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燕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燕王- 第1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两千余人,顺利经过几坐小城之后,到达安南国在南方的最后一座城池,却遇到了阻碍。

    突然从安南国北方出现的两千余人的军队,让守军倍感压力,只能关闭城门,把他们拦在城下,不予通行。

    杨丛义随即派遣宣威军带着令旗前去交涉,经一番交涉,安南守军最后同意放行,但需要留下一些钱财买路。

    可杨丛义等人轻装简行,除了武器与基本补给,身上别无他物,差点又起一番冲突。

    好在守城将领也不是莽夫,也知安南历史,知道安南北方有天朝上国为大宋,既然大宋军队能来到这里,想必也已经得到升龙朝廷的默许,随即这些无谓的争端就泯灭了。

    杨丛义带领两千人,有惊无险的穿城而去。

    戴大人带领五艘船,用六天时间到达占城。

    杨丛义在船队到达一天之后,也顺利抵达占城国边境。

    占城虽是一小国,但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背靠大陆,生活物资丰富,淡水资源充沛,补给非常方便,南来北往的船只几乎全部都要在这里停留。

    由于商船行走要靠季风,大宋的商船只能在冬天趁北风南下,第二年初夏台风未起时北返,而天竺、大食等地北上的商船,则要趁夏季大洋上吹西南风和西风才能顺利东行,等冬季东北风盛行时西返。

    也就是说大宋商船南下时,正是天竺、大食商船西返时,双方不可能相遇。远洋船只行走全靠风帆,一旦错过合适的季风,就得干耗一年,时间就是金钱,再说商船、船员在路上的花费十分巨大,谁都不会愿意耽搁一年时间。因此,东西方物资根本没法实现直接交易,只能找一个中间商,占城占据天时地利,中间商自然非它莫属。

    如此一来,不管是从大宋南下的商船,还是从三佛齐国、天竺、大食等地北上的商船,无一例外,全都要在这里停靠、交易。随着造船技术发展,远洋商船增多之后,占城也越加繁荣。

    而占城作为东西方物资交换的中转站、中间商,它的地位也急速上升,如果没了它,东西方物资交换就要断绝,也因为如此,时间一长,占城利用地利天时的优越性,便开始坐收渔利。

    由于路途遥远和季风的关系,东西方持有大量货物的商人无法碰面,他们只能把货物卖给中间商,再从中间商手里购买异域的货物,就这样,占城顺理成章的变成了二道贩子。它利用自身的绝对优势,低价买进东西双方所需的稀有物资,在仓库存放几个月,然后再高价卖给另一方,如此坐在家里几乎不用付出什么,就能获取巨额利润。

    占城的富裕,可想而知。

    占城富有,周边国家看到自然也会眼红,安南就多次派军队南下攻打,但由于路途实在太远,补给十分困难,往往军队还没到占城,士兵就逃跑一大半,后来也只能放弃。

    安南放弃,周边的其他国家却没想过要放弃,比如占城西边的大国真腊,这个国家地域广大,军事势力也强,占城这块肥肉它自然想吃进肚子里,于是每隔几年就要派遣军队前来攻打。

    但占城也不是吃素的,国虽小,人口却不少,军力也强大,况且它做惯了二道贩子,头脑灵活,对方再厉害它也不怕,况且还有更简单的办法,那就是出钱拉拢周边附属小国。

    那些小国家为了利益今天附属真腊,明天就可以附属占城,占城一给好处,真腊只要派遣军队来攻打占城,真腊周边的十几个附属小国就有不少要叛乱,真腊后院起火,前边攻打占城就后继乏力,败多胜少。

    如此这般几次下来,真腊也被折腾的够呛,什么都没捞到,自己还伤了元气,而占城依然在东西方商人之间做二道贩子,大赚钱财,时不时从指甲缝里漏点珠宝礼物给周边偏远的小国送去,收买它们为自己所用。

