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1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高炜和陈伯良已经上了城楼,此时天色已黑,他们只看见远处的火把汇成了一条滚动的火龙。敌人队形整齐,一看就知道不是草原上的蒙古人。

    而且数量极多,由火把组成的长龙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流动,同样望不到边际。

    很快,又有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火龙出现在他们的视野当中!

    “是,是吴三桂?”陈伯良用怀疑的口吻发问。

    “不可能。。。。。。”高炜摇摇头,“怕是有几万人。。。。。。吴三桂派那么多兵过来做什么?”

    现在吴三桂还打着大明宁夏、甘肃总兵官的旗号,威远堡这里的守军根本不会抗拒,派个几百人过来就足够了。

    几万人。。。。。。

    “是东虏!”高炜面色苍白,“咱们完了。。。。。。点烽火,擂战鼓,全城备战。凡是能拿起武器的,都要参战!如果威远堡被东虏打破,咱们一个都活不了!”

第372章 李跑跑() 
出现在威远堡长城外的是阿济格率领的清军!他们是一个月前从大同城下撤退的。不过并没有返回北京去制造小鞑子,而是在大同府长城以北的草原上休整了十几天,在和多尔衮调集来的土默特左右两旗的蒙古兵会师后,一同西进到了榆林镇边墙外的河套草原上的。

    他们的人数不少,八旗加上汉军加上土默特的游牧蒙古(不属于八旗蒙古),总兵力有四五万之众。沿途的补给,都由土默特左右两旗提供——土默特的骑兵是驱赶着牛羊来和阿济格汇合的!

    这种草原式的打法对清军来说并不算什么,早在天聪六年,当时还是后金大汗的皇太极就曾经发动过一场十万人参加的草原远征,率领后金——蒙古诸部联军追杀林丹汗一直追到了归化成(呼和浩特)!

    和十几年前的那场远征相比,这次阿济格指挥的远征,实在算不了什么。但是对于从没有塞外作战经验的大顺军来说,阿济格对榆林的攻击,却是大大出乎了预料。以至于威远堡遭到清军攻打的消息传到李自成的潼关行宫时,大顺军的高层,全都陷入了震惊。

    “怎,怎会如此?”刚刚视察完平安无事的前线,返回行宫的李自成大惊道,“不是说鞑虏在大同府败了吗?怎会又去了榆林?大军师,你给额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宋献策也慌了神,连数手指头都忘了,“皇,皇爷。。。。。。咱们又上了王永吉、姜瓖的当了!”

    “对对!”李自成真是火大了,脸色铁青,咬着牙齿,“额又上了他们的当。。。。。。他们分明是勾结鞑子的奸贼!”

    “对!一定是王永吉和姜瓖勾结鞑子,把额们给卖了!”刘宗敏也嚷嚷了起来,“额们可不能饶了他们!”

    “不能饶了他们!”

    “不能饶。。。。。。”

    行宫大殿之上,一片喊打喊杀,一群大顺军的将军个个咬牙切齿,恨不能杀去大同府结果了王永吉和姜瓖。

    不过他们这回真是冤枉坏人了,王永吉和姜瓖虽然虚报了斩首数目——这对明军来说不算什么——但除此之外啥也没干。

    而且第一次大同之围的确可以判定为明军获胜——围了一个冬天,没有伤着大同城半分,最后清军丢下好几万奴隶,灰溜溜的撤退,怎么不是失败?

    “莫说这些没用的了!”李自成看着部下瞎咋呼,也有点烦了,一挥手道,“说点有用的吧!”

    “皇爷,”罗虎第一个发言,“榆林的军报上说威远堡还没丢。。。。。。咱们马上派兵去救,或许还来得及!”

    威远堡的确没有丢,这场威远堡之战一直持续了八天七夜,直到大顺永昌二年四月初五才城破。。。。。。守城军民三千余人,全部被屠,无一幸免!

    而大顺在榆林卫的大据点榆林城的陷落则要拖到永昌二年的七月。因为清军是在攻破威远堡后,才转用兵力围观榆林城的。而榆林城的守军比威远堡多太多了,城池也更加坚固,所以清军围攻了三十多天,才打破了榆林城。。。。。。榆林城内的军民,也和威远堡的军民一样,被屠杀一空!

