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暴明- 第1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四月份,朱浩来这里,他叫淘金工人把朱含山金矿场大门里面的壕沟填埋。朱浩大少爷按照上川岛开发区的模式让这二千多个淘金矿工他们在契约上画押,彻底改变了淘金人的生活。

    大胖子傅明中尉和战狼韩亮走进大门,突然间赫然开朗是一大片空地上,上次来的小溪还在流淌。进了大门往小溪边上走了五分多钟。

    山谷里的西边有大大小小十七八栋水泥建筑,有比前两个月多出不少来。新砌的两层楼珠含山金矿办公楼上面还铁血会的黄色的六角星迎风飘荡,空地上的草除得干干净净,望楼上还有一具上川岛出厂的探照灯。

    大胖子傅明中尉和战狼韩亮带着六十个泷水预备役走到营区的大门。那六十个泷水预备役都是年轻人,都没出过泷水境内。这次到珠含山金矿是他们最远的路,他们很兴奋。

    山谷里的西边的营区大门,门口架着铁丝网做成的拒马,有两名哨兵,大门的右后侧有一间小平房,那是做值班房用的。作为铁血军接管珠含山金矿的大胖子傅明中尉这次不是作为俘虏了,大胖子很嚣张的在值班房里板着一张脸,递过证件和介绍信,他认得那名铁血军军士长,就是他关我小黑屋。

    军士长很仔细的反复看了大胖子证件和介绍信几次,又盯着大胖子傅明中尉看了一会正准备放行。韩亮,等得不耐烦了,进到值班房里。那个铁血军军士长一看韩亮,就立定,说了句“战狼必胜”。

    (。)

第二百一十九章 第二铸币厂() 
原来朱含山金矿场是战狼大队的二号基地,主要是负责西江流域十万大山的行动。屋里的战狼第三中队的军士长看到,韩亮中尉进了值班房,立马就立定敬礼。

    韩亮中尉职位是战狼大队长,上尉孟保罗的教导员兼是第三中队的队长。韩亮中尉是韩亮不是指导员而是教导员。指导员是连级干部,教导员是副营级干部。

    可见,朱浩大少爷很重视他的战狼,在铁血军内部级别上,比其他部队要高出那么半级。

    “队长,你回来了,财政部的处长东海和工商部的处长陆魏敏跟金矿场厂长于虎,在一号金矿洞,等你。“

    “我知道了!”韩亮中尉指了一下大胖子傅明,“叫,长官好!”

    那个军士长看着大胖子傅明,极不情愿的叫了一声。大胖子傅明难堪的脸瞬间缓和了,他拍着那个军士长的肩膀,“好,好好,都是为了铁血军!”

    那个军士长心里想,这位腌呸货前两个月不是战俘吗!怎么着!居然当上铁血军的中尉军官了!韩亮中尉带着大胖子傅明给那六十几个预备役安排好宿舍就,一人踩着一步脚踏车往一号金矿洞这边踩来。

    一早,到了朱含山金矿场的财政部的处长东海和工商部的处长陆魏敏,在朱含山金矿场厂长于虎和顾问老矿工崔二的带领下来到了一号金矿洞,这边的小峡谷。

    厂长于虎和顾问崔二带着东海和陆魏敏向两个看守小峡谷的铁血会士兵敬了一个礼,就走进了这条崎岖不平的马路。灰白色的马路上面通向珠含山小峡谷的新挖的几个金矿洞。六月的天气在山里,风吹过阳光照耀的珠含山,阳光也失去了温柔,人们只感觉有些冷,在这个珠含山,最为熟悉这里的还是厂长于虎,他带领着东海一行向马路的上端走去。

    陆魏敏走在这一行人的中间,此刻他才注意到了这座金山的全景。他昨天旁晚来到这里的时候,只感觉这个地方太过喧闹,所能看到的只是依稀靠这马路两侧的鲸油灯光的金矿洞的大体位置,根本看不到金山的景色,此时到了白天,金山的全景一点不落地呈现在了他的眼前。

