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先翻越层层拒马桩障碍的敌人来到火墙前,稍稍犹豫之后,提刀冲进火墙,往谷外冲去。
谷外添火的精兵,见火里瞬间冲出百十人,立即避开,让出一条路来,继续把手里的柴火丢进火墙。
闭眼穿越火墙的人,带着燃烧的头发和腰间围裙,一头冲进围堵谷口的王室护卫军中,刚睁开眼睛,还没回过神来,就被砍杀在地。
一百多人,转瞬间全部死完,杀他们的王室士兵,看着他们的尸体,没有一点成就感,因为实在太轻松了。
火球乱飞,眼见大火就要烧起来,敌人想要快速冲出谷外,但一道又一道拒马桩阻碍,很多都钉进地里,推不倒,也拔不起来,只能翻越。
如此一来,速度大大降低,他们总是一批一批的来到火墙前,接着又一批一批的冲出去,一批一批倒在谷外军队的刀枪下。
敌人出来一批被斩杀一批,国王十分高兴,正不停的跟杨丛义说着什么,可惜杨丛义听不懂他的话语,但从他神情上可以看出,能轻松的斩杀敌人,他很高兴。
谷外尸体,很快堆积起来,王室护卫军不得不后退,以方便战斗,不到一刻钟时间,整个防线后退了上百步,上百步的距离全是敌人的尸体。
冲出来的敌人越来越多了,他们踩着脚下的尸体,顶着还在燃烧的头发,嘴里哇哇乱叫直接冲向眼前的王室防线,举刀跟他们开始混战。
可火墙被无数冲过的敌人惊扰,添柴战术受到很大影响,火势渐渐减弱,早已不足一人高,火势一小,谷内被大火逼的亡命奔逃的人到了火墙前面不再有任何犹豫,成群结队,大步急冲而过。
踩火而过的人越来越多,火渐渐就要被踩灭,火势越小,冲出谷外的敌人越多。
但再多的敌人又如何呢,在刀枪难伤的王室护卫军面前,过了火的敌人就是待砍的瓜果,一刀一个。
这场战斗随着谷口火墙彻底熄灭,直接进入了更加惨烈的时刻,因为有刀枪不伤的敌人冲出来了,他们直接冲进王室护卫军中心,双方开始硬碰硬。
然而,从谷内出来,还能刀枪不入的敌人毕竟是少数,十人之中难有两个,剩余的人都被一刀放倒,砍不死的,也不过是陷入缠斗而已。
杨丛义带着一千余人的后备军并没有立即加入战斗,王室护卫军的防线虽然一退再退,但还比较牢固,没有被敌人冲破的迹象,后备军在防线后面等待,等最后的时机到来。
谷外无数的敌人横尸当场,谷内敌人惨叫声传便四野,天终于变了颜色,黑沉沉。
闪电,雷鸣。
暴雨倾刻而下,蔓延到谷外的大火,不多时便被瓢泼雨水剿灭,谷内谷外只剩飘散的白烟和雾气。
谷内经暴雨一浇,再无一点火星,残存的敌人迎来了活命的良机,趁着雨势,不要命的往谷外冲去。
他们得到上天的眷顾,天降暴雨,救他们一命,他们也应该是幸运的,提着长刀长矛就冲进敌人阵营。
他们错了,即使信神,上天也从来不会眷顾任何人,迎接他们的不是天使,而是死神。
雨中冲出谷外的这队敌人不下两千人,他们留下数千尸体,冲破了王室护卫军的防线,正想逃跑,却见眼前还有一支军队,这支军队很奇怪,但他们已经没有半点好奇心。
这支毫无战斗力的敌军,杨丛义留给后备军的礼物,他们要见血,要成长。
后备军长枪一挺,迅速前刺,枪尖轻松刺穿敌人身体,收枪再刺,又收一人,属于他们的杀戮开始了。不肖片刻,千余个敌人倒在阵前,倒在脚下的血河里。
第242章 平息隐患()
天晴了。
谷外敌人清理完毕,谷内再无敌人冲出,战斗结束了。
打扫战场不是大宋使节护卫军的事情,谷内是什么情况,他们也不想知道,宣威军和后备军迅速撤离战场,回到船队驻留的港口,加强港口防守力量,以免其他家族胆大妄为,偷袭船队。
