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燕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燕王- 第2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然跟没事人一样,还装作人畜无害的模样,如果不好好治治他,把他赶出兵案,我们以后的日子怕是难过了。”孙淼马上开始指责、痛斥。

    谁知张大人却道:“孙大人多虑了,杨秘书是不是有问题,我自会判断。忙你的去吧。”

    一听这话,孙淼十分惊讶,忍不住问道:“大人,难道你还没看清他的真面目?如果不处理他,兵案迟早要完!”

    “兵案不是你我的兵案,是朝廷的兵案!我们都完了,兵案也不会完!好好做自己的事,不要听风就是雨,自乱阵脚!”

    张大人目露不悦,说完直接不再理会他,抬手拿起书案上的文案,开始细细察看。

    “今天不听劝告,他日兵案被毁掉,大人不要后悔!”孙淼留下一句话,起身甩袖离去。

    “此有此理!”

    孙淼离开后,张大人颇为恼怒,越想越气,终于压不住心中怒气,一掌将手里的文案拍在书案上。

    这个孙淼真是越来越过分了,再不治治他,怕是要登鼻子上脸了!

    可转念又一想,现在正是用人之际,赶走他,换了新人,好多事没经历没经验就法做,还是挺过这段时间再说吧!

    一念到此,也只能深呼几口气,让自己慢慢平静下来。

    “大人,都指挥使衙门有人求见。”

    正调整心情之时,忽有守卫进来官署禀报。

    “快快有请!”一听都指挥使衙门来人,虽不知是何人,张大人还是急忙收拾好心情,动了动僵硬的脸,露出微不可察的笑意。

    少时,一殿前司校尉带着一个面白无须之人走进官署,一到张大人书案前一丈之外便停下脚步,行礼道:“末将见过张大人。”

    “不必多礼,不知来兵案有何吩咐?”张大人目光锐利,既然校尉带着另外一人来,必然是那人有事要兵案协助,但不好先来兵案,所以先去了都指挥使衙门,可见对方来头不小,背景不简单。

    那校尉侧身道:“这位黄大人来兵案有事,都指挥使大人请张大人予以协助。”

    “黄大人?下官有失远迎,快快请坐!”张大人好似恍然大悟,急忙起身朝书案前走去。

    “张兵案毋须多礼,请。”面白无须者正是内侍黄琦。

    “黄大人请!”此人来历不明,隐隐觉得不寻常,张大人不敢托大先落座,是以再次想让。

    黄琦则不再谦让,当先落座,张大人随后。

    “好了,你回去吧,替我多谢国公大人。”黄琦抬眼向那校尉道。

    “是,大人!”校尉应一声,向两位大人行礼后,迅速退出官署。

    张大人看不清黄大人的底细,但既然能跟都指挥使大人搭上关系,想必不是一般人物,于是小心问道:“不知黄大人来兵案有何事?力所能及,下官一定鼎力协助!”

    黄琦笑道:“不必,其实也没什么大事,我只是来找一个人,听说他在兵案任职,便来找他核实一些事情。请张兵案行个方便即可。”

第416章 答疑解惑() 
“没问题,黄大人要见谁,下官马上去把他叫来。”一听只是来找人,不是什么大事,张大人当即应下来。

    黄琦笑道:“此人便是新进殿前司兵案的杨丛义,他现在可在衙门?”

    张大人心里微微一惊,都指挥使大人找他,现在这个黄大人又找他,看来杨丛义还真不是个简单人,心下一动之后,马上回道:“哦,杨丛义啊,刚刚还在下官这儿议事,离开还不到一刻钟。既然大人有事找他,下官把他叫来此处便是。”

    黄琦没有立即回答,稍稍犹豫了一下,这才回道:“我能把他带离此地,或是找个清静的地方,单独询问吗?”

