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州府尹见说,且教把人监下;一面教拘集郑屠家邻佑人等,点了仵作行人,着仰本地坊官人并坊厢里正,再三检验已了。郑屠家自备棺木盛殓,寄在寺院。一面迭成文案,一壁差人杖限缉捕凶身;原告人保领回家;邻佑杖断,有失救应;房主人并下处邻舍,止得个不应。
鲁达在逃,行开个海捕急递的文书,各路追捉;出赏钱一千贯,写了鲁达的年甲、贯址、形貌,到处张缉。
史进史斌二人出渭州时,也见城门处贴着捕捉鲁达的告示。
上面写道:“依奉太原府指挥使司,该准渭州文字,捕捉打死郑屠犯人鲁达,即系经略府提辖。如有人停藏在家宿食,与犯人同罪;若有人捕获前来,或首告到官,支给赏钱一千贯文。”
看罢文书,史进又是一叹,如今天高路远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史斌看出史进因失了鲁达,心情抑郁,又宽慰道:“正是:逃生不避路,到处便为家。说不得回得梁山,还有见面机会!”
史进也知史斌是安慰自己,点点头,两人策马扬鞭回转梁山。
一口气跑出了五十多里,来到一处大山,史进有口气不吐不快。勒住马缰,冲着天空大喊:“提辖哥哥,史进在梁山等你!”
史进一连喊了三声,虽然心知鲁达定然听不到,心中也舒服许多。一打马鞭,史进两兄弟再次上路。
书有凑巧,鲁达正在山林子里烤野鸡吃,不想山外好似听到有人喊自己。只当是劳累饥饿出了幻觉,凝神细听,又有一声传来。
“哈哈!这伙人原来在梁山安家。”鲁达大口吃肉,心情十分愉悦。
第六十六章史斌耍刀()
梁山当务之急,第一是整合部队,严加训练;第二是征集军需物资,包括武器,装备,马匹;第三,则是重中之重——人才,包括文吏,铁匠,郎中,工匠等等。
好在梁山如今人手众多,各种事情倒是都能顾得过来。
回来这两月,王伦便将精力全部放在训练士卒上。王进训练士兵,最是有方法。那在战场上见过血的汉子,不亚于浴火重生一次,精神头大不一样。就是没有经过战阵的,或是别处投来的山贼,精气神也都大大改观,有了一战之力。
加上王伦开出的高额赏钱,更是极大的激励了士气。更难得,王伦与士卒同吃同住,甘苦与共,谁不奋力效死?
这日,晴空万里,一碧如洗。梁山校场之上热火朝天,一个个精赤上身的士卒高声呼喝,勤加操练。王进和朱武两人,专管士兵刀枪器械训练以及排兵布阵。王进更是延续了禁军作风,对待梁山士卒极其严苛,稍有不如意,便鞭打脚踹。
慈不带兵,这些士卒绝大多数都是目不识丁的,站个队都分不清左右,哪里能指望轻言细语的开导?
王伦带头,领着山寨的头领们,光着膀子,一人扛一截盆口粗的木桩,围着较场挥汗如雨。
王伦正以梁山大寨主之身,与士卒同甘共苦,严酷『操』练,哪个士卒不奋勇争先。校场之上,阵阵马蹄声,呼喝声,一支支箭矢中靶的击撞声,不绝于耳。
如今秋收已过,梁山的的父老乡亲也得了闲暇。都在上山观看练兵,他们终于发现,王伦这些人占据梁山不是在耍把式。
梁山顶上的一片空地里,王进正领着四五百全副铠甲的步兵松松垮垮往前开进。远处,一条黑线出现,移动速度极快。
“列阵!”王进一声大吼,部下士卒闻声而动,开始结阵。
眨眼之间,那条黑线飞驰而来!正是石宝、李忀领着骑兵,手持用布包裹的木棍掩杀过来!马蹄声大作,不少步卒抬头看去,开始有些慌『乱』。极个别自侍艺高人胆大的,将木枪一挺,也不入阵,立在原地大喝道:“来!看爷爷把你挑下马来!”这些人都是原本的山寨喽啰,最是难管。
王进毫不手软,上前就是一脚!大吼列阵!没等这边阵形齐备,石宝所部骑兵挟奔雷之势而来!却并不冲击步兵大阵,因为步卒已经阵型不稳了。
尽管只是日常操练,可步卒们一看到闪电般袭来的铁骑,还是身不由主地后撤。少数坚守原位的士卒,还都是原本的官军,知晓战阵的紧要。
你说这梁山一个个的,要论单打独斗,哪个都已经是把好手。可问题是,这帮家伙毫无协作的概念,只图自己逞威风,凭借一时之勇。
你要逞英雄,你倒是撑到底啊,怎么一见骑兵冲来就四散避开!
