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前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马前卒- 第9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陛下放心。”马向南拱了拱手,”臣一定尽心竭力。”

    “你办事,我向来是放心的。”秦风微笑着点了点头。偏头看向方大治:”楚地新归,诸事繁杂,但吏治一事,却始终是排在第一位的,国兴因事,成事因人。所以楚地的吏治改革是头等重要的大事。但这也是最为困难的一件事情。”

    在座三位重臣,都是点头称是。

    “我们降服楚国,真正打的大仗并没有几场,绝大部分的郡治都是望风而降,但这也带来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那些地方的官员。”秦风沉吟着道:”于大明而言,这些人是有功的,他们归顺大明,不但使得地方之上没有受到战火的荼毒,也让我们省却了大量的精力,有功当赏。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些官员,与我们大明的官员体系是格格不入的,如果按照我们大明的律例,只怕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都会锒铛入狱,但如果真这样做了,只怕就又会激起新一轮的乱子,而且于我大明声望有损。这也是我没有让金景南来的原因。”

    屋内众人都是微笑起来,金景南掌御史台,嫉恶如仇,行事果断狠辣,在国内便有活阎王之称,他要来了,必然会在楚地兴起大狱。

    “但吏治改革又必须进行,我们必须让楚地以最快地速度成为我们大明的助力,楚地要是恢复到了鼎盛,那他能创造出来的财源,绝对不是我们本土与西地可比的。大治,你有什么办法?”

    “陛下,其实这件事,臣也一直在思考着,既不能让朝廷背负恶名,成了过河拆桥之辈,又要迅速地完成吏治改革。”

    “可有所得?”

    “陛下,其实在上京城中,我们吏部已经在开始实验了。”方大治微笑着道:”那就是先不动上官,而从吏员入手。王公早年的纳吏入官,对于楚国的这些胥吏有着致命的吸引力,而一地之事,却又是真正的操持在这些吏员之手。总体来说,便是开革一批,保留一批,提拔一批。”

    秦风点了点头:”嗯,听田康说起过,现在上京城的那些胥吏们都在拼命地读着我们大明律条。”

    “陛下,只需要稳定了数量众多的胥吏,则之后的事情便顺理成章了。”方大治微笑着道:”现在我们正在等待着上京城最后的结果,一月之期,马上就要到了对于胥吏的考核即将进行,效果好坏,就在这几天,上京城内现在仍是军事管制,即便出什么乱子,也可以马上弹压下去,从上京城总结出结验教训,然后再一地一地的推广开来,像东部六郡,江南四郡这些地方可以率先铺开,这些地方与我大明联系紧明,了解也更深入,受到的抵触会更少,而只要上京,东部六郡,江南四郡完成了吏治改革,其它地方也就闹腾不起什么乱子了。”

    “如此倒也稳妥。”

    礼部尚书萧华见秦风的眼光看向自己,轻咳一声清了清嗓子,”陛下,文治武功,眼下大明已经让楚人见识了我们的武功,接下来,自然也要他们看到我们的文治之力,陛下宣老臣过来,想来便是此事,老臣才楚地,也算略有薄名,人尚在途中之时,便已经写出了无数的信件送了出去,想来不久之后,便会有不少老臣的朋友会齐聚上京城。等他们到了之后,老臣会动员他们一起来大明摇旗呐喊的。而现在嘛,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在上京城建立起京师大学堂的分校。”

    “众所周知,大明京师大学堂,实际上就是官员的培养地,考进京师大学堂的人,毕业便会有一个官身,而现在,更是还没有毕业便被哄抢一空,倒是成了官员速成班了,迅速建立这个分校,考核召收楚地学子入学,便可在很大程度之上安楚地读书人之心。”萧华道。”学成文武艺,卖于帝王家,让这些读书人们知道,他们的上进之路不但没有被堵住,反而比以前更加宽阔了,他们归心速度之快,必然会让陛下意外的。”

    听到这略带着有些讽刺意味的话,秦风倒是大感意外地看了一眼萧华,这位老头子,这几年的变化,可真是大啊。

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千头万绪() 
放下手中的一份奏折,秦风有些疲乏的伸了一个懒腰,楚国,现在的确是一个乱摊子,整个国家的经济完全崩溃掉了,想要短时间内,重塑楚地的经济体系,显然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秦风估计,没有三两年,是无法见到成效的。

    绝大部分的楚地百姓,现在基本上就是在赤贫线以下生活,也就是俗称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秦风打下了上京城,屁股还没有在椅子上坐热乎,各地要求援助的折子便如同雪片一般的飞了过来。

    拿下楚地,就目前来说,绝对是一个亏本的买卖,而且可以预见的是,这样的日子可能还要持续数年之久才能让楚地勉强恢复过来。

    而让楚国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其实最大的幕后推手就是大明自己,现在,大明必须要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首要的自然是要让楚地的百姓能活得下去,先不说让他们安居乐业的问题,只需要做到让他们不致于饿死,能勉强生活下去看到希望就可以了。否则,饿极了的人,啥事儿干不出来。