    张大人有些为难的说道:“眼下兵案人手不足,而任务繁重,一刻都离开不得,还在衙门里问吧,下官是他的上官,他以前做了什么事,下官虽没权过问,但旁听了解,黄大人应该不会介意吧?”

    黄琦有些犹豫,现在杨丛义是在兵案任职,已经不是回易参军,兵案找人不经过兵案主官确实不合情理,若是能以内侍身份相压,他又何必先去找恭国公。一番思虑权衡之后,马上回道:“既然如此,那就借用张大人的宝地见他吧。多有叨扰,张兵案多包涵!”

    “不必如此客气,属下官员涉事,自当当面问清才是。”张大人微微一笑,随后高声道:“来人,去把杨秘书叫来。”

    守卫应一声,便速去叫人。

    少时,刚刚回到署衙,一杯茶还没喝完的杨丛义再次被带来兵案官署。

    杨丛义一进官署,便见到那个十分熟悉之人,马上快步上前行礼,口中高呼道:“下官杨丛义,见过黄大人!”

    “哈哈哈,一年不见,杨参军别来无恙啊!”黄琦面带笑意,哈哈笑道。

    杨丛义马上回道:“下官很好,黄大人可一切安好?”

    黄琦笑道:“安好安好。去年广州一别后,听说你去了明州任监军,不想却回到临安了,早知你回来,也该找你聚聚。”

    杨丛义道:“大人事务繁忙,下官也是刚回临安不久,等哪天有空,下官定去拜访大人!”

    黄琦算是杨丛义的贵人,当初是他一手把他从武学里拉出来,给了他为朝廷做事的机会,然后才有现如今任职殿前司兵案秘书的机会,没有黄大人,杨丛义如今恐怕还在武学苦等机会,运气好会授各个无品尉勇,运气不好就难以想象了。

    正因为如此,杨丛义一见黄琦就感觉格外亲切。

    黄琦笑道:“都在临安,只要想聚,机会多的是。”

    寒暄结束,黄琦马上说起正事,只听他转口道:“今天叫你来这儿,不是张兵案找你,而是我有些事情是要问你。”

    杨丛义正色道:“大人请问,下官知无不言。”

    在看到黄大人出现在兵案的那一刻起,他便知道黄大人定然是冲他而来,是以对黄大人所言并不感到惊讶。

    黄琦道:“今天我在张兵案面前要问你的是关于船队在西洋采购之事。记得当初在塞尔柱国你是随我一起去了国都巴格达,货物采购一开始都是汤参军负责,后来我们提前从巴格达离开,我在巴士拉停留了一段时间,你是回了营地吧?”

    杨丛义点头道:“大人说的不错,从巴格达离开以后,下官是提前回到营地,协助汤鷽采购货物。”

    黄琦问道:“好,既然你参与了货物采购,那船队采购的所有货物种类你应该都见过吧?”

    杨丛义答道:“是,下官基本都知道。”他虽不知道黄大人到底想问什么,但从他逐渐收敛起的神情里,隐约感觉到要问的估计不是好事情。

    果然,只听黄琦说道:“去年船队回大宋以后,绝大部分货物都能售卖的很好,可唯独有一样东西数量极大,足足有两大船,至今还在仓库,根本没有商贾能看得上,几乎未曾出售,因为那是一种石头。你可知道那石头是谁采购的?”

    杨丛义稍稍一回想,便回道:“回大人,所有货物里,除了珠宝玉石,船队一次采购两大船的应该只有一种石头,那是一种青色矿石,正是下官采购。”

    “是你?你为何要采购这些石头?”黄琦非常不解,若说不出个道理来,他如何向官家解释。

    杨丛义道:“回大人,这种青色矿石在塞尔柱国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矿石,在他们那边的山上到处都是,通常会作颜料用,用来给建筑上色,因为这种青色矿石在大宋非常少见,下官采购回来是准备用作矿石颜料,这种青色颜料不论是画家作画,还是给建筑上色,或是烧制瓷器,都有极大用处,总之在大宋用处广泛。最重要的是这些矿石在塞尔柱国随处可见,价钱很便宜,两大船矿石所花钱财还不到两千贯。如果这些矿石用到该用的地方,它的价值将会成百上千倍的增加。现在没有商贾要,只是他们没看到这种矿石的价值。”

