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1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晋商在清朝这边得志,也方便了朱慈烺的锦衣卫进行特务和渗透活动。

    因为扬州那边也有不少山西盐商,这些盐商虽然已经寄籍东南一二百年,但是在老家山西这边依旧有根基有关系。朱慈烺在查抄山陕四盐总的同时,就通过接收四盐总的下属(就是账房、掌柜、管事、伙计这些人),将触角伸到了山西。晋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团体,不仅包括东家,也包括大大小小的伙计——这个时代对商人的划分标准和后世不一样,后世的商人主要指个体工商户和资本家,不包括雇员。而在古代,伙计和东翁一样,都是商人。

    另外,明清的那些商帮都习惯用同乡。徽帮用得都是皖南人,晋帮则都用老西,潮帮都是潮州人,宁波商人则都宁波人,郑芝龙那里基本上都是福建人。

    而林一虎这个锦衣卫的千户,现在就化身为平遥贾家的少东家贾布斯(这名字听着就牛逼啊),拿着礼单,笑吟吟的到了吴三桂的帅帐里面。

    吴三桂刚刚巡营回来,看到一个商人笑呵呵的站在自己的帅帐里面,眉头大皱起来,“刘生,怎么回事?”

    是啊,本平西王忙着呢,哪儿有功夫和个老西商人废话?要行贿有刘生自己应付一下就行了。

    “王爷,”刘生笑着将一份礼单递了上来,“请您过目。”

    “唉。。。。。。”吴三桂只是摇头,不过还是把礼单接到手里,装模作样的打开一看,然后就惊呆了!

    因为礼单里面夹着一张信纸,信纸上写满了字,是朱慈烺的笔记!

    “退下,都退下!”吴三桂合起礼单,连声斥退了左右,然后才在帅案后面安坐下来,再打开礼单,取出信纸仔细看。

    一看之下,又愣住了。

    “这不是给本王的。。。。。。”他抬头瞅着任逸洲,“你这个信使走错地方了,这信是写给刘良佐的!”

    林一虎笑着一拱手,“王爷,信是写给刘总兵的,不过这是一份抄件,千岁爷让下官送到王爷这里。另外还有写给许总兵、兖州刘总兵的两封信的抄件,也叫下官带来了。”

    “什么?”吴三桂一头的雾水,朱慈烺是什么意思啊?

    他低头看信,看了一会儿脸色都变了。

    “这这这。。。。。。”他抬起头,看着林一虎,“本王什么时候说过要反正?”

    林一虎笑道:“下官怎知道?”说着他又拿出三个信封,双手递给了吴三桂,“王爷,这是写给许总兵、兖州刘总兵的信,还有一封是千岁爷写给您的。”

    “快快快拿来。。。。。。拿千岁爷写给本王的信!”吴三桂有点急眼了,朱慈烺怎么可以乱写呢?

    且不说现在还不是反戈一击的时候,就算是,也不能告诉刘良佐、刘泽清、许定国他们啊!他们仨口风紧不紧啊?会不会走漏消息给多尔衮知道?

    林一虎把朱慈烺写给吴三桂的那封信拿出来递了上去,这封信是装在一个封了口的信封里面的。吴三桂撕开信封,取出里面的信纸,细细看了一遍,就拍起桌子了。

    “千岁爷害我,千岁爷害我。。。。。。”

    刘生看着吴三桂,“王爷,怎么回事儿?”

    “还能怎么着?”吴三桂急得都快掉眼泪了,“他给本王安排了三个蒋干!三个。。。。。。他还写信给本王,叫本王小心一点,因为刘良佐、刘泽清、许定国都靠不住,很可能和鞑子有联络!”

    刘良佐是辽军出身,家里就有人在当汉奸,吴三桂都认识的,说没联络鬼也不信!而刘泽清和许定国也都是割据一方的军阀,脚踏几只船都是可想而知的。

    现在战场形势看着对清军不利,那三个脚踏两只船的军阀也许不会马上揭发吴三桂,一旦形势逆转,他们会怎么干还不是明摆着的?

