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独断大明- 第3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他人,包括吴家三兄弟已经掉队了,需要慢慢的斟酌,推敲。

    朱栩倒是有很多话要说,不过看现在这些人的模样,今天是说不了多少了,心里思索一阵又道“除了书院,就是盐商的事情了。”

    这句话一出,在座的绝大部分人都心生寒意,终于还是来了!

    钱谦益,方孔炤,傅宗龙,施邦曜等等在职官员都眼含忧虑的看着朱栩,他们知道阻止不了朱栩,这会儿也不敢劝谏,生怕激怒他。

    盐商以及其他商人差点就要跪下请罪,脸色惨白。

    吴家三兄弟神色沉着,可身体在发抖。哪怕是一直闭着眼的吴老太爷,这会儿也缓缓睁开浑浊的双眼,艰难的转头看向朱栩。

第六百九十四章 完美收官() 
朱栩故意顿了下,端起身前的茶,又喝了一口,润了润嗓子,同时轻咳一声。

    这一声如同炸雷一般,很多人都浑身一颤,双眼畏惧的看向朱栩,甚至有几个直接从椅子上滑落下来,颤巍巍的爬起来,脸色惨白,差点就要哭了。

    景正是杀人魔头……深入人心!

    朱栩放下茶杯,道:“盐政这件事,要从上向下看,那就是内阁的这个‘盐政’是否有问题?天启年间,一年的盐税是一百万两?一百万两啊,你们说有没有问题?朕改过之后,虽然盐税有所增加,可盐政依旧混乱,需要整肃,从这上面来看,内阁没错。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风波呢?地方官府做了什么?什么也没做?还没做……盐商们闻风而动,一些人又浑水摸鱼,愈演愈烈之下,到了这个地步……”

    朱栩的目光缓缓扫过全场,声音有些冷淡的道“在朕看来,官府是有两个起码职能的,一个是管理,管理一方。另一个处理,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在这方面,地方官府有欠缺,厄需理顺管理,处理的思路与方法。官府的失职,自然也不是一些人‘罢市’的理由,要挟官府与乱民作乱本质上没有区别,甚至于更可恨,一个是走投无路,一个是想要更多好处!”

    在一些人冷汗涔涔中,朱栩的话音在回荡:“很多人跟朕说,要严惩,要砍一些人的头,抄一些人的家,灭一些人的族,但朕都拒绝了,为什么?因为‘新政’,要推行新政,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杀人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些人口干舌燥,还是战战兢兢,目光惊惧的看着朱栩,不知道他到底有怎么干。

    “不过呢,人与事,都应该有底线,比如为官,应该遵守朝廷的纲纪,法度,你掌握权力又不愿意受约束,那普通百姓还怎么活?还怎么相信朝廷,怎么相信朕,相信我们能带着身为子民的他们实现‘天下大同’?”

    “官员有守,商人有没有?有,商人掌握着大量的银子,是不是可以肆意的哄抬物价?强买强卖?甚至于威胁官府?不能!商人也应该有规则,遵守法度……”

    “大明律规定了皇宫里一年的用度,规定了朕很多事情不能去做,朕都要受约束,为什么其他人就不行?拼死拼活的抗争?”

    “这是因为朝廷的纲纪败坏,影响而下,现在朝廷要严肃纲纪,从朕做起!朕也希望,在座的,不管是什么身份,遵纪守法,持身守正,有些事情不能做,不能碰,就不要去做,去碰……”

    朱栩的这些话,明显就是说给盐商以及背后的吴家等人听的,这些人一个个都低着头,浑身颤抖,一颗心都到了嗓子眼。

    钱谦益等人则听出了另一番味道,因为‘秦淮河’是在‘九条规定’的重点,绕不去的。都是心神暗凛,默然不动。

    朱栩看着这些人的表情,心想暗笑,只怕他们这辈子都起不了歹心了。

    应该差不多了,这帮人先是被军演吓的半瘫,现在又是他的一番敲打,朱栩思忖着,是不是要给个甜枣,安慰一下。

    “草民……有话说……”突然间,在寂静的大堂内,吴老爷子虚弱又颤巍的声音响起。

    朱栩眯了眯眼,这位他了解过,所谓的老而不死是为贼,差不多说他就是了。

    吴家三兄弟一惊,都转头看向他们的父亲,吴老太爷已经很久没有这样费力的说话,更是在这个时候!