王室护卫军损失不大,死伤不过数百人,对这样一场大胜,国王掩不住的兴奋,战斗一结束,就立即宣布,每位国王的战士奖赏十金。
战场他们也不急于打扫,况且这么多死尸,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处理。护卫军一分两部,一部三千人绕道北上,直取摩利家族的老家,势必将他们连根铲除,另一部一千余人则直接回到占卑,暂且闭城不出,看看其他四大家族有什么反应。
两天后,摩利家族三万精兵被全部消灭,数百口人被全部斩杀的消息传进四大家族的耳中。
四大家族大惊,摩利家族可是三佛齐国最强大的家族,他们手里三万精兵在五大家族中人数最多,战力最强,一夜之间,数百艘船被大宋毁灭,一天之间,三万精兵被国王护卫军全灭,这个消息他们实在不敢相信,但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他们又不得不信。
摩利家族灭亡了,接下来会是他们是吗?原本因利益争斗的不可开交,势成水火的四大家族,如今人人自危,但又不敢名目张胆的聚集接触,此时他们只能暗中通信,商议解决办法,破除眼前的危机。
但国王没有给他们太多时间,在消灭摩利家族那天,他就将摩利家族占据的地盘收了回来,两天之内召集勇士两万人,迅速北上,一举击败势力较弱,却占据海峡另外一头的摩拔家族,将整个海峡收归王室直接统治。
三大家族懵了,五天之内,五大家族被消灭了两家,他们三家的势力加起来并不比国王强多少,真要硬碰硬,谁输谁赢还难说,但他们心思各异,真敢跟王室开战吗?他们不敢主动开战。不开战也不甘心等国王来将他们消灭,于是他们打起大宋使节的主意。
三大家族相信,国王能击败摩利家族,进而消灭摩拔家族,肯定有大宋人相助,虽然大宋一再声明,他们只是销毁了摩利家族占据的港口海船,但仅凭不过五千的王室护卫军就能全歼摩利家三万精兵?别说他们不信,整个三佛齐国也没人会相信。
面对灭亡的危机,三大家族私下商议过后,决定去找大宋使节谈谈,想让大宋使节出面劝劝国王,给他们一条生路。
中间人来到回易船队驻地,顺利的见到大宋使节戴大人,等他将三大家族的愿望说明之后,戴大人只问了一句话,他们给的条件能比国王还好吗?中间人回去了。
一天之后,三艘海船驶进大宋船队停靠的港口。
海船上装满特产香料、犀角、珍珠、宝石等珍贵之物,还有黄金五万两。随船来的中间人承诺,要是使节能劝说国王不对三大家族动手,以后每年向大宋进贡香料两船,黄金三万两。
戴大人对这个条件十分心动,两船香料回到大宋那就是两船金银,这是很大一笔钱,当即就想答应。
但杨丛义却说,两船香料不够,还得加点东西。
三大家族的中间人眼见事情要成,大宋人又加价,心里害怕,也很不痛快,但没办法,只能让对方说说看。
杨丛义告诉他,除了香料,还得一船特殊的树汁,如果能做到,国王就不会动他们。
等杨丛义将需要的东西说清楚,中间人大喜,那种树山上到处都是,根本不值钱,一船树汁一个月就能收集好,于是当即答应。
等中间人离开,不等戴大人发问,杨丛义便解释道,那种树汁只有南洋才有,对北方国家来说,十分珍贵,大宋也很需要这种东西。
这无关紧要,多加的东西,三大家族只要答应了就行。
送的香料直接装上回易船队的海船,四万两黄金封存,一万两黄金犒赏全军、抚恤战死的兄弟。
