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独断大明- 第4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廷,支持‘新政’……”

    朱栩听了好一阵子,这些都没什么意见,想了片刻道“巡政御史什么时候出京?”

    相对于督政院,大理寺这些,朱栩更看重巡政御史,只有这一股力量与地方关系最弱,最能看清事情,给他,给朝廷实话。

    毕自严抬起手,道:“二十二巡政御史,因为吕宋,旧港还不完善,不必派出。臣准备了明面上的二十道,另外两道臣想作为暗查,巡视各省,暗中监察一切。我大明疆域辽阔,这一来一回,最起码也要一年,臣已命驿站第一时间传送巡政御史的奏本,好让皇上,朝廷及早知晓地方的实际情况……”

    到了这一步,朱栩与朝廷在很多问题上基本上一致,比如‘新政’的推动上。

    毕自严说的相对详细,朱栩对两个暗查有些意外,也有些欣喜,首肯的道“不错,是个好办法。”

    毕自严不会因为朱栩夸奖一句就动容,继续道“各地官员估计月底月初就会陆续进京,臣已经让礼部做好接待,尤其是各地使臣,更需展现我大明宽仁厚德……”

    朱栩立刻就知道毕自严话里的意思,摆了摆手道:“死了就死了,如果倭国剩下的那几个还敢有什么不满,留下一个,其他的就将他们的人头打包送回去。”

    毕自严不知道朱栩为什么对倭国这么厌恶,当然,他也没有好感,便收住话头,道:“是。臣已经做好计划,准备与各位巡抚,总督详谈,看看他们都有什么想法,意见……”

    现在的改革已经到了地方层面,尤其是巡抚一级最为重要,他们将是推动的主力,如果他们不用心,不努力,朝廷十倍力气都未必能成事。

    朱栩手指在桌面上敲了敲,道:“嗯,必要的话,拿几个立威,刑部,督政院,都要用起来,不要放着了。”

    毕自严一直都有意压制这两个衙门,求稳,听着朱栩的话,倒是意外的赞同,道:“是,臣有这个打算,到时候必要震慑一二。”

    对于毕自严表现出的凌厉,朱栩还是很期待的,转头看向孙承宗,道“孙阁老?”

    孙承宗现在负责‘军务’,举着一道奏本,道“皇上,军队的新的军职,军衔,旗帜,番号,人事变动等等,臣与兵部已经拟定好,请皇上过目。”

    朱栩接过来,随意的翻了翻,放到一边,道:“嗯,朕心里有数,还有别的吗?”

    孙承宗对于朱栩这种‘随意’的态度很不安,瞥了眼毕自严,沉吟一阵,道“‘军改’,北方战区,西方战区,海上战区都没有问题,南方战区,臣打算亲自走一趟……臣请赐予调动南方诸省军队的权力,以防不测。”

    朱栩眯了眯眼,显然,孙承宗也察觉到了。

    “云。南……”朱栩斟酌着话语,慢慢的道:“与缅甸,安南等接壤,自古以来就是多战之地,不能大意。朕之所以放左良玉在那,就是需要他那一股狠劲震慑各个势力,这是其他人所不具备的。他到京之后,朕会敲打一番,其他的应该不成问题,你可以从容的来。”

    孙承宗应声,道:“是。山海关的熊廷弼,四。川的秦良玉,臣都不担心,臣等计划亲自出京监督,确保万全。同时再次监察一下各地军备,以防欺瞒以及各种空饷,贪腐等问题。”

    这些朱栩也是放心孙承宗的,颌首道:“嗯,明年朕赐你王命令箭,再派内监,禁军随护,必要的时候,先斩后奏,确保军队纯洁,忠诚,决不能容有任何污秽!”

