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些流寇不弱啊!”站在西罗城上督阵的多尔衮自言自语道,“难道之前和关宁军交战的时候留了手?”

    站在多尔衮身边的洪承畴也有点发愣,在他的印象中流寇应该是很弱的,就算现在强了不少,遇到八旗天兵也应该一触即溃啊!

    可现在居然没有溃!洪承畴心说:幸好李自成只带了大概六七万人过来,他要是真拉来二十万这样的流寇,山海关这一战就真打得流寇和鞑子两败俱伤了。

    另外,大明的抚军太子朱慈烺好像在天津卫打败过两万这样的流寇。。。。。。这个囚父杀弟的逆子是怎么做到的?

    洪承畴正胡思乱想的时候,多尔衮已经在下达命令了:“传令给多铎、谭泰和鳌拜,让他们率领两白旗和两黄旗的大队出击吧!今天咱们人多,哪怕是用人堆,也要堆死李自成!”

    “喳!”

    随着两白旗、两黄旗的大队人马通过山海关西罗城进入战场,战场上的形势对人数处于劣势的大顺军更加不利了。但是在刘宗敏和刘芳亮的指挥下,大顺军的抵抗依旧顽强,硬生生的将战斗拖到了夜色降临之后,然后才在夜色的掩护下向西撤退。

    因为是利用夜色掩护撤退的,而且多尔衮也不愿意猛追穷寇,给八旗兵造成太大的损失,所以只派出了吴三桂率领关宁军骑兵一万多人尾随而去。

    所以李自成在山海关下并没有输光老本!实际上,他还有翻转局面的机会!

第151章 好鞑子?有古怪!(求推荐)() 
大明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四日,也就是一片石大战后两天。

    一艘从山海关驶来的小型沙船,停泊在了大沽口海沙岛的码头上。从船上下来的是吴三妹的表哥祖泽溥和朱慈烺原先的伴读太监邱致中,两人下船之后,就在看守码头的锦衣卫带领下直接去了朱慈烺的抚军大元帅府。

    “臣祖泽溥叩见太子千岁。”

    “奴婢叩见千岁爷。”

    两人给端坐堂上的朱慈烺行了大礼,朱慈烺却盯着祖泽溥的后脑勺愣了愣,才让他们平身,又赐了座位。

    朱慈烺之前发愣,是因为他发现祖泽溥居然没有剃发!

    没有剃发,就是还没有当汉奸!

    你爸爸是祖大寿啊!你全家都当汉奸了,你居然没有当汉奸,这是为什么。。。。。。有古怪!

    “山海关那边打完了?”朱慈烺问。

    “打完了!”祖泽溥喜气洋洋地说,“臣给千岁爷贺喜了。。。。。。我明清联军大获全胜,逆贼李自成的十数万老营兵伤亡殆尽,只有几千人逃离战场。”

    其实李自成败得没有那么惨。大顺军逃跑的本事比寻常明军强太多了——他们是流寇嘛!所以李自成丢在一片石的老营兵约有三万,损失刚刚及半,实力犹存啊。要不然在历史上,他也不可能在后来的撤退途中,在真定和定州两度组织反击战。所以吴三桂上报战功肯定是夸大的,翻个一两倍都是良心账。

    邱致中也满脸喜色,向朱慈烺报告:“王制军和平西伯以定王的名义同大清摄政王多尔衮达成了盟约,共讨流寇,事成后就以山海关和长城为界,北清南明,互为兄弟之邦。另外咱们再给百万岁币,再一次犒劳清兵三百万即可。。。。。。千岁爷,看来满鞑子还是通情达理的好鞑子,我大明中兴有望了!”

    啊?好鞑子?骗小孩吧?朱慈烺心说:本宫只是看上去年幼,心理年龄都四张以上了,而且前世的专业就是忽悠!会上多尔衮和洪承畴的当?

    “哦,”朱慈烺点了点头,脸孔上的笑容也绽放出来了,“还好本宫英明,保着父皇从京师杀出来到大沽口暂避。。。。。。要不然可就看不到现在的大明中兴了!”

    “千岁爷英明!”

