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前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马前卒- 第6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陛下还是给出了一个办法,让鹰巢出面,不管能救出多少,但都是朝廷的一片拳拳之心,这些商人也应感念朝廷之恩,当然,自己在这其中也小小的出了力,那些人自然也不会忘记。

    大臣们一个个现在都是精神亢奋得很,为了吞并秦国,大家可是做了好几年的准备,现在终于要收获果实了,自然是兴奋莫名,聚集在这虎牢,大家的办事效率,办事热情,高涨了不少。

第一千零七十五章:我在这里等着你() 
重臣齐集虎牢关,最大的好处便是将秦风解放了出来,一应安抚虎牢关城及辖下各县新降百姓,官员的事情,自然是首辅权云的事情,虎牢新军整编自从小猫到了之后,立时便井井有条,进展神速,户部掌民藉,理移民,工部调集大量大车,往来运送,这些大佬们到了之后,使得所有的事情更加有条理起来。一声令下,倒是各郡应者云集。

    这倒是让秦风有些吃味起来,要知道他在虎牢的时候,下头的那些郡守们哼哼哈哈,可没有这么积极。

    也无怪于秦风吃味,眼下的大明中央集权制度才刚刚开始有了雏形,各地郡守,都宛如一方诸候,有着太多的自主之权,再者皇帝也不可能越过政事堂直接去命令他们,他们这就有了推娓的余地,秦风也不可能拉下面子去削他们,真要说起来,他们也没有犯多少错。身为一方郡守,为本地百姓谋求利益,这是题中应有之意。就像沙阳正阳越京这些地方,你让他们大量的接受秦风移民,他们自然不乐意。

    这些地方,治安良好,人多地少,接收一人,便要安置,需要拨地拨粮建屋,还得承担这些移民与本地土著之间的冲突,治安必然会有隐患,总之就是一摊子的事儿,他们当然是能躲就躲。

    但当朝廷大臣齐聚本地,一项项政令通过政事堂发布下去,那就不一样了,你可以不卖皇帝面子,皇帝也不可能拿你怎么样,顶多就是在心里咒骂你几句,但你要是得罪了这些直接任事的大臣,那让你穿小鞋便是分分钟钟的事情。

    就拿户部来说吧,你要是得罪了苏灿荣,那年终的全国结算以及明年的预算的时候,拿捏你不要太简单。得罪了工部,那明年你郡治内的很多工程,只怕便要停一停了,很多工程预算拨款,那自然是不会那么轻易下来了,这些由国家负责大头的建设工程,不但能改善本地的各种基础建设,还能为本地带来大量的劳动岗位,创造大量的财富。兵部呢,那就更得罪不起了,现在大明仍然是四处征战,军队的势力本来就是极大,得罪了他们,要收拾你容易了,大笔一挥,在你境内搞几次演习,就足以让让境内鸡飞狗跳了。就是刑部,那也可以将下头的郡治拿捏一番,谁家境内还没有几个积年老贼,强横盗梁啦,办你一个治理无能,在考功之事上给你一个下下评价,便足以让你的晋升之路多了许多阻碍。

    当然,这也是大明的中央集权之治已经慢慢地走上了轨道,虽然还弱,但无疑已经走在了路上,中央各部对下设各郡的制约之力愈来愈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控制力便会愈来愈强。

    而对于秦风来说,所要做的,便是控制住中枢台臣,就足以控制全国了,时间愈久,这种趋势便愈明显。作为一个皇帝,直接去干预各郡之治,不但掉份儿,而且又哪有这许多精力?更何况,现在的秦风,主要的精力还是放在对久的扩张之上,内治,他只拿个大方向,其它的,便任由政事堂的大臣们自己去施为。

    居住在大将军府的秦风一下子便清闲了下来,每日呈到他这里来的也就是一些节略,处理起来自然也就简单得多了,这便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将目光投注到了即将到来的秦明大战。

