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尘将剑尖举到眼前一尺之内,细细一看,之间剑尖之上留有一丝血迹。
距离清尘很近的白二娘也看到剑尖上的一丝红色,赶紧问道:“夫人,要不要去追那贼人?”
“天太黑,别追。”
清尘上前几步,俯身捡起落在地上的剑鞘,转身朝院中走去。
“夫人,那是鬼吗?”莲儿远远的见夫人从黑暗角落处回来,赶紧喊道。
“哪有鬼,是个贼。”清尘快步回来,与此同时,他不时的回头往院墙处回望。
“夫人,那贼被你赶跑了吗?”莲儿看了看夫人手中的剑,又望望那个黑影存在过的角落。
清尘没有回房,转身站在屋下,朝四周院墙望去,朝院内黑暗中望去。
“夫人,那贼应该不会回来了吧?受了伤应该早跑了。”白二娘话虽然这么说,但她手里拿着的木棍却没有半点放松。
“不知道。不知道那贼人是什么时候潜进来的,从哪儿潜进来的,看他那身装扮,不是一般的贼,还是小心点。今晚夫君不在,就出了这等事,你们都不要回去睡了,就在这儿守夜。”清尘紧盯着院门处,不敢有丝毫放松。
“莲儿,去搬三把椅子出来,我们今晚就在这儿坐着。”
“是,夫人。”莲儿应了一声,赶紧进屋。
不多时,便把一把椅子放在夫人身后,正要再进屋,白二娘道:“我去搬吧。”
清尘没有说话,当即在屋檐下的椅子上坐下,左手剑鞘,右手长剑。
白二娘很快搬出两把椅子来,摆放在屋檐下。
“站着做什么,都坐下吧。”
“是,夫人。”
清尘一声吩咐,莲儿当先在靠近夫人的椅子上坐下,白二娘见莲儿坐下以后,她才慢慢在靠边的椅子上坐下。
主仆三人坐成一排,背靠房屋,面朝院子,看着院子院墙,也望着满天星斗。
院中安安静静,沉默许久以后,听白二娘道:“夫人刚才好厉害啊,一剑就把那贼人吓跑了。”
莲儿自豪的回道:“那当然,我家夫人自小练武,已经练了十几年,还亲手杀过匪徒呢!”
“夫人可太厉害了!二娘要是也会武功,就不怕被人欺负了。”白二娘回道。
莲儿道:“练武可不简单,夫人教了我好久,我都没学会,太难了。”
“别说话,贼人受伤不重,估计还没走远。”
清尘低声一语,两人马上闭嘴,不再开口。
夜深了,更静了。
第428章 最终决断()
一宿过去,天亮了。
杨丛义没有回来,枯坐一夜的三人在天色大亮以后再也坚持不住,几乎就要坐在原地睡去。
可清尘作为一家之主,她怎能安心?
叫上莲儿和白二娘一起,三人小心翼翼,出了院门四处察看一番,周围早已没有贼人踪迹。
昨晚那黑影翻墙而过的地方,只留下几滴早已变黑,干了的血迹,顺着血迹寻了一丈多远,再也看不到半点痕迹,要么伤的不重及时止血了,要么被贼人趁夜将血迹擦去。
三人回到院内,各个房间检查一番,没发现有什么东西丢失,清尘这才稍稍放心下来,看来那贼人应该是潜进院内之时,刚好被回头的莲儿发现,他还没来得及有任何行动,便被赶了出去。
清尘一阵阵后怕,要不是莲儿发现了贼人,那贼人不知道要偷走多少东西。
坐了一宿,又累又饿,白二娘简单做了些饭菜,三人先后吃过,这才轮流进屋休息。
临安城里,从日暮到清晨,从清晨到正午,不论刮风下雨,还是骄阳烈日,没有任何一刻不喧嚣,没有任何一刻不热闹,他们似乎不知疲倦,从清晨到日暮,从日暮到晨曦,整日绽放在自己的天地。
街上一片祥和热闹,殿前司都指挥使衙门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安静的十分异常。
因为几乎每一个人都知道,都指挥使大人发怒了。
执行军法,十军棍打完,那挨了打的将校拖着疼痛的身体再次走进都指挥使大人的官署。
“大人,末将领完军法!”那将校在杨存中身前,站稳身体,抱拳禀报。
杨存中面无表情,将拿在手里的文案丢在书案上,一言不发,盯着那将校。
过了片刻才道:“是不是跟你说不要蛮干?”