“列队!原地站立一个时辰!妄动一下者,军法从事!”王伦也看不下去了,发起了火。
从早上训练到现在,士卒们心里叫苦连天,这连午饭都还没吃呢!可没人说一个不字。军法无情!谁敢懈怠!没见大寨主和一众头领不也陪着咱站着,陪着咱饿么?
你说这队列有什么好站的?还要站得笔直?梁山士兵们不懂,但是他们知道自己要服从命令!
几百士卒列成一个个方队,一动不动。王伦、王进与他们面对面站定,一丝不苟。就是平日里最为散漫的李逵,也在自己的士兵面前挺直腰杆。他记得王伦哥哥说过,头领要以身作则!
四五百人,除了偶尔有人的肚子咕咕响几声,愣听不到半点声音。如此,梁山士兵做到令行禁止!
那边山下,朱富领着两人匆匆而来。稍走近些,看见王伦还在练兵,他对来人抱歉道:“寨主哥哥正在练兵,哥哥可能要多等一阵了。”
这两位正是从山西回转的史进和史斌兄弟二人。
史进是知道山寨练兵规矩的,朝王伦那边呶了呶嘴,对史斌说道:“寨主带人列队呢,没一个时辰怕下不来。”
两人走到方队旁,等待王伦。史斌发现自己站了半天,见四五百人鸦雀无声,忍不住问道:“怎么没人瞧咱们一眼?”
“除非想挨军棍。”史进沉声说道。他也在这里训练过,知道王进的严厉。
史斌不再多问,立在那儿换了无数种姿势,又站,又蹲,又坐,好不容易挨过去小半个时辰。
大半个时辰后,当他站得百无聊赖时,总算看到身着戎装的王伦大步而来。
“大郎,你可终于回来了!”见到史进,王伦十分高兴。想起史进的家事,王伦又问道:“太公他老人家身体如何?”
史太公待人热情,在史家庄对王伦也照顾周到。虽然王伦知道史太公多半去世了,也还是问了一句。
果然,听了王伦问话,史进神色一暗,低声答道:“爹爹他老人家已经故去了!”
王伦听得这话,少不得安慰几句。
史进倒是洒脱,扔掉不快,拉过史斌向王伦介绍,“哥哥,这位是小弟的族弟史斌,这半年老爹多亏他照顾。如今他也了无牵挂,追随小弟上山!”
王伦看史斌时,只见这人与史进有五六分相似,不过身材瘦弱,鹰目狼视。这下王伦心下迟疑,这面相可不太好。
史斌见王伦不说话,只当小看自己。略一迟疑,变戏法似的从袖里执出两把短刀。
王伦饶有兴致的看着士兵,史斌执着刀对王伦一揖,当即耍了起来。
只见他身材虽短小,却极灵活,一双脚不沾地似的跳跃。那对短刀,上下翻飞,又急又稳,招招都是杀手。后来耍得急了,竟看不清他面貌来。围观的士卒看得惊奇,都忍不住叫了一声好!
耍了一阵,收了短刀,却是面不红,气不喘,一双大眼,炯炯有神。
史进看着自己兄弟显示武艺,也自含笑。
王进早就过来与史进相见,这时也说道:“这刀法当真灵活!”