    吴老太爷挣扎着,三兄弟连忙过去,吴老大将耳朵贴在他耳边,接着他就是神色微惊,看了其他两兄弟一眼。

    吴老二与吴老三不明所以,都只能看着吴老太爷。

    吴老大脸色变幻一阵,咬牙将吴老太爷扶起来,跪向朱栩。

    吴老太爷真是太老了,他一双浑浊的双眼看着朱栩,右手颤巍巍的伸向怀里,而后捧着,仿佛用尽一切力气的说道:“吴家……愿献上……所有……家产,助……朝……廷……新……政,早日……大同,请……皇上……收纳……”

    说着,硬生生的跪在地上。

    吴家三兄弟神色大恐,紧接着猛然醒悟,齐齐跪向朱栩,沉声道:“请皇上收纳!”

    朱栩神色不动,心里却暗道:这老东西倒是识相。

    他刚要开口,突然间,坐在最后面的徽帮陈胖子好似受惊一样,猛的站起来,扑通跪地,大声道:“草民也愿献上所有家产,助……皇上早日大同!”

    朱栩眉头一挑,暗笑,目光扫了眼吴家四人,有人不让你们专美于前呐。

    “草民愿献上所有家产,愿朝廷新政早日完成!”王北承好似突然睡醒一般,飞快的起身,跪地沉声道。

    自王北承之后,所有人都好似想通了什么,纷纷站起来,跪地大喊,都愿意献上家产。

    朱栩神色动了动,这出乎他的剧本之外啊,不由得看了眼不远处的曹文诏,又转头看了眼曹化淳。

    两人都微微摇头,表示不是他们的设计。

    朱栩轻轻点头,也算是明白了,吴家或许是想用家产保命,换取他的不秋后算账,其他人都是有样学样。

    ‘这是要花钱消灾吗?这……收入有点多啊……’

    朱栩伸手撩了一下发丝,地上跪了几十人,他们的家产,不说田亩,商铺这些,单说银子加起来一千万打不住吧?这些人捐了家产,传到外面说不得会有更多人效仿,林林总总三千万应该好收吧?

    刚刚撒出去一千万这就成倍的回来了?

    朱栩等了一会儿,确定没有再捐纳,这才假惺惺的站起来,扶起吴老太爷,将他搀扶到椅子上,看着他浑浊的双眼,大声道:“都平身……老太爷,不要担心,朕不杀人,就是说些话,过几天就走,不用捐家产……”

    吴老太爷一只手拉住朱栩的手腕,嘴唇缓缓开合,道:“皇上英……明神……武,一代……圣……君,能有……助益,死……而无……憾……”

    吴家三兄弟,徽帮的陈胖子,王北承等人都看着朱栩与吴老太爷,心里万分希望朱栩收下。

    只有收下了,才能确保他们不会被秋后算账,保的一家大小平安。

    朱栩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多田亩,银子,伸手拍了拍吴老太爷的手,一脸感叹的道:“若是天下人都如老太爷一样,朕又何必如此劳心劳力的走这一趟……老太爷深明大义,着实为士人楷模,朕大为钦佩……”

    吴老太爷已经说不出话来,只是用力的拉着朱栩的手腕。

    朱栩心里乐开花,自然愿意与这些人虚以为蛇,对吴老太爷赞美一番,然后转头看向吴老大,王北承等人道:“诸位能舍家为国,朕甚是欣慰!方孔邵,督政院以及学院等等,都要有所倾斜,不能让这些为国为民之士寒心,方方面面都要照顾到,决不能轻慢分毫,若是让朕知道你有怠慢,决不轻饶……”

    方孔邵连忙过来,肃声道:“皇上放心,臣定当尽心尽力,绝不辜负诸位一片赤诚!”