    至于形势会不会逆转,吴三桂是丝毫都不怀疑的!他可是和鞑子、流寇两方面都多次交手的,知道这两家的底细。

    吴三桂真是欲哭无泪了,“他他他。。。。。。这不是要害我吗?他还是我妹夫呢!他怎么能这样。。。。。。”

    刘生提醒道:“王爷,大明太子本就是个狠人,囚父逐弟,到了东南还抄了四个山陕盐总的家,还把九成的南京勋贵、勋臣都打尽了。。。。。。”

    对啊!他是狠人啊!他连亲爹和亲弟弟都坑,还会在乎自己?吴三桂手按着额头心道:自己怎么把这茬给忘了!

    “千岁爷到底是什么意思?”吴三桂看着信使林一虎就问,“难道他想逼着我反正吗?可这事儿万万急不得啊!鞑子两白旗的三万人正盯着我,我就算反正也打不过他们,寻死而已。。。。。。”

    林一虎摇摇头,“王爷,下官不过是个锦衣卫千户,能有什么见识?不过下官相信千岁爷肯定是看中王爷的,绝对不会把王爷往死路上逼。”

    吴三桂翻了翻眼皮,他现在就在死路上前进了!

    一旁的刘生这时走到吴三桂耳边,低声说着:“王爷莫急,属下刚刚想到一条出路。。。。。。”

    有出路?

    吴三桂刚刚想问,就瞅见林一虎了,朱慈烺的使者看着就讨厌!

    “贾上差先去休息吧。”吴三桂对刘生道,“刘生,你送他出去。”

    “喏。”刘生应了一声,转身就把林一虎送出了吴三桂的大帐,过了一会儿又转了回来。

    “快说,快说!”吴三桂见着他回来,就连声发问。

    “王爷,”刘生将一幅山西地形图取了来,铺在了吴三桂跟前的案几上,“您看着条路线如何?”

    他用手指头在地图上画了道线,由太谷南下入沁州、潞安府、泽州,越王屋山,入怀庆府。

    “这是要插到流寇的东路军背后?”吴三桂皱着眉头。

    “王爷,只要您入了河南府,那可就是虎入深山,龙游沧海了!”刘生道,“现在就是机会。。。。。。怎么都比咱们在太原府城下干等着要强!”

    “摄政王能答应?”吴三桂有些犹豫。

    “不必摄政王答应,”刘生道,“只要豫亲王和英亲王能答应就行了。。。。。。现在山西这边和京师的消息时断时续,他们二位想必也心神不定,如果王爷肯出兵抄流寇的后路,他们一定会答应的。

    况且,王爷和大明抚军太子的关系又不是什么秘密,他们又怎么能真正放心?恐怕巴不得王爷带兵南走呢!太原这里无非就是围困,有没有王爷的三万人,其实也没多大区别。无非就是陈永福容易突围,太原府城,还是可以让两白旗的兵将拿下来的。

    而只要王爷到了河南府,那可就是进可攻,退可守,应付各方都游刃有余了。”

    吴三桂想了想,才叹了口气,“看来也只能如此了。。。。。。”

第291章 抗清统一战线() 
以赵州桥闻名后世的真定府的属州赵州,已经完全是蓝衣白帽的大顺军的海洋。纪律森严的老营兵像洪水一样的涌来,清朝方面驻赵州的官员和兵丁连抵抗的勇气都没有,就成了望风而逃的“中勇”。不过他们在逃跑之前,却把赵州城给祸害得不轻,先是将城内不多的居民捉刮了一番,在这个大冬天里赶出了赵州城池,全数北上,然后又一把火将城内的房屋尽数烧毁。还美其名曰:坚壁清野。

    在清兵挟着百姓退走后不久,李过、田见秀率领的将近三万士气高昂的大顺老营兵就开进了荒废的赵州城。

    顺便说一下,李自成的老营兵在一片石败北后就遭受了一连串的打击,损失惨重。原本带着东征的六万老营兵,能够退到山西的,还不及三万。虽然又从关中的高一功,襄阳的袁宗第那里抽调了一万多老营骨干补充进来。但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现在的数目。