“是,大人说过。”那将校咬牙回道。
“既然说过,你为何不听?”杨存中依然生气。
“末将派人盯了好几天,她从不外出,实在打探不到她的信息,这才出此下策,抵近察看。”被打的将校回道。
杨存中沉默,时间紧迫,短时间内他必须要弄清楚杨丛义一家的底细,如果没问题,就要有重任托付,他催的急,属下也不能不急,真论起来也怪不得他们,于是脸上神色稍缓。
“可查到消息?”
“探子太心急,刚进院子就被发现,不得已只能退走,但也带回来一些消息,探子说那女子武艺高强,一手剑法使得很精妙,绝对有实战经验,不是大家闺秀的花架子,还听下人说那女子练武十几年,还曾亲手杀过人。”将校忍痛回道。
“练武,杀人,那就不是大户人家出身。”杨存中随后又问道:“据你们观察,那女子是何出身?”
“大人说的对,那女子确实不是大户人家出身,据探子报来的消息,就在前几天他们在家里立了一个牌位,经查他们制作那牌位不是祭拜爹娘父母的,而是用来祭拜授业恩师,那个牌位正是为女子恩师所立。再从女子一身剑法武艺、杀人经历来看,多半出自江湖门派,或是山野隐士。结合他成亲时机来推测,二人相识或是成亲时间,应当在他入武学之前,他在入武学之前,不过是山野小民,还曾在太湖、怀宁衙门做衙役捕快,身份低微,能跟他结识的,应当不会有身份地位,所以那女子极有可能出自山野草莽。”将校一番分析,便将清尘的身份说了个**不离十。
杨存中显然比较赞同手下的推测,既然他的夫人出身一般,那他就不会受到他夫人一系的拉拢,他在官场之中认识的人又极为有限,有交情联系者也只有寥寥数人,他可能主动结交的官员,他对别人来说无用,没有结交价值,放眼跟他有过交集的在京官员之中,会主动找他的恐怕也只有黄大人一人,其他几个官员,如户部右侍郎戴骢、枢密院都承旨何谓、礼部侍郎陈诚之,就是他登门求见,他们也不一定会赏脸见他一面,更不要说结交。
由此来看,杨丛义在南剑州的所作作为,应当如他那日所述,全是出自本心,没有任何人提前授意,更不可能参与谋划,一切的起因还是神骑军太多大胆放肆,而他一开始又受当地知州巧言所欺,为州衙所利用,这才在神骑军中找出了三十多个凶手,好在后来他用逃兵之计,斩断了州衙追索神骑军责任的意图。从最后的结果来看,期间所为还是可圈可点。
至此,他是忠是奸,杨存中已经找到答案。
“他家不要再去探查,记住了?”杨存中吩咐道。
“是,大人!”将校抱拳应是,而后拖着受伤的身体退了出去。
杨存中再次拿起书案上的文案细看,这文案不是别的东西,正是兵案报上来的几份章程之一。
其中两份呈给了皇上,剩下的几份,内容也不少,他也能从中看出一些东西,整个章程虽然看起来十分完整,但还有很多细节待补充完善,且有许多回还的余地和自由发挥之处,若再仔细想想又能发现那些东西虽然没有写在章程里,但又似乎隐隐包含着那些东西,整个章程前后呼应,是一个非常完整的东西,其中还暗藏着一些看不见,也捉摸不透的东西,但以他从军多年的见识和理解来看,章程中看不见的东西对打仗却十分有用。
看来这个杨丛义还真是个可堪培养之人,武学一年多没白学,之前在海外、广南打的那些胜仗也不尽是因为对手太弱,行军打仗还是有他自己的一套。
杨存中将章程放下,是该做个决断了。
呈给皇上的选将章程已经批红,虽然最终打了很大折扣,但也在意料之中,不是不能接受。
