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想想办法,对于其他的支出再压缩压缩,能省多少就省多少,要有过苦日子的打算,户部那边我会去走一趟……”孙承宗说道。
这也是无奈之举,申用懋轻叹一声,道:“是,下官知晓。”
孙承宗抬头看了看外面的天色,刚要起身回去,突然又道“对了,天。津卫的那艘大舰如何了?皇上说要起个名字,你们准备的怎么样了?”
七十丈的大舰,对明朝来说也是从未有过的,还要考虑到海战,远航等等,从材料,设计各个方面都是一种考验,聚集了大明最为顶尖的力量。
虽然是皇家政院,工部主导设计、建造,但兵部也有参与,听着孙承宗的问话,申用懋想了想,道“现在应该差不多组装完毕,但因为天气寒冷,无法下水,可能还要再等等,至于名字,有两个,一个是太祖年号,一个是成祖年号。”
“洪武,永乐?”孙承宗若有所思,旋即点头,道:“倒也合适,本来我想的是景正,待试验过后,交给皇上决定吧。”
申用懋应了声,而后道:“工部那边认为造船厂只有天,津卫一处不太够用,希望在南直隶,福。建,以及顺化再各建一处。”
顺化也就是安南阮氏的国都,现在是大明对北安南统治的两个重要城市之一,另外一个是升龙,也就是河内。
随着大明大兴水利,现在漕运对大明越来越重要,各种船只缺口很大,同时海贸也要开启,需要的更多,建立更多的军用,民用,两用船厂势在必行。
孙承宗知道这些,点头道:“好,明日我去内阁,过一下。”
“谢大人。”申用懋道,这样的船厂自然绕不开兵部。
孙承宗站起来,道:“明日皇上就会入内阁,与群臣共同理政,有什么想法,明日一起进去说一说。”
申用懋一怔,旋即道:“是,下官准备一下。”
孙承宗没有再多说,出了兵部,准备回转他的府邸。
今年的冬天是格外寒冷,北方还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雪,更是将北方沉沉的压在冰天雪地中。
朱栩带着李解语与两个孩子,一进慈宁宫就不停的哈气,看着坐在桌前的张太后,喘着粗气道:“皇嫂,你这宫里怎么这么冷,碳炉还是多少一些吧。”
张太后看着朱栩,又看着李解语脸色都有些发白,不免皱眉道:“大晚上的你来就算了,怎么还将解语与孩子也带过来。”
说着转头看向不远处的焕儿道:“再多烧几个,还有,烧些热汤来。”
“是娘娘。”焕儿连忙答应着,安排人去做。
张太后转过头对还没有坐下的朱栩道:“这碳炉还是少烧一些,对身体不好,皇上你也要注意。”
朱栩听着张太后的话有些不对,瞥了眼坐在她边上,小脸委屈的小永宁,眉头一挑,笑呵呵的应下道:“皇嫂说的是,日后我宫里也少烧一点,就是永宁老是嚷着喊冷。”
小永宁先是愣了下,突然大声道:“我今后再也不去乾清宫了!”
张太后立即也反应过来,听出了朱栩的潜台词,皱着眉道:“永宁还小,凡是循序渐进,不要这么折腾她,你到底是她皇叔,能不能心疼她一点……”
朱栩嘴角动了动,瞪了眼小永宁,这家伙不知道告了他什么叼状,让皇嫂的态度这么大转变。
李解语坐在一旁,抿嘴微笑,没有说话。
小永宁拉着张太后的手臂,可怜兮兮的道:“母后,皇叔对人家不好,人家听话了,不去乾清宫……”
张太后眉头越皱,看着朱栩道:“天气这么冷,老是跑来跑去容易感冒,你要是有什么课业就跟我说,我盯着她在慈宁宫做。”
朱栩听着张太后颇为坚定的话,心里叹了一句‘慈母多败儿’,便道:“嗯,皇嫂说的是。”
张太后见朱栩如此说才脸色和缓,也不知道小永宁刚才与她说了什么。
小永宁双眼眯起,脸上露出小狐狸得逞的笑容。
朱栩翻过茶杯,一边倒茶一边的道:“皇嫂,朕打算这几天再去见见张筠,一起去烧个香什么的,多了解一下。”
朱栩话音未落,小永宁登时双眼大睁——出宫!