    “那你觉得如何才能发挥他们的价值,把这些矿石卖出去?”这个解释倒还说的过去,但黄琦想要的是赶紧把这些东西清理了,换成钱,免得碍眼,惹官家不高兴。

    杨丛义道:“下官并不建议此时把这些矿石出售,因为卖矿石并不能卖出高价,如果把它们磨成青色颜料,那么它们的价值将会堪比黄金白银,还将引领一种潮流。”

    “磨成颜料?那么多矿石,如何磨成颜料?那得多少花费多少人工、多少时间?还有没有其他办法?”黄琦追问。

    杨丛义想了想,随后答道:“如果不想磨成颜料,又想高价出售,下官建议直接卖给窑场吧,烧制瓷器用的颜料应该很多,跟他们讲明用处,应该能卖出去。”

    “看来也只能如此了。”对于这批矿石黄琦终于得到一个说法,不至于再被官家问的哑口无言,但这么处理是不是合适,他也不敢擅自决定,得回去跟其他人商量商量。

    “除了这种青色矿石之外,还有一种白色的石头,也没人看得上,它又有什么用处?”黄琦又提起另一种少见的东西。

    一提到那种东西,杨丛义便想起来黄大人问的是何物,于是回道:“这种白色矿石也是极为少见的一种东西,可以用来制作一种透明的东西。据下官所知,这种矿石采购的并不多,因为在塞尔柱也是不多见的东西。下官建议把这种白色矿石留下,最好不要出售。船队返回大宋的路上,下官曾跟人约定,利用这些矿石制作一些大宋以前从未出现过的东西,等以后制成,它们的价值将难以估量。”

    “原来如此。好,那我就跟他们说说,先把这批白色矿石留下,至于怎么用,下次找你单独说。”黄琦笑道。

    杨丛义回道:“是,大人,但有需要下官的地方,请大人直言相告。”

    “还有一种东西,用木桶装的,听说好像是树汁,它们有何用处,你可知道?”黄琦再问。

    杨丛义答道:“这种树汁是三佛齐国所贡,用处颇大,把它涂抹在身上,晾干以后,可抵挡刀枪,大人在三佛齐国应该听过才是。”

    “原来那些土人刀枪不入,就是涂抹的这种树汁?”黄琦微微有些意外。

    “正是。当初想着可能会有用,便让他们准备了一些。”杨丛义十分平静的回道。

    海上种种经历,历历在目,而那些曾经一起共事的人,如今离散不知何处,只有他一人孤独的呆在临安。

    黄琦笑道:“今天找你也就这些事,既然都说清了,那就没事了。”说完起身道:“张兵案,多有叨扰。”

    张大人起身笑道:“黄大人客气了。下官送大人一程!”

    黄琦连忙推辞道:“不用,张兵案不必这么客气,我自己走就行,已经耽误了你不少时间,请留步。”

    随后朝杨丛义道:“杨参军,改日再会!”

    “好,下官等黄大人的消息。”杨丛义恭声回道。

    黄琦在校尉陪同下迅速离开,回去复命,再没有任何停留。

    通过方才黄大人与杨丛义的对话,还有之前杨丛义在都指挥使衙门的讲述,张大人已经知道黄大人的身份,他是宫里人,皇帝身边的人。

    黄大人身份特殊,而他跟杨丛义的关系似乎很不一般,那么杨丛义的身份必然也不普通。

    直到此时,张大人才想明白为什么杨丛义年纪轻轻就能调来殿前司兵案任职,他能靠上宫里的黄大人,而黄大人与都指挥使大人的关系也非同一般,那么杨丛义来殿前司任职确实不是难事。