    对于胜负,秦风并不太在意,胜利是勿容置疑的,不同的便是明国将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来获得这场胜利而已。所谓困兽犹斗,这一战又是秦国社稷存续之战,对方自然是会要拼命的,狮子搏兔,犹用全力,更何况现在秦国还是有一定实力的。

    能在短时间内便聚集起二十万大军,本身便已经说明了秦国朝廷,马氏皇族在秦国内腹之地,仍然有着非同一般的号召力。

    这一战,对于秦人来说,贵在速度,早一日发动对虎牢的战事,获胜的可能性便更大一些,因为此时明国还在忙着消化虎牢果实,近十万虎牢新军的整编更是牵扯了极大的精力,如果此时来攻,肯定会让明人手忙脚乱一番,兵力的调配必然会捉襟见肘,此时的虎牢新军能不能值得完全信任,能不能投入对秦廷的作战,都是值得考量的问题。

    这其实也是秦风有些担心的地方。

    但这几个月来,秦廷的反应让秦风完全放下心来。

    对方实在是太慢了。自五月底到现在八月初,足足两个月时间了,秦军还在集结,甚至都还没有一兵一卒走出雍都,这等效率,让秦风有些瞠目结舌。如果秦人是这个结奏的话,那等他们走到虎牢的时候,只怕冬天就要来了。

    这时节的冬天,对于大规模交战的话,还是有着相当大的阻碍的,寒冷的天气,便是双方要共同面对的敌人。

    来自于雍都的情报,每天都会源源不断地送到秦风这里来,这些包罗万象的情报,经鹰巢的行家们筛选之后,重要的便会送到秦风这里来,从这些情报之中,秦风总算明白了秦廷为何行动如此缓慢的原因。

    一是军队的集结,这些军队从本地集结,再到开拔到雍都,是第一个拖慢大军的原因,这些军队缺乏钱粮长途行军,竟然是走走停停。

    二来便是军队的换装,这些集结起来的军队,如果早前秦国的边军一样,缺乏足够的武器,盔甲,这一次马氏大出血,不但打开国家库房,便连自家私库也打开了,但要分配到二十万大军之中,还是显得不够,这里头就有些不为人道的争夺了。各地互相争夺这些物资,相持不下,自然拖慢了整体的速度。

    第三便是军队的整合了,马越自己也很清楚,这些集结起来的军队如果不进行一个统一有效的整合的话,上了战场,还是像这样各自为政,只怕与明军一接仗,就要一触即溃了。可问题是,秦风有经验的统兵大将已经没有多少了,像这样整各一支人数多达二十万人的大军,其难度之大可以想象。对于这一点,秦风也是感同身受,前一段时间虎牢新军的裁撤整军,便让他整天脑袋嗡嗡作响,所幸最后大臣信云集在此,各管一摊,才总算让一切都顺遂了下来,自己麾下的这些文臣武将,可都是经事之辈,没有酒囊饭袋,以己推人,便可知秦国皇帝现在面临着什么。

    如果邓洪还在,以其威望和经验,或者能理顺这一切,如果皇帝能召卞无双回朝,此人能力资历不逊色于邓洪,也能给秦皇分忧,只可惜,马越一怒之下杀了邓洪,灭了邓洪满门,算是自断一条臂膀,因为邓洪又怀疑到卞无双,不敢再将军事大权交给卞无双,这便是又断了一臂,只怕现在的卞无双自己也是心中惴惴难安吧,杀鸡儆猴,但将猴子吓得狠了,恐怕就得伸出爪子来乱挠一气了。

    负责整军的苑一秋,虽然以前也有军旅经历,但却不曾有这种总管一切的经验,手忙脚乱,按下葫芦起了瓢的事情,寸出不穷。

    如此纷乱之局,他们能快得起来,那才是真怪了。现在虎牢新军的整编已经基本完成,大量秦国移民已经被陆续运走,虎牢,已经开始变得秩序森然起来,现在唯一要做的事情,便是让整编过后的虎牢新军恢复战斗力了。

