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周皇后就是从乖乖女到乖王妃再到乖皇后,虽然和田贵妃闹过一段,不过并没有后世传说中说的那样,把陈圆圆都买来迷惑崇祯——把一妓女送进皇宫,这种事情要让文官知道了,还不用唾沫把某国丈给淹死?
再说了,周国丈是有名吝啬鬼,他哪儿舍得买陈圆圆?陈圆圆多贵啊!
朱慈烺看着心思单纯的漂亮娘亲,叹了口气:“母后,太祖高皇帝说居庸关已经陷落,唐通和杜之秩都从贼了明日闯逆大军就要到京师城外,后日就会围城进攻了!”
“啊”周后的脸色一下刷白,声音都颤抖了,“这,这,这是真的吗?我大明”
说到这里,眼泪就哗啦啦流下来了,看着真让人心疼啊!
朱慈烺连忙安慰道:“母后勿忧,儿臣和王承恩已经在安排突围了到时候一定能保母后和父皇安泰的。”
周后神色稍安,但是眼泪还是止不住往下流。京师城破对她而言,就是死路一条!
崇祯作为大明皇帝未必会真的殉了江山社稷,可她这个皇后,在危机之时,却必须自杀守节死,周后当然是怕的!
周后哭哭啼啼地问:“你个小孩子,能有什么办法?王承恩也指望不上的,他就是个没用的老实人啊!”
“有办法的,有办法的,”朱慈烺故作神秘,“若是没有办法,太祖高皇帝也不会托梦给儿臣了。”
“真的吗?”周后可怜巴巴地看着儿子。
“真的,真的!”朱慈烺认真地点点头,“母后只管相信儿臣就是了,不过儿臣有个不情之请。”
“慈烺,你和为娘说什么不情之请?”周后想了想,“是不是要用钱啊?娘亲还有些私房,你都可以拿去。”
“母后,”朱慈烺点点头道,“您的私房就算借给儿臣的,等到了南中,儿臣加倍偿还。”
“还什么呀?再说你哪儿来的钱可以还?”
“那儿臣就多谢娘亲了。”朱慈烺嘴上说谢,但是钱一定是会还的。且不说到了江南后由他做皇帝,就算让他以太子的身份和崇祯共同执政,也有办法大把捞钱的。
“母后,”朱慈烺接着又说,“儿子的不情之请并不是要钱,而是请母后暂时向父皇隐瞒儿臣被太祖高皇帝托梦,以及儿臣和王承恩安排突围之事。”
“为何要隐瞒?”周后不解。
朱慈烺道:“因为父皇不应该知道这些。”
“不应该?”
“对!”朱慈烺点点头,“父皇是明君,只能守国门,殉社稷,怎么可以安排逃亡?这本就应该由王承恩私下安排,若是捅出来,父皇一定会反对的。”
“说的是啊!”周后连连点头,“可王承恩却是个老实督公。”
朱慈烺笑道:“幸而大明有祖宗保佑但托梦之事,过于玄幻,父皇是明君,是不会轻易相信这种事情的。若让他知道,定要彻查清楚,可等一切都弄清楚了,闯逆就该进城了!”
周后点头道:“还是慈烺你考虑周到你那父皇是榆木脑袋,不会转弯的,这件事情为娘一定替你遮掩。另外,你还有什么事情要为娘帮忙,尽管开口,若走不开,就叫黄大宝来说。”
朱慈烺吐了口气,有娘的太子是个宝啊!有周后配合,自己突围出逃的成功概率,又大了不少!
第9章 幸好还有色相可以牺牲!(还是求推荐,求收藏)()
王承恩和周皇后,都是朱慈烺是否能安全离开北京危城的两个关键人物。
这两个人暂时都被朱慈烺给忽悠住了,其实也不需要忽悠太久。今天晚上,居庸关陷落的消息就会到了,明天李自成的大军就会抵达昌平,先头部队也许就到了北京城外
到时候崇祯皇帝再榆木脑袋,也不会阻拦太子和王承恩策划突围跑路的。在原本的历史上,他最后不也慌里慌张的跑路来着?其实跑路是“希旨”,心里面想,嘴上不说罢了,身为心腹本就该体察到。只是他身边没有魏忠贤那样阉贼,只有王承恩这号老实太监,木知木觉的,没有为他安排好跑路的通道。所以就只能去煤山自己了断了!
