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独断大明- 第4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情不甚分明。”

    朱栩背起手,脚步放慢了一点,道:“宗室,勋贵公卿的岁禄占据朝廷税负的三分之一强,日后还会更多,朕打算加以遏制,有人就给朕出了这个主意。”

    毕自严抬头看了眼朱栩的背影,沉吟不语。

    ‘降爵’非同小可,涉及到方方面面,一个不慎就真的会动摇‘国本’,祸延后世。

    可如果不采取办法,宗室,勋贵公卿的岁禄就会拖垮朝廷的税赋,以至于拖垮大明。

    毕自严昨天也想了一夜,不知道是先入为主还是为什么,他想不到其他的合适手段。

    好一阵子,毕自严才谨慎的道:“皇上,宗室毕竟是宗室,若是降为庶人,与‘仁礼’不合。”

第八百三十九章 皇家政院一日游() 
‘仁’,是儒家的核心,大明以儒治国,自然不能违背这个字。 .更新最快

    ‘礼’,大明的秩序都是以这个字为开端,事事都需要合才行。

    若是大明皇帝、朝廷强硬,不顾这二字肆意而行,可能会有很多难以预料的后果。

    朱栩听出了毕自严话里劝诫的意思,慢慢的踱着步子,道:“那毕师说,朕该怎么办?太祖之时宗室才多少人,现在有多少?若是再过个几十年,恐我大明一年的税赋都养不起宗室了……”

    毕自严皱眉,脚步也缓了下来,心念飞转。

    对于宗室俸禄过高的问题,从万历时期就有,只不过这位皇帝性格有问题,再到‘国本之争’,这个宗室的问题几乎都无机再提,甚至于福王就藩,还给了高达四万顷的膳田,以至于陕。西无地可封,要去其他身份‘筹措’。

    这还如何限制?

    到了天启年间,倒是出了‘限宗室俸禄’的奏本,结果天启命‘部议’后,也是不了了之,没有实际作用。

    虽然当今皇帝对宗室进行了一次‘收缴’,收了他们的田亩以及大部分财产,可也不能不养着,几十万人,每年每人十石就是几百万石,外加其他的婚丧嫁娶,支出的就更加可怕,依旧是朝廷的一个庞大负担。

    现在朝廷给宗室的钱粮相对来说已经少了很多,用宗室的话来说,只是‘勉强苟活’,实际上也确实已经没有多少可再减少的空间,减个十万八万不起作用,减个百万石肯定就会饿死人!

    毕自严的话虽然言简意赅,包含的东西却非常的多。

    关于‘降爵’朱栩也是深思熟虑的,不能任由宗室人口无限制的膨胀下去,吸附在朝廷上不断的吸血,本身又如同猪羊一样被圈养,混吃等死。

    朱栩脚步顿下,沉声道“朕解决宗室问题的决心已定,若是内阁想不到更好的办法,就先拟旨吧。”这件事不能是朱栩这个皇帝来干,黑锅要么是宗人府,要么是内阁,或者他们共同承担。

    毕自严看着朱栩的后脑勺,深吸一口气,道:“臣遵旨。”

    内阁必须要想到更好的办法,否则‘降爵’一旦实施,宗室,勋贵公卿非得闹翻天不可。他们可不是一般人,也不是一个两个的散兵游勇。

    朱栩见毕自严没有坚决反对,暗自点头,现在内阁权势不够,还没有与他硬顶的勇气,再过一阵子就不好说了。

    毕自严不反对就等于内阁同意,朱栩嘴角微笑,走了几步,突然又道:“听说舅舅告假了?”