张太后没有注意到小永宁的表情,闻言眉头微动,还是点头道:“也好,不过要低调一点,不要让人发现。虽说我与老太妃都很满意,关键还是要你自己拿主意。”
第八百五十八章 乱急取其直()
朱栩要私下去见未来的皇后,这么干是坏了规矩,不过朱栩也不是第一次干,张太后想拦也拦不住,只能随他了。
张太后同时也明白,朱栩登基太早,要是晚几年,有了王妃再立后、立妃,就不用这么紧张,麻烦了。
朱栩有些讶异张太后居然同意,刚要说着说话,张太后又道:“宗室那边,你到底打算怎么做?”
张太后毕竟是先帝遗孀,当朝太后,她算是宗室的当家长辈,怎么也不能不管不问。
朱栩‘唔’了声,差点忘记了这件事,想了想,道:“皇嫂,来的人多吗?”
据他所知,这次带走的也就是因为‘降爵’之事闹腾的厉害的那么几个,加上勋贵林林总总也不过十多人。
张太后看着他,皱眉道:“不在乎人多少,是你到底要把宗室怎么样?不说他们是皇室同根,还是大明的柱石,负责为皇上看守四方,如何也不能太过。”
朱栩目光微动,这些话,不太像是张太后会说的,看来是有人教了。
对于宗室的问题,朱栩已经决定一劳永逸的解决!‘世袭罔替’这个词被老朱家发挥到了极致,必须要在这个还能解决的时候解决掉!
沉吟一阵,朱栩看着张太后道“皇嫂,关于‘降爵’一事朕心意已决,庞大的宗室会拖垮我大明,就算日后史书如何口诛笔伐,朕也决意这么做!朕知道皇嫂的担忧,但错过现在,日后就更难解决了……”
张太后脸色微沉,眉头是皱了又皱,她对政事在不了解,出发点也只是在宗室上,所以根本无法与朱栩争论什么,认真的看着朱栩道:“皇上,你是皇帝,本宫不管你的政务,不过宗室也是太祖太宗后代,与你乃同根所出,即便你不在乎后世评说,总该要为大明江山社稷,为你的皇子皇孙考虑,若是他们被降爵,成了庶人,你于心何忍?”
朱栩能感觉到,张太后仿佛被洗脑了,刚要开口,张太后又道:“老太妃与本宫的意见一样,就算宗室对大明有所拖累,也要有个稳妥、折中的办法,决不能一刀切,更不能再兴刀兵,否则皇室就真没人辅佐了……”
张太后说的很诚恳,她也看清楚了一些,朱栩这些年将天下的人几乎都得罪了个遍,要是再不安抚,拉拢人心,皇帝就要被孤立了。
皇帝孤,天下不稳,要想皇室稳固,自然要有一群人支持,那最合适的,莫过于同宗同源的宗室了。
给张太后洗脑的这位功力还不浅,朱栩手指习惯性的在桌面上敲击着,过了一阵子笑着道:“嗯,朕知道了,明天再让内阁议议,想个稳妥的办法。”
张太后哪里听不出朱栩话语里的敷衍,一脸不悦的道:“这件事你务必要上心,本宫与老太妃都会盯着。”
朱栩连连点头,道“是,朕知道了。”
张太后知道多说无益,心里叹了口气,暗自后悔朱栩小的时候她没好好教,现在肆意胡来,谁的话都听不进去。
“吃饭,吃饭……”
朱栩不停招呼着,率先对那盘鸡下手。
李解语在一旁一直没有说话,这会儿才动起来,与张太后说了几句,然后就岔到了朱栩大婚的事情上。
这件事很快分散了张太后的注意力,一五一十的将她过往的经验告诉李解语,尤其是其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说的是格外详细。
朱栩在一旁一直听着,直觉一个头两个大,其中的繁琐超乎他的想象。
“皇嫂,能不能简化一点?”朱栩不得不插嘴,照她们这样商议,这场婚礼怕是一天都不够。
“简化?”张太后皱眉。
朱栩故作沉吟,心里找着借口,道“是,现在朝廷国库拮据,若是大肆铺张,不止给国库增加负担,也会让天下百姓看笑话,朕想着,能不能办的简洁一点?”