    秦风要先立一个标杆起来,这个标杆,自然就是杨致率领的那一营新兵了,这是第一个整编完比并且投入实战的战营,杨至以自己的三百决死营充实进去,战斗力大增,这一次与于超合攻兴元郡,便是一次考验和磨励。

    杨致不负众望,与于超配合默契,进军神速,所过之种,挡者披糜,现在已经围了兴元郡,如果不是可以和平拿下兴元郡的话,杨致只怕早就挥兵攻进兴元郡了。

    重赏这个战营,那是自然的事情,以此为标志,激励剩下的那五个新军战营,在大明,只要有付出,便会有收获。

    当然这一次与秦军作战的主力,还用不上他们,这一次虎牢新军注定只能是做一些边边角角的事情了,矿工营,锐金营,苍狼营等中部战区的主力都已经在向虎牢开拔,加上宝清营,追风营,巨木营,羽林营,虎贲营,烈火敢死营,大明的善战主力,已经大半云集在此了。一战而溃秦军,然后进逼雍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秦风很耐心的在等着马越挥兵前来,他不主动进军,就是所将秦人给打散了,打得他们信心全失,不再于明人决战,而是逐城而守,逐地而战,甚至最后主力收缩进雍都,利用雍都的坚城高墙与明军交手的话,那明人的损失可就大了。

    损失的不仅是时间,还有将士的性命。秦风可不想这样,如果能将秦国所有的大军吸引到虎牢来决一死战,何乐而不为呢!一战过后,秦国精英皆丧,以后想守,都守不住了。

    “我在这里等着你呢,可不要让我失望啊!”秦风笑吟吟地看着雍都方向。

第一千零七十六章:形式一片大好() 
众臣逐一告辞离去,相比已经消停下来的皇帝,他们每个人现在都是一脑门儿的官司。大明现在准备以逸待劳,就在虎牢关等着秦国的大军抵达,然后将其一击而溃,但要做到以逸待劳,胜卷在握,那要做的事情,可是如丝如麻,一点也怠慢不得。

    屋里只剩下了秦风一个人,连马猴也去府内各处巡检哨卡警卫去了。从桌上拿起一份卷宗,那是从越京城过来的,说得是皇后娘娘的鸾驾已经返回了上京城。两口子这一次又是一别数月,他在经营秦国,媳妇却跑回了娘家挖墙角去了。

    两口子的事情都进行得非常顺利,自己可以说已经将秦国吞了大半到肚子里去了,只等最后一击,而楚国,兮儿也成功地在闵若英和程务本之间打下了深深的楔子,君臣之间,猜忌日深,几乎快到了不相容的地步了。

    现在的程务本,可以说是权顷楚国,为了将第二条防线打造得固若金汤,程务本这一次是毫不客气的揽权,兵权,财权一把抓,甚至不惜威胁闵若英,在如今的局面之下,闵若英却也只能捏着鼻子认可,虽然已经将程务本恨到了骨头里,但却还是不得不答应程务本的一切要求。

    而程务本能做到这一切,明国在其中,可没有少出力气。大量的明国最先进的武器,通过泉州源源不断地进入到明国荆湖郡,直接送到了程务本的手中,而程务本也利用他绝大的影响力,在荆湖招兵买马,随着程务本在荆湖站稳脚跟,一次一次的将周济云的进攻击退,他的声望也一时无两。

    当然在这其中,明国也没有闲着,江上燕在荆湖已经握有相当的兵权,不过这是摆在明面上的棋子,而在暗地里,明人的渗透,更是通过各种渠道无孔不入。特别是水师,基本上完全落在了明人的掌控之中。

    程务本在透支自己的生命,未来他不被皇帝杀死,也会自己活活累死,病死。这个老儿已是抱定了必死之心,只不过想在死之前,将这第二条关乎到楚国命运的防御线打造出来,他历二十年,打造的东部防线毁于一旦之后,他要在有生之年再打造荆湖防线,就不得不拼命,不得不揽权,不得不与皇帝作对了。