    这句话落下,连一直小心翼翼包裹着头的小永宁都抬起头,看向朱栩,又看向毕自严。

    别看她年纪小,有些事情比别人懂得多。

    毕自严神色也是微动,微微躬身,以谨慎的语气道:“臣做的有些急,可能令傅尚书不太高兴。”

    朱栩点头,语气平静无波的道:“嗯,要谨慎,内阁收权是一会事,团结各个臣工是另一回事,不能只顾着收权,将六部九寺都给得罪,那权收上来也没用。”

    毕自严能听出朱栩的告诫,可能其中还有对他‘冒犯’傅昌宗的不满,心里微沉的抬起手道:“是,臣明白。”

    朱栩没有再接话,缓步的走着,穿过正阳门,在大街上漫步,渐渐的人声鼎沸起来。

    眼见皇家政院就在眼前了,朱栩思忖着,又开口道:“毕师,你对皇家政院怎么看?”

    毕自严虽然挂着皇家政院院长的头衔,实际上却没管过,听着朱栩的问话,有些摸不着头脑,道:“臣认为,皇家政院对普及教化,昌盛文风,大有裨益。”

    朱栩听着毕自严的话,心里摇头。毕自严说的是言简意赅,却一点都没碰到核心。

    朱栩轻轻笑了声,带头过了三里河,皇家政院就在眼前了。

    “走,进去看看。”朱栩直奔大门。

    毕自严看着朱栩的背影,心里突然有不好的预感。

    或许,皇帝不是因为他是皇家政院的院长才叫他过来的,怕是还有别的目的!

    宋应星等一群人已经迫不及待的在等着了,一见朱栩,都蜂拥而来,齐齐而拜道:“臣等参见皇上!”

    宋应星身后是皇家政院的一干主事,教授,博士等等,有几个朱栩还认识,甚至还有几个卷发碧眼的传教士。

    朱栩一摆手,笑着道:“都免礼吧,朕就是来看看,留几个人就行了,其他人该忙什么就忙什么去。”

    宋应星也感觉到朱栩不喜欢排场,连忙将人散了,这才敢近前,余光瞥了眼毕自严,道“皇上,这是明年政院的各项预算,还请皇上过目。”

    朱栩眉头一挑,有些无言。

    这宋应星还好没有中第,要是中了估计在官场上也撑不了一年半载。

    果然,毕自严眉头皱了皱,看了眼宋应星,目光又看向朱栩,心里猜测朱栩是不是为了他砍掉皇家政院的预算特地叫他过来的。

    朱栩没有在意其他,翻看看去。

    宋应星不但没有减少预算,还增加到了三百二十万两,并且还有一个‘追加’的选项空着,也就是说,宋应星不止增加了被毕自严砍去的预算,还想要随时可以增加。

    ‘这宋应星果然不适合做官……’

    朱栩心里腹诽一句,然后笑着一把合上,递给身后的曹化淳,看着宋应星道:“走,带朕去看看你们的劳动成果。”

    宋应星见朱栩没有立即点头心下失望,一听朱栩又这么说,神色又大振,道:“是,皇上,毕阁老,请跟我来。”

    “毕师,走,一起去看看。”

    毕自严有些不明白朱栩要做什么,还是点头道:“是。”

    几人都是便装,所过之处不少人都向宋应星行礼问好,倒是对朱栩,毕自严都不怎么认识,多打量了那么几眼。

    “皇上,毕阁老,先看看我们刚刚设计的望远镜,”

    宋应星说着就领着一群人走上一座露天观测台,上面四个方向架设着四台巨大的望远镜,遥遥对准天际。

    朱栩颇为感兴趣的上前,在一台望远镜前停下,认真的观察。

    这望远镜已经有了后世的模样,三脚架,单筒,玻璃镜,如同小型火炮一般。

    朱栩弯下腰,凑眼去看。

    哪怕是白天,天空中厚厚的云层仿佛在眼前一般,透过一些光亮,甚至能看的更远。

    宋应星站在朱栩身旁,道:“皇上,这是臣根据徐大人遗作进行改进的,现在大约有六十倍。”

    朱栩眉头一挑,抱着望远镜缓缓转动,在天上看个不停。

    毕自严对这些奇技淫巧没有什么兴趣,但是这个时候哪怕配合皇帝,他也得做出点样子,心不甘情不愿的也学着朱栩,趴在望远镜上看着。

    军用望远镜他已经看过,哪怕是这个更远一些,他也不觉得有什么新奇,因此兴致缺缺。

    倒是小永宁大呼小叫,抱着一个转来转去,还招呼李香君:“香君快看快看,天上好像有一只鹰……”

