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独断大明- 第4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爷,接旨吧。”刘时敏合上圣旨,递给靖王。

    “谢皇上隆恩!”靖王又拜了一下,这才起身接过圣旨。

    刘时敏看了眼众人,近前一步,低声道“王爷,您是督政院院正,现在也是内阁辅臣,对于一些流言蜚语,您要拿出一些办法来,莫要让皇上为难。”

    督政院最重要的一个职责就是:舆情监察与控制。

    靖王抬着手,目光冷色,道:“公公放心,小王这些年也不是泥菩萨,请转告皇上,给臣三天时间,一定还京城一个太平!”

    刘时敏微微点头,然后就转身离开。

    刘时敏缓步走着,一群人都看着他的背影,心里依旧还在震惊中。他们怎么也想不通,这亲王怎么就能加封东阁大学士,成为辅臣,入阁?

    魏学濂倒是很激动,等刘时敏走了,上前对着靖王大喜的道:“恭喜王爷!”

    其他人顿时醒悟,纷纷上前,抬着手,吵吵嚷嚷的道:“恭喜王爷!”

    靖王虽然早就知道,现在还是激动不已,定了定神,看向魏学濂,对他更是看重几分,笑着道:“嗯,让舆情司,督查司,巡检司,清吏司等主事来见本王,一炷香时间要是见不到,以后就都不用来了。”

    魏学濂听着靖王平淡的声音,不知道为什么,心里狂跳了一下。

    “是!”魏学濂连忙应道。督政院下属有二局八司,其中有三个已经‘公务出京’,还有两个告假,其他也都‘忙’去了。

    在场的一群人听着靖王平静的语气,却分明听到了杀伐之声,神色大变!

    督政院初建不久,一直‘求稳’,并没有什么大动作,可这一次显然是激怒了靖王,他现在需要人来‘祭旗’!

    靖王说了一句便转身离开,回转班房,剩下一群人都如同受惊一般,四处奔命。

    督政院的事情,眨眼睛就传遍了京城,陡然引起了更大的震动。

    “荒唐!亲王参政本已经僭越,如何还能入阁!”

    “不错,内阁到底要干什么?眼里还有没有太祖太宗,还有没有大明的江山社稷!”

    “我看不是内阁的主意,一定是那个昏君干的!他是不毁我大明,毁了太祖基业誓不罢休啊!”

    “慎言慎言!”

    “我就说了又怎么样,难不成要我大明也道路以目不成,他要坐那昏君吗!”

    这些都是愤怒的名家大儒,在一些小房间里,茶清如水,檀香缭绕,大论国政。

    “我们一定要阻止!太祖钦定,宗室不得干政!”

    “祖法早就被废的差不多,现在更是一点不存,还能如何!”

    “阻止?怎么阻止?弹劾有用吗?朝廷,皇帝能听得见天下之人的声音吗?他们早已经是瞎子,聋子,什么也听不见,看不见!”

    “我大明,要亡了!”

    “太祖皇帝,你睁开眼看看吧!”

    一些‘再不入仕’的士子们愤懑填胸,高声咆哮,伤心欲绝。

    至于现在朝廷的官员,也是各有心思,却都学会了‘谨慎’,没有如过去一样,抱团发动奏本攻势,在士林掀起舆论狂潮。哪怕有人不赞同,也都是闷头写奏本,语气有的直接,有的委婉,并没有勾结,串联。

    城东,一座大院子内。

    王纪,吴可为,道士,三人坐着,喝着茶,面色各异。

    王纪一脸感慨的放下茶杯,看着道人道:“后悔不曾听仙师之言,果然,靖王不但没倒,还促使他更进一步。”

    道士仙风道骨,两鬓有着一缕白发,他不笑不语,神色如常。

    通政使司的右通政,吴可为,他在外人面前一向从容淡定,可现在却是紧皱眉头,满脸不甘,看了眼道士,又看向王纪,冷哼道:“事情没那么简单,景正硬保靖王,肯定会将士林进一步得罪死,只要找到机会,老大人登高一呼,定人能轻松反正!当年张太岳如何风光,他一死还不是身败名裂……”

    “慎言!”道士看着他,淡淡道。

    吴可为连忙收住话头,可还是不甘心,向道士道:“仙师,现在当如何?咱们费尽心思,总不能一无所得,还帮了靖王一把吧?”