    所以李过、田见秀率领的四万老营兵,其实都是注了水的部队。在一片石战前就入老营的精兵,不过一万四五千。剩下的都是新招募来的壮勇,有些是明军出身,有些是土寇马匪,还有一些干脆就是平民百姓。因此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和在一片石同清军、关宁军奋战的老营兵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

    这一次的迂回北伐,能够打出这样的战果,实在是出乎了李过、田见秀的预料。

    这两人都是比较谨慎的性子,特别是在天津卫和一片石吃了苦头后,更没有了往日那种横扫八荒的豪气。所以在面对连战连捷的局面时,就变得愈加谨慎小心了,推进到赵州就再不敢向前了。

    在过了一遍火的赵州州衙里面,带着羊皮毛子的李过,这个时候正和一个老熟人坐在花园里的石凳子上面发呆。这老熟人是李岩、红娘子的部下凤三,现在有了个大名,上鸣下山,还有了个响当当的官身,是大明唐王府长史兼左护卫指挥使。

    不过这一次他并不受命唐王而来,而是给李过、田见秀带来了大明抚军太子朱慈烺的亲笔信。

    大明太子要和他这个大顺的皇侄一致抗清!

    而且朱慈烺还在信中向他解释了代藩擅自联清的事儿——这事儿绝对是代藩的人自作主张,大明太子本人抗清的决心是坚定的!

    另外,朱慈烺还在信中和李过说,如果北伐形势不利,欢迎他南下去开封、南阳一带驻扎。也不需要他向大明称臣,大明就愿意和他互不侵犯,还可以借给他米面布匹。。。。。。

    这个条件,可是相当有吸引力啊!

    可是现在全天下都知道大明太子狡诈凶残,和他联手抗清,会不会抗着抗着就被吞并了?

    。。。。。。

    “亳侯,咱们的粮草所剩不多了,自打出了卫辉府,沿途就很难筹粮,鞑子到处烧杀,大道两旁都毁成了白地。。。。。。”

    凤鸣山走后,开口和李过说话的是田见秀,在李自成身边,他是和刘宗敏平起平坐的大佬级人物。现在和李过在一起,他却矮了李过一头,成了李过的副手——从北京城退出来后,李自成就把自己的老营抓得牢牢的。

    可以独当一面的,除了早就分出去在襄阳带兵的袁宗第,也就是大侄子李过,妻弟高一功和视如己出的孩儿营统领罗虎了。

    哪怕是田见秀、刘宗敏,也都不得独领一军了。

    和刘宗敏桀骜的性子不同,田见秀是个很知道进退的大将,所以李自成就让他辅佐李过了。

    “有皇爷的消息吗?”李过问。

    田见秀摇摇头:“亳侯,皇爷已经从固关退兵,也不知去了哪里,联络不上了。。。。。。许是退回关中了。”

    大顺军的骨干都是陕人,从北京撤出来后,就开始想家,都想早日回到关中老家过安生日子去。。。。。。在陕人看来,潼关、武关一闭,关中就能自成天地了。

    李过其实也有这样的想法,听田见秀怎么一说,也叹了口气:“还是回关中好啊。。。。。。其实早该回去,从北京出来后就应该直奔关中。把关中经营好了,咱们的根基才能稳固。”

    “经营?”田见秀摇摇头,压低声音,“亳侯,额和凤三打听过了,李岩这厮在汝宁干得很不错啊!短短几个月,就经营出一番局面了。。。。。。”

    “他是怎么经营的?”李过皱着眉头问。

    “也没多难,就是抓住土地、人口、银子,”田见秀道,“然后再论功行赏,把一部分土地、人口、银子分出去。。。。。。凤三说明朝的抚军太子在东南也是这么干的,没收了东南勋贵勋臣几千万亩土地和几千万两的银子!跟随他的几万克难新军将士都得到了土地,至少50亩江南水田啊!人人都欢天喜地。。。。。。。朱家在东南的局面算是稳了。

    另外,鞑子也在北京周围300里内圈田、占房、投充,把土地和人口都分给他们的八旗兵将了。。。。。。”

    李过叹了口气:“咱们也该这么干啊!”