    当陆魏敏跟随着于虎一行人沿着小路走到坡顶时,因为这个小峡谷内没有草和树木阻挡视线,人们的眼界非常开阔,心情随之宽广起来。拐了一个湾就听到瀑布流水声,轰隆隆,轰隆隆。

    瀑布是珠含山的溪流汇合而成,在流经断层凹陷等地方时垂直地从高空跌落而形成的,非常壮观有气势。小峡谷好大的瀑布,一行人下了坡顶沿着瀑布岸,上川岛的工匠们在瀑布的水潭砌了水坝,然后在下游引出许多的水渠,水渠旁边修了堤坝,各种各样的水力机械正在运行,水锤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不绝于耳。

    他们走到一处大拱棚里,厂长于虎在旁边说道:“上次大少爷画的图纸,我们经过复原改进,诞生了比上川岛还好的一种水力轧辊机。它可以同时压数块熟铁,铜,银金板。顾问崔二抽调了几个最出色的工匠,这个机器很有用,使我们的制币水平要比上川岛铸币厂铸币要好,大小厚薄精良,损耗很少。”

    一行人都知道,大明朝从洪武八年就有纸币,可到了今天,那大明宝钞朝廷自己都不承认,就更别说在民间了,简直比废纸都不如。大明币制以纸币为主出世还有用,现在变成废纸一张了。大明宝钞早就将大明朝的信誉败的一干二净。所以,还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铜钱银锭好啊!于是,大明朝各个皇帝都铸造了不少铜钱,且品类繁杂。

    朱氏铸钱,自大中始,开始背文纪地纪值,这是明代铜钱的一个特征,一直影响到清末铸钱。且明代钱币,一反往朝,均为通宝,而无元宝,主要避朱元璋之“元”字讳。自洪武之后又铸了永乐、宣德、弘治、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等货币。

    尤其是崇祯年间的铜币,崇祯通宝,崇祯元年(1628…1642年)始铸,户工二部进崇祯新钱式,帝令每钱一文重一钱三分,务令宝色精彩,不必刊户工字样。钱文真书,通宝之“通”字有单点、双点之分。有小平、当二、当五,又有当十型大钱四种。小平钱径一般2.2~2。6厘米(实测最大径2.6厘米),重约3~6克;当二钱径一般2.7厘米,重3.7克;当五钱径3.3厘米,重6.2克,南都钱较轻。其间的轻重没有什么规律。

    整个明代对铸钱不甚重视,民间苦于钱币匮乏,流通不便。因此私铸小钱劣钱泛滥,官府也不禁。这个,轻重没有什么规律就叫朱浩大少爷,想到了一个绝佳的机会,私自造币。

    朱浩半年前铸造的1640版本钱币,由于成色足、外观好,自从朱浩的铸造厂从沙井镇移来上川岛,产量大增已经在海商之间成了抢手货,一个月火耗就有500两白银。

    而,朱浩大少爷把那一百多万两银子运到朱含山金矿场,成立第二铸币厂,用五台大型水力轧辊机压制大小厚薄精良,损耗要比上川岛铸币厂还要少。

    朱浩大少爷算过了,那一百多万两银子运到朱含山金矿场,铸造成崇祯银元的话,就能有足足二十多万两银子的火耗,折合崇祯银元五十万两有其。五十万两崇祯银元在建三支第一舰队还有富余。

    一般来讲,大明铸币都有火耗。看官,可能听说过火耗这个词,大明交赋税往往是实物,如谷物,丝织物等,但有时也会改征银两和铜钱,而熔锻碎银时候可能会有损耗,官府就用这个名义来征收多余的银两,这些多征的赋税就称为火耗。

    火耗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原指碎银融化重铸为银锭时的折损。而万历年间的首辅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赋税一律征取银子上缴国库,把百姓交的碎银熔化重铸为上交的银键就有了火耗。于是地方官府征税的时候,就多了这么一条火耗钱。其实到底有没有损耗,也只有官府自己知道,这不过是一个多收钱的借口,这一招可谓流传几百年,长盛不衰,比明朝的历史还要长,

    地方官征收火耗的时候往往都多征收一部分。等到银子充入国库,就会略微剩下一些差额。皇帝收税时,大明朝的官员不至于自己往里头搭银子,有良心有dao德的,会拿这银子造福一方,没素质的就收入了自己的囊中。三年清知府十万雪huā银,这十万雪huā银从哪儿来的?无他,火耗!

