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大寨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浒大寨主- 第2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αο嘀!

    随即,其便是着人去请那张清将军来,这张清原是彰德府人,虎骑出身,善会飞石打人,百发百中,人称‘没羽箭’,现在这东昌府中任兵马都监一职。

    并且其还有两员副将,互为生死兄弟,一为‘花项虎’龚旺,会在马上飞枪,一为‘中箭虎’丁得孙,会在马上飞叉,具是行的正坐得端的好汉子。

    过不多时,这张清三人便是听得传唤,来得此间,在拜见过陈知府,听得其言青州请兵将前去之后,欣然答应下来。

    这张清本要将龚旺与丁得孙尽皆带齐,可又担心这东昌府无人坐镇,恐无人保护陈知府,于是便将这两员副将尽皆留下,只独自一人,随那信使去往青州城去。

    不料他这一走,却让东昌府落入险地。

    •••••••••••••••••••••••••••••••••••••••••••••••••••••••••

    再说东京汴梁高俅的太尉府里,呼延灼的求援书信已经放到了高俅的书案上,高俅看完书信,对这个呼延灼心生不满,暗道这还是什么将门虎子,万夫不当之勇,全是狗屁,饭桶。

    可是生气归生气,骂归骂,这个呼延灼还是他和童贯一起在圣上面前举荐的,如果不发兵增援他,到时候如果兵败了,自己的脸上也无光,识人不明这个罪名可就坐实了。

    当下,高俅想了又想,便发下了一道文书,调遣凌州团练使神火将魏定国,圣水将单廷圭领本部人马增援呼延灼。

    凌州团练使魏定国,精熟火攻法,上阵专用火器取人,人称“神火将军”;而单廷圭则是擅长用水浸兵之法,绰号“圣水将”或“圣水将军”,二人一水一火,相辅相成,自古道水火无情,如果配合默契的话能顶十万大军也不是不可能的。

    对于神火将魏定国和圣水将单廷圭的水火之法还有一个民间的传说。

    相传,凌州团练使“圣水将军”单廷珪,与“神火将军”魏定国,是一师之徒,二人又是同年同月同日时生。师傅一靖长老,是当时驰名的世外高人,文韬武略,兵书战策,无有不通。特别是他的“决水浸兵法”和“引火强攻之法”,更是无人匹敌。一靖师傅决定将二法传授给二位弟子。

    可是,就在传谁“水”,传谁“火”上,二人发生了争执。因为万物水为本,水能克火,二人都抢着要学水功,争为上。

    一靖师傅这下为了难。二人都是自己的爱徒,年龄上又不分长幼,在这种相持不下的情况下,自己怎好说让谁学“水”,让谁学“火”呢?一靖师傅想出了一条好主意,他要出几道题,考考二人,胜者即学“水法”。二人连连说好。

    一靖师傅想了想,说出了两条谜语,让二人猜。第一条谜语是:

    什么猫不吃腥,什么铁不打钉,什么米不做饭,什么鸡不下蛋?

    是:什么东西不能拿钱买,什么东西不能用秤称,治国什么东西最为上,没有什么步难行?

    一靖师傅的这两条谜语,涉及的面比较宽,既有日常生活的细节,又有安邦治国的大计。他是故意借机全面了解两个徒弟的。谜语说完后,命二人拿出纸笔,各自将答案写出来。

    单廷珪魏定国想了想,提笔“刷刷”写了答案:船上的铁锚不吃吃腥,请客的柬贴不打钉,地里的米草不做饭,织布机子不下蛋。

    第二则的谜语答案是:人心不能用钱买,信义不能用秤称,治国当以民为上,没理寸步好难行!

