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将士们如今士气全失,别说打仗,连吃饭的心情都没有,做好的一顿饭,还剩一大半,这么下去,将士们马上就会逃散。必须得找张大帅,让他给我们个说法!”
“说的是,一定要给说法!”
几名将官起声应和。
“要什么说法?败了就败了,都想想你们自己,这一场惨败跟你们自己无关吗?”苏仲随即反驳,制止住骚动。
“如果当初不是只顾着屁股对着敌人跑,何至于撤退二十里,就损失近万人?已经发生的事,今天就不说了。想要说法,得打赢几场仗,证明自己,然后才会有说法,不然军中这碗饭也不要吃了!”提起这场惨败,苏仲气就不打一处来。
但他很快冷静下来,现在再论对错,并没有意义,之后如何,才是当务之急。
“三条路,都说说,你们怎么选?”苏仲不想继续纠结不可挽回的失败。
“不管你们怎么想,我是不想回归德府了,在归德府一没地位,二没粮草,我不想跟他们一起打。”马上又将官开口。
“我也不回归德府,不想听他们指挥,看看他们的样子,装备倒是好,就是不像打仗的。他们打他们的,我们打我们的。”随即又有其他将官发言。
“对,不能回归德府,他们名不符实,可能根本就不会打仗,跟着他们,我们还会再败。我建议北上兴仁府,去找杨大人,现在我只信杨大人!你们呢?”有将官转头四顾,高声言道。
“我同意,我们就去找杨大人!杨大人率军北上一连拿下兴仁府周边数十个县,还将济州五万敌军打败,协助徐州宋军收复济州等四五个县,何曾打过败仗!反倒是张浚帅兵北伐,先从是在济州大败而回,损兵三万,不得不回撤盱眙,要不是杨大人率军北上,夺取兴仁府,击败济州五万金军,张浚哪还有机会再次率军北上?可他倒好,一掌兵权,就胡乱指挥,或许他就是因为我们是杨大人的部属,才让成闵乱来,让我们损兵折将,我绝不跟他打仗!”马上又将官应和,恼骚满腹。
“多余的话不要说,三条路选好就行!”苏仲出言提醒。
“那就没什么说的,北上兴仁府,去找杨大人!”
“找杨大人!”
“对,我们去找杨大人!”
。。。。。。。。。。
一众将官原本都统属于宿州大军,本来是要拿下归德府之后,与兴仁府合兵一处,共谋汴京,不想朝廷让张浚重新北上,又全权领了北伐之事,而接连拿下兴仁府、归德府的宿州大军,名义上都归北伐统帅府统辖,张浚一到归德府,他们就不得不听话,交出城防,帅兵出城。
随着张浚来到归德府,拿下归德府的苏仲、薛望就变成了外人,连重要的军事会议都只是列席,而无权发言,更不可能提出任何建议,将士们流血牺牲唤来的果实被张浚和带来的一众将领夺取了。
不知出于何等原因,身在兴仁府的杨丛义却没有得到张浚任何将令,既没让他出战,也没让他坚守,总之没有任何命令。相应的,张浚来到归德府之后,北上归德府的粮草物资和军资军械也没有半点北运兴仁府。
苏仲、薛望不知张浚和朝廷对杨丛义是什么意思,他们虽说近两年有不少战功,官职也升迁的较快,但比起军中资历,根本无法跟张浚带来的一众将领相比,自然小心翼翼,不敢忤逆。
可如今,由于张浚以及张浚手下人使坏,致使陈州、亳州军损失惨重,这种事不能忍,若继续跟他们一起走下去,迟早全军都被他们玩死。
经此一事,苏仲、薛望和一众将官都明白了,张浚和一众所谓的老将名将完全就是出于嫉妒,才让他们有今日之惨败。
“好,全军即刻北上兴仁府,去跟杨大人会合!”苏仲拍案定夺。
第681章 交底()
