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暗影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暗影记- 第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道:“陛下,曹丞相,末将以为,此计虽然有伤天和,但却是一个不二的计策。”  “首先,是从我们当前的局势分析。武关一战,我们虽然略有小胜,但是还不足以动摇胡人的根本。我们现在急需一场胜仗,打出我们的威风。也好告诉我大汉人民,我们抵抗胡人的决心。”  “其次,从心态分析。胡人心高气傲,必然不会轻易忍受任何一次失败,再加上冬日将至,粮草衣物紧缺之下,胡人只会希望速战速决,攻击也将会变得更加迅猛。而我们虽然小胜,但是损失同样惨重。胡人自然也会发现这一点,因此我们失守武关也显得顺理成章。”  “其三,从我们的士气分析。我们这次小胜,士气微有上涨,却改变不多。若是我们真的能够点燃武关,焚尽胡人,那就鼓舞了我们的士气,我们的士兵也会更加积极。”  “其四,从天下局势分析。当日陛下以真龙之力发布诏令,让全天下有能力援皇的诸侯们派兵前来增援。而诸侯为了占据大义的名分,也必然会派兵前来,最差也会派几个将领。到时候全部援军集于一起,这是一股强大的实力,朝廷又实力低微,我们还无法保证每个人都像曹丞相一样忠诚。只怕到时候,他们不会遵从陛下的命令。而我们,也需要一场轰轰烈烈额打仗压压他们的锐气。”  寂静,绝对的寂静,鸦雀无声的寂静。  根本没有人想到,一向四肢不发达,头脑还简单的董国舅居然在军事上有这样的造诣。一个个目瞪口呆的盯着董国舅,根本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能抒发心中的震惊。  皇帝听的是眼中异彩闪个不停,甚至听到后来,还情不自禁的拍起掌来。极度兴奋中的他也没想到董承怎么会变得这么厉害,只是想着,大汉出来了这样的天才,终于可以摆脱靠外人的命运了!  董国舅的滔滔不绝也让曹丞相感到震惊,盯了董承足足有半盏茶的功夫,这才冷哼一声,道:“董车骑,你只说出了此计的优点。须知凡事都至少有两面,若是单论一面,是不是太过绝对了?至少,我的几个问题。你就一个都没有回答。”  董承一语得到了众人的肯定,心中更加自信,抬起头盯着曹操,当即针锋相对着道:“曹丞相,末将方才斗胆说你危言耸听,还望丞相见谅。不过恕在下直言,丞相方才的话,真的有些危言耸听了。”  “其一,关于我们能否面对胡人的铁骑。末将看来,我们只要一把火烧了胡人,胡人就再没有实力与我们野战了。”董承昂首挺胸,像是一只骄傲的公鸡,皇帝催促的目光让他心中暗爽,呵呵一笑,接着侃侃而谈起来。  “丞相须知,马是怕火的,一旦受惊就会四处奔逃。而胡人向来与战马不分开,若是进军武关,战马也会一匹不少的全都随着士兵们进入武关。而若是我们在那时点上一把火,我们还怕战马会威胁我们吗?没有了战马的胡人就像是没了爪子的老虎。到时候没有了战马的威胁,野战之上,我们还不是轻而易举的打败他们?”  “其二,百姓心中如何想。丞相所言,武关是精神支柱,但是须知,武关正是通过抵挡了胡人的疯狂进攻才得名的。若是我们能够凭借武关,一举击败胡人,武关便没有了存在的价值,而且在百姓心中的地位更会抬高。”  “其三,为日后考虑。商旅,百姓来往都需要绕路不假,但是我们只要一把火烧光了胡人的战马,我们的援军又到,胡人只会被我们击败。而胡人有上十万的士兵,我们至少可以俘获三万以上。这么好,这么多的劳力,我们当然没有放弃的理由。”  董承这话可谓是再次雷了众人一遍。且不说众人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是错,也先不说皇帝是如何的兴奋,单说曹丞相。  