张太后顿时满脸不悦,道:“其他时候没看你这么节俭,这件事我来定,你准备你自己的就行。”
皇嫂今天心情不太美好啊……
朱栩嘴角动了动,只好埋头吃饭。
李解语微微一笑,与张太后详细的了解,不时还给朱栩一个安心的眼神。
小永宁吃口饭看一眼朱栩,等到张太后与李解语的话告一段落,突然直起身,道:“皇叔,人家今晚还想去乾清宫睡。”
张太后有些诧异的看了眼永宁,道:“你要去乾清宫?”
小家伙抿着嘴,一脸天真无邪的看着张太后,道:“嗯,人家要越挫越勇,永不言弃!”
张太后最了解这丫头,又看了眼朱栩,冷哼一声道:“这几天都给我老实待在你的寝宫里,哪也不许去!”
朱栩眉头挑了挑,左手捏着下巴,看来关于降爵这件事,不止刺激到了宗室,勋贵,也刺激到了后宫。
‘得速战速决!’
朱栩拿勺子去盛鸡汤,刚喝一口,就看见一根鸡腿放到了他碗里。
朱栩抬起头,只见小丫头一本正经,抿着小嘴,小脸很淑女,但朱栩却从她的小脸上看出了讨好。
“朕已经不喜欢吃鸡腿了。”朱栩将鸡腿又送回了小丫头的碗里,淡淡的道。
小丫头双眼一睁,又站起来,很是殷勤的剃了一块鱼肉,然后小跑过来,放到朱栩碗里,站在他身边,俏生生的眨着大眼睛。
朱栩夹起来放进嘴里,在小丫头还没笑颜绽放之前就道“朕不会带你一起出宫。”
小丫头立时扁着小嘴,一双小手拉向朱栩,蓦然间又绕过去,站在朱栩与李解语之间,一只手抓着朱栩的肩膀,一只手拉着李解语的袖口。
李解语笑而不语,眸光如水的看着朱栩。
“打小报告的人没有好下场!”朱栩拎着小丫头的衣领将她扔到一旁。
小丫头顿生哼哼的坐回凳子,小手握着筷子,在里面戳来戳去。
张太后倍感头疼,这叔侄俩没有一个让她省心的。
所谓的帝王无小事,朱栩现在走到哪都是家事国事,何况还是在宫里。
吃完饭,李解语带着两个孩子回鱼藻宫,朱栩一个人在后花园闲逛。
按理说,现在大明的情况已经好太多,哪怕是朱栩放手,什么也不做,大明也能安然的熬过这场史无前例的小冰川。
但越是如此,朱栩的压力反而越大。盘子越大,崩盘的风险就越高,后果也会更严重。他还要为大明的长治久安考虑,最起码要规划百年的发展路线与前景,规避其中的危险与风险。
曹化淳亦步亦趋的跟在他身后不远,转了一圈,才上前轻声道:“皇上,不妨放一放。”
“放一放?”朱栩一怔,转过头看向他。
曹化淳微躬着身,道:“乱急取其直,事缓则圆。”
朱栩微微眯起眼,心里若有所动,道:“你是说,朕还是太过着急了?”