那边史斌对着王伦拜下道:“在陕西时就听说山东有条好汉,姓王名伦,武艺了得,为人仗义,人称九现神龙。哥哥若瞧得起,便收了小弟。小弟愿牵马坠镫,追随哥哥!”
王伦在他耍刀之时,便看得两眼放光。心道你就是孙悟空,我自也是如来佛。
听史斌这么一说,便命其起身,嘉奖道:“好汉子!果然龙兄虎弟!但有一点先言明,入了我梁山,吃穿不愁!不过谁要敢触犯纪律,作战不利,休怪军法无情!”
史斌当即连称不敢,王伦亲自把他搀扶起来,先任命为步兵头领。
王伦哪里知道,这史斌也是历史上留名的人物!原时空是宋江余党,史进之弟,后来有人将两人混为一谈。
《宋史》卷二十四《高宗纪》:建炎元年七月,“是月,关中贼史斌犯兴州,僭号称帝“。
第六十七章劫皇粮()
这日清晨,王伦带领众家头领没有上聚义厅,也没有趣校场,而是直接到梁山水寨去观看水军操练。
隋唐时期,大运河南北通途后,形成了一个以洛阳为中心,西抵关中盆地;北到河北重镇;南至太湖流域,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形成一个庞大的运河体系。
北宋王朝定都开封,大力整治、扩建了蔡河(惠民河)、五丈河和金水河,使之与汴河一同在汴京交汇,构成著名的“汴京四渠”,这些运道对以汴京为中心的北宋政治与经济起了重要作用。
淳化二年(991)宋太宗亲自督塞汴渠浚仪决口后不胜感慨说:“东京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家,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朕安得不顾?”
王伦霸占梁山,靠近运河,自然也打他的注意,这水军更是重中之重!
鸭嘴摊水寨中,只见阮氏三兄弟和余江,草上飞几个小头领,率水上喽罗操练功夫。一队队喽罗,精神抖擞,有的上,有的下,往来穿梭。那一艘艘战船,劈波斩浪,左右冲突。一会排成雁形阵,一会排成一字阵。忽而分散,忽而聚拢,灵活多变。
活阎罗阮小七赤着肩膀站在船头,指指点点,做着示范。水上打仗,多用远程武器,若是到了近前近战可不便宜。阮小七先示范了他的甩飞叉绝技,他甩飞叉如箭一般快、准,百发百中,获得阵阵喝彩。
只见离阮小七四十步外的人形标靶,一个个被他的飞叉叉中。这边停下飞叉,“嗖“一下,阮小七如狸猫般跳跃,两手一举,身向上一纵,站立桅杆顶端,身轻如燕。在水村长大,最是喜欢玩水。阮小七身又一纵,手一分一合,如箭一般,他扎入湖内泛起一圈圈微浪,一眨眼就水平如镜。
船上的喽罗,岸上的梁山头领,都直勾勾地望着湖水,足有吸袋烟的功夫,还是不见阮小七露面。
李逵最喜阮小七天真的性子,两人经常一起吃酒,着急不过,用洪钟般的声音喊道:“浑账小子们,还不快快打捞你们的阮七哥哥!“
李逵也会些水性,只是不精,说着“噗嗵“一声,跳人湖内。这时大家才回过神来,吓坏了众喽罗。
王伦知道这水下功夫是李逵短板,大喊:“快下水捞这黑头上来!“
李助在旁也大声叫道:“李逵快快上来,小七好水性,在水里三天三夜也不要紧!“
岸上像开了锅,杜迁倒是好心情,大笑起来,边喊边唱道:“黑铁牛不自量,下了水特惊慌,阮七水里游,黑牛水内慌,喝得饱饱的,上岸吐翻肠。“杜迁这唱词粗俗,道出了李逵的短处,引得泊内、岸上一阵大笑。
再望湖水中央,翻起浪花,只见李逵在水内如黑鱼跳窜,喝了一阵子水。抓住一只战船,缓缓气,刚刚想要爬上那只小船,船底却翻了个儿。
众人惊奇间,只见阮小七冒出头来,一手抓住李逵,在水内如鹰抓鸡一般,向岸边游来。
王伦,李助,阮小二等人抚掌大笑,“好!好!好!”
