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前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马前卒- 第8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双方在这一点之上,有着共同的默契。

    在桃园郡,曹云对于明国的政治体制有了更清楚的认知。

    不像齐国,鲜碧松在常宁郡等几个边境郡县之中有着绝对的权力,可以说那里的官员有生杀予夺大权,对他的保奏和弹劾,朝廷一般都是照准的。军政大权,一手在握。

    而在明国,却完全不同。吴岭是武陵战区大将军,是益阳,武陵,桃园三郡名义上的最高长官,但实际上,他只握有军权。他能够号令地方政府的唯一一种情况就是战争爆发的时候。

    吴岭手握军权,但军队的后勤供应,却是由地方掌握,驻扎在桃园的便由桃园供给,在武陵的便由武陵供给,在益阳的便有益阳供给。

    桃园由于情况特殊,驻扎的军队又多,所以其中的大部分军费是由武陵和益阳共同负担。可以说在平时,这些地方郡守的权力是相当大的,大到可以有效的制约大将军吴岭。

    地方上支付的军费并不是白给的,这些本来应当是要上交到朝廷的赋税收入,会被地方直接拨给军队,然后上报户部,军队再收到这些款项和物资之后,上报兵部,两部合议,然后朝廷便会将这些钱从应收赋税之中减除,只不过现在三郡的收入其实还不足以支应起一支数万大军的开支,所以每年,朝廷还会向部队拨发差额。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廷拨付的差额已经愈来愈少了,不是因为朝廷没钱,而是因为这三郡的经济形式已经愈来愈好了,军队驻扎在当地,大量的军费也是在本地消耗,士兵的军饷也在本地消费,慢慢的便形成了良形循环。

    了解到这个事实,曹云的心更是拔凉拔凉的,常宁郡的驻军与对面的明军数量上相差不大,实际上因为以前齐国采取守势,兵力要少得多,也就是今年准备大干一场,这才逐渐调集军队向常宁郡集中,但历年以来,大齐却是以数郡之地供应这支军队,军费却远远不够,每年朝廷要向这里拨付大量的军费。

    而问题的关键并不在这里,而在于常宁郡等地,比起桃园来,那是天壤之别啊,常宁郡人口众多,也极其富庶,特别是当年齐军掠夺而来的桃园等地的财富,大都留在了当地,以数倍人口的郡治的收入,居然落到实处的时候,还不如一个荒废的群治。

    钱没赚到么?当然不是,对于大齐的赋税,曹云心中还是有数的,钱收上来了,但钱去哪里了?这就是一个问题了。那些看起来帐目清晰的厚厚的帐薄,里头不知存了多少猫腻。

    他想起了贲宽,想起了那些学堂,想起了那些寒酸的官府衙门。

    他很期望这只是他这趟旅途之中的一个个案,而不是普遍的状态。陈也,给了他这种希望。

    “陈郡守以前真是一个商人,做生意的?”曹云非常惊讶的看着陪他骑着马儿漫步的陈也,他只觉得陈也是一个商人,但没有想到陈也当真是一个商人。大明有一个商人出身的户部尚书已经很让人震惊了,想不到又让他碰到了一个当商人的地方郡守。

    当一地镇守的复杂程度,可不比当一个户部尚书更容易,相反,有些事情还要更棘手,历来亲民的一线官员,可是最难当的。

    “是啊是啊,陈某做了大半辈子生意呢!可以说几乎跑遍了整个大陆,便是大齐的长安,我也去过许多次呢!”陈也笑着道。

    “那想必陈郡守做生意的时候,一定赚了不少的钱吧?”曹云问道。

    “那倒是,陈某在做生意一道之上还是颇有心得的,赚下来的钱财,足够子子孙孙吃用不尽了。”陈也不无得意地看着曹云道。

    “既然如此,怎么又想起来做官了呢?”曹云问道。

    “钱赚得足够多了,自然想做些其它的事情,平常做一些修桥铺路的善事,总觉得还是不够,心想着不如来做官,还能靠着我的这点赚钱本事,造福更多的百姓嘛。替自家做生意,只是富了我一家,但替一个郡做生意,可就是富了一郡之百姓呢!”陈也道。

