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雪见严衡已经见完了知府王通,便问道:“和我姑父谈得怎么样?”
“令姑父倒是位通事理的,他已经答应,只要我中了府试案首,他就给家师一个治学有方的优评”,严衡开了个玩笑,并问着欧阳雪:“雪儿小姐觉得我能中府试案首吗?”
欧阳雪笑了笑没有作任何回答。
第八十七章 当哥的不容易()
第八十八章 府试(一)()
接下来的几天依旧在下雨,而下雨天最适合做的事除了繁衍子嗣就是读书。
严衡这几日也没再出门,就安心地陪着小严嵩待在客栈里老老实实的读书写文章。
从秦朝李斯到汉朝司马迁,再到魏晋李密,乃至虽唐宋八大家,只要内容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的主旨相关的文章都被严衡写了出来,让小严嵩背。
小严嵩自己写的有关“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的时文也被严衡细心审阅,指出不足,还与他脑海中记得几篇同类优秀时文做对比。
而且,严衡还非得要小严嵩写几篇同等优秀的时文来,至少是无限接近这个水平。
小严嵩有天赋,博闻强识之余也能写出惊为天人的好时文段子来,但严衡无论怎么看,都还是缺少一种底蕴。
严衡只能让他继续读继续背,同时让他继续写。
时间就在这反反复复的读读写写中度过,等到府试开考前一天,严衡才发现自己和小严嵩的指甲都已经长了起来,头发更是忘了梳理。
恰巧这时候欧阳雪来到了这里,等待小严嵩打开门一瞧,才发现整个屋子已经是满地纸张,而严衡依旧还和衣仰面躺在床上睡的香甜。
雨季里的霉味与墨香味夹杂着让大家闺秀的欧阳雪第一次捂住了鼻子。
等到严衡醒来后,发现屋子整洁了不少,只是桌面上堆了足足有三寸厚的纸张。
小严嵩居然自己会换衣服了,穿着一件干干净净的衣服,坐在凳子上看自己被修剪整齐的指甲。
地面上似乎干净了不少,自己那双沾满泥土的靴子怎么恢复了本来的颜色?
“有人来过?”
这些日子,严衡尽顾着培训小严嵩,而自己反而没做任何准备,所以昨晚便自己熬了一下夜,将脑海中关于含有“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或者内容与之相关的时文过了一遍。
所以,才导致他今天多睡了一两个时辰。
“雪儿姐姐来过”,小严嵩回答道。
总算是等到了府试这一天,严衡不知道自己这举业之路还要走多久,但如今至少是要跨过第二道关卡了。
严衡伸了个懒腰,他开始感叹,这十年寒窗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坚持地得了的,看见一位满头白发的老者在他前面,他更是肃然起敬起来,心想或许专注一项事业而心无旁骛也是长寿的一种秘诀。
小严嵩学着严衡的样子也伸了个懒腰,还握紧小拳头自言自语地道:“一定要过,不然又得受爹爹和哥哥的折磨了!”
两兄弟怀着轻松的心态在等待着府试的来临。
而窦顶则怀着期待的心等待着府试的来临,县试的成绩给了他很大的阴影,所以他这次为得到府试案首是做了十足的准备。
尤其是当他看见在前面的严衡和小严嵩后更是暗暗发誓这次要让这两人尝到一次落第的滋味。
“唉,有你严兄在,我窦某人此次府试案首有无望了!”
窦顶现在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他现在很喜欢接近严衡,很想和严衡说说话,甚至说些奉承严衡的虚假话,好像不这样做不足以让他到时候看见严衡落榜时能获得足够的快乐一样。
小严嵩见窦顶来了,忙盖住了自己哥哥严衡和他自己的考篮。
而窦顶则是尴尬地笑了笑继续说笑道:“此次严兄只怕能再次摘得案首吧。”
“承蒙窦兄吉言,不过这种吉利话不要说太多,说太多就好话成真了!”
严衡说着就拉着小严嵩先前去接受搜检。
而窦顶见严衡如此说,心里不由得恨恨道:“到时候等榜单发下来,看你还得意不得意!”
因为袁州知府王通刚被自己恩师熊知县告了,所以为了不落一个他在府试徇私舞弊的罪,这次的府试也就比分宜县的县试更严了些。
不但大宗师杨一清亲临,王知府还加派了更多监考的军士和属吏。
小严嵩不由得有些紧张,拉着严衡的手不敢放。
严衡则细心地嘱托他:
“小严嵩你记住哥哥的话,在此次的府试中不论监考的多么严格,也不论考题多么难,只要记住一点,如果题目是“吾十有吾而志于学”就选一篇哥哥往日你记住的一篇有关这道题的时文答上去,如果不是,就一定要在文章里凑上这么一句,明白吗?”