但朝廷给出的统帅人选他不是很满意,他想要的是在军中有名气有资历的统帅,如此才能鼓舞士气,可朝廷指定的却是年轻的没有任何军旅经历普安郡王,他虽任常德军节度使,可那不过是挂名而已,常德军在哪儿估计他都不知道,安排这样一个统帅,可见朝廷根本就是把这次的选将操练当成了儿戏,一个久居临安宫中和王府的王子,能懂什么军事,不过就是派去搅局,或是混些资历。
可对此,杨存中也不能再说什么,他虽是统管殿前司禁军的,可他的调兵权限极为有限,几乎全归于朝廷之手,安排统帅他更是说不上话,只有听话的份。
此次选将对殿前司、对所有禁军来说都极为重要,既然统帅不行,殿前司派出去的主事之人就必须得力,不然这一番大动干戈就白费了。
殿前司有带兵资历的人不少,但真正愿意离开临安几个月去带兵选将的,真还找不出几个,这十年他们早已过惯了安稳的日子,没几人愿意出去风餐露宿,可那剩下的几人他又不放心,对他们来说临安就像是牢笼,一旦离开临安,他们怕是会花天酒地、吃喝玩乐,直接就把选将之事抛在九霄云外,到最后免不了又是弄虚作假,糊弄殿前司,糊弄朝廷。
杨丛义,他已经斟酌了很久,这选将章程肯定是他写的,他组建过新军,做过监军统过兵,打过仗立过功,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可无奈他实在过于年轻。
如果把这等殿前司大事交给杨丛义来办,他自己会不会有压力暂且不说,恐怕没人可以放心。统帅二十多岁,主事之人二十多岁,所有参与挑选操练的将校士兵也是三十岁以内,没有老人压阵,不是会出乱子,就是最后变成儿戏,一切筹备、愿望都成空。
但眼下不管是殿前司,还是整个禁军之中,可用之人真的没有了,因此才要选将,挑选年轻将校加以培养,而以现有信息来看,杨丛义无疑是军旅之中年轻将校里的佼佼者,否则也不会将他从军中调来殿前司任职。
其实杨存中的选择不多,兵案其他两人他根本不会选,张兵案圆滑爱财,无事装病,连署衙都不愿意去,更别说让他长时间离开临安,另一主事孙淼,从来就没去过军中,官职是得自恩荫,几乎就未曾离开过临安。
其他诸司衙门更不必说,不升官不给钱,谁愿意揽兵案的事,可殿前司诸司衙门的官职一个也不缺,等着排队的不知道还有多少,哪能胡乱承诺办好选将之事就给升官,那以后一吩咐他们办事,诸司各衙门就要求升官,他哪有那么多官职给他们安排,何况安排官职也不是他说一声就算的。
因此,不论如何考虑,不论从哪方面看,就目前来说,杨丛义就是唯一的选将主事人选。
杨存中思来想去,最终下了这个决心。
“来人,去兵案把张兵案和杨秘书叫来。”
他一声吩咐,一校尉马上应是,匆匆离去。
这个决心一定,混乱的思绪渐渐稳定下来,但愿他能办成此事。
第429章 这是机会()
果如杨丛义所料,实战演习选将之事,最终还是落到他头上。
在都指挥使衙门,都指挥使大人说的很清楚,殿前司临时设立选将司,都指挥使兼任正使,杨丛义任副使,由他具体负责选将之事,不光兵案要协助,若有需要,殿前司诸司衙门全都要协助。
除选将司外,还要在婺州义乌县设立选将营,普安郡王为统帅,殿前司选将司副使任副帅。
在任命文书正式下达之前,杨丛义可以继续在兵案办公,之后就要去都指挥使衙门。
