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燕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燕王- 第3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在杨丛义、陆游忙着给临安勋贵和官员送福利的时候,黄琦来到回易处,带了几份任命文书。

    杨丛义两次督造回易,护卫船队与南洋西洋互通有无,为大宋带回诸多异宝奇珍和百姓生活所需,功勋卓著,特此擢升武义大夫,任东染院使兼任回易使,督领回易处,无需去东染院任职。

    汤鷽两次督造回易,让大宋丝绸、瓷器和茶叶远销海外,换回无数大宋百姓所需之物,收集金银众多,缓解大宋国库空虚之忧,虽是武学出身,回易之道,颇有建树,功勋斐然,然风云不测,身陨海外,大宋朝廷痛失良才,感念其功,为使英魂重归故里,特此追赠为剑浦县开国子,子孙百代,世袭此爵。

    沈缙、陆游以学子之身随回易船队穿行四海,不惧巨浪狂风,幽渊深海,访南洋、西洋诸国,期间协助回易,护卫船队,多有功勋,特此二人进士出身,授登仕郎,任回易参军,各领其职。

    与此同时,黄琦也带来了回易继续进行的命令,本钱三百万贯,利润要求三千万贯,同时要求为使回易能长久进行下去,船队规模和货物总量较上次要有所缩减。

    杨丛义自然无不答应,满口应下,这正是他的想法。

    黄琦还有很多事要忙,重要的事情说完便匆匆离开,有些事也没有来得及细讲。

    比如,之前划归回易处管辖的精武军是否重回殿前司编制,精武军统制是否要再任命,护卫军营地是否继续设置在流求等问题,都没有明确的说法。

    朝廷不说,杨丛义便不问,但随之而来就有一些问题,精武军的粮饷若是一直由回易处支付,回易处哪里有那么多钱,这次赚的钱绝大多数都上交给了朝廷,最值钱的金银珠宝、珊瑚玉器也运进皇城,除了现有几船半送半卖的货,回易处如今是没有多少现钱的。

    天下太平,朝中不会有人想养军队,在多数人看来,与其把钱给武人糟蹋,不如办些看得见的事,因此他们巴不得吃朝廷粮饷的军队减少,如此他们就有更多的钱粮能用在别处。

    精武军这摊子事,如果没人过问,自然就是回易处的事,既然杨丛义有心把精武军推回去,只要回易处不撤销,朝廷就有理由不同意,毕竟回易处还在,回易还是要做,船队还需要有人护卫。

    所以,目前看来,精武军应该已经与回易处绑定,吃饭粮饷问题,要靠回易处自己解决。

    钱粮的问题,杨丛义其实不太担心,毕竟回易处手里还有几船货,即使半卖半送,也能筹集到不少钱财。

    但随着沈缙赶回临安回易处,零售货物的行动停了下来。

    他给了三个停止低价零售的理由,一是消息传到明州,便有商贾对这种行为提出抗议,因为这会影响他们的利益,双方关系闹僵,不利于后期合作,二是半卖半送,勋贵和那些官员也不一定会领情,说声回易处的好,甚至还可能适得其反,真正对西洋货有兴趣的,也不会磨蹭数十天,再卖下去没有意义,三是皇帝一般会赏赐群臣一些稀有的东西,比如这次带回来的西洋货物,若每个京朝官员家里都有半买半送的东西,皇帝赏赐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沈缙的三个理由,都很有道理,特别是第三个理由。

    杨丛义听后马上下令停止零售,接着对外宣称,回易处没货了。

    接下来问题就有些麻烦了,已经宣称没货的回易处如何神不知鬼不觉的处理剩下的几船货?

    就在一筹莫展之时,杨丛义想起了陆游之前的建议,远销金国、西夏!

    西夏是不可能的,陆路太远,根本运不过去,而金国可以走海路,这个季节还是南风盛行之时,顺风北上不难,但能不能顺利跟金人交易却是大问题。

    如今宋金两国虽然议和多年,相安无事,但两国边境也不可能随意通行,更别说要把海船停在金国的土地上跟他们交易,遇上不讲理的,直接把货物抢了去,他们找谁做主,找谁说理?