    “来不及了。。。。。。”刘芳亮摇摇头,“榆林镇边墙的守军太少了,拢共就三四千,鞑虏一定可以寻到破墙而入的地方。”

    他说的也没错!威远堡和榆林城虽然坚持了不少时间,但是负责攻打的不过是阿济格手下的汉军。阿济格率领的主力,在威远堡附近的怀远堡突破了榆林边墙。然后沿着边墙突破榆林城以南的银州关险要,留下一部看守榆林城后,先头部队现在已经占领了李自成的老家天保县(米脂)。

    但是威远堡和榆林城的抵抗,还是迟滞了阿济格的步伐——因为带兵打来的是阿济格,不是多铎。后者用兵大胆而果决,而阿济格则偏谨慎。在拿下威远堡,并转用兵力围困榆林城之前,他不敢大举南下,因此就给了李自成调整布署的时间。

    “那就撤军回防长安!”田见秀建议道,“皇爷,丞相这些日子在长安府的乡间征了三十万石粮食,都送到了长安城内。。。。。。而且这些日子长安城内的百姓跑了不少,咱们只要回军防守,再把咱们自己的家眷送去襄京,也许就能凭着长安坚城把清军熬退了。”

    明朝的西安府城的城墙也是异常坚固的——明朝初年的时候朱元璋就喜欢修墙,那时候国家也有钱粮,也能动员民伕,所以能修的地方都给修了。西安又是秦王府的所在,一度还是大明都城的候选,所以城墙修得非常坚固。后来隆庆年间又加固了一次,用青砖包了夯土。到孙传庭当了秦督再次加固,已经到了固若金汤的地步,城防绝不在大同府之下。

    如果阿济格几个月都拿不下大同,那么他一样拿李自成的长安没办法。

    况且牛金星刚刚弄了三十万石粮食进城,如果李自成把城中的百姓赶走,家眷疏散,只留三万人守城,三十万石粮食省一点够吃五年。。。。。。

    “皇爷,”罗虎道,“高一功有一万五千人,再给额一万五千。。。。。。额守他个三五年的,就不信鞑子还能在长安城外养娃过日子了。”

    这倒是个打败清朝的办法,八旗人口少啊,如果这个城要围三年,那个城要困五年,等不到他们把全中国都打下,就得把生养八旗接班人的事情给耽误了。。。。。。

    李自成也有点犹豫,看了眼宋献策,大军师道:“皇爷,大顺还有襄京府,那里也是都城啊!而且亳侯和二军师在襄京经营的不错,人心归附,百姓安乐。”

    什么?李自成不大相信,襄京府百姓都成了老营兵的佃户还能安乐?

    “皇爷,”宋献策又道,“不如先把家眷转移去襄京,然后再看情况决定守不守长安城吧!”

    李自成浓眉深皱,似乎在苦苦思索,所有人都看着他,过了半晌,才听他说:“全伙退往湖广,再许图江南如何?”

    “不可!”罗虎摇摇头,“襄京府是额们的老巢,须得时日好生经营方能固若金汤,若是骤然弃了长安,鞑子必然压向襄京,到时候如何是好?再弃了襄京府吗?那额们不就成了丧家之犬?至于图谋湖广江南。。。。。。湖广的江北部分兴许好打一些,但是长江不容易过啊!皇爷您难道忘记了天津卫之战?”

    在天津卫之战中吃足了苦头的陈永福附和道:“潼关伯所言极是,朱贼太子已经得了北洋沙船帮,南洋十八芝和江淮运河军,水军比流落天津时可强多了。咱们在长江上能打败朱贼?若是不能,又如何许图江南?”