杨存中如此安排,便是要想尽一切办法,提高选将的影响力,降低杨丛义主持此事的阻力,他自己兼任选将司正使,那么纵使杨丛义主事之时有些行为常人不能理解,他们也不会轻易向杨丛义发难,减轻他的压力。
都指挥使大人这么安排的用心,杨丛义还是能看得明白,选将司的地位拔高,那他主事之时就能轻松不少,令出都指挥使衙门,其他人哪有不听的道理。
但他也明白,这都是暂时的,一旦此事完成,选将司马上就会撤销,他还是会回到兵案去,不能因为突然提高他的地位,给了他一些权限,他就有了跟诸司正副使平起平坐的能力,不过是权宜之计,一片昙花而已。
认清定位,才不至于飘飘然,得罪一些不能得罪的人。所以,从都指挥使大人告诉他任命那一刻起,他就明白,即使给了他独立做主的权限,他也不能真的行使,所有命令都必须出自选将司,出自选将司正使,而他只是一个执行命令之人。
临安任职不同于回易船队,也不同于宣威军,这两个地方盯上的人少,且都远离临安,几乎不会有人插手,很多事他都可以决断,但在临安,他就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小角色,看不顺眼,随时就会被人踢开,不得不低调再低调,小心再小心。
方才在都指挥使官署,他们没有聊任何关于选将的具体事项,只是告诉张大人关于选将章程之事,说他呈报的章程很好,朝廷已经批复,可以马上按章程施行选将,原本是要兵案全权负责此事,但考虑到张兵案身体不太好,恐怕难以适应长时间外出,兵案又无其他合适人选,所以将此事从兵案单独提出,再建一个临时机构负责。听到这话,张兵案自然心喜,他才不愿意招惹那么麻烦、又吃力不讨好的差事。
随后马上又说了设立临时机构选将司之事,直接宣布将杨丛义借调到都指挥使衙门,临时担任选将司副使,并告诉他们,选将司副使将担任选将营副帅。
张兵案本就不想管事,杨丛义的去留,他一点都不关心,只要没他的事,一切都好说。所以对于选将司把他排除在外,没一点不高兴的意思,因为他知道这个选将司就是为此事设立的而已,差事一完,马上就会撤销,毕竟不可能年年选将,动这么大干戈,谁受得了。
一回到兵案,张大人便把杨丛义叫去他的官署。
“杨秘书,此次选将章程是兵案所出,原本选将之事也应该由兵案来办,无奈我身体不允许,兵案也没其他人能协助,只凭兵案,此事万万不能完成。不得已,都指挥使大人才把你单独从兵案调出去,放在都指挥使衙门,虽然你调出去了,可你还是兵案的人,除了挑选将校,大教阅转资也是兵案份内之事,今天一并把此事全权交予你办理,如何?”张大人直言不讳,道明其中的关系,又将兵案的一大差事安排下去。
不管能不能做好,张大人既然都已经开口了,杨丛义就没有说不的道理,于是应承道:“是,大人,下官一定尽力办好此事。”
稍稍一想,随后问道:“大人,但不知今年的转资员额是多少?”
张大人道:“每年都是一样,可转资一百人,充补殿前司诸班直。”
“是,下官明白了。”杨丛义应道。
大教阅转资,说了白就是通过校场考核,挑选一批附和条件的士兵进入殿前司直属部队,用做守卫临安和皇城,守卫临安的禁军待遇自然是要比驻守在外地的禁军好,守卫皇城的禁军待遇又比守卫临安的好上不知多少倍,其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