小严嵩点了点头,这一次他没再和自己哥哥严衡安排在一起考试,所以也就更加紧张,东张西望之下,被监考的军士给喝叱了一声。
吓得小严嵩只能规规矩矩地坐好。
而窦顶从旁看见不由得笑了起来,心想这天下哪有五岁中县试第二名的神童,上次肯定是他哥哥做了什么手脚,如今看他这慌里慌张地样子,只怕就是因为其哥哥没在旁边了,而有些心虚了吧。
说着,窦顶就不由得看向了远处的严衡一眼,却见严衡正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磨墨,口里似乎还在自觉地背诵着什么,似乎完全没有任何紧张的心态,貌似是很有把握。
不过,窦顶见此反而越发地不以为意,心道:“即便你严衡真有几分才学如何,却不知早在考试前就注定了你只能落第的命运,到时候看你还如何嚣张!”
第一场的大题题目以木牌的方式被宣示了出来。
但题目不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而是“必始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
小严嵩轻咬了咬嘴唇,他记得这是大学里的话,而且他现在已经背的朱子是如何解注这句话的,但他现在面露难色的是,如何更好的破题,且还要把哥哥说的那句论语里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用进去。
好在小严嵩虽年幼却的确是有敏捷的文采的,背了几十篇古文在脑海里,自然也能破个题,即便立意可能不新,但在府试也不会有大的问题。
而且他还恰如其分的将哥哥严衡交待的那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用进了文章里。
第八十九章 大明二十四衙门又添新成员()
看见这道府试大题,严衡就不由得暗暗一笑。
他本来还担心如果这王知府不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为题的话,自己还不能保证在写的文章中有“吾十有吾而志于学”此句的同时还能写一篇好文章来。
但现在他不用担心了,因为这道出自于大学的时文大题是有现成的范文的。
纪晓岚参加乡试时就是写的这道大题。
这个虽然在辫子朝没做奴才资格却算得上是乾隆好奴才的文人还是几分文采的,据说一日必三御女,倒是很能下种。
严衡自然是不客气的要将纪大才子的这篇乡试文拿出来抄。
磨好墨,铺好纸,严衡便开始持笔在纸上写了起来。
窦顶也提前从王知府那里知道了点考题的风声,所以也做了充分的准备,他很有信心这次能写出好文章来。
但他总是不由自主地想去看看严衡的发挥。
这一看,窦顶便看见严衡几乎是气定神闲地在写着文章,似乎无半点难色。
窦顶暗自惊讶,心里也更为不忿,暗想自己已经知道了题目出自大学,且还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到现在临考的时候也不敢贸然下笔,他怎么就如此自信,直接下笔开写?
莫非他真的是天赋异禀,文曲星下凡?
人在做一件重要的事时,最怕的就是多想,一多想就容易分神,一分神就集中不了注意力,就容易降低智商。
窦顶此时也这样,他也很想如严衡这般运笔如神,但他越急切却越想不出好的时文题目来。
窦顶再一看小严嵩也在认认真真地写了起来,他心里也就更慌。
家学渊源的他准备了一月多,到最后也只能草草写一篇时文完事。
严衡这里已经完成了答卷。
他不知道自己小严嵩有没有答卷成功,毕竟这次小严嵩面对的是没有现成的文章可以抄,对于一个五岁的孩童而已,让他原创一篇还是有点难度的。
严衡提前交了卷,并借着路过时看了看小严嵩,发现他正认真地写着,而且已经写了一大半,便欣慰地点了点头,五岁参加府试,倒也能写出文章来,不论文章优劣,本身就不容易了。
窦顶见严衡居然第一个交卷,心里既庆幸自己还好先做了手段,要不然只怕府试案首又得被严衡夺走,又暗想或许这严衡是明知自己已经没希望而故意表现出很厉害的样子吓唬自己,乱自己心神。
“用心歹毒!”
窦顶一想及此,就暗暗腹诽了一句。
天阴沉沉的貌似又要下雨,等到大部分考试都要离场时,窦顶才将文章写完,这一天下来,他不是在看严衡就是在看小严嵩,思绪被打乱了许多,因而到现在才写完。
出了考场,因为窦顶的帮忙宣传,严衡已经算是广为人知。
有考生直接前来问严衡考得如何,提前交卷是否因为同自己一样没答好。
也有考生倒是善意的安慰严衡不要灰心,毕竟还年轻,以后还有的时间。
还有自恃才高的人则鄙夷地讥讽严衡是滥竽充数。
严衡对此是不以为意的,也会低调地表示一下自己考的不怎么好,因为考试结束后,因为对结果的未知,人总是喜欢通过看见别人的失落来缓解自己紧张的心理。
严衡便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看着一位考生从自己仆人手里拿过三年府试五年院试在一旁细读,严衡这才感到一丝快意,不由得笑问道:“你也读这个?”
这考生点了点头:“府试过后,自然得为院试做做准备,这文曲书斋出的资料齐全,分析的也恰当,你可以去买一本,好好看看。”
“我看过”,严衡笑了笑道。
严衡说后就拉着小严嵩去了一家饭馆吃饭。
可谁知,就在严衡一边吃着一边问小严嵩写的文章具体如何的时候,却听到身后传来炸雷一般的喊声:“哎呀,严世兄,不曾想在这里遇见了你!”
“听说此次府试,你是必有信心夺得案首的,他们很多人听了都不服”,窦顶很主动地坐在了严衡面前,并很大声地问道。
而这时候刚好有几个考生听到了窦顶这话,其中有人更是站起来说道:“是吗,我安仁县案首桂萼听了的确不服,不知这位兄台为何如此胸有成竹?”