    三人商量许久,拿不定主意。

    无论如何,将货物带去北方金国绝对值得一试,也许就能换回想要的牛羊、马匹,或是真金白银。

    但问题在于,三人谁都没有去过北方金国,更别说跟他们做交易。

    北方商贾!

    杨丛义猛然想起几年前在兴化任职时,接到的那件药材走私案,跟他们交易的不就是金国商贾吗?那生意孟大人有参与,介绍几个金国商贾认识,应当不会有太大问题。

    他把想法一说,沈缙、陆游虽然不是很赞同,可一时之间,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同意试试看,先接触接触。

    然而北上金国,也不是说走就能走的,就跟下南洋一样,也得做些准备,不能贸然北上。

    回易处的零售停止了,可那十几艘船和神舟却还停在钱塘江里,有些没采购到货物的人不死心,时不时就会去刺探询问,时间一长难免露出马脚。

    为避免麻烦,三人分头准备,沈缙带领十几艘海船和神舟离开临安,移驻昌国,杨丛义则由陆路赶往兴化,联系可靠的金国商贾,陆游留守回易处,处理回易处与勋贵、京朝官的关系。

    议定之后,三人立即分头行动。

    沈缙带领船队离开临安,杨丛义催动快马直扑兴化。

    不停的换马,每天奔行七八个时辰,杨丛义终于在半个月后赶到兴化。

    未曾进城,便直奔孟府,面见孟大人。

    刚好今天孟大人无事在家休息,哪里也没去,据他说,若是晚来一天,再找到他恐怕就是半个月后了。

    一番叙旧,又回答了一些问题,杨丛义这才将向孟大人提出协助的请求,请他介绍几个金国商贾认识,他有要事要去金国一趟。

    眼看杨丛义急切而慎重的神情,孟大人没有追问他作为一个在职官员要去金国何事。

    杨丛义的运气非常好,孟大人告诉他,城外的港口正有两艘船准备启程北返金国,船上就有金国商贾,而他也刚好认识。

    于是当天便有孟大人做东,邀了那金国商贾与杨丛义见面,介绍二人认识。

    那金国商贾姓鲁,四十多岁,本是汉人,靖康之乱后没有南渡,一直留在老家,后来就成了金国人,这些年跟大宋的关系一直没断,每年都会来做一趟生意,从北方把牛皮、羊皮、牛筋等南方少有的货物运过来,再把南方的药材运到北方去,这次就是来做药材生意的,五天之后,船队就要离港。

    杨丛义直接告诉对方,他有一批南洋货想运到北方,又怕找不到销路,不知道他有没有门路,或是帮忙销售。

    那鲁姓商人先是问了货物详情,后又问了具体数量,而后表示,北方人没见过没用过的东西恐怕很难出售,他是做药材生意的,虽然不能帮忙销售,但给他介绍几个商贾认识,还是没有问题的。

    听了这话,杨丛义稍稍放心来,生意人谨慎一点才是正常的,若是连什么货都不认识,就大包大揽,胸脯拍的砰砰响,那肯定有问题。

    孟大人与鲁掌柜认识多年,有他介绍担保,杨丛义马上跟他约定,五天乘他的船北上明州昌国县,而后带领船队奔赴北方,还承诺,事成之后,必有重谢。

    之后,杨丛义快马加鞭赶回泉州,这次北上怕是要到冬腊月才会回来,需得回家交代一声。

    一回到家里,顾清尘便告诉了他一个好消息,莲儿怀上了,杨家又要添丁了。

    当晚一桌丰盛的饭菜,三人以茶代酒,庆祝了一番。

    饭毕,顾清尘代表杨丛义送了莲儿两件首饰,一件玉簪,一个玉镯,感念她多年来的辛苦。

    当天晚上,顾清尘跟夫君商议之后,决定要雇佣两个下人,照顾莲儿的生活起居,莲儿怀孕,不能再乱动,再加上一个两岁多的孩子,她直言实在是忙不过来。

    杨丛义无奈,早知如此,何必要多生孩子,不是自己找罪受?