    “皇上放心,臣等定当厚待!”

    钱谦益,施邦曜等人也都起身,跟着沉声说道,一脸的保证之相。

    朱栩嘴角动了动,他这是场面话啊……

    不过不管怎么样,南直隶的事情解决的很完美,甚至比他预计的还要好,就给这些人一点好处作为补偿吧。

    朱栩又是一番客套与赞美,空头支票开出去不少,还留这些人在军营里与他一同用膳。

    这些人自然是感恩戴德,同时暗松一口气,今天——活下来了。

第六百九十五章 新秩序() 
第二天,贡院。

    朱栩漫步的在青石小路上走着,手里拿着今天的报纸。

    方孔邵,施邦曜等一群人跟在后面,都有些忐忑不安。

    随着吴家,王家等南直隶一干德高望重的世家大户争先恐后的捐家产,不管是心里有鬼没鬼,都疯了一样,争抢着的开始捐钱捐粮,这画面让方孔邵这个巡抚都有些心惊。

    单吴家,王家等十几个家族,就捐出了万顷田亩,粮食也有数十万石,更别说其他商铺,金银,古玩字画之类,价值高的吓人!

    这只是一场演武的结果吗?

    不是!

    眼前这位皇帝,文功武治,治国方法,御下手段都凌厉异常,没几个人能反抗得了。

    朱栩手里的报纸,第一版就是黑色的硕大标题:党争祸国,东林为鉴。

    写的人是功底深厚,引经据典,将‘党争’的本质阐述的是淋漓尽致,然后又从顾宪成辞官,创建东林书院到东林党霸占朝堂,对东林党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举出了东林党擅权后的种种恶果,揭露了东林党祸国,欺君等等罪行。

    这篇文章说多也就是上成,最重要的是署名,足足有七十多人,先是曾经的东林魁首,礼部侍郎,钦差的钱谦益,接着是巡抚衙门,各地知府的头头脑脑,然后是世家大族的族长,名望隆重的大儒,几乎南直隶影响力大的那一批人,名字都在这上面!

    朱栩很满意,只有统一思想才能大踏步前进,合起报纸,这才开口道:“你们写的那些奏本昨夜朕都看了,不够深刻,对新政,对我朝近来的状况认识不足,对未来发展,施政模糊不清,你们必须要认真反思,过去是什么模样,这些弊端的根由,怎么着手,是根除还是改善?能用的手段有哪些?老手段能用的有多少,新手段有没有想过……”

    钱谦益,方孔邵等人连忙跟着走几步,躬着身,神色微凝。

    他们向来知道皇帝难相处,总会提一些古怪,让人难以接受,却不得接受的事,现在就轮到他们了。

    朱栩说着就来到一个凉亭,坐下后,看了几人一眼,手里的折扇放到桌上,左手在桌面上敲了敲,道“昨天呢,有些话朕没有说,是因为要专门留给你们,说给你们听。”

    “臣等恭听圣训!”钱谦益,方孔邵等人连忙抬手躬身,身体都不自觉的紧绷。

    朱栩稍稍斟酌,道:“不管‘新政’也好,‘军政’也罢,还是其他的,根本的目的,是要构建新的秩序,新的宗室秩序,勋贵秩序,新的官场秩序,军队秩序,也包括商场秩序,农政秩序等等……”

    钱谦益等人都低着头,静静的不敢插嘴。

    “首先是官场,”

    朱栩目光在几人身上搜寻,道:“‘治国先治吏’这是句老话,自古以来,开国的近百年,都算是吏治清明,天下安定,随着时间发展,日渐腐朽,到不可收拾,以至于天下大乱,改朝换代。我朝到了现在,也已经到了厄需整肃的时候,这也算是天下人的共识了,真不多说。只是,兜兜转转几十年,从张居正到现在,吏治不但没有丝毫好转,反而越陷越深?为什么?”

    “根本在于‘决心’!这决心在朕,也在天下百官,若是天下百官能与朕一样,决心铲除腐败,肃清吏治,朕以为,没有难度!”

