这种奇异墓葬引起了我们强烈的兴趣,我们好奇的仔细打量起来,只见两根胡杨树干被加工成一对比人体稍长一些的括号形,这是棺木的侧板,括号两头对接在一起,将挡板楔入棺板两端的凹槽中固定,没有棺底,棺盖是10多块宽度依棺木弧形而截取的小挡板。而那些厚厚的牛皮,估计是一只只活蹦乱跳的活牛被当场宰杀剥皮,所以最初这些整个棺木被新鲜的牛皮包裹。牛皮在干燥的过程中不断收缩,沙漠中干旱的气候会蒸发掉牛皮中所有的水分。最后牛皮紧紧地、严密地将棺木包裹,表面变得像盾牌一样坚固,棺盖——那些摆放上去不加固定的小挡板便因此非常牢固,所以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神奇的模样。
第一百六十三节小河墓地(3)()
小飞振振有词的说:“根据我们看到到眼前到保存完好到原始状态的墓葬,可以推断当时墓葬的复杂而繁琐的埋葬过程,他们先是井井有条的挖开一个个大沙坑,然后将处理好的,层层包裹好的死者放在适当的位置,再依次拼合棺木,覆盖盖板,牛皮,继而在木棺前后栽竖立木、木柱,最后在墓坑中反反复复,层层叠叠的填沙,堆沙。所以我们现在所站立的位置,也就是眼前这片沙丘绝对不是自然形成的景观,而是一层墓葬一层沙子这样密密麻麻的不断堆垒起来的,层层叠压的人造工程。而且工程浩大,时间绵长,至于墓穴向下还有多少层、棺木到底有多少,那就是考古学家的事情了,我们就不得而知了,这是一个不解之谜。”“对了,这些船桨为何如此之宽?”胡娇娇疑惑不解的说,对眼前这些桨形木柱大惑不解,王公子若有所思的说:“大约这些桨形物让我们这些后人知道埋葬在这里的人们生前经常划桨,他们是喜欢泛舟湖面,自由奔放,豪放不羁的先民。”曾吕又好奇的说:“那为什么他们要把如此多的木柱立在沙丘上面?它们是做什么用的?真是匪夷所思呀,真是让人疑惑不解,感觉完全多此一举呀。”小飞思虑片刻,若有所思的说:“我想那些奇形怪状的立柱上面以前可能是大型建筑,如宗庙之类的,不过建好之后,这里风沙太大,所以早就被沙漠的狂风吹得烟消云外去了。”王公子不以为然的说:“我想应该没有那么复杂,我觉得是一种图腾之类的吧。”
流沙又疑惑不解的说:“那些胡杨木柱有多棱形、圆形、船桨形,多棱的从6棱到20棱,这些形状、数字有什么深意?”因为他也有幸上过小飞开讲的数学课,所以受益匪浅,知道的还比较多。大家都莫衷一是的摇着头,根本回答不出来。
王公子也无比好奇的说:“这里荒原百里都是一望无际的沙漠,为什么单单这里出现了一个墓地?这些大量的木柱从哪里来?那些把木柱加工成多棱体的工具是什么?在哪儿?而且这么大的墓地按常理周围应该有人类生活的遗址,但为什么在墓地方圆五公里都找不到这样的遗址、孤零零的只有坟墓?真是令人费解呀。”
我们都摇摇头,回答不出来,也许那些自以为是的考古学家也莫衷一是,众说纷纭,也很难解答如此高难度的问题吧。因为这是世界上一处出土干尸最多的墓葬,在世界范围内绝无仅有,而究竟还有多少目前仍不清楚。这种上下叠压的墓葬及其它遗存构成,是小河墓地所表现出来的丰富文化内涵为国内外考古所罕见,对它的发掘和研究不仅是新疆史前时代的重大考古课题,还会对新疆周边广大区域的史前考古产生较大冲击和深远影响。
小飞若有所思的对我窃窃私语的说:“这种墓葬在我们国内可是独一无二,绝无仅有,就算是在世界范围内也没有任何墓葬与之类似。因为这种墓葬形式真是太奇怪了,太独特了,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找不到第二个这样的墓葬方式。所以我们要想准确的解答出小河墓葬的全部秘密,仅仅依靠那些片面的考古和历史学的知识是不能完全解释的,应该将各学科的一流专家请到发掘现场,置身于真实环境中具体研究,包括考古、环境、人类学、植物学、动物学、原始宗教学等多学科专家参与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胡娇娇又疑惑不解的问起大家来:“这些木柱有的被涂成红色,这又是为什么?木柱上刻着的横向装饰纹又代表什么呢?真是让人匪夷所思,百思不得其解呀。”