    “遵旨!”孙承宗道。

    “沈尚书?”朱栩目光看向沈。

    沈举起奏本,道“皇上,关于迎接各国使臣,各地巡抚等官员的一应衣食住行,臣等已经拟定好,相应的礼节臣也都梳理完毕,到时可以照此办理,以免出差错。”

    朱栩接过来,认真的看了看,当真是相当的繁琐,尽显大明的威仪。

    好一会儿,朱栩合上,笑着道“嗯,不错,就这么办吧,你盯着就成。”

    “是。”沈抬着手,又举着一道奏本,道:“皇上,大婚等事项基本已经齐全,只等开始。臣列举需要皇上亲自做的二十四项,宫里要做的三十六项,皇后娘娘要做的七十二项,群臣,使臣之礼四十八项,回礼所需八十一项……”

    朱栩单听着沈嘴里数字就头疼,接过来看了眼,眉头立时抖了抖,很多东西在他看来都奇奇怪怪,比如他要站皇极门城楼接受轮番‘恭贺’,要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三宫转来转去,告天地,祭祖先等等都是半个时辰,一个时辰算的,几乎一天时间,他要么站着,要么跪着,相当的可怕。

    朱栩很头疼,面上不动声色的道“还能缩减一点吗?这些太过繁琐,一些没有意义的,尽量不要……”

    沈立刻就懂了,道:“回皇上,这已经是最大精简,不能再减,否则就会影响大婚仪程。”

    朱栩心头恨沉重,不自觉的叹了口气,道:“嗯,朕知道了,没什么事就回吧,对了,元宵节都放放假,朕亲自出去一趟,与民同乐,顺便将元宵节定为我大明全国的节日,万民同庆,任何人,任何地方,无有例外。”

    毕自严对这个没有什么异议,事情也都说完了,三人便抬手,道“臣告退。”

    朱栩看着三人离开,倍感头疼。明朝成婚本就复杂,何况他这个皇帝,还不知道要被多少人围观。

    不过,终于要大婚了,这大婚对他来说意义重大,对整个大明来说同样非常重要!rw

第九百五十四章 大婚前() 
    元宵节,是大明最热闹的节日了,甚至说不止于,还要追溯更为久远。

    唐诗宋词关于元宵节的不知道有多少,传世名篇更是数不胜数。

    朱栩与五位阁老,从长安街这头到那头,贺词,赏赐,游花船,灯笼如火如龙,将这个热烈气氛推到了极致。

    在长安街上,花团锦簇,唱和如雷,仿若灯海,亮如白昼,舞狮,杂耍,各种吆喝声,吵吵嚷嚷,接踵而至,炽热如沸。

    逛了一大圈,朱栩,毕自严等内阁辅臣来的一个酒楼,坐在一个桌上,看着外面的烟花,听着喊叫声,都没了平时的严肃紧张,每一个都面上带笑,相当放松。

    “来,举杯。”

    朱栩端着酒杯,看着众人朗声道。

    一群人都笑着举杯,陪着朱栩满饮。

    虽然朝政压力大,局势混乱,诸位朝臣心思各异,但都是‘工作上’的,抛开这些,众人还是能其乐融融,谈笑风生的。

    朱栩也轻松不少,笑着道:“今日诸位无需拘束,畅饮,喝醉了,朕负责送。”

    毕自严等人都笑着客套,倒是宾客尽欢。

    “皇叔皇叔……”

    没多久,小永宁突然跑上来,眼见这么多人在,很是僵硬的行了礼,来在朱栩耳边低声道:“皇叔,小婶不肯出来。”

    朱栩已经料到了,心里叹了口气,越发对明朝礼教深恶痛绝,这好好的元宵节约个会都不行。

    那么多美好的画面,就这么悄悄在脑海里溜走了。

    “坐下吃饭吧。”朱栩不动声色的笑着道。

    小丫头坐在朱栩边上,在外人面前,还是摆足了公主仪态,倒是没有失礼。

    内阁一干人自然知道这位公主殿下任性淘气,但也没有什么出格的事情,所以都含笑示意。

    这一顿饭,这个元宵节整个京城都过的挺好,毕竟京城物价控制的极好,商业相对发达,有钱的人非常多,近乎是彻夜相庆,络绎不绝。

    在朱栩等人吃饭的时候,张家现在也是喜气洋洋,张灯结彩。

    张家全都是内监,宫女走来走去,张筠不停的在被打扮来打扮去,走到这边,走到那边,尤其是婚礼大典的仪程方方面面,一丝不苟。

    张家都跟着忙活的,累的是不是一点半点。

    “给我回来,帮衬着点你姐……”张夫人一把抓住要逃跑的张姝,没好气的道。

    张姝摇头晃脑不依,惨叫道“娘,人家很累了,为什么姐姐成亲,累的是我……”