    “你把做官看成是做生意?”曹云惊讶地看着对方,”你做这官,花了不少钱打通关节吧?是不是向你们的皇帝贡奉了大量的钱财才换来这个郡守?本王可是知道,有那么一段时间,大明可是极其缺钱的。”

    陈也沉下了脸,恼火地道:”亲王殿下未免太小看我大明了,大明再缺钱,也从来没有卖爵鬻官的事情,我们想要用钱来报效国家,自然可以去大量的购买国债。想买官?嘿嘿,大明都御史金景南大人那可是两眼里揉不得沙子的。至于我怎么当上这郡守的,倒的确是我找人给陛下上了一本奏章,说明了我如何能当好这个官,陛下看了我的奏章,大为赞赏。我这个官儿,可是皇上关荐,政事堂复议审核之后才当上的。如果说一点钱也没有花倒也未必,我请人帮我将奏章递到皇帝面前,倒是请人在天上人间好好地喝了一顿酒,不然我一个商人的折子,如何能到得了陛下的面前?”

    曹云愕然半晌,”如此倒是我无礼冒犯了,陈郡守切勿在意。”

    “说不上,亲王殿下言重了,您不了解我大明,自然有许多误解。”陈也的脸孔也是转换得极快,马上又是和光霁月了。

    “可是这做官,怎么能和做生意是一样的事情呢?”曹云不解地道。

    “为什么不一样呢?”陈也笑吟吟地道:”我当这个郡守,就是发挥自己的特长,去寻找商机,去寻找发财的机会,不过呢,我以前是为自己找,现在是为全郡百姓找。以前是我个人发财,现在是武陵郡发财,武陵郡有钱了,老百姓们自然也就有了钱,老百们们有了钱,便能安居乐业,便能老有所养,少有所依,读书人不是说,仓禀实而知礼节吗?一个人要是肚子都吃不饱,那怎么去读书明礼呢?我让老百姓们有了钱,剩下的事情,自然就好办了。我任武陵郡守已经三年了,三年里,武陵郡的赋税收入翻了三番,到了明年,我估计就是我武陵郡一郡之地,也可以供应上武陵战区所有军队的花费,不用再花朝廷一分钱了。今年,我才刚刚得到了陛下的亲自表彰呢!”

    “可是治理一郡,岂止是钱的问题?”曹云喃喃地道。

    陈也大笑:”当然不止是钱的问题,可我不是一个人治理武陵郡啊,我做我最擅长的事情,让其它的有专长的属官去做他们擅长的事情,这就像我做生意一样,让某个有专长的掌柜去做他熟悉的事情,我不去瞎指挥,只管到了年底看他赚钱了没有是一个道理的。我制定规则,到了年底,我来看这些属官有没有把自己的那一块儿做好,不好,滚蛋。很简单的事情嘛!”

    曹云哑然,这哪里是很简单的事情?在大齐,一个官员的任免,牵涉了太多的人和事,也许一个小小的属吏,背后就藏着一个参天大树,动一而牵动全身,怎么可能说滚蛋就滚蛋?

    “你自家经商,如今你又手握大权,你们的朝廷就不担心你公权私用,为自家谋利吗?”闷了半晌,曹云问道。

    “哪敢?”陈也笑道:”我来当这个官儿之前,就已经结束了所有的生意,将大陆之上的所有生意全都盘给了别人,如今大儿子掌家之后,将所有的资金都投入到了海贸之中,不与陆上生意起纠葛,如今我陈家在海上有四条船呢!而且,我也禁止他们以任何形式将生意涉足到武陵郡一步,我们的监察院厉害着呢,我可不想被他们请去喝茶?”

    “请去喝茶?”

    陈也咭的一笑:”我们的都御史大人要找一个官员的麻烦的时候,总是说请人去喝茶,久而久之,大家便都知道了都御史大人的茶是不好喝的。都察院的大门好进不好出呐!”