在阮小七帮助下,李逵终于爬上岸,嘴里不停地喊叫:“你们一班鸟人,笑鸟啥?不是为救阮七弟,我会这鸟样!“
阮小五看李逵如此,笑的越发大声,指着在水中来去自如的阮小七,还有趴在地上吐水的李逵说道:“铁牛且看是谁救谁!”
众家头领和一众喽啰,见李逵像落汤鸡般,笑的前仰后合。李逵也知道自己丢人了,咧开大嘴,喊道:“笑鸟啥,小七兄弟好水性,好水性!“
王伦看给李逵的教训也够了,环顾众人说道:“骏马能越险,犁地不如牛;巨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术有专功,诸位兄弟谨记,不可阴沟里翻了船!“
众人凛然称是。
正说话间,突然一个士卒急急跑来,见王伦、李助禀道:“哥哥,马灵哥哥有事禀报!“
北宋时期,开封以北的大运河河道,不是现在运河的位置,是在清河正西。“清河滚滚下正东,运河两岸起狂风。“这两句话是山东运河两岸流传的话语,其一是说山东境内运河交通繁荣,二则是说运河两岸不太平。
北宋定都汴京后,鉴于唐代藩镇割据的教训,采取“杯酒释兵权”与强干弱枝的定国策略,将政治军事进行了所谓的“一体化”,大量扩充京师禁军的数量。“京师者,乃天下之本也。本固且强,兼济中外,天下何所患焉”。然而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今天下甲卒数十万众,战马数十万匹,并萃京师,悉集七亡国之士民于辇下。比汉唐京邑,民庶十倍”,大大加重了京师对粮食等物资的需求。所以对漕运的重视程度也是空前的。“今日之势,国依兵而立,兵以食为命,食以漕为本”。
由于北宋王朝军政费用日渐庞大,汴京四渠,尤其是汴河的年运额亦逐渐年加。开封位于天下正中,水运发达,不过因为人口众多,物资消耗巨大。特别是粮食一项,每日消耗惊人。开宝五年(972年)京师岁费有限,漕事尚简,江淮米年运额通过汴、蔡两河运到京师的只有数十万石,至太平兴国六年,汴河就承担四百万石的运输量。景德四年( 1007年)后规定汴河年运额为六百万石,以后大体维持在此数上下。为保证这一巨大运输任务的完成,运输方式以纲运为主。漕船一般以十只至三十只为一纲。汴河上仅纲船就有几千艘之多,加上公私客货船只,不下万艘。
大运河是大宋皇帝运送皇粮和其他物资的南北水上干道,王伦早就看准了这块肥肉。
王伦心知这是马灵、杨林在外打探消息回来,于是和李助二人回转聚义厅。
见到马灵、杨林二人,王伦开门见山问道:“两位兄弟消息打探如何,且来说说!”
马灵喝了一大口茶,擦了一下嘴,说道:“如今正是秋后,运河上往来运送皇粮的船只络绎不绝。那时运皇粮的船都有个标志,在运河里凡运皇家货物的不是插着红龙旗,就是插着青龙旗。一共分为两个船队,叫做青龙帮或红龙帮。”
后世王伦也听说过漕帮和青红帮,不知道是不是一回事。王伦也没有多问,继续听马灵禀报。
“这运粮的官,都是朝廷转运司亲封的,授给他特权,一路上畅通无阻。因有中央的人命,连各地官府都怕他们三分。他们势力盘根错节,实力雄厚,两岸百姓也都惧怕。这些人对拉纤的纤夫,更是随便打骂,船工、纤夫都敢怒而不敢言。”
听到此处王伦眉头一动,这倒是个用处。
杨林看出王伦心动,在旁禀道:“兄长派我沿河打探皇家运粮一事,现已查明,十月十五青神寺大会,有一批皇粮押运,时机很好。“
(大家多多投票啊!!!!急~)
第六十八章运河、船队()
王伦也有心干一票大的,对杨林说道:“兄弟且将详情慢慢讲来。“
李助对此也十分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