戴大人来到王宫,再次见到三佛齐国国王,言谈之间,他发现国王的神态和气势跟之前完全不一样了,意气风发,气势逼人,好似这天下就数他最大。
的确,国王已经收回不少权利,将摩利和摩拔两大家族的地盘直接管理,他们积蓄许多代的财产被全部没收,王室的势力范围扩大了好几倍,他的军队也在短时间扩充到接近四万人,如今要钱有钱,要人有人,有这样的实力,他还有什么好怕的。
国王膨胀了,膨胀的连之前承诺给大宋的条件和好处都不提了,这让戴大人很不高兴,必须给国王泼点凉水,所以他直接告诉国王,三大家族来找过他,希望大宋出面平息三佛齐国的争端和战乱,大宋爱好和平,没有理由不答应。
国王听到这个消息直接呆在原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顿时没了精神。
戴大人又告诉他,大宋想要的邦国是和平稳定的家国,是政局平稳的国家,如果他继续动用无力,一旦三大家族联合对抗,三佛齐国必然战乱不休,这不是大宋愿意看到的。大宋船队准备离开,如果王室被打败,大宋短期内不会再派人来,现在是跟三大家族和平相处的时候,等积蓄足够的势力,再一一收回权利不迟。
国王醒悟了,没有大宋的帮助,他怎么可能以五千人消灭摩利家族三万精兵,没收他家无数的家财,进而又灭了摩拔家族,收回整个海峡控制权?五大家族灭了两家,剩下的三大家族势力并不比两大家族弱,刚刚将两大家族的地盘收回来,还没有建立稳固的统治,没大宋帮助,真跟他们拼起来,胜少输多。
于是国王当即承诺,他一定会跟他们和平相处,既然大宋船队马上要走,之前达成的协议立即生效,船队驻留的那片海港就留给大宋永久使用,等大宋船队归来时,他一定派人随船队北上朝贡。
除此之外,国王拿出三箱宝石玛瑙和一万两黄金,感谢大宋使节护卫军全力相助,并邀请大宋留下一支军队,永驻三佛齐国。
戴大人欣然接受,带着黄金珠宝回到船队驻留的港口,将驻军三佛齐国之事说给杨丛义和赵安听,驻不驻军,由他们拿主意。
杨丛义倾向驻军,可以不多,只留几百人就行,因为三佛齐国控制东西海上通道,对东西方联通十分重要,船队西去之后,明年还要回来,留些军队在这儿照应,最好不过。
赵安的意见是,宣威军人员本就不多,在占城留下了一营精锐,伏击摩利家族又损失两百多人,要再在这儿留一支军队,宣威军人数就太少了,到了西洋还不知道会遇到什么事情,还是多带点人过去为好,三佛齐国想来不会再发生什么事情,暂时没必要留人,实在要留军队,可以等船队回来经过这里时再留不迟。
两人说的都有道理,很难说服谁,最后还是戴大人做主,就在港口留三百人驻守三佛齐国,保持与王室和三大家族的联系,关注海峡的情况,一旦有事发生,可以想办法通知船队或大宋朝廷。
第二天,戴大人再进王宫,告诉国王,大宋将在三佛齐国驻留一支军队,原本打算驻留一千人,但现在人手有限,暂且只能驻留三百人,等船队回转时再增加军队。
戴大人这么说,正中国王下怀,他十分高兴。
他想了一天一夜,彻底冷静下来,现在他不是三大家族的对手,如果把他们逼急了,王宫真会被他们占据,但有大宋军队在,三大家族应该不敢乱来,况且如果他真有事,大宋军队也不会不帮他。
两人寒暄一番后,戴大人告诉国王,大宋船队将在三天后穿过海峡,离开三佛齐国,随后告辞。
确定离开时间后,船队立即开始物资补充,这里是跟大宋有官方交往的最远区域,再往西,船队就得不到大宋朝廷的支持了。其实到达三佛齐国近两个月里,已经补充过多次物资,现在只是检查船只,进行最后的补充。