    “这。。。。。。”李自成沉吟着,“襄京、陨阳、德安、承天。。。。。。就这几个府也太局促了,若许不了江南,终究不是办法啊。”

    “皇爷,”宋献策道,“自古取江南者,多是自上游、中游,顺水而下,形成破竹之势。我朝欲图江南,就必须在襄京打造战船,训练水师,积二三年之力,才能一鼓而荡。。。。。。在这二三年间,长安府可不能丢了,要不然鞑虏全力攻打襄京,我等就再无立足之地了。”

    李自成眉头皱着:“只怕迁延日久,朱贼太子在江南的根基扎稳了。”

    “不至于,”宋献策笑道,“臣得到消息,朱贼太子荒淫贪婪,远胜过昏君崇祯,在东南横征暴敛,百姓多有怨恨,再过个二三年的,怕是人人西望王师了。”

第373章 大明万税() 
太子忤逆不孝,残暴不仁,荒淫贪鄙的劣迹,来自山西的陈永熙早在进入湖广时就听人说了。不仅是襄京府的大顺官员和武昌府的左家门下在说,在陈永熙雇船东下的汉口商镇,也有不少人这么说。

    “陈纪善,您要是去年乘坐草民的商船东下,草民自是求之不得,怎会向您要钱?就凭一面藩王府属官的招牌,此去南都便畅通无阻了。草民运上一船湖广的白米,说是替王府贩卖,一路上剩下的钞关税就足矣抵偿船费了。可如今情况不同了,便是官船,也要免税通关得有户部总税务司开具的免税单,免税单上还要注明船型和所运载的货物、人畜情况。。。。。。所以您就算得了税司的免税单,草民一船的货物,还是没办法跟着沾光啊!而且这免税单也很难开具,得是实有公务军务之船,才得开具。”

    正在汉口码头附近的一处茶馆中,向陈永熙解释大明最新的税收政策的,是个名叫姚大桥的米商,他有两艘五百石的江船,一次能装运一千石湖广产出的白米东下——大明东南的南直隶、浙江两地虽然素称鱼米之乡,但是近几十年来,丝棉大兴,所以在浙江和南直隶的江南各府,许多稻田都改成了经济效益更高的桑田、棉田。

    由此带来的一个后果,就是东南鱼米之乡的米面渐渐不能自给,需要从湖广、江西、江淮等地购入。运米的商船在贩卖了白米之后,又会购入丝绸、棉布、各种生活用品、食盐等物品销往湖广、江西、江淮等处。

    所以每年通过长江转运的货物极多,交易额极大。可是因为“三不征”的陋规,使得长江这条黄金水道几乎不能为大明朝廷带去多少税收。

    “怎会那么严厉?”陈永熙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样收税,就不怕官逼民变吗?神庙老爷那时,东南百姓可没少折腾啊!现如今天下都这样了,朝廷就不怕东南乱起来?”

    “乱?怎么个乱法?”姚大桥苦苦一笑,“和南京那帮二百多年的勋贵一般?送死外带送家产送妻女?”

    “就没有人挺身而出抗税砸税关吗?”

    姚大桥摇摇头,“谁敢啊?那等事情得有地方上护着。。。。。。要不然当场就得叫人打死!”

    万历年间那些抗税事件,固然有官逼民反的可能,但更多的还是官商勾结,抗税闹事的人都有地方势力包庇着。譬如那个“领导”了苏州抗税事件的葛贤在事发后投案自首,判了徒刑,在苏州府大牢里面呆了十二年。。。。。。闹了那么大的乱子居然不杀头,只判了十二年。有苏州一府的官绅庇护,他的牢狱生涯是什么样的也可想而知了。

    要是地方上的豪强士绅都和万历老皇帝一心,十个葛贤也被当场打死了!

    “现在地方上不敢护着了?”陈永熙吃惊的问。

    “护什么呀?”姚大桥连连摇头,“至少湖口关、安庆关、芜湖关、龙江关(南京)、镇江关、江**、上海关这长江七关所在的地方,是不会护着的。谁敢在那里闹事,当场打死没商量!”

    “为什么呀?”

    “因为这七处江关所得的税款,是和七个县的秀才、举人、进士名额挂钩的!”

