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大寨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浒大寨主- 第3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实这次事情,不过是蔡京谋略,童贯做了出头鸟。

    徽宗略一沉吟,道:“梁山小贼,乃国之癣疥之疾,关胜必定马到功成。外侮犯境,乃国之肿瘤之患。我大宋国,西有夏,北有辽,南有大理等国,共分天下,相安已经数百年。不想新近那西夏北金两国,生出鬼蜮心肠。虎眈我朝,豺狼之心昭然。每犯我庆州,太原一带,常怀吞并之心。

    此二夷国,胡刀快马,长矛短矢,好生了得。害得我朝天毋宁日,极为可恨。却想那田虎、晁盖等四大寇,聚朋结党,虽有乱臣逆子之心,奈无翻天覆地之力。为是故者,朕朝夕忧戚,为外侮也。朕有心剿之,奈何猛虎在后,是故不敢轻动。那王伦、宋江等寇,料无不臣不国之举,后剿未迟也。”

    童贯道:“今日恭听王训,胜过微臣十年寒窗苦读。”

    徽宗道:“朕日前已有口谕,宣定王赵桓,枢密使童贯,杨戬等人议处国防方略,可有定当?”童贯道:“尚议处中,不日禀奏陛下。”

    徽宗龙首微颌,道:“时不我待,限尔等三日之内议处定当。”童贯道:“微臣领旨。”

    徽宗道:“一国之大,不必大事小事,亲由朕躬。老子曰,无为而治,乃圣人之道也。可谓于朕心有戚戚焉。朕既委命尔等带旨行事,亦为斯理也。”

    轻咳一声,又道:“定王,朕一番用心,汝体察否?”那赵桓一直站在龙椅后首,与徽宗一起听政,此刻听了龙言,便望侧旁跪了下来,叩道:“儿臣明白父皇一片苦心。”

    徽宗点头,道:“朕已年近五旬,终要西归。身后一座花花江山,望你能守住。将此祖宗基业,千秋万代传承下去。”

    定王道:“桓儿明白,桓儿谨记父皇教诲。”徽宗微微点头道:“好了,吾儿平身。”

    话音刚落,听得下首一个清朗声音,道:“启奏陛下,微臣常素听闻梁山义士佚事,原来多是国家良才,只因受了冤屈,无处藏身,方投上山去。素怀仁义,替天行道,并无不臣之举。念在王伦、林冲等人心怀忠义,微臣奏请吾皇赦免其罪,命其等人为国家出力。”

    众人听了,顺声音看去,见得一个清朗汉子,留了美须,手持象牙笏,朗朗而谈,正是崔元景太尉。

    听得崔元景又道:“微臣认为,梁山与田虎之徒诚孝有别,忠义不同。可抚而招之,为国家驱敌。”

    本来这次朝请,是蔡京想要推动宋江洗白的,不想崔元靖抢了先,想要招安的却是梁山王伦等人。

    徽宗听了,先是一阵沉默,半晌哂笑道:“崔爱卿所言招安之事,朕已有熟虑。想那宋江等人,原是带罪之身,又多做些伤天害理之事。杀人灭口,无所不为,犯下了滔天罪行,黎民每多有微言。今朕若骤然赦免,其人安知皇恩所在,悔改之心必无。到了委屈处,定然桀然不驯,如何管教?又如何担当大任哉?”

    那崔靖听了不敢则声,便把头埋了,立在地上不动。

    听得皇上又道:“我泱泱中华,以孔圣人数落,罔顾天理伦常者,善终几何?长幼尊卑,君臣父母,礼数之常岂可偏废?想那王伦、朱武、林冲等人,少不如意,遂别父母,抛君臣,忠孝之心安在?且莫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朕无需他自行了断,万不该他结草忤逆,背弃忠良。汝道此等行径,是何居心?是大不忠不敬不义不孝之人也!朕若释之,岂不冒天下之不韪,乱家国之伦常?此等屑小,若非外侮如虎,朕早荡了他尸骨无存,安容他在世上偷生?你谏说怀柔,可知朕是何谕旨?”