    王纪听着,也看向道士,道:“还请仙师指点迷津。”

    道士揪了揪胡子,眯着眼,越发的仙风道骨,似非凡俗中人,好一阵子,他才看向王纪,道:“老大人可知后来老道为何要阻止吴大人对付靖王?”

    王纪若有所思,道:“不知。”

    道士微微一笑,道:“那是因为,老道看出了督政院的重要性,皇帝绝对不会允许靖王离开,他这个反应也在老道的预料之中。”

    吴可为对现在已经无奈了,他连忙追问道:“那我们应该对付谁?”

    道士看了他一眼,道:“从一些不重要的事情,人下手,慢慢蚕食,与无声中壮大势力,等待机会!”

第八百一十五章 鼠疫() 
宫外是闹翻天,宫内忙着搬家,都是一片热闹。

    靖王入阁,将督政院的地位迅速拉升,督政院的政务也得到了极大的推进。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靖王入阁之后,三五天之间,朱栩的政务量大减,轻松了不少。

    傍晚,朱栩带着李解语与两个孩子,在慈宁宫吃饭。

    或许是李解语生了孩子,张太后的唠叨不知不觉少了大半,注意力都在两个孩子身上。

    饭桌上,小永宁握着筷子戳着碗,一脸的不高兴,小嘴里不时还嘟囔几句。

    张太后将朱慈烨放到摇篮里,没好气的瞪了眼小永宁,道:“给我好好吃饭。”

    小家伙瞥了眼张太后,心不甘情不愿的拿好筷子,嘀咕着道:“我是才是你女儿……”

    “你气我的时候怎么不这么说!”张太后太了解小丫头,她嘴型一动就知道了清楚。

    小丫头低着头,慢慢的扒拉着饭。

    张太后抬头看向朱栩,道:“张家小姐,你见过了吗?”对于这件事,张太后还是不放心,一直在盯着。

    说到这个朱栩抬了抬头,道:“还没,最近太忙了,再找机会吧。”

    张太后知道朱栩向来有主意,还是催促道:“早点见,就快过年了,你要是不满意,还能再换,不然一旦定下来,你后悔都不行……”

    李解语闻言,向朱栩轻声道:“张小姐臣妾见过,知书达理,贤惠淑德,皇上应该喜欢。”

    朱栩琢磨着时间,点点头道:“好,这几天吧,朕找个机会见见。”实际上,这是有些违礼的,但众人都习惯了朱栩的不守礼。

    “我也要去!”朱栩话音刚落,小丫头突然来了精神,脆声喊道。

    “给我老实待着!”张太后冷哼一声。这小丫头之前将事情弄的满城风雨,皇宫很是被动。

    小丫头挺直腰板,小脸倔强的盯着张太后,待张太后一瞪,立刻又低头,鼓着嘴磨牙。

    朱栩看着小丫头,想了想,看着她道:“后天朕要出城一趟,你要是在这之前能将女戒抄个十遍,工工整整,没有一个错字,朕就带你一起去。”

    张太后刚要反对,朱栩连忙给了他一个眼神,她这才皱着眉,犹豫了下,没有反对。

    “当真?”小丫头睁大双眼,兴奋的看着朱栩道。

    “君无戏言。”朱栩笑着道。

    啪嗒

    朱栩话音一落,小丫头扔下筷子,转身就跑,同时大喊:“香君,快来,我们一起写女戒……”

    张太后看着小丫头的背影,万分的头疼,道:“你这么惯着她,日后还得了。”

    朱栩笑了声,道:“皇嫂不用担心,永宁就是淘气了一点,大一点就好了。”

    张太后是没这个信心,叹了口气,道:“希望这样吧……对了,你这对双胞胎要好好教,以后离永宁远一点……”

    朱栩心里暗笑,张太后是当局者迷,小丫头看似胡闹,大规矩从未逾越过,她虽然小,心里自有分寸。这些也没办法给张太后讲,顿了下,道“皇嫂,听说老太妃最近身体不大好?”