    不得不说,大明的官员发的工资也太低了些。低到令人发指。朱元璋给官员们的工资是多少呢,一品大员一年1044石米,往下递减,正七品知县一年只有90石米。管理一个县的县官一个月的工资只是7。5石。这些收入他要拿去养老婆孩子,还要养一大批人。

    就拿朱浩所在新宁县的曹明府同志来说,曹明府同志兼任很多职务,他既是县长,还是县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财政局长,税务局长,工商局长,县施工队队长。分不了身的曹明府那他手下还有一大堆的长随,分等级为大爷、二爷。大爷有门政大爷(看门的),稿签大爷(签押房磨墨的),下面是一群二爷,包括“发审”、“值堂”、“用印”等人,这些人是知县签押房里的办公人员,此外县的重要部门知县都会派人去看着,知县还会带着自己厨师、师爷。这一大帮子人都是曹明府的手下,全部要他养活。一个月只有7。5石的俸禄,大家就只好去喝西北风了。

    曹明府有的时候还要迎来送往,逢年过节到处走动,俸禄是远远不够的。可是就连这点俸禄,也打了折扣。曹明府好彩有假商人帮衬,私底下做了很多买卖到是使得,新宁县的老百姓没那么多的负担。朱浩大少爷觉得曹明府同志是好人一个啊!。当然曹明府还是要收火耗银子。

    通常来讲,一般州县的火耗大约每两二三钱,甚至四五钱。偏远一点的地方,火耗竟然数倍于正赋。有明一代,整个大明的经济给人的感觉就是朝廷穷而民间富。实际上民间还真不富,老百姓都是勉强度日罢了。真正富的,还是那些个官绅。

    所以说大明朝是封建社会有些欠妥,应该说其是封建生产力下的儒官一体本位制。火耗不是正税,却高于正税,这现象简直就是前无古人一没办法,谁让火耗是大明朝自己独创出来的呢?现在,朱浩大少爷得道了一百多万两银子,完全可以大干特干崇祯银元,赚取火耗银子

    东海和陆魏敏来到一台水力轧辊机旁边,这时候那一台水力轧辊机刚好轧辊出热气腾腾的九十九枚崇祯银元。

    (。)

第二百二十章 勋章,奖章() 
带着手套的工匠把一板热气腾腾的银元送到清水里过一遍,拿起来然后用大毛巾拭干,另一个工匠把一板过的九十九枚崇祯银元用涂抹清油的毛刷,涂刷两遍,另外二个人把银元,十个一垛用红纸包起来,五十个放在用高二十厘米,一寸宽的木头匣子里面,在二个铁血军士官长的认真查看下,进行封箱。

    陆魏敏很仔细的看了全过程,财务部东海处长走过去,带上手套,从堆满银元的桌子上抽出来没有包装的一枚银元,东海左手大拇指与食指捏着,放到嘴边猛地吹上一口气,而后迅速放在耳际,东海清晰地听到了一阵金属的嗡鸣声。

    东海看着手中的银币,刨除一元崇祯银元,其余的还有铜跟银的合金压制成的一分,五分,一毛,两毛,五毛,五种为辅币。陆魏敏单独拿出一枚半两的一元崇祯银元,但见泛着暗银sè,问道:“不知成sè几何?”

    东海笑了一下答道:“百分之七十五。”

    陆魏敏皱眉道:“这崇祯银元跟岛上,以前发行的银元,可有点成sè偏低啊!。”

    东海笑了:“比例刚刚好,大少爷说了,以前是百分之八十二,现在是百分之七十五,财务部发行崇祯银元,就让造假者无利可图了,我们用的可是水力轧辊机,人工费极低。”

    陆魏敏以前是个见多识广的海商,当然铸过私币,想起以前做铜钱银元时,只能用人工。如果一两银子等值的铜钱铸,或者要铸成等值的银元宝,那火耗、人工,乱七八糟的费用加起来可不低。陆魏敏看了,百分之七十五按照这个比例,规模小的不赚钱,风险大。要是规模大,有没那么多银子和铜料,而且也不具备,铁血会这种实力。

    而眼前的银币采用水力轧辊机压制。只要第二铸币厂的工匠上班,一开水力轧辊机,分分钟就能压制出几百枚银币。其成本,甚至都不到银币价值的百分之一不到。算上水力轧辊机损耗、人工开销,每造一枚一元的银币,收益居然达到了一成八,简直就是暴利啊!