    听得那崔靖一阵羞愧,告罪退下。

    当下又听得一个声音朗朗道:“吾皇法眼如炬,洞察秋毫。微臣素向不齿那不忠不义之人。明明身犯君上,却是满口仁义道德,此等人万死不足惜也。”众人看去,见是高俅。

    听得高俅又道:“微臣近日报恙,不能见驾,失了君臣之礼,常感无力为皇上分忧,每自责不已。请陛下责罚。”

    徽宗听了,哈哈一笑,道:“怀忠不论时日,唯我高爱卿可以也。忠君爱国,何罪之有哉?”高俅心下一喜,道:“谢陛下不罪之恩。”

    徽宗笑道:“朕不单不怪罪于你,尚有褒奖于你。赏你一年俸禄,赐金腰带,准你随身携带。”

    高俅贯听了,连忙跪地谢恩,道:“谢陛下恩宠。只是微臣俸禄已足,何必耗费国家能力。莫若集中财物,为陛下兴建苑囿,以表微臣一寸丹心。恭请皇上收回赏赐。”

    徽宗听了哈哈一笑,欣然道:“爱卿忠心可嘉,深得朕躬!然却汝既有功,必然有赏。却是要何赏赐,汝且道来。”

    高俅接着道:“微臣一心忠君爱国,不想要何赏赐。陛下若然定要赏,便赐微臣一副花鸟图画可也。”

    徽宗道:“既如此,有何难哉?散朝后汝且随我到宣德楼去。”

    高俅便又谢了恩,归位不提。

    却说那童贯见了,心下便想:“老狐狸讨皇上欢心的功夫,果然了得,既不着痕迹,讨的龙颜大悦,又得了皇上真迹。端的不同凡响!”

    正寻思间,却听得上首一个和悦声音悠然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那众人见了皇上今朝一怒一喜,那里还敢奏本,便速速自退去了。

    那高俅也便起了脚,正要出殿。听得后面那声音道:“高爱卿留步。”高俅一凛,知是皇上有要紧事。连忙转了身,到了徽宗面前。

    当下徽宗便着童贯高俅二人随了身后,进后殿去了。

    进了内宫,宋徽宗坐定,主动问道:“今日留下你二人非为别事,适时蔡太师有请,要招安白虎山的匪首宋江人等,二位卿家作何看待?”

    徽宗话音一落,那高俅便道:“今日早朝,微臣曾奏明梁山贼寇损兵折将。白虎山更在梁山之下,今若剿之,自不费吹灰之力。奈何边疆有急,不可用武,圣上正好颁诏往而抚之可也。”

    童贯知道,这是自己要助力蔡京的时候,也道:“臣听闻宋江本是郓城官吏,本要助朝廷剿灭王伦、晁盖,谁知阴差阳错,自己也在白虎山落草。不过,听闻这人素来与王伦仇视,若是招安,对付梁山也是好事!”

    徽宗听了,点了点头,道:“爱卿所言有理。然却未知众卿有何异议否?”

    便听得内官首脑杨戬也称道:“所言在理也。”

    高俅继续鼓吹道:“梁山贼寇外表忠义,内里极其鬼蜮也。臣曾闻说梁山泊上立有一面大旗,上书了替天行道四字,此正是曜民之术也。蒙得民心悦服,朝廷不可骤然加兵也。”

    说完一顿,见皇上并无不悦神色,又接了道:“再者,近月辽兵犯境,各处军马遮掩不及,若要起兵征伐,深为不便。以臣愚意,白虎山此等山间亡命之徒,皆犯官刑,无路可避之辈,不得已啸聚山林,恣为不道也。今若降一封丹诏,又着光禄寺颁给御酒珍羞等赏赐,差一员大臣,直到白虎山,好言抚谕,招安来降,了却心腹之患也。伏乞陛下圣鉴。”

    徽宗道:“爱卿所言甚是。与童爱卿所言殆无二致也。”

    童贯道:“微臣不敢簪越高太尉高见。”

    徽宗哈哈一笑,道:“见识之事,休要谦让。既是众卿所言一致,合当招抚宋江。只是举荐何人办差,众卿不妨奏来。”

    徽宗早从大舅子慕容彦达那里知晓宋江身不由己,而慕容彦达想要重回青州,也要有所作为。

    众官道:“臣等唯皇上圣裁是从。”徽宗道:“此事万不得推让。一例是众卿提议,寡人定裁。尔等但管放言说来。”