    一靖师傅看罢二人的答案,连连说好。

    第一个回合没有分出胜负,一靖师傅决定再出第二个。

    吃午饭的时候到了,一靖师傅拿出五个烧饼,说道:“这五个烧饼,不用抢不用夺,谁能吃到三个谁为胜。但有一条,一次最多只能拿两个,吃完了手里的,才能再拿。”

    一靖师傅的这道考题,实际上考校二人理解能力。问题含而不露,不仔细想想,很难取胜。

    且说魏定国,没有认真琢磨师傅话中的意思,以为只要吃得多吃得快就行,所以,当师傅一说完,立刻抓起两个烧饼,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单廷珪开动了脑筋,只拿起一个烧饼不紧不慢地吃。当魏定国吃完一个半时,他正好秘完一个,随即,又把剩余的两个都拿在了手里,魏定国这个傻了眼,方知自己输了,但他不认输,说单廷珪是耍赖眼,此次此法不能算。

    两个徒弟争吵不休。一靖师傅摆摆手:“好啦好啦,不要再吵了!为师再出最后一题,胜者为先!”

    说罢,袍袖中摸出两串钱,每人一串,让二人出去各买一样东西,谁有本事装满这间屋子,谁就为胜。

    二人拿钱,各自去了。

    这一次魏定国动起了脑子。心想,这一串钱也不少了,买什么贱东西能把这间屋子装满呢?来到集市上,左转右转,发现青草最便宜,就买了一串钱的青草。回到师父处,发现仅装了半间屋子,离装满还差远着呢!魏定国很是着急,可又没有办法。心想,我买的东西装不满这间屋子,单廷珪买的东西也未必能装满!等他回来,看看他的再说。

    天渐渐黑了下来,单廷珪这才提着个小包回来。魏定一看,满心高兴。心里话,我不行,他也不行!师傅出的这道题,实在是太难为人了!

    一靖师傅见单廷珪回来了,说道:“回来啦?为师要的东西呢?”

    单廷珪不慌不忙,打开小包,从包里拿出了一盏小油灯。原来他是用师父给的钱买下了这些东西。

    单廷珪来到屋里,取火点着了油灯,满屋立刻亮堂起来。

    师傅点头称是。魏定国这下没的说了,拍拍脑袋,暗叹自己不如单廷珪聪明。从此,心服口服地称单廷珪为师兄,心甘情愿地让单廷珪学了“水法”,自己学了“火法”。

    高俅吩咐下人紧急将调令送到凌州,那下人也不敢耽搁,当下快马加鞭赶奔凌州,两天不到,便已到了凌州,将调令交到了凌州知府的手里,凌州知府急忙将水火二将叫了过来,将事情的经过与他二人说完,二人领命各自回营调兵。

    :。:

    

第一八五章董平败走() 
董平看着麾下兵马仿佛长龙一般从城门口出来,也是意气风发。武将本就应该沙场点兵,建功立业。可自从他扫平东平府贼寇后,便再无战事,每ri只能守在城中,与他打小建功立业的梦想也越来越远。

    他本是河北边关武将,可惜先皇早和辽国签订盟约,大宋花钱买平安,每年都会“赏赐”辽国大量财物,换的辽国不大举南侵。

    虽然近年来,边境没有大的战事,但小的冲突却是一直不断。

    辽国不给边境兵马粮草,只是准其越境打草谷,自给自足。因此时常有辽国骑兵越境而来,四下劫掠,因此小股的战事一直不断。

    董平多次击杀辽国打草谷的骑兵,因此升为团练使,守一境平安。可惜好景不长,有一次追杀辽国骑兵,不知不觉带兵越境,最后斩获一百多颗首级,大胜而归。

    哪知董平报捷的公文才送出去,辽国便遣使而来,指责宋国纵兵犯境,要求宋国交出带兵的人,不然便要整军南下。早被辽国铁骑吓破胆的朝中文武顿时慌了神,若不是河北众武将力保他,恐怕枢密院便把董平交给辽国了。但为了平息辽国怒火,董平的团练使也被免去,责他回京听调。

    董平在京城一住便是一年多,各地即使有了空缺,董平没有银钱上下打点,哪能轮到他补缺。

    还是后来童贯门人程万里到东平府上任,山东、河北群盗并起,东平府前任都监也死于剿贼。童贯自然不会坐视门下丢了官职,历数京中武将,这才想起勇武过人的董平,点他做了东平府都监。