    “给我过来。”张夫人一把就将张姝给拉扯了回去,低声训斥了几句。

    张筠站在厅正中,一群宫女在她身上忙活,还在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好一阵子,一个领事宫女道“娘娘,说了这么多,估计您没记住多少,不着急,我们还有时间。”

    张筠头上是重重的凤冠,身上是大红霞帔,加起来起码有几十斤,站在那纹丝不动,轻笑着道“没事,我都记住了。”

    几个宫女相互对视,领事宫女连忙道:“没关系,到时候会有我们领着走,娘娘只要听我们的,就不会错的。”

    “好。”张筠目光转动的看了她们一眼,笑不露齿的道。

    宫女们都不认为张筠能记住,越发尽心尽力的摆弄着。

    这位是要住进坤宁宫的,中宫主人,她们都丝毫不敢大意。

    朱栩在宫外喝了半醉,带着小永宁回宫,又与张太后,李解语等人庆元宵。

    因为慈烨闹个不停,李解语只得带着两个小家伙先行退席。

    张太后见朱栩有些醉醺醺的,还是道:“我听说,琉球要进贡一个女子进宫?”

    朱栩虽然喝了不少,但还很清醒,闻言道:“琉球那边是这么想的,不过朕还没答应。”

    张太后看着朱栩,道:“你宫里确实冷清了些,等皇后入了宫,再安排一些人进来,我与太妃看好的那两个尽早纳入,总不能都是夷人女子……”

    朱栩听出太后娘娘多少有些担忧,点头道:“朕知道了。”

    张太后看了眼边上还精神奕奕的小永宁,又看了眼朱栩发红的脸,道:“行了,我也不与你多说,明天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你也早点回去休息,该走的仪程你认真走一遍,不要出错了,你登基时候就闹出笑话……”

    对于张太后朱栩是没辙,认真表态后,这才出了慈宁宫。

    冷风一吹,朱栩清醒了不少,吐了口酒气,边走边道:“今天还有什么事情?”

    曹化淳跟在身后,道:“今天没有事情了,内阁那边没有送新的奏本,皇上今夜可以早点休息。”

    没有奏本,朱栩反而觉得有些不适应,想了想,道:“既然如此,那就回去睡觉吧,不知道明天有多少事情在等着。”