不过光有王承恩和周皇后这两个老实人配合还不行,至少还得有吴襄这个老奸巨猾的军阀保护。
如果不能把他拉拢过来,那就只能轻车简从,悄悄跑路了跑是能跑出去的,但是跑出去后就太被动了。
正盘算着要怎么让吴襄这个老军阀头子也为梦想窒息的时候,朱慈烺已经回到了自己的端本宫外。
他还没进门,就看见王承恩从门内快步迎了出来,冲他行了礼,然后就压低声音,紧张兮兮地说:“千岁爷,吴襄已经到内校场了,您随时可以去见他。”
“好!”朱慈烺点点头,对身后的领班侍卫朱纯杰道,“去内校场,现在就去。”
内校场并不在紫禁城内,而是在皇城的东北角,位于太液池北侧,紧挨着皇城北墙。是皇城的驻军和太监组成的净军训练校阅的地方,朱慈烺如果要练习弓马,也得去内校场。
王承恩现在统领内外军营,提督九门,内校场和皇城内的驻军、净军,自然也归他统领。吴襄则有个提督京营的差遣,也得受他的管辖至少眼下,吴襄还不敢不听王承恩的命令。
所以今天一大早,王承恩忽然到访吴襄府邸,并且要他马上跟自己去内校场参与守城军务后。现在还是十五日清晨,北京城内还没有人知道居庸关已经失去,所以朝廷的威信尚存。吴襄自然二话不说,就带着三子吴三辅一起入了皇城。
抵达内校场后,王承恩就安排吴氏父子在一间厅堂中等待,自己便来到东宫(端本宫)找朱慈烺了。
“吴三辅也在京师么?”朱慈烺听说吴三桂的弟弟也在,便一边行走,一边问王承恩,“吴家还有谁在京师?”
“回千岁爷,除了吴三桂、吴三凤两兄弟不在,其余的吴家人大多都在,有三十几口人呢!护卫的家丁人数老奴也打听了,有八十余人。另外,祖大寿的一个儿子也和他们住在一起,所以还有十几个护卫的祖氏家丁。”
王承恩到底是东厂督公,打听情报的本事还是稍微有点的,摸得非常清楚。吴襄有三个儿子,其中大儿子吴三凤在松锦大战时跟着祖大寿,现在已经降清了,二儿子是吴三桂,三子就是吴三辅,现在跟着爸爸一起来了北京。
“有三十几口那么多?”朱慈烺一愣,“都是什么人?”
“除了吴襄、吴三辅外,还有吴襄的一个没出阁的女儿,还有吴襄的几个孙子、孙女,还有吴襄、吴三辅的妻妾。哦,还有一个是吴三桂的小妾,名叫陈圆圆,是秦淮八艳之一”
“哦。”朱慈烺点点头,心说:除了吴三辅和陈圆圆,全都不是长命相,如果没有自己,一个多月后都得叫李自成给宰了!
就冲着这一大家子全都陷在北京城,估摸着吴三桂要么是没想到北京那么快就没了,要么就是真没什么招可以驱使他的三四万老爷兵不要钱白干活
“吴襄还有个女儿?”朱慈烺忽然问,“叫什么?多大了?”
“叫吴三妹,今年芳龄二八,”王承恩笑道,“是吴襄的小女儿,据说非常得宠。”
“许人家了吗?”朱慈烺已经惦记上人家的黄花大闺女了倒不是因为好色,他是正人君子,不好女色的。
但是为了拉拢吴襄父子卖命,牺牲一下色相,娶人家的闺女还可以考虑的。
另外,让吴三桂当自己的二舅哥看来也不错哪怕他继续当汉奸,多尔衮那边恐怕也得对他防五分,用五分,这效果可就差了。
如果能接着和吴三妹的关系,用点反间计什么的,让吴三桂和八旗兵来场火并,不管谁把谁打死了,他都没有意见的。
“千岁爷,这不合适吧?”王承恩仿佛猜到了朱慈烺的心思,低声提醒说,“不合祖宗家法啊吴襄是大将,他的女儿可不能入宫。”
朱慈烺一笑:“祖宗都托梦给本宫了本宫现在有拯救大明天下的责任,自然可以从权了。”
“这个”王承恩还是摇头,“就怕文臣们话多啊。”
“不怕,再过两天他们就没话说了!”朱慈烺非常肯定,“王伴伴,待会儿见了吴襄,你看本宫的眼色行事,给本宫保个大媒!”