    当然这话他不可能说出口,不然又要争辩争吵,弄的不欢而散。

    他告诉顾清尘,家里的事她自己做主就行了,雇佣什么人,雇佣几个人,其实不用等他回来决定。

    但顾清尘并不认同他的想法,家里多一个人少一个人,他是家主,哪儿能不做决定,否则不是要乱套了? 富品中文

    

第540章 船上遇故人() 
家里的事杨丛义不太管,他知道她是好心,一心要做一个合格的夫人,合格的主母,对他来说,有这些就够了。

    在家陪了她们两天,雇佣了两个下人,便匆匆离开,赶赴兴化港口。

    鲁掌柜的两艘船都不算大,两千料左右,不过货物却装的很满,听他的意思这次回去要大赚一笔。

    商船顺风北上,走走停停,用了将近半个月时间才赶到明州外海,昌国附近。

    鲁掌柜的两艘商船在昌国靠岸,补充淡水,暂时休整,等待杨丛义整顿船队。

    回易船队只有三船多可对外出售的货物,若全部在大宋出售,换回来两百万贯钱不成问题,但北方金国与大宋民情不同,能不能卖出好价钱不好说。

    杨丛义的意思是一部分货物换金银,另外一部分只换牛、马匹,流求营地要开荒,要建马场,很缺这种东西。

    沈缙没有异议。

    两人一合计,若是能顺利换到牛马,就需要很多船只运输,于是暂时停留在昌国的空船,包括神舟,全部跟随北上。

    当鲁掌柜看到杨丛义的船队之后,惊的下巴都快掉下来,因为这个船队实在太庞大了,这么多船,一趟生意不是要赚几百万贯?

    随着他想到对方是来自临安、绍兴、明州一带,乃大宋最为富庶的地区,心中便慢慢释然了,这些地方出来的商贾,哪个不是巨富,十几艘船在他们自己看来,应该不算什么。

    然而那艘神舟,却是他不曾见过的庞然大物。

    回易结束之后,神舟上已经没有太多贵重物品,只要不是外人,可以随意上去体验观摩。

    鲁掌柜对神舟渴望的神情,杨丛义看在眼里,于是马上邀请对方登船参观。

    甚至邀请他一道住在神舟上,如此一来,他们还能多多交流,说不定以后还能在生意上有更多合作的机会。

    对方是拥有十几艘大船的巨富,若能合作,跟他一起赚大钱定然不是问题,鲁掌柜谢过之后,当即带了几个随从登上神舟参观,而后更是毫不推谢的直接在神舟上住下。

    说到北上行程,据鲁掌柜所言,因为他们的船小,不抗风浪,只能沿海岸航行,如果遇到大风大浪,他们就能很快靠岸,登岸躲避,所以他们要回到密州,至少需要一个半月时间。

    一个半月?

    这个时间不止杨丛义不能接受,就连不知密州具体在何地的沈缙都不能接受,一个半月时间,他们都能从明州到琼州了,时间宝贵,哪儿能浪费在海上。

    于是两人稍一合计,便跟鲁掌柜提了个建议,他们船队空船多,也都是大船,能抗风浪,在海上航行还比较安全,他的两船货可以搬到他们船上来,这样一来,回密州就能节省很多时间。

    鲁掌柜没有立即答应,犹豫再三,直到杨丛义告诉他,到了登州,生意做成他们可以送他两条新船,他这才同意转货,丢掉他的两艘旧船。

    三天后,船队离岸入海,风帆全张,顺风北上,根据杨丛义给的海图,由一艘商船打头带队,直奔登州。

    一天,杨丛义在甲板吹风,欣赏无边海景,却听身后忽然有人轻轻叫了一声“杨大人”,心下顿时一惊。

    在决定船队北上之后,“大人”二字船队内外禁止提起,都称杨丛义为大掌柜,沈缙为二掌柜,就是为了避免麻烦。

    不知对方来历,杨丛义便假装没听到,没有回头,继续远望碧蓝而空寂的大海。

    “大海广阔幽远,初时好看,别有一番意味,可看的久了,会让人产生一种渺小无力之感,无限悲凉,便油然而生,我也就不敢再看了。不知杨大人在看什么?”