曹丞相很愤怒,非常愤怒,十分愤怒,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他眼中的怒火,几乎要比灯火还要明亮。若是目光可以杀人,董承早就躺在地上了。  曹操已经看透了董承,或者说董承背后那人的阳谋。若是放弃武关,其内的几千伤兵根本无法处置。毕竟这些伤兵都是自己的军队。  若是放弃了,一方面,自己的名声会大大受损不说,另一方面,自己的实力也会大大减弱。实力在乱世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若是不放弃,想要把他们送出城去,大张旗鼓的场面定会被胡人发觉不说,时间也是个大问题。若是皇帝已经布置好了,自己还拖拖拉拉的,必然会失去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可以说,这个计策完全就是一个针对曹操的一石二鸟的明谋。所谓一石二鸟,一方面,无论曹操如何选择,都会跳入陷阱;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曹操的手消灭胡人。  所谓明谋,就是明明发现了这是个计策,也要硬着头皮往里跳。或者说,这是个连环计。一个无论曹操如何选择那人都没有半点损失的连环计。  曹操冷哼一声,最后问道:“董国舅,那不知董国舅觉得,若是我们真的用此计,武关之中那几千伤兵该怎么办?他们都是我大汉的子民,也都是为我大汉受伤。想来董国舅也清楚将这些士兵转出关外有多难吧!”  董承听后,眼神中闪过了一丝冰冷之色,悠悠的说着,那声音就像从天际传来一般:“为大汉尽忠,有那么多的胡人陪伴。黄泉路上,他们只会觉得自豪。这点,末将可以确定,还请曹丞相放心。”  大厅中,再次变得寂静起来。突然而来的寂静,仿佛灯火都没有反应过来一般,迷惑的晃了一晃,随即立住。昏暗的灯光,照在每个人的脸上,但是颜色却大不相同。不过他们每个人的目光都有着震惊,最后,目光集在董承的身上。

第二二三章 黄雀在后() 
第二二三章 黄雀在后

    随着董承那狠戾的声音响起,每个人都愣愣的呆在原地,瞠目结舌。好家伙,这国舅还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几千同胞,就这么在他轻飘飘的一句话中被判上了死的命运?一念至此,人人都是心中闪过一丝寒意,那些墙头草更是紧张不已。对那些陌不相干的人尚且如此残忍,那对自己的敌人呢?  杨彪听后,暗叹一声,摇头不语。他现在隐隐明白了,这董承不是脑袋坏了就是又有了新的靠山,否则以他那莽撞的脑袋,根本想不出这么凶狠的计策,更不会想方设法的削弱曹操的实力。同时,他的脑中还闪过了一丝好奇。究竟拥有怎样的实力,才会让董承甘愿冒这么大的险。  而小皇帝听后,也是没有想到一向忠厚的国舅居然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呆呆的看了董承半晌,这才喃喃道:“国舅,这是不是太残忍了?此事要是传出去,对朕的名声不好不说,更是辜负了那几千勇士的耿耿忠心啊!”  “陛下!”董承神色激动,慷慨激昂道:“陛下,那几千伤兵的死,我们完全可以推到胡人的头上。就说胡人凶戾无比,拿下了武关后,仍然心狠手辣,不肯放过已经投降的伤兵。”  “而士兵们的心,无非就是让我们成功的度过所有灾难。我们只有保得自身安全,才算是没有辜负那些勇士啊!末将敢拿性命担保,只要我们给那些伤兵家人好处,许以大义的名声,那些伤者勇士们,一定会同意这个牺牲的!而且实施这样的计策的机会仅此一次,错过了,可就再也没有了。”  董国舅慷慨激昂的这一番陈词,几乎到了让闻者落泪,听者伤心的地步。甚至连董国舅说到动情处,都忍不住悄悄抹去了几滴王八泪。  而皇帝还小,正是感性的时候。