朱慈烺看见王承恩还是犹犹豫豫的,忙压低声音,“吴三桂有三四万关宁精锐啊!咱们没有一百万,就给个太子妃吧!其实早就该给啊给了,说不定吴三桂的兵就到了!哪怕能来个3000精锐,北京城都有机会守住。周遇吉在宁武关也就是3000人,其中勇卫营精锐只有1000人,不也守了十几天?”
王承恩一听,居然也觉得有道理。钱没有,美男太子却是现成的!为了大明江山,为了天下百姓,太子爷牺牲一下色相有什么不可以的?
朱慈烺和王承恩商量了一路,到达内校场的时候,总算是谈妥了婚姻大事先许了,然后再想办法去做崇祯和周后的工作。
周后为了活命,肯定会帮朱慈烺的,就算崇祯这个榆木脑袋应该也不难说服。毕竟吴三桂手里有救命的大军啊!
除非崇祯不想要北京城,不想要祖宗基业了,连自己的性命也不想要了,否则牺牲一下儿子的美色有什么大不了的?
除了美男计外,朱慈烺还和王承恩商量了一套哄人的瞎话。
眼下光是一个太子妃还不足以让吴襄死心塌地的卖命,如果早上十天半个月兴许还行,可是眼下北京城守不住了,关宁军全体必须要有个好去处。再让他们留在北京东北方向的绝地上,夹在清顺之间,最后的结果肯定还是择主而事。
“臣提督京营吴襄(吴三辅),拜见太子殿下!”
内校场大堂上,吴襄和吴三辅两人正在大礼叩拜突然到访的皇太子朱慈烺。
父子二人都有点意外。他们本来以为是帮王承恩布置守城的,万没想到会见到大明帝国的储君国本殿下。
朱慈烺抬手示意二人平身。正式谈话之前,还是先辇人。除了吴襄、吴三辅、王承恩外,闲杂人等都哄到外面去了。
吴襄和吴三辅也有点莫名其妙,父子二人互相看了看,都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儿。
朱慈烺则在打量他们二人,都生得不错,身材高大魁梧,五官棱角分明,胡子好大一把,看着就是赳赳武夫。只是吴襄脸孔上多了几分精明,眼神闪烁不定。而二十多岁的吴三辅则显得朴实一些。
不过比起朱慈烺在后世见过的金融圈、风投圈和上市公司的奸商,这二位应该也不算特别狡诈吧?
第10章 朱与吴,共江南(加油求收藏,求推荐)()
“提督请坐。”朱慈烺笑吟吟的看着吴襄,指了指跟前一张空空如也的椅子。
“臣惶恐。”吴襄连忙推辞。
“提督父子都是功勋重臣,国之庭柱,如何不得一坐?”朱慈烺知道吴襄并不是谦逊,而是真的不敢坐。因为他的上级王承恩还老老实实站着,他怎么能坐?
“千岁爷叫你坐,你就坐吧。”王承恩也笑着说。吴襄很快就是“老皇亲”了,而且还是重兵在握的国丈爷,只怕在天子跟前也有座位了。
“臣谢座。”吴襄也不扭捏了,就在太子对面的椅子上坐下,不过只沾了小半个臀部。
至于吴三辅,就只能老老实实站在老爹背后了。
“提督可听过南迁之议?”朱慈烺看着吴襄发问。
“南迁?”吴襄心下一惊,“万万不可啊!京师乃是国之根本,先帝陵寝所在,焉能捐弃?”
朱慈烺只是习惯性的微笑,似乎在赞许吴襄的立场。不过心里面却是明镜一般,知道自己未来的岳父大人在打什么算盘?