    姚大桥顿了顿,又说,“而且哪里的税关被砸,哪里的地方就要包赔,如果不赔,该地的秀才、举人就会被暂停功名,幕职官吏就会被陆续罢免。。。。。。一个月不赔,就免三分之一,三个月不赔,就全部免职,由邻近各县派员接任!您说说,地方上的士绅官员闹个啥?闹完了让外乡人来捞油水?”

    这当然也是缺德带冒烟的魏藻德“想”出来的损招了。现在东南许多重要的州府县都开始行新政了,就有了大批的幕职官,这可都是地头蛇。只要他们出力,地方上就闹不起来了。

    啊!还可以这样!陈永熙的眼珠子瞪得老大,嘴巴也张圆了,简直可以把自己拳头塞进去了。

    姚大桥的话还没完呢,他叹了口气,又道:“而且这七处江关,都配了带刀护卫,全都来自孝陵卫新军,他们要砍人的。。。。。。您知道孝陵卫新军是什么来路吗?”

    “什么来路?”

    “宗子!都是各地落难的宗子。。。。。。被太子爷收进孝陵卫新军调教,吃足了苦头,一个个都变得如狼似虎,都他n的憋着股邪气!他们可是能从税关提成的!谁要挡他们的财路,等着挨刀吧!他们都是穷疯了的宗子,你和他们说什么道理?大明江山他们都有一份的,收点税不应该?谁还敢打他们?打死宗子什么罪?”

    这就是朱慈烺为他的“兄弟们”安排的好去处!去直属于户部的总税务司充当“打手”——他们的编制还在孝陵卫新军,只是外放任职,通常是外放某处三年,再回孝陵卫新军,等待下一次外放。

    在外放期间,他们不仅能从孝陵卫新军拿钱,还能从各地的税关再拿一份厚禄——在税关任职的税务官,也和在都察院任职的御史一样,在左右主事(总税务司主事)之下,都是一入税关误终身,以后就只能在税关和军屯卫任职。不过他们的收入是很有保证的,虽然没有职田,但是却能从税关和军屯的收入中提成。。。。。。

    “什么?什么?让宗子督税?”陈永熙彻底给惊呆了,“怎可如此?廷臣们就不谏吗?”

    “谏什么呀?”姚大桥哼了一声,“这不都是东林魁首魏藻德的建议?”

    “东林魁首魏藻德?”陈永熙愣了又愣,“魏首辅怎么是东林了?”

    “东林大会推选的。。。。。。现在东林党不为民请命了,专门为太子敛财害民!”

    什么?东林变成阉党了。。。。。。

    陈永熙心说:自己可是堂堂君子,可不能去当阉党啊!

    名叫姚大桥的商人这时笑呵呵地说:“陈纪善,您可是一大家子人。。。。。。还带了不少东西,草民也不多收您,就收您十五两银子。您到了南京,当了太子爷的官,哪怕是个七品官,一年也有五六百两的进账,十五两银子可不算什么。”

    “一个七品官有五六百两?”陈永熙瞅了姚大桥一眼,“你以为本官是贪官污吏吗?”

    姚大桥笑着:“贪贿之事说不得,现在朝廷的都察院可厉害了!五六百两之数就是朝廷的俸禄加上职田的租子。”

    “有那么多?”

    姚大桥笑着:“可不是嘛,如今的大明朝廷税收得狠,给官员的俸禄也涨了不少,这叫高薪养廉。。。。。。您是北方官,若是在江南没有什么产业,这官还是很有滋味的!”

    可不是嘛!陈永熙一想也对啊!自己一山西人,在江南有没产业,“大明万税”也税不到自己头上。倒是一年几百两的俸禄。。。。。。一大家子的吃喝用度不就有了?

    这官。。。。。。得去做啊!最好能做个收税的官!本官家里也有买卖的,最清楚奸商逃税走私的办法了!到时一定可以多收点税的!

    陈永熙想到这里,重重点头道:“好好,十五两就十五两。。。。。。什么时候启程?本官要北方的紧急军情上报!”

    姚大桥笑道:“今天,今天就走!”

第374章 越来越凶了() 
大明崇祯十八年五月,安庆城。

    这座位于皖河和长江交汇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