    “可皇爷。。。。。。”田见秀的话开了个头就吞回去了。

    其实他不说出来,李过也知道他讲什么——不就是“皇爷有点妇人之仁”吗?

    这事儿还用得着说?凡是大顺军高层,谁还不知道?

    这位永昌皇帝凶残的时候看着很吓人,什么恶行都干得出来。可是在心底里面,他却是非常同情穷苦百姓的,他是真的把穷人当成大顺江山的根基来爱护的。

    他的这种做法有点像后世互联网公司的“免费模式”,先用免费模式把市场圈下来,然后再想办法盈利。

    但是李自成没有办法融到资金去填补免费模式带来的亏空,就只好克扣手底下的兄弟。

    现在普通老营兵的月俸只有区区一两银子,根本不够养家糊口,而军粮只够果腹,想要发财就只能靠抢劫,可李自成偏偏又怕抢多了失人心,约束甚严。

    相比圈占了大量旗地的八旗兵和最少可以分到五十亩江南水田的克难新军老兵(新兵要立功或者服役满五年才能授田),现在大顺军老营兵的实际收入,只有人家的十分之一左右,这还有啥干劲?打下北京前还能谈谈理想,可是现在还谈个屁?

    幸好这个时代资讯不发达,交通也不方便,要不然也不用打了,李自成手下的老营兵就都去朱慈烺那里投简历了!

    可李过要是真带着李自成的四万老营兵去挨着汝宁府的开封、南阳驻扎,还和朱慈烺玩什么抗清统一战线了,呵呵。。。。。。还不得让李岩把墙角给挖垮了?

    李过和田见秀当然也不是没有看见联明的风险,不过他们现在也没什么出路了。这场迂回大反攻打到现在,已经有点强弩之末的意思。再往北打,还真想去北京城下走一遭?这回可不能指望北京人民迎闯王了,因为北京城基本上变成了旗人之城。。。。。。

    而且鞑子兵也不可能都被困在山西,只要多尔衮手头还有两万鞑子兵可用李过和田见秀的兵马就处于危险之中。

    既然北上非常危险,那么向南转进就属必然了,问题只是往哪儿去?

    所以当罗洛浑、谭泰率领的一万多八旗兵出现在真定府境内时,李过和田见秀连决战的心思都没起,立即就选择了大踏步的后撤。

    而与此同时,吴三桂的大军又翻越王屋山,冲入了怀庆府,也断了李过、田见秀向河南府(洛阳)境内撤退的通道。

    于是南撤开封,再转向南阳,也就成了李过、田见秀这支兵马唯一的退路了。

第292章 这是要吞并杂牌啊!() 
“中都留守司下属诸卫新军,共四协一营,入队马步战兵6800余员,不入队之伙夫辎卒3600余员。马3000匹,骡各2000有奇,俱已整备完毕。甲胄、兵刃、军中一应器物,都足堪使用。。。。。。请中都留守克难成国公校阅军容!”

    一万多士兵和随营民壮,已经在亳州城内属于武平卫的大校场之中列好了队伍。负责整队的中都留守司战训所千户王均飞马到了中都留守朱纯成都马前,向他大声禀报。

    现在克难新军的序列之中,是分为直属大元帅府的诸师新军和归地方都司、总兵司、藩王府管辖的诸卫新军两大类的。

    其中诸师新军就是已经成军的前后左中右五个师和正在编练中的以数字为番号的第一师。除了正在开赴登莱的一个师,其余的五个师,全部驻扎在南京周围,并没有北上,而是在接受严格的训练。

    根据大元帅府刚刚公布的新军诸法度规定,诸师新军兵士将校都是“长征”兵,普通军士一个月只有三天假期可以回家同亲人团聚,剩下的时间就得四时在营了,一日两到三操,随时待命出征了——这可比后世的“996”还凶啊!

    不过新军的待遇也配得上“996”,最基本的月俸是白银2两,保证安时足额发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