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亲王殿下的所见所闻(又中)() 
    金景南,大明次辅,都御史,监察大明百官,是一个真正站在大明顶端的人物,也是下一任大明首辅的热门人选,对于这样的人,齐国自然是盯得极紧,只要能搜集到的信息,都会汇集起来供齐国朝廷研究,曹云对他自然是相当的了解。

    这位在十年前,还是一个跟着莫洛造反的小贼,被秦风俘虏之后成了大冶铁矿的一名矿工,正是这段经历,让他脱颖而出,一步步的从一个小贼走到了如今几乎权倾天下的地步。

    清廉到令人发指的地步,或者他是想用这种清廉来洗清当年不干净的履历。精明,能干,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大才,不论是在大冶铁矿还是太平郡,都能将秦风的指示办到完美的程度,大明一路走来,他立下的功勋,并不逊于那些在沙场之上搏杀的将军,只不过不显传于世人罢了。

    但他又是一个酷吏,上任都御史之后,原本的御史台,监察院便在强势的金景南的带领之下极速扩张,现在的监察院不但监察百官,其触角甚至探到了商界以及民间。鹰巢国内司便是其麾下最强壮的爪牙,每天源源不断地向这位专门负责找碴子的都御史提供情报。

    金景南不仅仅是监察贪腐,他不能容忍一切拖慢大明发展速度的行为,其一句名言足以让所有的大明官员瑟瑟发抖,即无功即有过。

    想混日子的官员,这位都御史是绝不会放过的。去年一年,这位都御史弹劾的官员中真正涉及到贪污的不过一位,而其它的七个,理由都是不作为,尸位餐素,拿着朝廷的俸禄却没有为朝廷作出贡献,这样的人在金景南看来,比那些虽然贪腐但还是做了一些实事的官员更加可恶。

    这个理由让齐廷上下为之瞠目,那七个倒霉的官员如果以大齐朝廷的标准来看的话,绝对是良臣啊,至少他们能让一地平安。仅仅因为他们在任上的时候,经济没有发展起来,老百姓的收入没有增加,便给他们安上这样一个帽子打落尘埃,在大齐看来简直不可想象。

    但在大明,这样的事情,却是真实的发生了。

    大明的另一位次辅,户部尚书方大治,手腕就要圆滑了许多,这七位官员被罢官,今年便被方大治降一级派去了刚刚打下来的秦国领地,那些地方虽然极其贫困,但起点却也很低,要做出成绩来,可就容易得多了。

    “陈郡守,贵国官员,对这位金次辅应当风评不佳吧?”曹云问道。

    “两极分化,喜欢得喜欢得不得了,讨厌的狠不得扒了他的皮。”陈也摊摊手。

    “陈郡守一定是很讨厌这位金大人了?”曹云呵呵地笑了起来。

    “亲王殿下说错了,对于金大人,我是既不讨厌,也不喜欢。”陈也道。

    “这是一个什么说法?”

    “很简单啊,对于我这样想做点事儿的人来说,金大人是一个极好的官儿,我不怕他查啊,我把武陵郡经营得不错,经济连连攀升,百姓一日好过一日,自然是有功的。再者我家境豪富,犯不着去贪污。而且大明想要蒸蒸日上,自然少不得他这样的官儿,亲王殿下您想,一头饿狼在你屁股后头盯着时刻准备着想上来咬你一口,那个敢不快点跑呢?之所以说我不喜欢他,是因为我个性使然,我是商人出身,相信和气生财嘛,金大人的手段太酷烈了一些。”

    曹云有些意外地看着这位郡守,想不到他对金景南居然是这样的评价。原本以为商人出身的他定然是油滑性子,必定不喜金景南,但现在看来却是大为不然,所谓的不讨厌,其实已经是一种肯定了。