十月二十日,兴仁府。
帅府议事厅内,杨丛义、袁华、潘诚、苏仲、薛望等人齐聚一堂,共商大事。
“大人,这次在杞县我们本来不会败,损兵近万,责任着实在成闵!”苏仲辩解。
“过去了,就不要再提,追究谁的责任并无意义。记得多年前我就跟你们说过,打仗要跟靠得住的人、能共进共退的人一起打,不然失败在所难免。其实你们本不该败的那么惨,如果不是一心想要跑回大营寻求庇护,而是反身直面敌军,这一场胜败难料,即使不能胜,也可以从容退走。说到底,还是平常的训练疏忽了。都反思反思自己的原因,一味找别人的问题,目前来说并没有意义。明白吗?”杨丛义制止了对方的牢骚之语。
“是,大人。”苏仲心气已失。
“说说接下来的打算。”杨丛义的目光一一从四人身上扫过,而后道:“山东义军传来消息,完颜亮和辽阳的完颜雍正在河间府一带打的难解难分,一连打了多场,互有胜负,但从目前形势看,完颜亮的军队要比完颜雍强上几分,完颜雍要想趁火打劫,趁大宋北伐之际从北向南夺取河间府、真定府,应该没有太大的机会,估计最终还是要退回燕京,形成对峙。”
“不过,如果大宋攻打汴京太急的话,完颜亮很有可能退守真定府,放弃河间府,收缩战线,北方以防御为主,而后调集大军南下,先将大宋北伐军击败,图谋议和。说实话,大宋现在准备不足,一无北伐实力,二无北伐的民间基础,长江以南根本没有多少北伐意愿,江淮地区倒是有北伐意愿,可惜金军南下肆虐几个月,弄得百姓逃散,田地荒芜,人口只有过去的十之四五,需要时间休养生息。如果两淮地区民生不恢复,大宋不可能北伐成功。”杨丛义神情严肃。
“大人的意思是,这次北伐没有夺取汴京的希望?”薛望惊问。
“没有。三年之内,大宋都不可能北伐成功。”杨丛义给了肯定的答复。
“完颜亮在北方跟完颜雍大战,汴京兵力空虚,为何会没有希望?”不光薛望不认同杨丛义的说法,就连袁华、苏仲等人都有疑问。
北伐不成的话,他们之前可从未听杨丛义说过,现在忽然说起,他们怎能接受?
“我方才说了,一是大宋准备不足,几十年来不管是朝廷还是民间,从上到下都没有准备过北伐,先不说民间怎么想,就说军中,一直以来想的最多的就是不要让金人渡过长江,军队训练也都以防御为主,冲锋打仗的阵势有几支军队练过?这样的军队是没法进攻的。你们都见过正轨禁军,他们打的怎么样,都清楚吧,就那样未经专门训练的军队怎么收复中原?仅凭人多就行吗?就算行,如今朝廷又能调集多少军队?十万、二十万,还是三十万?一无足够兵力,二无粮草军资,这是此时大举北伐不能成功的一个原因。”
杨丛义稍稍停顿,接道:“另一个原因就在汴京地理位置,往北是富庶的平原,物产丰富,能为汴京提供源源不断的粮草,往西是郑州、洛阳,是汴京西门,不拿下这两个地方,别想取汴京,而要拿下洛阳,就得考虑西边的函谷关,函谷关易守难攻,从那儿东出容易,想要西进,汴京、郑州、洛阳全都得当先拿下。如此就有一个问题,想取汴京得先取函谷关,想取函谷关就得先拿汴京,这是一个死结,除非川陕与两淮共同出兵,让金人东西不能相顾,否则绝无可能。另外,汴京城墙有多高,有多厚,你们有谁见过?想当年金军二十万围汴京九月,城内守军不过五万,他们也没能攻下来。宋军如今去攻汴京城也是一样,纵使能有三十万大军围上几个月,也不可能轻易破城。”
“我说的够明白了吧,此时大举北伐不可能成功,只能步步为赢,徐徐图之。”杨丛义看着众人,今日方才跟他们交底。