    “臣等恭贺千岁爷。。。。。。”

    大堂上还有不少太子一党的官员,吴襄、曹友义、朱纯杰、沈廷扬四个卫帅,还有五个大学士,一个兵部尚书,还有大元帅府长史毕酒城和另外几个校书、侍书(都是文书),这个时候都一起起身向朱慈烺道贺。

    不用说,一个个都乐得跟什么似的!

    朱慈烺护驾出城,走通州,战天津,退据大沽口,虽然展现出了极强的组织能力和忽悠能力。但终究没有领导大明走向胜利啊!可现在流寇被打垮了,北京眼看也能收复,和大明怼了几十年的东虏居然也讲道理了。。。。。。这大明不就中兴了?

    这大明可是在抚军太子的领导下中兴的!

    这就说明太子殿下领导有方,是大明中兴之主。。。。。。崇祯皇帝是不是应该退位让贤,让中兴之主全面执政啊?

    只要北京城能收回来,朱慈烺就是人心所向,不仅大沽口行在的大明忠臣都要哭着喊着劝进,就是北京城里那帮贰臣,还有南京六部的官员,还有各地的地方官,都得上表劝进。朱慈烺不干都不行,全国人民都不答应啊,到时候就是黄袍硬往他身上披了!

    等朱慈烺当皇帝了,这间大殿之内的诸位,可就是新主的功臣、近臣,还怕没有荣华富贵?

    朱慈烺站起身,对大堂内的几个大学士和兵部尚书陈锐道:“诸位阁老,陈先生,咱们一起去向皇上禀报此事吧。

    大宝,去把其他出席小朝会的重臣都请来,大家一起去吧!”

    朱大太子还是有孝心的,他在大沽口的这些日子天天去给漂亮妈妈请安,却很少见崇祯这个爹爹。今天有了特大喜讯,第一个想到的还是老爸。

    当下他便带着自己的一群手下,出了元帅府,去了隔壁的行宫——其实就是相邻的两个院子罢了。

    崇祯皇帝看到朱慈烺带着一大群人过来,心里一下子就紧张起来了——是不是来逼宫的?应该不至于啊,现在都还没到登州呢,这逆子就等不及了?

    他连忙看了看左右,只看见曹化淳和王之心两个太监,哦,还有一个总戎朱纯臣正在往墙角挪步。。。。。。这是要逃走还是要去搬救兵?

    大感失望的崇祯皇帝只好深吸口气,在御座(就是一把太师椅)上坐直了身体,一副怒气冲冲的模样,准备要呵斥谋朝篡位的太子爷。

    朱慈烺瞧见崇祯皇帝气呼呼的样子就是一愣,是谁惹父皇生气了?朱纯臣那个家伙怎么缩到墙角去了?一定是他惹怒父皇了!

    把目光从朱纯臣身上收回后,朱慈烺就笑着给崇祯行了一礼,“父皇,刚刚收到山海关的奏报,流寇的二十万大军被咱们和清国的联军击败,李逆精锐尽丧,率数千骑仓惶而逃。北京也许不日便可收复,我大明中兴在即了。”

    啥?李自成已经败了,大明这就要中兴了?这怎么可能?

    崇祯皇帝被惊的连生气都忘记了,只剩下诧异惊讶了。他那么英明,那么勤勉的一明君,兢兢业业治理天下十七年,居然落得个几乎亡国的下场。

    而春哥儿这个忤逆不孝的太子篡权才一个月,大明就中兴了。。。。。。这也太快了吧?李世民都没那么快啊!

    “臣为陛下贺,为抚军太子殿下贺!”

    “臣为大明万世贺。。。。。。”

    大堂内又是一片恭贺之声,跟着崇祯的臣子和太监,已经和朱慈烺一起过来的内侍外官,全都一块儿为崇祯帝和朱慈烺道贺。

    崇祯皇帝也不能再发火了,甚至不能再骂朱慈烺是逆子,也不能质疑朱慈烺声称的高皇帝托梦说了。没有太祖高皇帝在梦中提点,他一十六岁的小孩子怎么可能那么厉害?

    这太祖高皇帝也是,为什么不托梦给朕啊?崇祯心想:难道是自己太勤勉了睡觉太少,没时间做梦?