    高俅道:“臣闻殿前太尉陈宗善,向素忠心赤胆,又兼胆识过人,最是不二人选。”

    徽宗点头道:“爱卿所言有理。朕见陈太尉能言善辩,必能不辜负朕招抚心意。”沉吟少许,徽宗又道:“为壮朝廷声威,朕自当遣数百个大内侍卫护送卿去,以保一路安然。”

    当下那徽宗便书了丹诏,差人交到陈宗善手中。又落旨光禄寺,着众僧备了御酒珍羞,自不消提。

    且说那陈宗善领了旨,回府收拾细软去了。方抵了府,便听了蔡京差人来邀。便起了轿,看新宋门大街太师府去了。

    见过蔡太师,叙话半日,自回府去了。

    文学馆

    

第二三三章宋江的华丽转身() 
青州,整饬一新的知府衙门。

    王伦带着梁山好汉前脚刚走,祝彪护送着慕容彦达就回了青州。

    慕容彦达刚刚散步回来,知府衙门的师爷就走了进来,来到慕容彦达的身边,低声说道:“大人,京城的天使来了,说是带来了圣旨,请大人过去接旨。”

    听到师爷的话,慕容彦达眉头就是一绉,这好端端的怎么朝廷就给他来了一道圣旨呢,可是不解归不解,慕容彦达还是起身跟着师爷来到了外面的大厅。

    到了大厅,果然看见一个公公手中捧着圣旨在那里等候,旁边的不是别人正是殿前太尉陈宗善,慕容彦达快走两步走了进来,笑着说道:“不知天使驾到,有失远迎,赎罪赎罪。”

    “慕容大人就不要客气了,咱家只不过就是一个传话的,可当不起大人这个恕罪。好了,废话咱家也不多说了,还是办正事吧,青州知府慕容彦达接旨。”那中关笑着说道。

    慕容彦达当下跪在地上,高声说了一句:“臣慕容彦达接旨。”

    旁边传旨的公公将圣旨打开,洋洋洒洒的念了起来,慕容彦达一听这没有就没有舒展过,一直都是紧皱这眉头。

    圣旨上的大体意思就是青州白虎山义匪宋江等人忠君报国,特下旨将其诏安,封及时雨宋江为讨逆将军,铁扇子宋清为军师将军,锦毛虎燕顺为先锋,其余各头领都是校尉,统领本部人马征讨梁山贼寇。

    归青州知府慕容彦达节制。

    既然圣旨已经下了慕容彦达只能按照圣旨上面说的去做,看着天色已晚,慕容彦达在自己的府里面大排宴筵,宴请了殿前太尉陈宗善。

    陈宗善此来,还有一项任务给予慕容彦达,便是让其助战关胜。

    问起关胜大军行程,却是也在日前到了山东地界。只是听闻东平府、东昌府陷落,已然带兵前去收复城池。一则锻炼士兵,二则恢复官军士气。

    与陈宗善谈话中,慕容彦达也不免对梁山忧心忡忡。不过此次,招安宋江等江湖草莽,让慕容彦达看到了报仇的希望。

    第二天一大早,慕容彦达同陈宗善一起,领着五百禁军由祝彪护卫着出离了青州城,赶奔白虎山。

    早就有黄文炳提前通知白虎山上的宋江等人,宋江也是亲自率领山上的大小头领早早地就在山前等候。

    宋江立在山头,四向施礼罢,亢声道:“兄弟们,今番朝廷降诏,不比前时,我等忍耐性子则个,盛待贵人,成就好事。”众人闻言,咕哝开来。

    宋江又道:“山寨粮尽弹绝,人困马乏日久,再不归顺,早晚要困死愁城。如今他既来招,我等便遂他意,将息一年半载,再上山来,重振旗鼓不迟。”

    话落处,有人欢呼鼓舞,有人呲牙冷笑。

    王道人道:“也好,也好,多时下不得山,吃不得酒,嘴里淡出鸟来。此一去,须得卧槽痛饮,大醉三日三夜方休。”燕顺也道:“我等一干人,缔结金兰,共聚大义,誓约生则同衾,死则同穴。此下山去,敢有生异心的,人人得而诛之!”众人悚然应诺。