    轻轻的话语在继续在身后响起,言语之间带有无尽的愁绪。

    那声音很轻柔,像是女子的声音,有些耳熟。

    蓦然转身,一张熟悉的脸庞就在杨丛义身后三尺。

    “怎么是你?”

    “如同鸟雀一般,在家里呆的烦了,便想飞出来看看,但这海上也不过如此啊,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美好。”

    说话之人不是旁人,而是多年未见的孟芸娘,如今一身男儿装扮,虽未化妆,但那张脸,很容易辨认。

    “你怎么会来海上?孟大人知道吗?”

    见到她,杨丛义很是震惊,她是官家女儿,平常都很少出门上街,孟大人怎么会同意她独自出来,还跑到这么危险的海上?

    “我爹都快要跟我断绝父女关系了,怎么还会管我。”

    孟芸娘看了杨丛义一眼,有些自嘲的轻轻一笑,而后将眼睛移向广阔的海面。

    “怎么会这样?”

    杨丛义此时是一脸懵的状态,之前见孟大人,他不是还好好的,看他心情,也不像是跟女儿闹矛盾的样子,怎么会闹到这种地步?

    “杨大人就别问了,你还能替我们解决父女关系啊?”

    孟芸娘脸上看着像是带有笑意,但从言语之间,能听出她心里的无奈。

    面对这种情况,杨丛义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好,他跟她也不过只有数面之缘,前后相见不会超过五次,说的话也就只有寥寥数句。

    只是她一个年轻女子,忽然出现在前往金国的船上,让他很不能理解,孟大人跟他关系很好,算是忘年之交,如今他的女儿来到海上,他无论如何也得弄清楚缘由,再把她完完整整的带回去,不然以后他可没法再见孟大人。

    “你随船北上,想去哪里?”

    杨丛义微微一笑,还是先跟她拉近关系,熟络起来再说吧,现在船队已经离开大宋,中途返回时不可能了。

    “随便走走,船队去哪儿,我就去哪儿。天下这么大,二十多年来我却只在几间房舍之间来回徘徊,趁着还未嫁,我想出来看看,见见外面的风景,等以后出嫁了,怕是再不会有机会走动。你看,这大海,这天空,多好看,多干净!”

    孟芸娘忽然笑起来,开心的像个孩子。

    她其实就是个孩子,在杨丛义看来,没出嫁的小女子都是孩子,即使她应该已经二十来岁了。

    “天下很大,大宋也很大,哪儿都能去,也很安全,为什么要到北方?要受这颠簸之苦?”

    杨丛义不是很理解她的想法,想出去看看,其实哪儿都能去,兴化附近的泉州、福州,或是南剑州,都有很多山清水秀的地方,真想去,不会没机会。

    “我以前从来没出过海,连船都很少坐,后来就喜欢上坐船了,我觉得坐船很好,水里很干净。听你说,你到过最远的地方是西洋塞尔柱国事吧,离这儿多远,几个月能到?有生之年,我也很想去看看呢!”

    孟芸娘笑着,扭头看了杨丛义一样,眼睛里闪动着某种不可名状的东西。

    就在这一刻,杨丛义似乎想起了些什么,但又难以清晰的提取。

    “塞尔柱啊,那是一个很远的地方,从泉州出海,如果顺利,走走停停要一年多,来回两年吧,其实那边也没什么好看的,没有大宋好,若不是为了回易,谁会去那等地方。大宋山川秀丽,若要看风景,真没必要出去。”

    “若是没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