    朱慈烺这时已经找了把椅子,大模大样坐好了,笑着拿出了祖泽溥带来的奏章,递给曹化淳,让曹公公转给崇祯看。

    崇祯连忙接过奏章翻开以后逐字逐句看了起来,原本舒展开来的眉头也渐渐拧了起来。

    “哥儿,东虏要以长城为界也就罢了。。。。。。可这百万岁币和三百万的劳军银子,朝廷怎么拿得出来?另外,吴三桂他们立了那么大的功劳,也该重重犒赏吧?朝廷现在有多少银子?能给得出吗?”

    朱慈烺笑了笑,心想:给个屁,鞑子和汉奸在骗人呢,你还真相信了!

    “父皇,朝廷手头就有五百多万两银子,”朱慈烺道,“其中大沽口这里有四百多万,余下的在登州。不过这些银子可不能给清国!“

    “不能给?”崇祯一愣,“哥儿,现在可不是小气的时候啊!咱们要是不给钱,清国怎么肯退兵?和京师的百万生灵相比,银子不算什么。”

    朱慈烺没有回答崇祯皇帝的问题,而是淡淡地道:“流贼大败。。。。。。清兵很可能会把控住山海关咽喉,我们必须有所防备。”

    吴襄问:“千岁爷,您是担心清人图谋不轨?”

    朱慈烺笑了笑:“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吴襄又问:“千岁爷,您想怎么防?”

    朱慈烺道:“得正式改封定王为代王,统御大同重镇。封吴三桂为晋国公,统御太原府,封高第为宣国公,统御宣府。命王永吉为大同、宣府、太原三边总督,加大学士和兵部尚书衔。

    此外还有一人,也必须加以重赏和重用!”

第152章 诤臣诤子,众正盈朝(求收藏,求推荐)() 
一个代王,一个晋国公,一个宣国公。。。。。。这就是三藩了!

    虽然朱慈烺给吴三桂的上中下三策中就有册封藩镇的计划,但是此一时彼一时,现在形势仿佛大好了,还有必要履行诺言?

    另外,大同、宣府、太原可是九边重镇中的三个,那是能设立藩镇的地方吗?

    这三个地方要设了藩镇,北京还能建都?

    “哥儿,”崇祯皇帝终于忍不住发问了,“你要封藩镇也不必封在京师附近啊,等复了陕西、河南再封也不迟啊。”

    还想复河南、陕西。。。。。。朱慈烺也没话好说了,那么天真怎么能当皇上?而且一当还是十七年,真难为你了!

    “父皇,”朱慈烺道,“设立代、晋、宣三藩是为了筹功啊!这次能击败闯逆,扭转我大明国运,全赖平西伯和高第,以及关宁将士奋勇血战。他们建立如此功勋,朝廷本应该重重有赏。可是现在朝廷流离,国库空虚,又要筹集岁币和犒赏给清国,实在拿不出钱。所以儿臣就准备设立藩镇以筹大功,设代、晋、宣三藩。

    而且此事不能拖延,必须尽快办理。。。。。。否则就会寒了有功将士之心!”

    这话当然是骗人的,设立代、晋、宣三藩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拖延满清向全国用兵的步伐。

    三藩当中只要有一藩成功设立,并且站在大明一边,那么朱慈烺就能争得至少一年的时间。有了这一年,他就能在南方有所布置了。

    “另外,还有一人为我大明中兴立下大功,必须重赏。”朱慈烺嘴角浮出一丝冷笑,“这人就是洪承畴!”

    “洪承畴?”崇祯点点头道,“这人虽投了清国,可是能领着清兵入关助朝廷大败流贼,的确是有功的。。。。。。此功足以抵偿他兵败投敌的罪过了。”

    朱慈烺叹了口气:“他有什么罪?他压根没罪。。。。。。在松锦大战之中,他率领十三万大军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即便不能取胜,也不难全身而退。如果不是父皇被陈新甲说动,下旨催促洪承畴刻期进兵,由让马绍愉、张若麒两个书生去军中督促决战,哪会有松锦惨败?如果松锦之战胜了,又怎会有京师沦陷,朝廷流浪之事?”

    “你。。。。。。”崇祯那个生气啊,“那你上次还说陈新甲不该杀?”

    朱慈烺道:“陈新甲当然不该杀!他只是才能不足以任兵部罢了。。。。。。不过本朝如今的官员,才不配位的大有人在,把事情办砸的也不少。难道都要治罪杀头?”