    张太后一到冬天身体就不好,动辄就卧床不起好几日才能慢慢恢复,老太妃已经八十多了,近来经常出问题。

    张太后目露忧色的点点头,道“我已经让太医随时候着了,希望没事……”

    七十古来稀,何况是八十多,若是突然就没了,谁也不会意外。

    朱栩对这个也没辙,转头看向李解语,道:“没事的时候,带着孩子去看看老太妃,陪着老太妃聊聊天。”

    “嗯,臣妾知道。”李解语明白朱栩的意思,轻轻应声。

    在慈宁宫吃过饭,朱栩本不想去御书房,直接去鱼藻宫休息,刘时敏却急匆匆而来,道:“皇上,山西爆发瘟疫,已经死了数百人了。”

    听到‘瘟疫’朱栩太阳穴顿时一跳,神经紧绷,沉声道:“瘟疫?查清楚了吗?怎么会这个时候爆发瘟疫?是什么东西引发的?为什么现在才上报?防疫衙门干什么吃的!”

    刘时敏被朱栩的态度吓了一跳,连忙道:“是大同那边上报,具体还不清楚,大同府已经封城,具体是什么瘟疫还不知道,内阁也是刚刚收到消息。”

    朱栩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最近几年爆发的,随时都可能就是那‘鼠疫’!

    这‘鼠疫’并不是简单的一场瘟疫,它最鼎盛的时候,山,西,京师,河,南等地,人口锐减一半以上!历史上李自成之所以能攻占北京,跟‘鼠疫’有莫大关系!

    十室九空的惨象,确确实实发生过1

    不过朱栩也不敢断定,沉吟半晌,心里依旧狂跳的道:“传旨给内阁,命防疫衙门立刻派人去大同,调查疫情,拯救灾民。还有,让他们找到瘟疫的原因,从源头消灭,绝不能大意!”

    刘时敏明白,山西离京师太近了,肃色道:“遵旨。”

    朱栩心头还是不安,想了想,又道:“传旨给山西巡抚衙门,命他们重视起来,尤其是各地州府县,一旦有疫情要立即上报,胆敢隐瞒,拖延,一律斩立决,绝不宽宥!”

    刘时敏神色微惊,立即道:“奴婢遵旨!”

    朱栩背起手,想到那种凄惨情况,恨不得自己飞到山西去亲自处置,最终还是摆了摆手,道:“事不宜迟,快去,查清楚了立刻报给朕知道!”

    “是。”刘时敏应声,慌忙转身离去。

    李解语一直在边上听着,轻声道:“皇上,这次瘟疫有什么不同吗?”

    自万历二十年以来,全国灾情不断增加,大小疫情不断,她也从未见朱栩如此在意。

    朱栩轻吐口气,摇了摇头道:“还不清楚,但朕心里总有不太好的预感。”

    李解语宽慰着道:“皇上勿忧,防疫衙门是与太医院联合的,臣妾偶尔也看过,他们对一些疫情已经有了些进展,一般的疫情都还能控制,不会有大事……”

    朱栩没有多说,慢慢的走着。

    这防疫衙门组建了也好多年,希望能派上用场,不过若真是‘鼠疫’,除了研制药物,最重要还是对‘鼠’的控制,决不能向历史上一样蔓延大半个北方!