    虽然真腊折腾多次也没能吃下占城,但毫无疑问,真腊还是占了些便宜,至少它把一些原本属于占城的山林土地抢过去了,占城国土越来越小,真腊人相信,总有一天占城会被真腊蚕食完,一点不剩的全部吃下去。

    然而,占城却似乎毫不在意,在占城人看来,被真腊抢去的都是一些偏僻贫瘠之地,真正繁华的港口和土地一直都在手里抓着,金钱财富还跟以前一样源源不断的流进来,只要财源不断,贫瘠无人的山野真腊爱抢不抢,他们不在意。

    占城的钱财来的太容易,也怕被抢,但他们不怕被抢土地,而是怕被抢了港口,断了财源。

    戴骢带领五艘船到达占城时,对方见他们自带武装力量,根本不让进港靠岸。

    五艘船在港口外停着,跟占城人交涉了一天,直到一艘海船驶进港口,把携带的所有货物低价卖给占城商人之后,其他船只才允许进港。

    进港之后,占城人警告战船上的随行军队一个都不准下船,纵使戴骢亮明大宋使节身份,要求随行禁军登岸保护,依然不被允许。占城人一再强调,占城禁止一切外国武装力量进入,一个人也不行,使节的安全,占城会负责。

    经过安南之事,戴骢虽然有些担心,但人在屋檐下,也只得作罢,仅带了几个使团随从登岸进城,随占城人安排去休息。

    占城国王很少派遣使者北上向大宋朝贡,所以大宋与占城可以说基本没多少交情。

    虽说占城几百年前,在秦汉之际还是中原领土,但自从东汉末年独立之后,就不服中原王朝,屡次北上攻打安南,与中原王朝做对。

第222章 城外对峙() 
之前中原王朝统治重心在黄河一带,鞭长莫及,根本顾及不到占城的这些小动作,等安南脱离中原王朝统治,占城便再也不敢北上攻伐,反而要时刻提防抵御安南人南下攻伐它,安南与北方王朝的关系近,占城哪里敢去中原凑热闹,找不自在。

    来占城出使,戴骢并没有多少信心,大宋关于占城的信息实在太少,国王姓甚名谁,领土几何,人口多少,没有一样是使团能掌握了的。

    戴骢暗自庆幸,大部船队没有在占城停留,不然船队进不了港,所有人都下不了船,他这个身负皇命的回易正使可就要丢掉大宋天大的面子。

    住在驿馆里,戴骢也不知道占城国王会不会接见他,接见怎么办,不接见又怎么办,他也理不清楚。若再跟安南一样晾他十天半个月,那他就没脸继续南下了,说不得只能打道回府,返回临安去。

    使节不是生意人,他们被安排在驿馆里不能随便进出,吃住都在里面,外面还有人一刻不停的守护,出去一趟都有前前后后十几个占城卫士跟着,像保镖护卫,又像是专门监视他们,纵使不喜欢,也不能把他们赶走。

    耗在城里,戴骢也不知道如何是好,但愿占城国王收到大宋的国书之后会来见他一面,收下大宋的赏赐之物,再上贡一些占城的珍奇特产,如此一来,回到临安,他便可以交差。

    但占城远离大宋,跟大宋几乎没有任何关系,占城国王是不是给面子,还真不知道,只能在驿馆等待消息,祈祷国王懂点礼数。

    且说杨丛义带着两千多人,紧赶慢赶,终于花了七天时间,从河静一路穿越原始丛林来到安南与占城的边境。

    两国边界处有一座小城,不知叫什么名字,属于占城所有,但城池北门外一里之外却是安南领土,杨丛义等人就停留在边界上,安南领土之内,可此地距离安南的城池却有二三十里。

    说来可笑,这里以前是占城的土地,那座小城是占城北上攻打安南的前沿基地,后来却反被安南人南下抢了几十里土地,一直打到这座城下,由于补给乏力,这才作罢,不然安南人很可能一鼓作气拿下小城,接着就能继续南下,取得更大的战果。