    “朝廷上,内阁六部,都是朕精心挑选的大臣,与朕是同心同德,深恶腐败,决心反腐,你们也是朕选出来的,朕希望你们与朕一样,能决心反腐,不要如黄立极一样,蛇鼠两端,摇摆不定……”

    钱谦益,方孔邵,施邦曜等人神色都变了变,太阳穴轻轻跳动,没有说话。

    ‘反腐’二字容易说,可不容易做,尤其是南直隶这种地方,关系网错综复杂,两百多年底蕴,不管是谁反腐,最终都会牵扯自身,因为就算一个人是干净的也没有哪一家确保是一直的遵纪守法!

    太难!简直不可行!

    朱栩也没指望让他们来反腐,稍微顿了顿又道“科举,朕一直都不喜欢,倒不是它不是选士的好办法,而是对于教化没有多大益处,远远比不上朕的书院,若说天下遍及书院,到了年龄就可开蒙,入学,那我大明永远都不差人才!尽可优中选优,最重要的是,读书人也不一定都要当官,国家这么大,哪里不需要读书人?一门心思的科举入仕,不是读书,普及教化的目的。关于书院,科举,你们要严格执行朝廷的政策,决不能有一丝一毫松懈!”

    “臣遵旨!”钱谦益,方孔邵连忙出列,这两件事都要落在他们头上,今年的科举,也没有多少日子了。

    朱栩点到即止,转头向外看去,恰好能看到一些秦淮河畔的高一点的小楼,伸手指了指,道:“这青楼勾栏,有存在的道里,作为官府,不能一封了之,跟盐政一样,不能一昧强行推动。这也就是朕说的‘秩序’,怎么构建一个稳定的‘秩序’?让秦淮河两岸不会成为藏污纳垢,荒唐可悲之地,怎么让盐政顺畅,又照顾盐商们的利益,不让他们激烈反对,乱事迭起?这些都是你们这些主官们的功课,怎么管理,怎么处理,这是一门艰难的学问……”

    这两个都是敏感话题,站在不远处的几人都神色暗紧,生怕皇帝点出问题,打板子,做样子。

    “另一个,就是农政,”

    朱栩轻巧的跳过这个话题,继续说道:“老百姓是地里刨活,咱们靠老百姓养活,不能所有事情最后都转嫁到他们头上,哪怕再艰难,我们也想办法给老百姓解决问题,让他们增加粮食,增加收入,只有他们收入多了,朝廷税收才会多,这才是正常的因果关系,而不是天天逼着老百姓交粮,逼的他们走投无路,除了造反,还能有其他活路吗?”

    方孔邵微微皱眉,皇帝的话没错,可他心里还是别扭,总觉得哪里不对,或者说与他一些既定的想法冲突。

    让这些官老爷真正的潜下心来做事,不容易,朱栩也不能在南直隶拿着鞭子在后面抽打,过了一会儿,他站起来道“说了这么多,你们未必能记住,不过朕还是要强调,那就是不管什么‘秩序’,最重要的是执行的人,一定要刚正不阿,一视同仁,不能区别对待,‘新政’的各个方面都是为了完善这个秩序,所以,南直隶对新政要有更大的决心去推动,面对问题要解决问题,不能逃避,更不能糊弄而过……”

    “遵旨。”钱谦益等人慌忙抬手,皇帝这是在直接敲打,今后由不得他们无所作为了。

    朱栩又看了几人一眼,微微点头,方孔邵,施邦曜都算是改革派了,希望他们能在南直隶做出一番事情来。

    他伸手从怀里掏出一道文书,递给方孔邵道:“这是朕对南直隶一些思考,其中关于商业的部分,你细细看看,琢磨琢磨,因地制宜的办。”

    方孔邵伸手接过来,肃声道:“是,臣定不会让皇上失望!”

    朱栩笑着颌首,暗道你们不努力,朕的鞭子不会轻。

    “今天就说这么多吧,”朱栩沉吟一声,道:“说的多了,效果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