众人沉默了,细细一想,确实如此,根本就不可能北伐成功,能夺取兴仁府、归德府就已经是意外之喜,再想贪图更多土地功勋,等待他们就是失败,重新退回江淮。
“既然大人早已知道不可能北伐成功,为何还要带我们北上?”袁华心里的疑问很多,而这一个排在第一位。
“原因很简单,不能让朝廷跟金人议和。一旦开始议和,大宋便再也没有北伐的机会,因为临安可能就此失去北伐的意愿,皇帝失望,主和派必然乘势而起,过去二十多年大宋是何模样,你们应该清楚。如今新皇有恢复中原之意,我们无论如何都该给他希望,况且朝廷也该到换一换风气的时候了,主和派绝不能再把持朝政。要想主战派在朝堂上站得稳,我们在前线必须要能打胜仗,这就是我为何会在徐州北伐失败后,匆忙引兵北上兴仁府的原因。”如今众人心有疑问,杨丛义也不想再隐瞒,要成就大事,就得跟周围的说些心里话,分享一些秘密,前线涉政,就是危险的秘密。
众人一听,心下大惊。
前线军将牵涉朝政历来都是大忌,现在杨丛义直接说给他们听,他们便有同谋之嫌,一旦主和派当政,此事被挖出来,他们谁都跑不了。
此时说出,如此以来,他们与杨丛义结结实实的就是一条船上的人,谁也脱不了干系。
“都不必担心,北伐是朝廷大事,只要我们在前线打胜仗,便只有功劳,没有罪过!”杨丛义见众人似乎被吓到,赶紧给他们宽心。
“可如今北伐注定失败,我们何去何从?”袁华脸色有些难看起来。
“归德府北伐军可以失败,但我们不能。只要守住兴仁府,一有机会便北上攻取州县,给朝廷以希望,北伐就能继续。这次北伐最好的结果是攻破汴京城外的防御圈,抵近汴京城下,但也仅限于此,最坏的结果是张浚率领的北伐军被金军击败,退回陈州、亳州、宿州,但只要兴仁府不丢,朝廷那些主战派大臣就不会同意议和,因为收复中原的希望还在。”
杨丛义的目光再次从众人脸上一一扫过,而后说道:“所以,我们接下来的任务便是好好练兵,加固城防,做好坚守兴仁府的准备!”
“若金军击败张浚的部队,以大军围困兴仁府,我们能坚持多久?”杨丛义忽然告诉他们北伐不能成功,众将心里都有疑问,同时也有些许失落。
“最多坚持三个月,金军就得撤退。”杨丛义胸有成竹。
但苏仲、潘诚等人似乎不是太相信,从他们眼神中可以看出来,他们希望得到进一步解释。
只听杨丛义道:“不妨告诉你们,我们在北方并不是一支孤军,即使归德府重新被金军占据,我们也有回缓的余地,嘉祥以东是济州,济州东边是忠义军占领的山东,整个山东东路南到沂州,北至济南府,西至东平,都在忠义军手里,我已跟山东忠义军取得联系,必要的时候,他们会出兵策应。我想,一旦金军敢将大部兵力南调,忠义军便会率军西进,直击大名府等汴京与真定府之间的重要州府,迫使完颜亮率军北归。”
“山东忠义军?没有统一训练指挥的农民军,能攻城掠地?”苏仲首先表示怀疑。
“不能攻城,他们是怎么拿下整个山东东路的?不要怀疑他们的实力。济州三万多金军覆灭大野泽,就是山东忠义军的手笔。我听说义军之中,能人异士不再少数,未加训练就能攻城掠地,若稍加训练,直接攻取金国重要州府也不成问题。”杨丛义举例释疑。
不等众人再就义军之事发问,杨丛义又道:“据我所知,山东忠义军其实跟辽阳的完颜雍也有一定关系,虽然不是附属关系,但至少他们之间有合作,不然只凭忠义军自己,他们养不起十多万人。所以,只要完颜亮敢把金军主力南调汴京附近,忠义军和完颜雍的燕京金军必定不会错过南北合击的机会,到时候完颜亮的大军还得乖乖的调回真定府去。我们在兴仁府有八万兵力,只要不贸然出击,自保无虞。”