曾吕醍醐灌顶的说:“莫不是这些先民膜拜太阳,所以这座死神的立柱殿堂笼罩在一片耀眼的红色之中,他们非常喜欢红色,就像我们以黄色为尊一样,而木柱上刻着的横向装饰纹,是不是在记录他们死亡时候的年龄的刻度记数呢。”小飞赞不绝口的说:“小曾姑娘大胆猜测很是不错,不过还是需要严谨的小心求证,至于答案到底怎么回事,估计那些专业的考古学家都不太清楚了,只有去问死去的那些先民了。”
“对呀,我们都忙着说话去了,得赶紧把这些船型的棺材打开看看呀,一睹为快,一探究竟才是。”胡娇娇嘘唏不已的说,是呀,是呀,小飞也点头称道,于是我们大家赶紧七手八脚,团结一致的挖起厚重的沙土来,才恍然大悟的发现露在沙丘表面的仅仅是立柱的一部分,它们的大部分都埋在沙土的深处。每一个粗大的立柱下面通常都有一具棺木。棺木前部的胡杨立柱粗大,棺木脚部的红柳棍细小一些。从一个巨大的立柱向下挖到1米多深的时候,就会发现下一层的棺木,而更下一层棺木立柱的顶端已经和上一层的棺木、立柱交错在一起。每根立柱和船棺是对应的,这些先民真是不怕麻烦,用心良苦呀。
我们随意打开其中一具船型棺材,揭开层层叠叠,包扎严严实实的厚重牛皮,只见那浅黄色如同黄沙颜色的棺木在牛皮的包裹下新鲜如初,完好如初,这些巨大的船形棺椁内甚至没有一颗沙粒进入其中,真是旷古少见,墓主人安安静静的躺在里面,面容祥和,保存完好,就安睡在像船一样的棺木中。这种原始但安全的设计风格得以让我们窥豹一斑,窥见他千年前的入睡时刻。死者躺在沙地上永远地睡去,时空在这里静止了一般,没有生,也没有死,只有永恒的林静与安详,看起来是那么的自然,栩栩如生,如同活着一般,只是在像沉睡的睡美人那样安安静静睡觉的样子。
第一百六十四节小河墓地(4)()
我们又陆陆续续好奇的七手八脚的打开了许多的船棺,我们发现,这些船型的木棺内都是单独墓葬形式,没有合葬墓穴,每个棺材里面均葬一人,他们的头部都统一的整齐划一的向东,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而且均是仰身直肢。而且更令人惊奇的是,有的木棺中所葬的没有真人,不过是些栩栩如生的裹皮木雕人像。雕像制作粗放,一块胡杨木就可以简单的雕出人的头、躯干和下肢,躯干两侧各加一根略弯曲的细木棍作双臂,面部随意刻出细槽状的双眼、嘴和微隆的鼻子,用一张完整的去毛猞猁皮将木人从前向后牢牢包裹,这种木雕人像大概是某一死者的替代物,其葬式、葬俗与真人无异。
我们正仔仔细细的观察着,突然胡娇娇娇滴滴的说:“你们快看,好生奇怪,木棺中里面沉睡的逝者只带着简单的随葬品,有随身的衣帽、项饰、腕饰,但是为什么每个墓里必有一个草编的小篓,无一例外?而且这些死者身上大多覆盖大量的麻黄草枝条,这是为什么呀,这种独特的丧葬寓意代表着什么呀?”十万个为什么胡娇娇又开始发问了,她倒是观察仔细。
我们这才注意到船棺里面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的编织物来,只见一个个小巧玲珑的小篓赫然眼前,它们是用植物的茎杆、根茎纤维密实绞编而成,扎扎实实,仔仔细细的编织在一起的,有鼓腹形、圆柱状,有圆底、有尖底,五花八门,形态各异。每只小篓上都有提梁,暗示小篓始终提在这些先人的手上。而且当年这些聪慧无比的先民巧妙地利用草的不同光泽和质地,编出明暗相间的三角纹、阶梯纹。最为神奇的是这些最易腐朽的草编,却历经几千年而崭新如初。小篓内居然还有麦粒、粟粒等干结的食物,真是令人叹为观止,瞠目结舌,不过她孜孜以求,追根刨底的这些问题还是有些难度的,我们都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当中。
王公子想了想不紧不慢的说:“从这片沙丘上的墓冢来看青铜已经出现,但似乎并没再成为人们日常使用的工具或器皿,它可能是一种饰物,或者因某种象征意义而镶嵌在木制品上,而草、木、皮、毛显而易见,是当年这里生活的主要依赖,表明这个东西很重要,人手一个。而为什么麻黄枝被安放在每一个死者身旁,我基于麻黄枝的功能及寓意,大胆猜测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