听了董承这话,情不自禁的联想到了自己的悲惨经历,只是因为心中那信念的支撑才始终没有倒下,更是深有感触,忍不住双手掩面,悄声哭了起来。  这下可好,群臣一看皇帝都带头哭了,自己也不能就这么看着啊!还能干什么,哭吧!然后,就上演了这样的罕见一幕:上至丞相,下至侍卫,每个人都不管是真的有所感触还是假的装模做样,反正他们都哭的是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一个个犹如丧考比一般,撕心裂肺的哀嚎着。也不知道他们究竟是死了娃还是丢了瓜。  曹操假惺惺的抹了几滴眼泪,却也没有忘了自己现在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上前劝道:“陛下,恕臣之罪,现在大敌当前,可不是哭的时候。还请陛下暂且收起悲痛之感,以先国事后私事为妙啊!”  皇帝听后,无奈的叹了口气。别人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在他眼中却是这样的狰狞可怖。正是这个宝座,剥夺了他的一切自由,甚至连他哭的权利都给收去了。而这一切,只因为别人都管他叫陛下。  强行收住了他的悲伤,艰难的笑了笑,却发现了他的笑容是那么尴尬。因为,他面前那些大臣们,一个个正用余光扫着自己。一看自己抬头,这些大臣们便哭的更大声了,唯恐别人不知道自己是为了皇帝的悲伤而落泪。  太假了,甚至皇帝都有些看不下去了,清咳了两声。这声音就像是一个开关一般,所有大臣都顿时全身一震,然后同时止住了哭声。大厅中也陷入了一时的安静之中。  紧接着,那些大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的擦干了眼泪,绷直了身体,若无其事的微微躬身。其出神入化的演技,惟妙惟肖的神态,入情入理的动作,无一不让人让人叹为观止。  皇帝当然不会再提刚才的全员痛哭,干咳了几声,问道:“不知诸位认为,方才董国舅的提议如何?”  依旧是沉默。仿佛这临时的朝堂并没有给大臣们带来那种熟悉的感觉。曹操这个新人向后看去,耐人寻味的使了一个眼色。  当即,第一次被曹操引入朝堂的程昱出列抱拳道:“陛下,董国舅虽有道理,但是却也并不是最好的方案。一者,世人皆有父母,若是只因为一条毒计而牺牲几千生命,岂不是有伤天和?二者,此计最重要的就是,胡人一定会想董国舅分析的那样焦躁,只要他们有一丝的察觉,之前的一切努力便都将功亏一篑。”  程昱这就算是站明了自己的队伍了。虽然他是曹操引来的,不过还是有很多人猜测程昱的心思。不过这么看来,答案已经确定了。董承恶狠狠的瞪了他一眼,对这个曹贼走狗,助纣为虐之辈毫无好感。  而小皇帝毕竟年龄还小,入世时间尚短,政治上面除了本能便再无涉猎,根本无法分辨出究竟程昱董承那个建议才是正确的。只能有些为难的看了看曾经和他有过深度交心的杨彪。  杨彪苦笑一声,不过为君分忧乃臣之本分,也只能硬着头皮,上前道:“程尚书,适才你所言董国舅的方案并非最佳,莫非,程尚书还有什么妙计吗?”  程昱十分隐晦的扫了曹操一眼,见到曹操缓缓点头,当即承认道:“臣下不敢欺瞒陛下,不过,臣下确实有些想法。”小皇帝见了,犹如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般,当即兴奋的问道:“程爱卿有何妙计,还望不吝赐教。朕自当洗耳恭听。”  程昱眉头微不可查的一皱,随即松开,有些迟疑的扫了董承一眼。皇帝见了,当即笑道:“程爱卿放心,董国舅虽然脾气火爆了一些,却也是分得清大体之人。程爱卿尽管畅所欲言。”  程昱松了一口气,清清嗓子,朗声道:“陛下勿扰,且听臣下缓缓道来。臣下虽愚钝,并没有什么别的妙计,不过却也发现了董国舅的计策中的几点漏洞,而胡人人数上十万,其中自然不乏能人义士。若是被胡人抓住,此计便会被轻易识破。”  武关内,一座偏僻的小屋中,一个全身黑装的青年男子,正盘膝坐在一鼎香炉之前。香炉之上,插着三根细长的香,犹自在散发着连绵不绝的悠长香气。青烟自那香上丝丝缕缕的飘出,在香炉上方半米处,缓缓的滚动着,凝聚成团。房屋窗户大开,阳光正倾撒在那团青烟之上。  随着青烟的不住滚动,以及那阳光的照耀下,道道光彩自青烟之中涌出。青烟仿佛感到了什么,突然一阵震动。顿时,副副画面出现在那烟雾之上,那人之前。画面逐渐连贯,逐渐清晰。  而那画面,正是众王公大臣皇帝商议军情的地方。