桂萼?人说江西名臣多,此话还真不假,严衡也没想到在这里还遇见一位未来做阁老的人。
“他!”
窦顶忙指向了严衡,然后直接打开扇子,笑道:“怎么,你不服,我这位严世兄之文采在分宜县可是人人皆知的。”
桂萼也是年少心性,听窦顶这么一挑唆,便干脆直接走到严衡面前来,拱手道:“安仁县今岁县案首桂萼这厢有礼,请问兄台名讳。”
“严衡”,严衡微微一笑,就回了一句。
“刚才这位仁兄言及严兄才学不浅,甚至定能此次府试夺魁,不知严兄为何有如此自信”,桂萼问道。
在这里很沉痛地告知书友们,也很愧疚的告知书友们,这本书要进宫了。
不是我写不下去了,也不是我真的轻言放弃,主要是成绩不理想。我一直想写一部体验明朝社会生活的文,从士大夫到庶民,从朝廷到市井,但发现自己笔力不够,设计的情节很普通,布置的人物也很差强人意。还好没有上架,也算是没有浪费你们订阅的钱。我打算先暂时搁笔。就这样吧。
后期我预想的情节还有很多精彩的地方,比如欧阳雪会成为尼姑,而严衡再次遇到她时,严衡已经成为了状元,刚成为新郎,娶的是李东阳之女。严衡有三个女人,爱过却一开始错过一段时间的欧阳雪,一直与严衡生理接触却未占据严衡心的初夏,还有既与严衡相爱还厮守一生的李东阳之女。欧阳露和小严嵩没有波澜的。再后来,严衡会成为第一个由外官做首辅的大臣,与正德亲如兄弟,而文曲书斋会演变成传媒、银行、制造等大行业巨头,改变小农经济生产模式,剥夺士大夫阶级生存土壤。小严嵩从县试到殿试会一直都是千年老二,甚至后来做阁老也是,所以兄弟间是有一场争斗的,最后会是严嵩从严衡手里夺过首辅,但实质是严衡让给他的。还有老爹严准也会成为进士,而且做官后会继续坑儿。比如弹劾刘谨,诋毁杨廷和。而最近的情节最高潮的点就是恩师熊绣会在三月之内直接从知县高升左佥都御史巡抚江西。这些都是严衡操控得当,创造的官场神话让六年没有升官的熊绣一举成为高官。这里面也有土豆的功劳,我之所以最近每章都在写下雨,就是埋伏笔,后期有一场空前的桃花汛,士绅们借此囤积居奇,严衡靠土豆帮助恩师救灾成功,还逼得士绅们倒掉粮食平抑粮价,但熊绣会出动官府力量打压这些倒粮食的大户,主角因此得到许多粮食,而发一笔横财,族人自然是后悔的,但也只能乖乖继续为主角打工。主角对熊绣的帮助让杨一清对他越发的重视。不过,在此期间,严衡和小严嵩有一场牢狱之灾,一场误会导致的牢狱之灾,原因就是之前提到的成化皇帝下过一道谕旨,内容是让严衡好好读书,却被下面的官员误会了。嘉靖帝会不会出现,我没想好,夏言、桂萼我已经开始提及了。还有主角第一个账房先生鄢谧就是治盐税有功的鄢懋卿之父。徐德明会给徐阶家族扯上联系。王越、于谦的后人会帮助主角在边镇灭鞑子。诬蔑唐伯虎的华昶等言官会死的很惨,窦顶此人以后会跟着宁王造反。王阳明也会跟主角有交集。
第九十章 府试(三)()
严衡如今算是被窦顶的捧杀给逼得没法。
看着这么多考生在窦顶有意煽风点火下,咄咄逼人地要与自己比试一番文采。
连带着桂萼这样的后世名臣都被挑唆地失去理智,要与自己分个高下。
少年好斗,爱争个输赢,乃是正常现象。
严衡也知道自己再谦虚回避是不行的了。
因为自己越是谦虚,窦顶就越是添油加醋地煽动其他各县考生的情绪,拼命地要把自己架在火上烤。
因而,严衡不得不让小严嵩将唐伯虎的这首诗念出来。
虽说不上这桃花庵歌不是多么精炼,但也胜在意境不凡。
让这些不过读过四书几篇时文的年轻学子听了自然也能回味半天。
自然,严衡和小严嵩也得以脱身。
桂萼等年轻学子至此也没再心高气傲地要与严衡一较高下,虽说心里依旧还是不会认为严衡就真的能在文章上压过他们,但也开始承认严衡不是滥竽充数之辈。
甚至,不少年轻学子愿意主动与严衡和小严嵩结交。
特别是一些喜欢诗文的年轻学子,其中就有桂萼。
他们现在通过桃花庵歌而不得不承认严衡在诗词方面的造诣已远远超过他们。
不过,却架不住窦顶特意借此继续吹捧严衡。
甚至,直接对一些年轻学子洋洋得意地吹嘘道:
“看出来了吧,我们分宜县的严兄之才即便不是才高八斗,但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