    时间大约是在中午的时候,慕容彦达等人这才到达了白虎山。

    白虎山热闹非凡,张棚结彩,设案焚香。旗幡,仪仗,法物,诸礼不缺。锣鼓,铙钹,唢呐,万籁齐鸣。众人并肩接踵,乱成一团,翘首企足眺望。

    放眼处,但人马如龙,连绵不绝。一辆马车结束隆重,通身朱漆,绶带迎风招展。那船顶上,插一面镶金黄旗,大书:“招抚梁山水泊宣抚使陈。”

    “白虎山全伙拜见陈太尉,慕容知府。”隔着老远,宋江就满面堆笑着纳头便拜,高声说道。

    看着宋江等人这一副奴才样,陈宗善虽然有些看不过去,可是职责所在不得不走上前去,笑呵呵的扶起宋江,说道:“宋头领不必如此,宋头领忠君报国之心,陛下可是赞叹又加啊,今日特领本官前来招抚众位义士,可谓是皇恩浩荡啊。”

    宋江等人又是一阵的跪拜,感谢皇帝皇恩,众人在山前又是寒暄了一番之后,宋江便请陈宗善和慕容彦达等人上了白虎山。

    来到山上,聚义大厅早就是打扫的干干净净,张灯结彩,大红高挂,喜庆十足,宋江将陈宗善和慕容彦达请到上座。

    宋江慌忙整顿颜容,骨碌碌,推金山,倒玉柱,纳头拜道:“郓城小吏宋江,参拜恩相。”

    陈宗善道:“义士请起。”

    红日当空,赤焰正隆,晌午了。

    宋清道:“大人不辞劳苦,倍道而来,救我等于水火。大恩大德,小可作牛作马,衔环结草,也怕报之不尽。”

    看得黄信冷笑不已。

    慕容彦达见了黄信,也是想起秦明,心中不喜。

    只听宋清道:“香案业已就绪,请大人高抬玉步。”

    当其时,锣鼓喧天,唢呐震耳,烟花爆竹不绝,烟雾四处弥漫。但见山头人头涌涌,撒了满满一地。

    宋江又唱一喏,携宋清归阵去了。

    稍顷,陈宗善走到案边,启诏朗读,道:

    “制曰:人之本心,本无二端;国之恒道,俱是一理。作善则为良民,造恶则为逆党。朕闻白虎山聚众已久,不蒙善化,未复良心。今差天使颁降诏书,宋江、黄信、宋清、戴宗等大小人众,所犯过恶,并与赦免。其为首者,诣京谢恩;协随助者,各归乡闾。呜呼,速沾雨露,以就去邪归正之心;毋犯雷霆,当效革故鼎新之意。故兹诏示,想宜悉知。十一月二十日诏示。”

    读罢,人声鼎沸,白虎山众人吵闹不休。陈宗善若无其事,直教赐酒。宋江大喜,当先承恩。

    此时朝廷还不知晓董平已然落草白虎山,因而不曾写在诏书中。不过董平自上了白虎山,吃喝不愁,又有程婉儿美人作伴,乐得逍遥。

    只是如他和黄信这样,身上有官身的,万难回到本部任职了。

    众人自然又是一番谢恩,山上大小头领都授予了官职,犒赏三军,大排宴筵,白虎山一片的欢天喜地。

    简短解说,宋江一伙人算是脱离了罪犯反贼的身份,正式的成为了朝廷命官,依旧率领本部人马驻扎白虎山,听候调遣。

    文学馆

    

第二三四章事出突然() 
?????????过了腊月初五,梁山脚下便热闹起來,却是周围百姓担酒牵羊,來梁山感恩。

    ????这两年多來,梁山推行王伦之策,招募流民,大力拓荒,官府哪里敢來捋虎须,因此活人无数,老百姓是最有良心的,这两年渐渐丰衣足食,知道都是出于梁山所赐,便有父老牵头,在过年时往梁山來劳军。

    ????梁山想不到还有这一出,倒忙乱了好几日,上至众头领,下到小喽罗,皆言道:“这几日,竟比出军打仗还累,不过累得真是舒坦!”

    ????百姓这边终于舒坦完了,四面方图利的商人们又來,不过今年有神算子蒋敬和吕将、孙静挑起了大梁,省了王伦多少事,因此他可以放权。

    ????这一日王伦正在房中,亲自漉了胭脂膏子给秀娘添妆的时候,却听聚义厅前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