第二二四章 匈奴() 
第二二四章 匈奴

    次日清晨。  今天的武关和战前时刻大不相同。原本那坚若磐石,没有丝毫缝隙的武关已然不复存在,居然被道道裂痕覆盖住了。仿佛只要有个人用力晃上一晃,这被称为“秦之四塞”之一的武关,就会在灰尘弥漫中轰然倒塌。  昨日那进行了整整一天,出动了无数能臣武将,士兵伤亡以千计的战役终于还是在血海中结束了。胡人方面,大单于虽然竭尽全力的想要援救胡人士兵,但是还是有大量的胡人士兵由于被那雾气的团团包围而失去了力量,无奈被擒被杀。  六千余人的阵亡,两千余人的被擒,三千余人的负伤,这些负面条件,大大的打击了原本还非常高亢的胡人士气。至于那些因为战场小而根本施展不开,没有参加这场战役的人们则是都在窃喜,因为这场战役中,原本就很少的本命兽拥有者居然一口气死了十多个。这将近十分之一的本命兽拥有者的伤亡,更是胡人士气低落的一大原因。  左臂受伤的大单于端坐在毡房之中。在他座下的,是匈奴和羌人的所有王公贵族。王公贵族们分成匈奴和羌两波,立于两侧,唯有一人跪在呼厨泉面前,身影颤抖着,额头紧紧的贴在地上,连抬起的勇气都没有。  那人,正是之前还得意洋洋的左贤王。这个原本大单于手下最信任的人,最得力的助手,居然就这样放弃了应有的尊严和骄傲,屈辱的跪在地上。  须知,在草原上,这些游牧民族只会向自己心中那最虔诚的信仰下跪。除非是犯了什么罄竹难书的罪孽,否则,他们只会将下跪视为一种耻辱。  而在大单于右手边,羌人的首领――释比正端着一碗马奶酒,送到嘴边细细的品了一口,眼睛眯了起来,饶有兴致的看着这一幕,心中暗爽不已。  匈奴自从出来个冒顿后,就变得极为活跃。而冒顿后世的几个单于更是同样的雄才大略,东征西讨之下,早已成为了草原上的霸主,使大半的胡人闻风丧胆。  而汉武帝时期,霍去病一把火烧了祭天圣坛,使匈奴人的实力直接从顶峰跌落谷底。而汉人歼灭了大半匈奴人后,那些经常被匈奴欺负的民族也没少趁火打劫,掠夺了大片的土地,牛羊,臣民。而匈奴无力反抗,只有远远躲开。  到了后来,王莽篡位,天下混乱,西汉转为东汉。胡人们也都是跃跃欲试,时刻想着扣关南下。而光武帝刘秀灭掉王莽之后,无力北挡胡人,便选择了从内部离间,还好巧不巧的正好选中了匈奴。  面对东汉的突然好意,当时很有战略眼光的匈奴大单于直接就答应了。在必要时刻反戈一击,与汉人军队里应外合,将胡人盟军歼灭大半之后,草原便再次成为了匈奴的天下。  不过由于东汉的实力恢复速度远远超过匈奴,短短半年时间,大汉就再次恢复了生机勃勃的样子,匈奴见了,便非常聪明的选择了隐忍不发的计策。这一忍,就是近百年。  近百年间,匈奴和汉朝友好相处,出使的人来来往往,商品的流通更是络绎不绝。胡人高大的战马是当时汉人梦寐以求的宝马,汉人的丝绸茶叶也是让胡人赞不绝口。那段时间,也是匈奴和大汉最友好的时候。而直到前一代单于的降世,改变了这一切,也彻底打破了大汉和匈奴的蜜月期。  桓帝时期,皇帝昏庸无道,买官进爵的事情四处可见。朝廷更是不管人间疾苦,鱼肉百姓,草菅人命。平时每个灾年旱年都会有不少人死于自然灾害。而匈奴人就趁着这个大汉一片混乱时候,偷偷的重建了祭天圣坛。  不得不说,大单于挑的还真是时候。桓帝为了私人的性福生活,把大量的应该用在军事上的经费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