    李香君也很好奇,倒是很文静的‘嗯’了声,小脸贴在望远镜上静静的看着。

    朱栩看了一会儿,抬起头看向宋应星,道:“不错,这望远镜不止在军事上非常重要,在一系列民用,监测水情,灾情等等都很重要,不能放松……”

    “是,臣遵旨。”宋应星大喜,只要皇帝肯支持,银子就少不了。

    毕自严张嘴欲言,看了眼宋应星,皱眉没有开口。在他看来,现在朝廷这么困难,不应该再将银子浪费在这种地方。

    “皇上,这边走,这里是我们新研制的弓弩的试射房。”宋应星看了眼左手不远处,突然双眼一亮的道。

    “走!”朱栩也面露喜色的道。弓弩现在是大明军队装备的重要武器之一,自然是射程,威力越大越好。

    朱栩一群人又转向不远处的试箭房,还没有到就听到一阵阵厚沉的钉钉板的声音。

    “皇上请。”宋应星站在门口,示意朱栩先进。

    朱栩进了房间,就看到十多个大汉排成一排,不断的拉弓对着远处的靶子射过去。

    朱栩目测了一下距离,有的是两百米,有的是两百五,有的是三百,有的甚至超过五百米!

    宋应星站在一旁,介绍道:“皇上,前面这些近距离的都是给弓箭手,有效射程在六十丈左右,这种弓射击快,威力大。这一边都是给箭炮兵的,主要是射程远,即便加上火药,射程也在一百丈外,不管是骑兵突击还是箭炮兵横推前进,都有足够的杀伤距离……”

    朱栩更感兴趣了,点头道:“很好,这个兵部那边一定会很喜欢,你们要继续研究,不能停!”

    “是!”宋应星大喜,只要不停,银子就源源不断。

    “皇上,咱们继续看看吧。”接着宋应星连忙又道。

    朱栩自然点头,跟着宋应星又转身出去。

    朱栩,小永宁都兴致勃勃,毕自严一直沉着脸,没有什么表情。他对这些都没有什么兴趣,现在更在意的是如何砍掉皇家政院的预算。

    “皇上,这里是制盐,我们在想办法制出更好的盐,已经有了初步成效……”

    “这里是机械科,耕犁,马车,水车,风车都是现在研究的重点,都有了不小进展……”

    “皇上,这个是温室房间,只要达到合适的温度,就能种出想要的粮食,蔬菜,臣认为若是能大规模推广,会对抗灾有大用……”

    “这里是药科,正在各种药方进行梳理,对各类医书进行研究,并且也在对各种疾病进行试验,还有熬炼成药……”

第八百四十章 兼任两院院长() 
宋应星带着朱栩,毕自严等人在满皇家政院的走动,不停介绍着皇家政院这几年的成果与接下来的计划,热情的不得了。

    朱栩心知肚明,没有点破,兴致勃勃的跟着宋应星。

    皇家政院的学科是相当的齐全,都有长足的发展,毕竟底蕴厚实,总要认真总结,挖掘,一些进展可以说是顺理成章的,只是实用转化相对还比较低。

    每科的生员朱栩原本以为会比较少,事实却相反,对‘自然学科’感兴趣的生员非常的多。农业,机械,医学,制盐,织布机等等,每科的人数都过百,已经有相当的人才储备。

    到了最后,是藏书楼的最后面,有一家大房子,有教授,博士,生员等人坐满,来去匆匆,书香鼎盛。

    朱栩一群人在门前不远处,抬着目光远远看去,打量着,纷纷面露好奇。

    “皇上,毕阁老,”

    宋应星笑着低声道:“皇上,这些人都好考证,从古至今,名人大家,山川大河,甚至是碗,筷子等都有人在考证,然后记录在案,发表在院报上,这里的藏书楼非常丰富,甚至比翰林院还多”