    他目光灼灼的扫了大堂中的臣子们一眼,“若是那样,今日恐怕只有一群鬼魂和本宫、父皇一起议论国家大事了!”

    逆子啊。。。。。。崇祯气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他当权十七年中谁敢这样怼他?

    不过在场的臣子们却都认为朱慈烺的话是对的。。。。。。大明朝的事情本就不好办,大家也的确没那么大本事,不过是想尽办法应付而已。你个皇帝却不顾局势艰难,动辄就把官员下狱,严重的还要杀头!还讲不讲理了?要是让你再掌了大权,国事还可为吗?要不你还是退位让贤吧!

    “还有那袁崇焕也冤枉,”朱慈烺又叹了口气,道,“虽无平辽的雄才,牛皮吹得也大了些,还冤杀了毛文龙。但是父皇既然信了他,还许了五年之期,就不应该在期满之前就把他剐了。。。。。。即便父皇发现他才能不足,言过其实,擅杀大将,也不该以酷刑将之处死啊!就算要他死,悄悄赐死也就是了,凌迟处死。。。。。。这分明是发现受骗上当后在泄愤啊!”

    朱慈烺是很同情袁崇焕的,因为他前世的工作重点不就是吹牛和听人吹牛吗?在这一世,他能走到今天,不也是靠一个吹字吗?从某种意义上说,袁崇焕和朱慈烺就是同行啊!

    吹个牛就把自己吹死了,还是一刀刀剐了三千多刀,崇祯你有没有人性啊?

    再说了,明朝取士的制度不就是“以吹为本”吗?科举考试中除了做八股文,就是什么诏、诰、表、判和策问,其中策问的分量很重。一帮没有什么实际工作经验的书生靠什么写策问?不就是吹牛吗?你取士就取吹牛之士,当官的能不爱吹牛吗?所以当皇帝的必须要能分辨真伪,不能别人吹什么你都相信,回头发现上当了,为了泄愤就把人剐了。。。。。。这是不讲道理!

    朱慈烺接着又道:“还有那位孙传庭,何等忠心任事之臣,无端下狱不说,放出来任事后又不能信任,一味催促他出秦关作战,生生把人家逼上绝路。袁崇焕爱吹牛父皇要杀他,孙传庭说真话父皇又不相信了。。。。。。到现在连抚恤追赠都不给,多叫人心寒啊!”

    可不是嘛!堂上三十来个大臣都深有同感啊!崇祯这个皇帝你和他说瞎话他相信,和他说真话他不相信。。。。。。就这样的君父还自以为英明,真是让下面的人很为难啊!还是下台,快点下台吧!

    “这,这个能怪朕吗?都是臣子们太奸诈了!一会儿真一会儿假的,叫朕如何分辨?”崇祯被儿子怼得糊涂了,一着急真心话都吐出来了。

    “父皇,您怎么能不会分辨呢?当皇帝就得会分辨臣子们的忠奸真伪,怎么能不会呢?”朱慈烺连连摇头,“幸好有儿臣辅佐,要不然大明天下真的要断送在父皇手中了!”

    “你,你,你要气死为父吗?”崇祯给气得脸红脖子粗的,又说不过儿子,又不敢动手打儿子——朱慈烺可是杀人不眨眼的,崇祯也怕啊!

    朱慈烺却站起身,向崇祯施了一礼,“父皇误会儿臣了,儿臣是在向父皇进谏啊!新唐书云:天子有诤臣,虽无道不失其天下;父有诤子,虽无道不陷于不义;故云子不可不诤于父,臣不可不诤于君。儿臣就是诤子和诤臣啊!”

    你是诤子诤臣?崇祯皇帝心说:那朕就是那个无道的君父了?

    “陛下,皇太子孝义忠厚,正是陛下诤子啊!”

    “陛下有这样的诤子,实乃社稷之福,陛下之福。”

    “老臣为陛下贺,为大明贺。。。。。。”

    崇祯还没有发火,堂上的大臣们已经纷纷向他道喜了。朱慈烺听到这一片称赞自己的声音,也是相当欣慰的。如今的大明果然是众正盈朝,中兴大业有望了!

    “好啊,你们都是诤子诤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