    杨丛义有这么深厚的官场关系,而他作为兵案主官、作为上司居然毫不知情,幸好之前对他没有过分苛责,不然还真不好面对。

    “杨秘书,没想到你对物资采购如此熟悉,远洋回易那么复杂的事也能顺利完成,还真是年轻有为啊!”张大人笑道。

    “大人过奖了,当时也是事到临头,不得不为。”杨丛义回道。

第417章 问题太多() 
二人简单聊了几句之后,杨丛义便离开兵案官署,回到署衙继续整理各军去年上报的功勋。

    张大人已经交代这项差事交给孙淼办理,但杨丛义也不好就此不管,毕竟他这两个月一直在做的就是功勋核查,这些功勋文册他前前后后看了好几遍,多少也有些心得和发现,太虚假、太过分的功勋自然就不能予以通过。

    分类整理之后,功勋文册太多,不能都给孙大人抱过去,杨丛义只得让出书案,暂时坐到旁边的空桌去。

    张大人交代下来的将校选拔和大教阅转资之事,他需得好好考虑,举办一场实战对抗演习是他提出来的,孙大人从头到尾拆台,指望不上,张大人估计也没那精力,眼下也只有他能进行细化完善,既然已经接下来,就得好好思虑思虑。

    实战对抗如何操作是个又大又复杂的问题,但幸好只是让他制定一个章程,而不是让他现在就具体执行。可即便如此,问题依然很多,他不得不抽丝剥茧,慢慢把问题理出来。

    首先,既然是采用对抗的方式选拔出优秀的将校出来,那么标准就应该是要统一的、具有说服力的,最直观的标准便是用一支精锐部队检验所有参与选拔的队伍,被检验的队伍好还是不好,所有人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但这支精锐部队从哪里来?既然不知道,就得从作为检验者所需能力来看,确定一个挑选标准,而后按标准在全军中挑选一支能胜任此次任务的精锐部队。那挑选精锐部队的标准必须得做出来。

    检验者有了,还得有场地,地点不能太偏,当然也不能离临安等大城市太近,毕竟不知道全军有多少支队伍有资格参与选拔,路途太远,行军不便,离大城太近,各军杂乱,又不安全,所以得去一个地广人稀的小城,最好在长江以南,离临安又不太远,三五百里之内最好,这样的地方应该不少,他得回去翻翻地图找找。

    等把场地确定下来,参与选拔的方式和资格就的考虑,起身说起来很简单,就是一名附和四个挑选条件的将校带一支队伍去指定地点参加一场实战对抗,可要细说起来问题就多了,多大规模的队伍?士兵如何挑选?是否给时间专门训练操练?如何保证行军时间,如期到达制定地点?路上的物资消耗如何补给?参与选拨的粮饷消耗由谁负担?问题不止这一点,想的越细问题越多。

    除此之外,如何确定评判人员?怎么保证他们的公允?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实战对抗具体如何进行?是在野外打遭遇战?埋伏战?还是双方提前布阵,而后约战?或是直接在校场上实战表演?

    这个问题其实难以决断,因为主要是看上面想要挑选什么样的优秀将校,优秀的标准不同,实战对抗使用的方式自然也大不相同,可杨丛义并不知道上面怎么想,他们看重的又是将校哪方面的能力。

    恐怕张大人也不知道都指挥使想要挑选什么人,所以只能做多种预案,供他们挑选,如此一来,所有问题都得多想几遍,提供多种解决方安,此事的复杂程度又上一个等级。

    几乎整个下午,杨丛义都在写写画画,埋头整理思考,他想尽力把所有问题都理顺、想通,可他要面临的问题不比当初督造回易简单,从某些方面来说甚至更麻烦,因为此事涉及的全是人,关乎的是很多人的前途和未来,任何一点马虎,都将造成巨大的麻烦,甚至掀起难以遏制的波澜。

    杨丛义沉迷于深思之中,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