    朱栩双眉一挑,一脸满意的笑道:“这个很不错,朕满意!政院要专门立项,要系统的研究,这些都是老祖宗的功绩,咱们后代子孙不能忘本,一一记录在案”

    这些事情在过去从来没有人在意,这一路走来皇帝都十分赞同,不时的赞赏,提两句都是非常中肯的意见,宋应星异常振奋,道“是。”他手里有个小本子,手里有炭笔飞快记录着朱栩的一言一行,都是日后与内阁要银子的筹码,这一点上,他非常聪明。

    朱栩没有进去打扰,只是遥遥的看了一阵,而后一群人才悄悄退出去。

    小永宁拉着朱栩衣角,睁着双大眼睛道“皇叔,我可以来皇家政院吗?”

    朱栩揉了揉她的小脑袋,笑着道:“这个你得回去为太后。”

    小家伙顿时撇了撇嘴,张太后绝对不会允许她来的。

    李香君也一脸的兴趣,看模样非常希望能来这里上课。

    毕自严面色沉着,平静的跟在朱栩身后,一直都没有说什么,在他看来,今天也没什么大事,无非就是宋应星不希望皇家政院的预算被砍,找了皇帝求情。

    朱栩在皇家政院的青石小道上慢慢走着,看着生员们来去匆匆,都不怎么大,十六七岁居多,每一个都朝气蓬勃,热情满满。

    “毕师,对政院怎么看?”朱栩走了几步,回头看着毕自严笑着道。

    毕自严看着朱栩,神色倒是从容,道:“政院于国于民都有大用,臣耳目一新,关于预算,臣会恢复,日后也会多关注一二。”

    朱栩‘唔’了声,背着手,没有接茬。

    皇家政院在朱栩计划中非常重要,不能任由毕自严这样放任自流。

    毕自严跟在朱栩身后,看着他的背影,心里有些拿捏不准朱栩今天来的意图了,稍作沉吟,道:“皇上,虽然现在国库空虚,但是税赋规模已经很大,皇家政院若是需要,再挤几十万两来也不是难事。”

    朱栩慢慢的踱着步子,微笑着还是没出声。

    大明现在的赋税体系框架已经搭建好了,但还没有足够的深入,完善,加上现在大环境不好,大部分银钱的收入,都是来自盐,茶等的贸易垄断行为,真实的税银还是相当的低。

    小永宁与李香君没有在意朱栩两人对话,对皇家政院很是很好奇,四处看来看去,不时跑出去溜一圈。

    曹化淳一面要跟着朱栩,一面还要派人盯着永宁。

    走了一会儿,朱栩开口道“毕师,朕听说,你准备要将政院出去的官吏,生员,一次性的全都派出京了?”

    毕自严面上不动,抬手道:“是,臣打算对‘新政’的推动速度进行加快,在未来两三年内,能够对底层进行有效的干预与清理。”

    “那毕师可看到了现在政院生员们的不满?”朱栩等人来到一高处,恰好可以看到一群学生拥挤着,从他们不远处的一条岔路上擦肩而过。

    “我刚刚听说,督政院的魏学濂就要在大理寺过堂了,内阁那边要求严惩”

    “我们昨天去找汪大人,汪大人说了,依照朝廷规矩,魏学濂起码要关半年,出来还有一年的禁期,也就说,魏学濂要复启最起码也是后年”

    “这还不算最遭的,我听说了曹师兄被吏部记了案底,升不上去了”

    “曹师兄都升不上去,我们岂不是更糟?这辈子都没有出头之日了”

    “这毕阁老到底是不是我们的院长,哪里有这样对待自己的门生的?”

    “就算是要‘公正’,也不用如此的将我们赶尽杀绝吧?”

    “估计我们的日子更难过,你们想想曹师兄,魏师兄的背景,他们都屡遭打压,我们可能要熬一辈子”

    一群人没有什么顾忌,议论着就错开了朱栩等人,渐走渐远。

    毕自严眉头直皱,脸色不大好看。

    他其实一直没有将皇家政院放在心上,哪怕是将这些人放逐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