驻留三佛齐国的人员已经确定,由薛望带领他那营只剩三百多人的宣威军驻留在这里。
杨丛义告诉他,留在这儿比跟随船队去西洋对大宋更重要,这里是大宋跟西方沟通联系的通道,必须要有大宋自己的势力,不能被其他国家随意切断,如果做好此事,不下于北复中原,开疆拓土,一定可以成为大宋功臣,光宗耀祖。
他这一营兄弟一百多人死在这片土地,朝廷又需要他留在这里,他就没有理由离开,虽然当初他加入宣威军的目的是有一天可以北伐,北复中原,但北伐太远,能守好这片土地,也是莫大的功勋。
三天之后,三佛齐国国王亲自来到港口送别大宋船队。
借微弱的东南风,大宋回易船队离开港口,穿过马六甲海峡,离开三佛齐国,朝西北方天竺而去。
第243章 风帆难降()
从南洋离开二十多天后,船队通过安达曼海,进入孟加拉湾。
现在已经是四月下旬,印度洋上的夏季风已经形成,再过半个月,整个北印度洋就跟南海一样会进入风暴期,海上不知何时就会有大风暴出现。幸好船队行程还算快,没有耽搁太多,依照现在的风速,风帆全开,不用五天,船队就能到达北天竺。
海上艳阳偏西,海风习习,战船劈波斩浪,逐浪而行。
“杨兄,明年回去以后你想做什么?”汤鷽坐在甲板上,吹着海风。
“你这么问,我还真想不到,也许会回武学继续求学。你呢,难道有什么特别的想法?”杨丛义转头问道。
汤鷽看着远处的海面,想了想,说道:“我不想去临安,也不想回老家了,想去一个很远的地方,没人认识我的地方。”
杨丛义哈哈笑道:“怎么,出海几个月你还喜欢上流浪了?”
汤鷽道:“你不知道,我只是有些厌倦。在去临安求学前,我被家里盯着,没有一点自由,去了临安以后以为可以轻松点,谁知每隔十天就来一封家书,离家两千里,还是被家里控制的死死的。出海以来的这几个月我很轻松,很自由,我觉得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生活。”
杨丛义道:“我跟你不一样,我想有个家,五年来我一直在漂泊,没有根的感觉很不好,你有个十天给你一封家书的家,我羡慕都来不及。要珍惜啊,汤兄。”说着拍拍他的肩膀。
汤鷽道:“我已经二十多岁了,最近越来越想要属于自己的生活。其实在武学的生活也不错,我们一起练武读书,虽说太平静,可那也是一段有意思的经历。”
杨丛义不知道汤鷽最近这是怎么了,好像跟之前比,太多愁善感。不过他还是回道:“加入回易督造这一年太忙了,等明年回去以后好好休息一段时间,等你闲下来,就不会有这么多想法了。”
汤鷽摇摇头没有接话,停了一会儿又道:“杨兄,我们好像很久没这么聊过天了吧。在大船上实在没意思,根本找不到可以聊天的人。”
杨丛义笑道:“离开武学以后见面的时间都少。江恺、沈缙不是在大船上,都是年轻人,还能没得聊?”
汤鷽道:“他们啊,江恺不是读书,就是算账,沈缙不是读书,就是跟工匠一起摆弄一些奇怪的东西,跟他们没得聊。不想在海上无聊死,就跑你这儿来了,结果你不是打坐,就是练剑,一样的无聊。”
杨丛义哈哈大笑道:“年轻人,就该珍惜时光,哪能轻易浪费。来,汤兄陪我练练剑,我跟张道长学了几个月,没个合适的对手,总觉得学的很慢。”说着起身回舱去拿剑,不管汤鷽是不是愿意。
片刻之后,甲板上空出一块丈许空地出来,杨丛义跟汤鷽各持一剑,在场中你来我往,相互较技,一连切磋了几十招,还不见胜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