    闵若英一方面不得不满足于程务本的要求,因为除了火凤军,现在楚国的兵力,已经基本上都掌握在了程务本的手中,便连从西军调过去的宿迁,也被程务本压服,本来皇帝还对宿迁寄予厚望,希望他到了荆湖之后,能够牵制一下程务本,但闵若英却没有想过,当宿迁还是一个小小的郎将之时,程务本已是国之干臣,这几年虽然宿迁升迁极快,但资历在程务本面前,根本就说不出口,指望他去分程务本之权,本来就是妄想。

    于是闵若英只能别出招数,那就是再打造一支强大的军队出来。除了火凤军,他需要另外一支军队。但编练新军,需要的钱粮可不是小数目,楚国本来是四国之中最为富庶的国家,但这些年,却是已经被闵若英给整得几乎干干净净了。为了筹得更多的钱粮,便不得不加派税赋,一加再加又加,即便楚国土地肥沃,出产丰厚,也已经被压榨到了极致。农民起义已经开始爆发,虽然还不成气候,旋起旋灭,但这种东西,只要有人开了头,便如同星星之火,那是可以燎原的。

    鹰巢已经开始计划派人参与进去了,这个计划一旦实施,相信楚国的这些农民起义,可就不是楚国当局想灭就能灭得了的了。现在这些农民起义,最多算是乡民暴动,无计划,无组织,无外援,凭的是一腔血气之勇,但当明人介入,派人指导,提供钱粮,偷运武器,那时候必然又是另外一番气象了。

    当然,这还在计划当中,想要收获,却不是一日之功了。

    从来没有为钱着过急的闵若英,快要穷疯了,终于把自己的手伸向了国内的豪绅大富,抄家灭族之事,时有发生,他也的确从中收获颇多,但在这个当中,获得更大收益的倒还不是闵若英,反而是昌隆银行,他们的存款保密制度,在闵若英抄家灭族之后,有数户人家在他们银行有大量存款,也有一个嫡系传人呆在明国,当这些人在楚国全体被灭的时候,他们在明国的传人,顺利的从昌隆银行得到了这笔钱。

    这些人不但保住了血脉,还保住了一部分家财,一时之间,在楚国富绅之间疯狂,短短的时间内,昌隆的这个秘密存款,便翻了十番。如果此时闵若英敢抄了昌隆银行的话,那他所得,足够他建立起一支新军了。

    不过,他不敢。因为他如果这样做了,便是与明国翻脸,更重要的,也是与所有的楚国富豪翻脸了。闵若英心中的气闷,恐怕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了。眼睁睁地看着大批的财富,被昌隆银行大模大样的运回到了明国。

    无奈之下,楚国只能向昌隆银行贷款。而贷款,自然是需要抵押的,昌隆银行有明国站在身后,自然也无所畏惧,不见兔子不撒鹰,而为了在短时间内筹得巨款,楚国朝堂也不得不屈服,于是楚国国内,一处处码头的经营权,一座座矿山的经营权,开始一点一点的落入到昌隆银行的控制之中。

    这些东西的控制权的失去,短时间内看不到什么危害,但时间一长,其憋端可就会显现出来了。

    而更让秦风惊喜的是,昌隆银行这一存款制度的成功,成了楚人的避祸港湾之后,在齐人之中,也渐渐的传开,这几个月来,不断地有齐国人秘密入境,而随同这些人一齐进入明境,还是一车车的金银财富。

    他们是怎样越过齐国的边防线的监控,怎样避开鬼影的窥视,秦风管不着,他只消看着这一笔笔巨大的财富进入自己的口袋那就可以了。

    不但他欢喜,现在户部的苏灿荣,可也是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大笔的金银运进来,这些带有保密制度的金银最低都有三年的存期,这些钱,可没有利息。而是白白的给明国用上三五年,而明国的付出,只是一张薄薄的存折而已。

    当然,还有明国的信用。

    对于秦风来说,形式不是好,而是大好,极好。当然,对于最擅于花钱的皇帝来说,这些钱看起来不少,但到了他手中,花出去也就是眨眨眼的事情,等到收拾了秦国,先期必然要砸下大笔的银钱,才能抚平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