    董平到任后,也不负众望,整军备武,很快便扫平地方贼寇,山东、河北群盗也再不敢侵犯东平府。

    董平坐在马上思绪万千,军马行了半日,竟然到了梁山左近。还不等董平吩咐小心,早有士卒禀报,梁山人马拦住去路。

    王伦早就主意呼延灼败兵的动向,青州求援的人马哪里能绕过梁山的眼线。

    听到梁山兵来,董平赶紧指挥列阵,还不等完毕,远方就出现了梁山的旗帜。

    先锋依然是交过手的披风刀石宝,还有青面兽杨志。中军还是竖着义薄云天王伦的旗号,董平一看就火往上撞。

    伸手摘下双枪,董平心道:“待我前去冲他一阵,也杀一杀梁山这干贼子的锐气!”

    董平冲入阵中,却见梁山人马望风而逃,心中不禁一阵得意。驰马急冲中军,却见王伦旗号下,一群人簇拥着一匹白马,白马上一人,面如冠玉,目若朗星,却不是传说中的王伦又是哪个?

    “啊呀!想不到功劳竟在这里!拿住王伦,胜过剿灭十座青州!”董平心头火热,将马连鞭三鞭,冲得更加快了。

    王伦看董平来得急,面上微露惊惶之色,拨马回身就走。董平哪里肯舍?拼命赶来。

    转过一排排拒马,跳过一道道壕沟,王伦突然回头,大笑道:“董平,你来看!”

    一声梆子响,董平“哎呀”一声,不由得胆战心惊!

    在董平一百人马周围的壕沟里,突然间钻上千百顶头盔来,强弓硬弩,绞得弦“嘎嘎”直响,无数森寒的箭头,对准了这些中伏的猎物,只消王伦一声令下,箭若飞蝗倾泻而来,这些人一个也活不了。

    董平人马顿时一阵大乱,一百骑你推我挤,乱作一团,就算是董平想要困兽犹斗地冲一冲,此时也施展不开手脚。

    人喧马嘶中,董平大喝道:“王伦,你只会摆设这等阴谋诡计,算甚么英雄好汉?有本事的,上前来与我大战三百回合!”

    上次董平出援祝家庄时,就败给了梁山人马。后来他要报仇,程万里百般阻挠。如今又被王伦戏耍引入陷阱,暴跳如雷。

    王伦看了,大笑道:“董平,岂不知将在智而不在勇,兵贵精而不贵多?你还不服?”

    董平亢声道:“不服不服!一百个不服!”

    看着四周弓箭手阵若连山,董平知道今日必然无幸。但大丈夫死则死耳,岂能失了英雄好汉的志气?索性铁嘴钢牙,死硬到底。

    董平并没注意到,在梁山军阵上,杨林飞奔而来,与王伦传递消息。

    却听大笑声中,王伦将手中红旗一招,董平人马顿时身上寒毛一竖,但想像中的箭如雨发并没有到来,反而是后方弓箭手左右一分,让出一条细路。

    王伦道:“既然不服,今日且放你回去。回去后,务要勤读孙吴,苦学韬略,日后阵前休要象此刻一样,百无一能,只好犟嘴!”

    董平面红耳赤,大叫道:“王伦!你要杀便杀,何故相戏?!”

    王伦却再不理他,拨马而走,却有小温侯吕方冷笑道:“我家大哥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既然说今日放你一条生路,你还想怎的?的话,还有信不过的吗?”

    董平听了默然。这时他麾下的骑兵已经有人按捺不住,战战兢兢地牵着马往梁山让开的生路上蹭了过去,果然无人阻拦。

    “都监大人,咱们也退出这险地吧!”在身边之人的劝说下,董平半推半就地离了弓箭的包围圈。一百人无不长出一口气,今日真真是两世为人啊!

    董平游目四顾,身边士兵的锐气,都已折尽,只好苦笑一声:“走!去青州!”

    一百人巴不得这一声儿,当下簇拥了董平,灰溜溜地往青州去。

    在董平走后不久,王伦带人依旧遮蔽道路。

    跟在身前的石宝不知道王伦的打算,奇道:“眼见就要大败董平兵马,何故放他离开!”