    只是可惜了,机会只有一次,安南人退走之后,占城便把大部分兵力调遣到北部边境的这座小城来,一座小城驻守两万多人,全力防守安南人的进攻,从此之后,安南人几番南下,再也没能到达这座城下。

    听归附的军官讲了占城与安南两国,关于此城发生的许多故事之后,杨丛义感触颇多,这两国在秦汉之际全部都是中原领土,每次中原大一统王朝覆灭,便有一部分领土丢失,先丢占城,再丢安南,这两个地方对大宋发展远洋回易都至关重要,若是都在大宋手里多好,可惜啊,也只能是想想而已。

    中南半岛十几个国家,除安南、占城、真腊外,还有几十个小国,常年战乱不休,攻打任何一个国家,都将牵一发而动全身,各国都会闻风而动,要么趁火打劫,要么背后偷袭,除非国家势力非常强大,足以震慑住大部分国家,不然攻打敌国的同时,还要留下一半兵力防备周边的豺狼。正因为是这样,虽然中南半岛战争不断,却没有任何一个稍微大点的国家被其他国家所灭。

    北边的安南人还在积蓄力量,筹划继续进攻占城。但眼前这座小城显然不会坐以待毙,看城头上来回巡逻的士兵,飘扬的旗帜,就知道他们没有放松警惕,城里不知道储备了多少物资,要跟安南人打持久战呢。

    吃饱喝足之后,天也快黑了,目前来看是无法入城的,占城人不知道杨丛义等人的来意,肯定不会放行,况且天色将晚,对守城人来说,不管杨丛义他们是否是敌人,放他们进城都会有风险。所以,杨丛义也就不去通报交涉什么,赶了几天路,等休息好了,明天再说。

    全军两千人,当夜便在城外一里之地扎营休整。

    小城里的占城人望着城北营地里飘扬的旗帜,胆战心惊,安南人又要打过来了?

    他们虽有准备,但敌人就在城下,这个夜晚占城士兵注定无法安心入睡。

    一骑背着信旗匆匆从南门离开,在夜色下,一路向占城国都狂奔而去。

    这是一个不平静的夜晚,杨丛义令宣威军在国境边界上扎营,只待来日通报占城守将之后通关南下,这个无心之失,却闹出了天大的误会,他们被看成进攻占城的先头部队。

    天渐渐放亮,等宣威军一早醒来,埋锅造饭,准备吃饱之后直接通关而去,到南边跟戴大人的船队汇合,抬眼一望,只见不远处的小城一夜之间起了很大的变化,城头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士兵,一眼望去,不知道有多少,全都盯着他们的营地方向。

    宣威军虽说打仗不多,除了跟安南人一番争斗,多数人几乎还没怎么上过战场,但对面小城表现出来的姿态和浓浓的备战氛围,不多时就感染了等待吃饭的宣威军,也让他们开始紧张起来。

    杨丛义正在营帐里练早功,却听到帐外侍卫亲兵通报道:“大人,张指挥求见。”

    虽不知道张彪一大早来找他有何事,杨丛义还是慢慢收功,口中应道:“让他进来。”

    收功之后,一抬头就见张彪匆匆走进营帐,口中急道:“大人,对面城里不知道发生了啥事,杀气腾腾的,我们要进城怕是难了。”

    杨丛义没有说话,起身出了营帐,抬眼一望,只见一里外的小城确是一番备战的模样,城头上的士兵严阵以待,眼之所见,城墙上站满了人,估计有好几千,而那城门则紧闭不开。

    “不用惊慌,我们身份不明,占城人一时紧张也在情理之中。你挑几个会说占城话的兄弟,带他们去通报我们大宋宣威军的身份和我们的目的。”