    工部巧手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在楚地将要实施的大型工程计划,道路,水利自然是重中之重,用国家大规模的投资来拉动一个地方的民生发展,是大明这些年来,最为行之有效的手段,经过在西地这几年来的推行,卓有成效。

    但如此大规模的投资,对于政府的财力却又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好不容易好转过来的财政状况,必然又要开始恶化,大明的国库,必然又要空空如也了。

    新一轮的政府债卷发行计划已经开始了,高达五千万两债卷的发行,是这些年来大明发行债卷规模最大的一次,而且政事堂还要求大明帝国银行大规模的印制新钞。政事堂与大明帝国银行为此还出现了极大的分歧,苏灿认为如此大规模的债卷发行已经超出了大明现在实际偿还的能力,而超量发行新钞更是蕴含着极大的财政风险,但政事堂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以及对未来乐观的展望,认为政府偿还这些债务毫无问题,而且新钞有了楚地这个无底洞般的消耗存在,也不会让能通涨的问题。

    虽然最后以苏灿的低头而告终,不管怎么样,经济问题在这个时候,还是得向政治问题低头。但苏灿还是给秦风写上了一道折子,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并保留他自己的意见,认为政事堂这是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很有可能导致以后出现大的问题。

    对于苏灿那一大堆的行业术语秦风并不是太懂,但他却清楚,政事堂也是在无法可施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今年大规模的征战,再加上西地的旱灾,南方的涝灾,已经将这两年好不容易带来的结余给消耗得一干二净了。

    好在这些年来的债卷发行已经让政府获得了良好的信誉,债卷一经推出,便销售一空,苏灿这一次还是玩了一点小小的花样,将债卷分成了一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期限愈长,利息愈高,让他想不到的是,倒是五年期的更受欢迎。看起来普罗大众对于大明现在已经有了更高的期待。

    五千万的一半将会被投入到楚地的重建当中,看起来很多,但楚地这个黑洞太大,这些钱砸进去,现在也只能听到一个响声,真正想要看到效果,还是等上好长一段时间,但愿今年楚地别再碰上天灾,要不然那可就真是雪上加霜了。

    这些问题,其实更头痛的是政事堂,而现在对于秦风更迫在眉捷的事情,却是大军的整编问题。不仅仅是南路军需要开始整编,陈志华的西路军也要开始大规模地整编,调防,西路军原本就是为了攻打楚国而设立的,现在楚国已经不存在了,那么这支庞大的部队,自然就需要化整为零了。再者,这一路过来,沿途投降,归顺的楚军也需要完成整编,整编军队历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特别是那些楚军,一个不好,便容易出现骚乱,兵部尚书章孝正也正在赶来上京的途中,这一次的整编涉及到两个方面军,必须要他这位兵部尚书出面了。

    可以预见的将来数年之中,大明不会再有大规模的战事,保有如此大规模的军队,自然是不划算的,大明那广袤的土地,需要更多精壮的劳力投入他们的力量去创造更多的财富。

    走到窗前,推开窗户,深深地吸了一口新鲜口气,总是有处理不完的事情,每日滚滚而来的奏章,让秦风有一种自己即便是不吃不睡也无法将他们看完的感觉。

    伸手拍着自己的脸郏,他想让自己更快地从混混沌沌的状态之中清醒过来,能送到他面前的奏折,没有那一件是能轻易相与的,要是小事,政事堂自己就处置了,根本不会送来烦他。所以,即便再感到疲累,他也必须让自己静下心来看完。

    位置愈高,责任愈大,一个错误的决定,或者便是失败的开始。楚国的败亡,就是从闵若英决定东征开始的。当时看起来无比正确的决定,最后却被证实是楚国最大的错误,导致的结果就是楚国永远地从历史的长河之中消失了。

    谨小慎微,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这便是一个帝王日常生活的常态。

    拍着脸郏的秦风看到舒畅气冲冲的一路走了过来,这位舒疯子,向来只有他给人气受,怎么今日倒像是受了别人多大气似的,那脸庞涨得通红,这模样倒是少见得很。

    这些天舒畅很忙,与大明相比,楚国是没有从上到下一整套完备的医疗体系的,现在舒畅忙的就是这事,他想将大明的医疗体系,完整的移植到楚地来。不过现在看起来,他必然是受到什么挫折了。

    “气死我了。”单独相处的时候,舒畅在秦风面前,是从来不讲究什么君臣礼仪的,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气呼呼的大叫道。

    “看你这小脸通红的模样,莫不是因为晓得了王月瑶正在来上京的途中便激动得不能自已了吗?说起来你们也分别没有太久吧?”看着乐公公将一杯茶放到舒畅的面前,秦风笑吟吟地开着玩笑。

    现在他能开玩笑的人是基本没有了,除了眼前这个家伙,那些大臣们,你跟他们开一句玩笑,往往会把他们吓个半死,便是小猫这样的老兄弟,也不复往日的自在了。

    “你可是皇帝,如此开一个臣子的玩笑,当真好吗?”舒畅翻了一个白眼,没好气地道。

    “得,看来受刺激不小。”秦风笑道。

    “等等,你说月瑶要到上京城来?”翻着白眼的舒畅突然又反应过来刚刚秦风所说的话,立时瞪眼道:”她来干什么?”