此为宽心之语,但众人的关注点却在山东忠义军跟辽阳完颜雍的关系上,听闻这个消息,心下又是一颤。
杨丛义时刻关注他们的颜色,岂有不明他们心中所虑之理。
于是马上又道:“不必担心,山东忠义军没有自立之意,辽阳完颜雍也没有跟大宋朝廷取得联系,更没有得到朝廷承认,即使大宋朝廷知道辽阳完颜雍,也只会把他当成金国内乱的一股势力,跟各路义军并无多大区别,他们之间有联系,与我们跟山东忠义军有联系,并不会有什么影响,毕竟朝廷的对手是完颜亮,不是完颜雍。”
第682章 交心之语()
“还有,如今金国内乱,正是我们大宋收复故土,驱逐北方蛮夷的最好机会,如果不能把握,等完颜亮平定内乱,或是辽阳的完颜雍打败完颜亮,统一金国,我们就再也没有机会。不说功勋和青史留名,为了大宋百姓和我们自己家人安居,也必须打赢金人,哪怕我们要丢掉性命,何况作为军人,不就是保家卫国,付出和牺牲在所难免,把我们自己的利益置之度外,方能全力以赴!”
杨丛义想了想,还是应该给他们讲些大道理,打一打鸡血,纠正已经存在于他们心中的个人利益问题,一旦军队开始关注个人利益,想打胜仗就难了。
众人听完这话,顿时不语。
他们心里想什么,杨丛义很清楚,毕竟在一起共事十几年,看着他们一步步成长起来,从带领指挥几百人,到如今率领指挥几万人,手中的权力变多了,获得的利益大了,很容易就会忘记初衷。
当年招募这些人组建宣威军,除了建功立业,出人头地,更重要的是要维护大宋,保护大宋百姓,收复中原也是理想之一。
眼前这几人当初可不是普通百姓,他们要么本就是禁军一员,要么曾经在北方跟金人打过仗,因为新军非同一般的招募标准和理念,他们才走到一起,拼了这么多年,方有今日的成就。
只是多年过去,每个人的身份已经大有变化,都统帅万人,杨丛义便很难再像之前一样跟他们谈心、交心,至于他们的理想,更是无人再提起。
“这么多年来,不管其他军队如何逍遥,我们一直在努力训练军队,为了什么?记得当年在鹜州选将营时,我跟你们说过,所有的准备都是为了对抗金人。只是当初没有说的太清楚,只跟大家说宋金和议十年内必会撕毁,并没有跟大家说,随之而来的会是什么,是大宋灭亡,还是迎来北伐中原,恢复旧地的机会。那时我也不知,只是隐约觉得一旦和议破灭,或许会有机会终于中原。作为一个大宋人,能在有生之年,迎来一个恢复中原的机会,该是多么难得!若能参与其中,一旦成功,该是多大的荣耀!为了这份荣耀,即使拼上性命,也是值得的!”
杨丛义看着眼前四人。
片刻后,接道:“我不图虚名,也不求高官厚禄,心中所想,便是以毕生之力,恢复中原。十几年前如此,现在依然如此!”
“眼前这个恢复中原的机会,如果不能拼尽全力去抓住,等金国内乱平息,大宋将永远失去机会,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大宋便会灭亡,不是灭于金人之手,便是灭于北方的其他异族之手,就跟辽灭于金,汴京灭于金一样,大宋会迎来灭亡之日。当此之时,我们只有奋起一搏,才有机会扭转乾坤。若前线将官心存私利,大宋必灭无疑!”
众人相顾,默然无语。
“大人,能不能北伐中原,应该是临安做主,我们哪里能左右得了他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