    王伦伸手一指五里开外,笑道:“董平有勇无谋,不足为虑。东昌府张虎骑,才是真正对手!”

    原来刚刚在埋伏董平时候,杨林探听到东昌府张清出马,于是急忙通知王伦。王伦有心延揽张清,然后打破东平东昌要乱官军计划,因而放了董平离去。

    不过王伦仍然不放心,叫杨志带人一路监视。

    

第一八六章好个没羽箭() 
梁山一百单八将中,有三种出奇制胜,出神入化的暗器,分别是花荣的箭,燕青的弩,张清的石子,当然最玄乎最独特的还得算第三者。

    没羽箭张清,彰德府人氏,东昌府守将。他擅用飞石,曾连打梁山十五员战将。归顺梁山后,排第十六位,上应天捷星,担任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征四寇时屡立战功。征方腊时战死于独松关,让人不禁有些叹息。

    张清年少英俊,虎背狼腰,身披连环铠,掌中梨花枪,座下银鬃马,擅长飞蝗石绝技,飞石打将,百发百中,因此,人们都称他为“没羽箭”。

    没羽箭有两种解释,没有羽端的箭,读没(mei二声)。或者按照神箭手“射石饮羽”之说,箭射没入石头,读没(mo四声),但是现在都是倾向于后者。

    张清在《水浒传》第七十回出场,是梁山最后一个上山的天罡星,虽出场较晚,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英雄豪气。第七十回,张清一出场,即用飞石技连伤梁山一十五将,充分展现了“没羽箭”的神勇。飞石绝技,连打梁山一十五名大将

    两军对阵,场面壮观。没羽箭张清气场十足,有一篇水调歌道出了张清的英勇:

    “头巾掩映茜红缨,狼腰猿臂体彪形。锦衣绣袄,袍中微露透深青;雕鞍侧坐,青骢玉勒马轻迎。葵花宝镫,振响熟铜铃;倒拖雉尾,飞走四蹄轻。金环摇动,飘飘玉蟒撒朱缨;锦袋石子,轻轻飞动似流星。不用强弓硬弩,何须打弹飞铃,但着处命须倾。东昌马骑将,没羽箭张清。”

    双方还未出战,张清言行举止间透露出的英气,就令一向爱慕人才的宋江喝采不已。能让对手瞬间叹服,这足以看出张清的个人魅力。

    他的好戏还在后头。

    张清有一手“飞石绝技”。他的石子威力十足,手起处真似流星掣电,石子来吓得鬼哭神惊,接连战胜金枪手徐宁、锦毛虎燕顺、百胜将韩滔、天目将彭玘四位大将。

    宋江等人惊怕之余准备收兵,丑郡马宣赞不服,他拍马舞刀,迎战张清,并夸下海口“你打得别人,怎近得我!”话音未落,张清手起一石子,正中宣赞嘴边。“祸从口出”,宣赞为自己的话付出了代价。

    见手下连连失手,几名大将都拿张清无可奈何,宋江非常恼怒,他掣剑在手,割袍发誓:“我若不拿得此人,誓不回军!”宋江的话刺激了呼延灼的自尊心,甩下一句“兄长此言,要我们弟兄何用”的话后,拍踢雪乌雕,直临阵前,却被张清一石子击中手腕,败下阵来。

    梁山将多,马军不行还有步军。赤发鬼刘唐手拈朴刀上阵,被张清一石子打倒在地,成为俘虏;青面兽杨志被张清一石子打在盔上,吓得胆丧心寒,伏鞍归阵;朱仝雷横齐上场,被张清两石子先后击中,就连关胜的青龙刀在石子面前也失去了威力。

    双枪将董平看不下去了。他和张清是老相识,虽在不同地方任职,但英雄相惺。几天前,董平在宋江攻打东平时归顺梁山,他一身好武艺,正愁没机会在宋江面前展现,于是,他手提双枪,飞马出战张清。两马相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