    张彪没再说什么,接令而去。

    戴大人带船队走海路,此时早已到达占城,宣威军由陆路南下很可能会被占城人所阻,他应该想得到,想必他也会跟占城国王交涉。

    他久在官场,很是精明,不会顾及不到行军南下的宣威军处境,在这点上,杨丛义还是能相信他的,因此眼看占城人在备战戒备,他心里也没多少担心。宣威军会自己交涉一番,要是不能通关,戴大人代表的是大宋朝廷与皇帝,只要大宋使节出面,占城一小国,哪有不放行得罪大宋的道理,不过是多耽搁一两天而已。

    杨丛义继续回到营帐练早功。出海以后每天都在海上漂泊,闲暇时间很多,几乎全用来练功。但在安南登岸之后,练功的时间就少了,在岸上远比在海中危险太多,大宋使节的安全,宣威军的安全,他都要操心,身在异域他乡,不敢有丝毫马虎。

    “大人,占城人认定我们是安南人,不相信我们是大宋军队,说我们是安南人假扮。怎么办?”张彪急匆匆回来汇报。

    “稍安勿躁,对方人不少,不放行我们就在这儿等着,注意他们的动向。传令下去,全军不得靠近占城人的城池。”杨丛义回道。

    “大人,我们要等到什么时候,等在这儿,他们就能放宣威军过去?”张彪不解,他们被占城人当成敌人拦在城下,干等着怎么会过去?

    杨丛义笑道:“不等着能怎么办,我们就两千多人,一大半还是刚刚归附不久的,人心不稳,军心不可用,根本没法跟占城人硬拼闯关。再说,莫看占城人占据的是一座小城,但他们的军力恐怕不下万人,宣威军没打过硬仗,攻城根本就不可能,想都不用想。等戴大人派人来带我们进城吧。”

    张彪叹息一声,他方才去城下看了,占城军队武器装备很精良,不是安南人可比的,想硬闯城关,显然宣威军还没有那个实力。既然杨丛义说等戴大人派人来接,那就等着吧。

    正要离开时,只听杨丛义又道:“告诉兄弟们,不要紧张,但也不要放松警惕,安南方向派些探子出去,对面占城军队的动向也要时刻盯着,发现有异动迅速处置,来不及通报就不用通报。”

    张彪应承一声,随即离开。

    宣威军原地休息,不少人在营地外的宽阔地带晒着太阳聊着天,完全没把对面城头上紧张戒备的占城军队放在眼里,简直把他们当作空气。

    他们越是这样放松,对面的占城守军就是越是紧张,以为这是安南人在麻痹他们,勾引他们放松警惕之后,好趁机攻城,夺取城池,如此一来,占城守军的戒备之心更重,他们连吃饭都在城头上解决,不敢轻易离开戒备的岗位。谁知道他们一旦放松,对面营地背后的丛林里会突然杀出来的多少安南人,要是守不住脚下的城,他们就要死无葬身之地,所以谁也不敢轻易离开值守的岗位。

第223章 出城退敌() 
一方晒着太阳休息,一方站在城头紧张兮兮的戒备,从早对峙到太阳落山,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城外波澜不起,城内占城守军却在商量如何退敌。

    一间屋子里,只听坐在首位的占城守军统帅道:“不管城外那支军队是不是安南人,他们对我们都是巨大的威胁,如果不把他们赶走,大家都别想睡安稳觉。你们有什么办法?”

    一将军道:“打开城门杀出去,把他们赶回丛林。我看过了,他们至多不过两千人,我们有一万五千人,只要杀出去就能把他们踏平!我觉得我们不能坐在城上看,等他们杀进来,而应该举起刀来杀出去,杀光他们,看他们下次还敢来!”

    另一人道:“不行!你看着他们好像只有两千人,哪次看准了,哪次不是我们一冲去,对面丛林里就冲出来更多安南人,要不是城池坚固,早被安南人攻破。安南人同样的伎俩已经用过不知道多少次,我们次次都上当,教训还不够多吗?我们应该紧闭城门,坚守城头,任他们在城外怎么挑衅都不要出去,不要上当,时间一长,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