    虽然他对‘鼠疫’没什么了解,不过依照现在的季节,应当不是鼠疫。

    ‘希望是我敏感了吧……’朱栩心里轻叹,倍感沉重。

    历史上的明末,天灾人祸齐聚,每一次都对整个大明造成史无前例的重创,能撑那么久,本身也是一种奇迹,换做其他王朝,早就崩溃了。

    李解语轻轻拉着朱栩的手臂,以示安慰。

    朱栩倒是习惯性的揽着她的腰,慢慢的走向鱼藻宫,心里还在计较不休。走到鱼藻宫了,他又转身回转景阳宫,实在是放心不下。

    内阁很快就收到了朱栩的旨意,他用这样严厉的语气极其少见,内阁的三个人立即起草命令,八百里加急的发向山西,在此之前,皇宫里的飞鸽传书已经先一步的赶向山西巡抚衙门。

    山西巡抚是赵晗,朱栩的亲信之人,他自然不敢懈怠。

    这如同一道冷风,从京城吹向山西,引起一波震动。

    尽管官场之上闹哄哄,百姓们的日子还是一样的过,督政院的事情如同飓风一般,来的快去的也快,至于影响,只有那些受到刺激的人还在挣扎。

    朱雀大街,一家酒楼。

    魏学濂,孟兆祥,曹鼎蛟三人喝着酒,吃着小菜,在他们对面不远处,就是一家青楼。

    孟兆祥现在在吏部,他看着不远处的灯红酒绿,欢声笑语,摇头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朝廷再怎么三令五申,还是改变不了这些人的腐化堕落……”

    他对面的魏学濂嘿的笑了声,道:“你们知道吗?有几次我专门盯着这里,想查查都是谁家的,你们猜怎么着?”

    曹鼎蛟,孟兆祥都好奇的看着他,道:“怎么样?”

    魏学濂笑容更甚,道“这些人,要么是被罢免的官员,要么是他们的子侄兄弟,还有就是一些豪门大户的公子少爷,他们要么就是誓言绝不出仕,要么就是仕途无望,居然一个问题都没查出来?你们说,好笑吗?”

    孟兆祥呵的笑了声,道:“你这还好,你不知道吏部每天接到多少举荐信,我稍稍摸底,这些人都是白天的正人君子,天一黑都原形毕露,一举一动荒诞的你都没见过,想都想不出来……”

    所谓的清流名士,风雅琴韵,扒开了皮,都是一样的龌蹉下流,无耻不堪。

    曹鼎蛟一直在宛县,看到的倒是与他们二人不同,一直听着笑而不语。

    魏学濂刚才说的觉得还很兴奋,说了一会儿又分外无聊,看向曹鼎蛟道“老曹,听说你的任命被挡下来了?”

    魏学濂话音一落,孟兆祥就皱眉,道:“我倒是知道一二,顺天府那边应该没什么问题,吏部这边有些话,不过还是去了督政院,在督政院那边被人卡下了,理由是‘少不经事,多当锤炼’,意思是要老曹在县丞的位置上再待两年。”

    虽然曹变蛟,曹文诏都不在京城,可要巴结曹家的人有的是,曹鼎蛟早就听到风声,神色平静从容,道:“我知道,没事,我正好还有不少事情要做。”

    孟兆祥看着他,摇头道:“这件事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不是冲你一个人来的……”

第八百一十六章 政院系受打击() 
听着孟兆祥的话,魏学濂一怔,道:“你还知道什么?”

    孟兆祥瞥了眼四周,压低声音道“据我所知,吏部打算将所有政院系的官吏都轮调出京,老曹你,老魏可能不会动,我估计会去凤。阳府。”

    曹鼎蛟眉头皱起,看着孟兆祥道“真的是所有?”

    孟兆祥点头,肃色道:“我听到的是这样,吏部已经做好了,本来要送去督政院,现在是直接送入了内阁,只要内阁一点头,事情就算定了,明年二月发布调令。”

    魏学濂心里顿时不舒服了,道:“吏部是要做什么?难道要将我们赶尽杀绝不成?我们怎么说都算是毕阁老的门生,他们怎么敢?”

    孟兆祥看了他一眼,道“他们连老曹都敢动,其他人还算什么?”

    魏学濂嘴角动了动,没有说话。

    曹鼎蛟的背景确实硬的没几个人能比,还真没有这群人不敢做的。

    曹鼎蛟神色微沉,政院的生员这几年毕业的约有七八百人,基本上都是底层的‘吏’,如果是这样都要打压,岂不是他们再无出头之日?

    难道皇上就不管?

    想到这里,曹鼎蛟心里一动,道“你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