    陆魏敏看着桌子上的崇祯银元想,大明的控制能力早己不如以前,无法利通天下,再加上与蒙古的互市导致西北边境太平,通过西北的军用物资转投入东北地区,使得由南至北的财富洄流陷入停滞,而新航路开辟使得东南愈福,西北愈穷,而饥荒的到来和调控不济,最终酿成民变。就像刚刚西江范围内发生的流民暴动,好彩大少爷救老百姓于水火之中。

    战狼的韩亮中尉带着大胖子傅明踩着脚踏车,一路奔向一号金矿的小峡谷的第二铸币厂。第二铸币厂的现金仓库里,韩亮和大胖子傅明见到了正在点箱数银子的东海和陆魏敏。

    打了招呼以后,东海一行人点完银箱就回到,小峡谷的第二铸币厂的会议室。会议室今天布置一新,椭圆形的会议桌上摆了十几碟水果、瓜子、花生、糖果等食品。

    厂长于虎和顾问崔二提来两壶开水,见财务部处长东海在整理桌子上的碟子,忙说:“处长!我来吧!”东海笑道:“没事儿!随便弄弄。于虎!韩亮,傅明,还有你老陆用上川岛新出的茶杯,谁喝谁倒。”

    韩亮和傅明时分拘谨的把军帽放在会议桌上,连忙站了起来,自己倒水喝。现在铁血会有了越来越明显的等级制度。虽然,先军政治的民务院,好像是录属于铁血军之下,但是民务院里面的处长不是中尉的韩亮和傅明惹得起的,加上这两位是大少爷的铁杆心腹。大胖子傅明还好说,毕竟他还是大少爷的远方表哥,韩亮是一五一十从个小兵,立了功劳才提到中尉,他是很在乎这份当兵的生计。

    财务部处长东海打完茶水随后,在放置有铁血军旗的会议桌上方坐下,厂长于虎和顾问崔二分坐在人东海的两边。

    大家都把眼光都投向财务部处长东海,财务部处长东海也笑容满面地看着大家,他的右手动了动,想摸一把脸,可又中止了。看了看工商部的处长陆魏敏,问:“开始吧!”

    陆魏敏点头说:“行!开始吧!”

    陆魏敏:“同志们!今天,我们有一件喜事,新成立的第二铸币厂成功的按时按量的,铸造了五十万枚一元崇祯银元,和三百万辅币!大少爷代表铁血会的同志们感谢厂长于虎和顾问崔二所作出的贡献,特此颁发五等星云勋章。”

    朱浩大少爷在上川岛吩咐刘瞎子制作,建立勋章奖章纪念章制度早就谋划了,朱浩甚至亲自设计了勋章的样式和等级。起初是没有制作条件,后来上了上川岛有了工业基础,压制银质铜质勋章已经不是问题。

    铁血会一共建立两类型的勋章,奖章,五月份刘瞎子已经制定了授勋受奖条例,勋章和奖章都在上川岛制作完毕。

    一类是民务院下属员工的功勋荣誉制度是嘉禾制度勋章,因铁血会勋章镶嵌有珍宝,故称嘉禾。工矿企业、交通运输和教育等部门服务。铁血会的工作人员有突出“贡献”时,就会受到一定的奖赏。嘉禾通体银质镀金一共有3类,共9等10种。

    而这一次给厂长于虎和顾问崔二是,9等勋章。嘉禾章通体银质镀金,绘嘉禾1茎5穗,其色黄叶绿,红色结绳,正中嵌红色宝石1粒。四至九等凡是褒赏名誉的,一次性给与赏金。一至三等,受勋者以后领取年金,均以此为据,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