    “外界盛传,金大人将是下一任大明首辅的热门人选,陈大人看来是支持金大人的了?”曹云试探地问道。

    对于大齐来说,大明的首辅是金景南还是方大治,影响还是很大的,一个手段激烈,奋勇向上,一个是圆润温滑,曲折向前,两种完全不同的治政风格,足以影响到齐国对大明的政策。现在曹云已经深信,大齐与大明的对抗,必然是一个长期性的事情,谁也甭想在短时间内能让对方臣服,这个时间,或许是十年二十年甚至于更长。

    陈也大笑起来:“这样的事情,就不是我能猜度和参与得了。我只管武陵这一亩三分地,用尽我的全部本事将他经营好,让这里所有的人都发财,以后皇帝陛下和政事堂的大人们觉得我还堪用,换一个地方,我便把我在武陵做的事情再重复一遍,如果觉得我不行,那我就回家去抱孙子享天伦之乐,谁当首辅,我可不在乎。亲王殿下,咱们不谈这些煞风景的话题了,您还是看一看我武陵风貌吧,当年您可以也来过这里,走的时候,可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现在旧地重游,却看一番不一样的风景吧!”

    曹云尴尬一笑,不管是贲宽还是这个陈也,都对当年自己下令掳掠三郡之事耿耿于怀啊,逮着机会就要讥刺自己一顿。同时也是在向自己炫耀,就算你再怎么费尽心机,我们还是能将这些地方重新焕发新机,重新治理得有声有色。

    这是无声的示威啊!

    曹云心里有些苦涩。

    较之桃园郡,武陵郡的确有极大的不同。武陵郡看起来要繁华许多,村庄城镇已是随处可见,路上人流车辆也不再像桃园郡那样稀疏。

    这里的村庄的建设已经完全不像桃园郡那样建成了要塞式的模样,而是与曹云映象中的普通村子一般无二了。

    曹云脸上没有什么神色变化,心里面却是波涛翻涌,不要小看这小小的变化,但这却代表着明人的战略方向。

    桃园郡人丁极少,多数都集中在郡城方向,分散在各处的,也都是以要塞的形式存在,这些村子,只要进驻足量的军队,便会变成一个个难啃的骨头,成为齐军前进路上的拦路虎。但在武陵郡,这些全都没有了。

    这说明了明人是有计划,也有心理准备将桃园郡作为战场的,而且,他们有信心将敌人挡在桃园郡,不让他们踏入武陵郡一步。

    桃园郡现在发展缓慢,并不是他们没有能力将他建得更好,而不愿意在将来的战火之中再度被毁灭。

    原本他以为明人会将昭关以东尽数作为将来的战场,岂料明人根本就没有这样想。他们尽然有如此强大的信心么?或者他们想得是两国一旦开战,将成为战场的将是齐人的土地而不是他们的地盘!

    这个想法一蹦出来,就让曹云有些心惊。齐国国内对于与明国的战争,讨论的向来都是如何进攻,明人会采取何种方式防御,但很显然,他看到的一切,都代表着明人想的与他们一样,他们要的,也是进攻。

    在武陵郡走了三天,曹云的心却是越来越往下沉去。现在差不多快到农闲季节了,明人正在忙着整修道路,大肆兴建水利工程,让曹云心惊的不是这些设施,每到农闲时候,齐国也会做这些,他心惊的是那些明人的态度。

    他们是快乐的,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劲头十足地挥舞着他们的工具,时不时地还能听到乡村小调,那些小调有本地人的,也有秦腔,还有曹云完全听不懂的蛮人俚曲。这个地方汇集了不同地方的人,但他们却融洽的生活在一起。

    齐国完全做不到这一点,不说别的地方,单是常宁郡一地,本地上与被强迫移居过去的前越人之间,每年爆发的冲突便数不胜数,有时候甚至要动员军队来镇压,官府的偏向更是导至了前越人的离心离德,以至于逃离事情不时发生。鲜碧松为此也是伤透了脑筋,因为追击这些逃民而与明军发生的冲突而导致的伤亡都不是一个数字。

    而且,齐人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哪里能有如此欢快的情绪。对于齐人来说,每年的徭役是他们最难熬过的时候,艰苦的劳作不说,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