    “是。”曹化淳应声。

    朱栩有些摇摇晃晃的回了乾清宫,洗洗弄弄就上床睡觉。

    在朱栩睡觉的时候,满京城的热闹并没有降下来,反而越发的炽盛。

    内阁,六部的大人们都是放假一天,相互宴请,觥筹交错,畅谈天地。

    与此同时,大明全国各地的官员们,几乎是同时启程,赶往京城。大明内外的使臣,同样都纷纷动身,赶赴大明都城。

    景正二年,元月二十。

    这是开朝的第一天,朱栩领着内阁六部的一干大臣,在承天门观看升旗。

    围观的百姓渐渐很多,站在远处望着。

    严正,肃然的仪仗队,浑厚,激昂的鼓声,琴声等混杂的音乐,在承天门前很是肃重。

    朱栩神色凛然,垂着双手,各位大人是第一次,倒也都有样学样,严肃的看着仪仗队,看着国旗缓缓升起。

    朱栩心态有些复杂,望着缓缓飘扬而起的国旗,目光直直,心潮涌动。

    到了这个时候,大明总算是有些样子,从这一刻开始,就要迈入新的阶段了。

    其他大人们心里各有想法,神色不动的看着下面,余光不时瞥向朱栩。

    不管怎么说,这位皇帝陛下都是为了‘大明中兴’,尽管不认同他的很多作为,但现在来看,他是对的,大明能有现在的模样,绝大部分功劳都是他的。

    仪仗队站在国旗下,没有动,凛然而立,头顶是飘扬,飒飒作响的大明国旗。

    四周的百姓有些茫然,不知道如何反应,对于这个场面很是不习惯,觉得莫名,皇帝,朝廷的大人们都在,奇奇怪怪的,本来还以为有什么大事情。

    朱栩等完全升完国旗,对着国旗微微倾身。

    诸位大人们都看着他,心里别扭,还是有样学样,对着国旗躬身。

    片刻后,朱栩转过身,笑着道:“从今往后,每旬来一次,朕来,诸位大人们也要来。”

    这些都是小事情,毕自严等人不甚在意,跟在朱栩身后,随着他下了城楼。

    毕自严心情倒是颇为爽快,跟在朱栩身边道“皇上,各地各国进京的人比较多,难免人多事杂,不知皇上可有什么安排?”

    朱栩听得出毕自严这是在试探,直接道:“内阁全权处理,依律依规来就是。”

    即便听着朱栩这么说,毕自严心里还是不大放心,沉思片刻,道:“皇上,‘新政’的大体框架,不知有何训示?”

    朱栩已经看过了,整体来说是符合他的想法,一边走一边道:“‘新政’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过程,既要坚定不移,大力推动,也要对发现的问题严正纠正,不能疏忽,更能糊弄,我们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制度,不能留有漏洞,在‘新政’的推行过程中,既是对过去律法进行修正,也要强调律法的不可抗拒性,虽然有些矛盾,但你们要分辨清楚……百年来我大明之所以混乱至此,就是太多人过界,没有了约束,致使君不君,臣不臣,内廷外廷杂乱不清,朝纲败坏,边境倾颓,民不聊生……”

    毕自严等一群跟在朱栩身后的人都神色微变,没有接话。

    众人都知道,眼前这位对党争深恶痛绝,对朝纲败坏充满愤怒,悄然无声的跟在身后,莫敢搭话。

    朱栩也不管这些人能不能听懂他话里的潜台词,继续道:“督政院,刑狱司,大理寺等都要拿出担当的勇气来,以往混事,人浮于事,相互推诿之类,朕不想看到。朕知道,有些人不怕被罢官,不怕死,刚正不阿的死死抵触‘新政’,但凡遇到,一律罢官,永不叙用!对一些蛇鼠两端,摇摆不定,不能做事的,全都要剔除出去,我大明最不缺就是做官的人……”

    过去朱栩也说过类似的话,但今天说的有着不一样的意义,那就是——该动真格了。

    一群内阁,六部的大人们不由得对视一眼,他们感觉到,仿佛一股飓风从他们脸上刮过,然后出宫,出京,席卷大明东西南北。

    朱栩领着人走向内阁,道“朕今天去内阁待一天,明天就不去了,这大婚的事情忙的朕是头昏脑涨,接下来的事情你们多担着些,等朕忙过这阵子,各项事情就可以推动起来了……”

    “是。”毕自严抬起手,道:“皇上大婚是大事,内阁也会尽力,皇上大可放心,臣等会处理好这段时间的政务。”

    大婚既是成年,也是皇帝亲政。虽然很多人已经忘记了这茬,但这件事还是要做,做好。

    朱栩微微点头,道“各地的大人们,使臣都要进京,内阁好生招待,尽量不要出乱子……”8)

第九百五十五章 大婚进行时() 
    皇帝大婚,各种规矩,礼制,仪程实在是复杂,繁琐到无以言表。

    虽然还有半个多月,但朱栩基本上就坐在乾清宫正殿,等着各种官员,内监,宫女的请示,奏禀,告知等等。

    先是翰林院等主笔,起草相关文书,诏书,这些是需要朱栩详细观看,盖印,允准的,每一项都都需认认真真,一丝不苟。

    接着是礼部的官员来来往往,进进出出,他们负责制造册文、书,宝印,一应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