什么国之根本,什么先帝陵寝的,和老吴家是没有多少关系的。吴家真正在乎的,就是一年几百万的辽饷!
现在吴家已经是关宁军中最大的军头,几百万的辽饷中,除去孝敬各级上官的部分,都由吴家支配。其中装进吴家父子口袋的,少说也有几十万吧?
如果朝廷南迁,蓟辽自然要放弃,关宁军要么护驾南走,要么投降李闯。不管是南走还是投降,一年几百万的辽饷肯定是没有了。所以吴家反对南迁的立场是可以想象的!
不过当北京城实在没有办法保卫的时候,护驾南逃,应该是吴家最好的出路。因为无论降顺还是降清,都没有人会给吴家一年几百万的辽饷。不仅没有辽饷,还会被当成炮灰。
如果吴家降顺,那就是李闯和清兵交战的先锋。反之则是清军入关攻打李闯的急先锋。只有跟着明朝南迁,才会被当成嫡系,好吃好喝养着。甚至还有可能更进一步朱与吴,共天下!
因为吴三桂手中的三四万关宁军只要拉到南方,就是无敌的存在!
到时候就是大明朝廷指着吴家的军队活命了,江南的财富,还不是任凭吴家取用?
只是历史上的吴三桂在关键时刻下不了决心,在拖延和等待中丧失了属于他的历史机遇,从而成为了引狼入室的千古罪人,而且还葬送了大半个吴氏家族。
从这一点来看,吴三桂并不是什么高明的政治家,在三藩之战中扑街根本就是注定的事情。
“父皇南迁的决心已定!”朱慈烺一字一顿道,“今日就将传密旨于王永吉和令郎,由关宁军护驾,走天津卫南幸!冯元飏已经备好了大海舟200艘,水师数千人,随时可以护驾去登莱。”
“什么!?”吴襄抽了口凉气儿,“朝中诸大臣。。。。。。都赞成南迁了?”
朱慈烺的这位岳父大人来京师才一个来月,不知道崇祯的脾气,以为崇祯真是从谏如流的好皇帝。所以在他看来,南迁的障碍就是朝中大臣们的反对,而不是崇祯不地道的甩锅。
“既然是密旨,当然不能让朝中诸臣知道了。”朱慈烺继续忽悠,“若是走漏了消息,闯逆一定会以轻骑迂回阻拦,虏丑说不定也会趁机扑击。而且京师之中,也难免惶恐,山崩之势,就不可避免了。”
“朝臣皆不知情,仓促之中如何走脱?”吴襄额头上的冷汗都出来了,他迟疑了一下,又道:“况且犬子的兵马只怕才入山海关,随行的辽民又多达数十万”
朝臣能走脱几个,吴襄并不在乎,但是跟随吴三桂的辽民大多都是军眷,可不是说不顾就能不顾的。
“提督一个月前不是对父皇说,尔兵不过三千人可用吗?”朱慈烺依旧面带微笑,丝毫没有大难将至的惶恐,娓娓而道,“三千骁勇之士不会有几十万家眷吧?就算再打一点富裕,带五千骁勇敢战之士护驾,随行的军眷有两万之数足矣。以关宁军所有的骡马大车,还不够两万数千人用吗?”
吴襄被朱慈烺说得哑口无言,同时也对朱慈烺的镇定自若感到惊讶。
这位太子殿下,年纪轻轻,气度胆略却不凡啊!
朱慈烺接着往下说:“兵不在多,而在精。可精兵还得用对地方!提督父子的三千家丁,如果为闯逆用,做前驱与虏丑交战,能当几何?若为虏丑所用,入关与流寇老营死战,攻坚城,战荒野,又能当几何?”
吴襄听到朱慈烺的这话可坐不住了,一下站了起来,“殿下何出此言?臣父子对大明忠心耿耿,是不会投靠逆虏的”
朱慈烺看着吴襄,缓缓道:“提督少安,本宫知提督父子忠心,尔父子不仅忠心,而且聪明。知道为逆为虏所用,都是死路一条!就是侥幸能活,也难免穷困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