曹化淳躬着身,道“奴婢以为,这已经成为皇上的习惯。”
朱栩看着曹化淳,背在身后的手指急急的敲着手背,脑中将这几年,尤其是现在大明的局势在脑海中迅速的过了一遍,慢慢的坐在椅子上,沉思起来。
曹化淳的话提醒了他,这一路他走的太急,太赶,与时间赛跑,错过了太多东西,很多细节都没有顾及到。总体来说,他还是只给大明搭了一个大架子,是空中楼阁,基础很不稳,若是不能夯实足够的根基,大明倒塌的风险会越来越大。
曹化淳静静的看着朱栩,见他在沉思,便悄悄后退。
朱栩倚靠着在栏杆上,感受着缕缕寒风,思维清晰了不少,整个人莫名的轻松下来。
不知道过了多久,他猛然站起来,笑容轻松道“曹文诏进京后,让他先去见见孙承宗,大元帅府的事,朕不急了。”
曹化淳抬头打量了朱栩一眼,见他神色真有和缓,没有之前那么紧绷,微笑着躬身道:“遵旨。”
第八百五十九章 入内阁()
第二天一大早,禁军副统领王一舟就带着禁军进入内阁。
为了减少对内阁的刺激,同时确保安全,禁军布置的并不多,明面上依旧是巡防营的士兵。
毕自严,孙承宗,靖王,汪乔年等内阁辅臣,郑友元内阁中书,傅昌宗,申用懋,沈珣等六部尚书齐在,早早的在准备。
一群人坐在大堂桌子两旁,正中间,前首的位置是留给朱栩的。
毕自严看着孙承宗,然后又看向其他人,道:“你们要说的事情,要写的奏本,都写好了吗?”
孙承宗道:“我这边比较复杂,就不耽误内阁的事情,事后会单独向皇上奏呈。”
毕自严微微点头,孙承宗负责的军务,他避嫌的不插手,同时也不在内阁商议。
傅昌宗,周应秋都不开口,两人明面上都是已经‘不在职’的状态。
靖王,汪乔年同时开口道:“下官已经准备好了。”
“我等业已准备好。”申用懋,张问达,徐大化,沈珣等也接着说道。
毕自严看着这一群人,心里暗暗有了一点底气,暗道‘就差孙传庭了’。
按照规制,内阁应该有九人,除去首辅还有八人,可只有两阁四殿,依皇帝之前的加封来看,挂东阁的怕是要有好几人。
毕自严默默沉吟一会儿,道:“皇上与辅臣共同理政,我大明立国之未有,乃皇上勤政之举,我等深为钦服!今日是第一次,不管如何,都要使之顺利、通达,以为开篇、标榜!所以,若是有不当此时奏呈的事情,需要缓奏,明白吗?”
“遵命!”一群人齐齐应声。
毕自严轻轻点头,此刻,他心里是有些紧张的。
已经搬入乾清宫的皇帝,明显有着更为强烈的一些意图,这些意图从他让靖王,汪乔年入阁,削弱户,吏二部等都能清晰的看得出来,但他究竟要做什么,毕自严还是看不透彻。好在总体上依旧是沿着‘新政’的规划在走,没有偏离。
皇帝即将入内阁,皇权,相权将前所未有的合一,皇帝将完全的掌握政权,拥有者无可撼动的地位与决策权!皇帝是什么样的人,在座的都能清楚个大概,可这样的压力直接全压在了毕自严一个人身上!
毕自严看着在场的一群人,几乎都是皇帝的人,根本没有与皇帝‘讨价还价’的能力,今后内阁的政务将进一步被皇帝主导,他这个名不副其不实的‘首辅’将更加难做。
若说当初皇帝一登基就与群臣共同理政,那这些人定然振奋无比,毕竟朝臣们经历了神宗皇帝二十多年怠政,熹宗六年的懒政。可眼下在坐着的高兴的没几个,也就是朝廷新人汪乔年还没明白怎么回事,沉浸在被皇帝‘重用’的喜悦中,对朱栩有着盲目的崇拜与信服,没看清现实的残酷。
孙承宗的压力比毕自严还大,皇帝对军权合一似乎早有执念——曹文诏马上就要回京了。
靖王,汪乔年心态相对平和一些,他们的主要精力还是督政院,大理寺上,这两个衙门是‘新政’重要的一环,目前还只是一个大架子,如何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