    “还能干什么?你老婆是我大明商业的最高首脑,现在楚地百废待兴,作为为大明创造财富的商业署长官,她能不过来吗?她与小猫一起过来的,大概明天就抵达上京城了,你们两口子可以团聚了。”

    舒畅没好气地道:”可我儿子在越京城就孤孤单单的了,我们两口子,这一辈子算是卖给你了。”

    秦风大笑:”这话我喜欢听,对了,你这是怎么啦?”

    舒畅叹了一口气,端起茶一口气喝完:”还能怎么样?还不是被丰稷那个老头子可气的。想要在楚国完成医疗体系的建设,丰稷这个老头子是绕不过去的,我们哪有那么多的医者,国内都还没有完全铺开呢?有些郡守已经写信给我骂我厚此薄彼,不当人子了。”

    “非那老头子不可?”秦风问道。

    “此人在楚国杏林之中享有盛誉,徒子徒孙遍布楚地,要是有他一句话,那各地太医局的布设便会轻松许多,奈何这个老东西是油盐不进啊。我已经去找了他数次,每一次都被他拒之门外,连人都没有见着。”

    “三两兵卒足矣。”秦风冷然道。

    “那老头子八十多快九十了,可经不起这些折腾。”舒畅摇头道:”要是真将他弄得一命呜呼了,与你的名声可不好。再者,这位可是我仅有的几个还算尊获的医者了。”

    “很少看到你如此规矩啊,想不到还有你舒疯子佩服的人啊!”秦风奇怪一向目无余子的舒畅居然还有服气的人。

    “医术一道,千头万绪,谁又能门门精通啊?就像我与师妹二人,也只是在某一二项上面特别擅长罢了,那丰稷也正是这样的一个人啊。”舒畅道。

    “那你今天过来?”秦风问道。

    “要不陛下你跑一趟?”舒畅瞪大眼睛看着秦风:”大明皇帝礼贤下士,亲自登门拜访,求贤若渴,就算那丰稷自己还想摆架子,他的家人,弟子也定然吃不住劲儿。”

    秦风大笑:”原来你来找我,是打得这个主意?”

    “我这不是没办法了吗?在我看来,楚国的医疗体系简直就是一摊狗屎,如果让我们自己来干,也不是不成,可耗时耗力,一时之间还不见得能让人信服,但如果让这个老头子加入进来,那就大不一样了,事半功倍那是肯定的。”

    “你都跑到我这里来了,还能怎么办?”秦风两手一摊,笑道:”正好我批阅奏章也头昏脑涨了,便随你走一遭,看看这个八九十岁的老头子究竟有什么本事?”

    记住网址:

    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千头万绪第1/1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不足为虑() 
十余年的皇帝生涯,秦风已经学会了妥协,而舒畅也与他一样,有些事情,并不是恃强凌弱便能办成的,也不是威权可以压服的。

    就像这个丰稷一样,如果秦风强硬,多半也会让他屈服,毕竟他的身家性命,在一个帝国的力量面前,可以说便如同蝼蚁一般,不费吹灰之力便碾碎了。但以后呢?该办的事情,便会因此而遭遇更大的困难,受到更大的挫折。

    事情肯定最终是能办成的,但如果能更快,更好地办好这些事情,于国,于民自然更有利。楚地的百姓现在自然也是大明的子民。

    有了丰稷之助,以他在楚国杏林的威望和遍布天下的子弟,舒畅便可以事半而功倍地在楚地建立起基本的医疗体系,以后再在这个基础之上,一点一点的完善起来。

    秦风不再是过去那个仅仅需要在战场之上击败敌人就好的将军,舒畅也不再是过去那个仅仅治病救人的神医,他们现在站在了更高的高度,看到的是更广阔的层面,救一人和救千万人,那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秦风知道自己变了。从最开始的单纯的想要报仇,十余年的时间过去了,这个最初的目标,已经不知不觉得退到了次要甚于再次要的目标,或者说,当年的主要目标,已经变成了一个附带的目标而已。

    这才他亲手捶杀了闵若英之后,并没有多少复仇的快感便能清晰地感受出来,这与他当初诛杀那一些帮凶的时候的心情完全是不同的。

    舒畅或者还没有意识到他自己的改变,但秦风却已经清晰地感受到了。

    丰稷想要的不过是面子,或者说他本来就是自抬身份,待价而沽,显然舒畅还没有达到他的预期值,要是过去,秦风会哧之以鼻,但现在,他却愿意去捧这个场,抬这个庄。

    事情也果如秦风所预料的那样,当皇帝亲自驾临丰氏府第的时候,在舒畅面前倨傲无比的丰稷立时便没有了所有的傲气,八九十岁的年纪五体投地的跪伏在秦风的面前,表示愿意为大明的医疗事业燃烧他生命的最后价值。

    这个老头儿,是想要利用他的声名和价值为后世子孙谋取立身之根本,对此,秦风已经见怪不怪,如果真能助舒畅完成那些事情,那么这些又算得了什么?而且这样的谋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