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福宫是一处相对独立的宫区,风景幽美,环境安静,宋徽宗有时在这里挥毫泼墨,有时也在这里设曲宴,君臣同欢。
这天,宋徽宗与郑皇后来到延福宫凝和殿北侧一个名叫杏冈的土坡上,观赏杏花。这里有一大片杏树林,花香四溢。
他们在一棵高大的杏树旁停下脚步。
花香从树上飘散下来,一会儿浓一会儿淡,沁人肺腑,清爽又香甜。
宋徽宗深吸一口花香,似乎有些陶醉。杏花那娇嫩欲滴的姿色,醍醐灌顶般地激荡着他的内心,愉悦着他的精神。
高大的杏树树冠撑起一片璀璨的云霞,繁花累累,鲜艳夺目。树枝上还没生出绿叶,全是密密麻麻的花瓣。花瓣簇拥在一起,白中透着粉,粉中露着白。她们那么热闹、灿烂、妩媚,又那么娇羞、温婉、柔情。
“官家,今年这花儿开得可真多啊!花儿多将来结的杏子也多,这应该是吉祥之兆啊。”
郑皇后微笑着,她情不自禁地沉浸在初春的气息里,她感到自己一下子年轻了许多,仿佛重新回到了少女时代。
郑皇后是开封人,生长于一个普通官宦家庭。她出生于1079年,比宋徽宗大三岁。她十二岁入宫,一直在向太后身边当侍女。她喜欢读书,儒雅秀丽,聪慧端庄,能言善辩,后来晋升为钦圣殿押班。
宋徽宗为端王时,每当下朝后都不忘到慈德宫叩拜向太后,向太后总是令郑氏和王氏这两个美女陪侍。后来端王继位当上皇帝,向太后便将郑氏和王氏一并赐给了他。
郑氏不仅长得漂亮,而且头脑机敏,文才出众。她会赋诗作词,会撰写奏章,尤其擅长品鉴欣赏宋徽宗的书法与绘画,因此很受宠爱。
宋徽宗原配皇后姓王(即宋钦宗生母),也是开封人,也生长于官宦之家,这与郑氏相同。她出生于1084年,比郑氏小五岁,十六岁时与端王赵佶结婚。
1108年9月,王皇后在孤独抑郁中去世,年仅二十五岁。
三年后,郑氏被册封为皇后。
郑皇后为人很低调,生活很节俭,从不铺张浪费。在为她制作皇后冠服时,她说:“现在朝廷财力不足,不要制作新的了,就用我原来那件贵妃服改制一下即可。”
宋徽宗对她的评价是“柔明婉淑,谦慎持身”。应该说这个评价很贴切,这说明宋徽宗对郑皇后很了解。
同样,郑皇后对宋徽宗也很了解。
郑皇后知道,赵佶这个皇帝不同寻常,他身上既有艺术家的气质和浪漫气息,又有继承父兄变法图强、开创大宋盛世的热情与政治梦想。
他执政勤恳,每天都要亲自批阅奏章。
他精力特别旺盛,除了忙社稷大事,还要忙书法绘画,忙饮酒品茶,忙谈经论道,忙调风弄月…
突然,一阵狂风吹来,高大的杏树被吹得摇来摆去,数不清的花瓣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像雨点一般簌簌落下。
郑皇后心头一震:苍天突降狂风,横扫杏树,蹂躏杏花,莫非要发生什么灾难?
狂风一晃而过,高大的杏树依旧挺拔而立,只是满地落红显得一片狼藉。
这时,宦官梁师成匆匆跑过来禀告:“官家,银台司刚呈来一份紧急奏报,还有一枚蜡丸。”
“从哪里来的?”
“河北雄州。”
郑皇后赶紧提醒道:“官家,雄州是边关重镇,不可马虎大意啊。快回殿看看吧,处理政事要紧!”
郑皇后心里隐隐有种不祥之感。
宋徽宗回到崇政殿,掰开蜡丸,取出一封字体清秀飘逸的帛书。
陛下万安:
近年,契丹国君天祚帝排斥忠良,任用小人当权,朝政黑暗,女真人趁机造反,而官兵纷纷溃败逃散。盗贼也趁机四起,攻陷州县,老百姓生活在苦难之中。契丹一片乱象,灭亡指日可待。
之后是大辽与女真的一番交战经过,战况对比!
看完密信,宋徽宗仰靠在龙椅上沉思起来。
对于女真人,他大体了解一点。他知道那是一群生活在辽国东北地区的山林野地之人,他们分成若干个部落,以打猎捕鱼为生。那里出产黄金、珍珠和松子,还有一种名叫海东青的猎鹰,个头不大但很凶猛,可以用来捕捉天鹅。
赵良嗣预言,辽国必将被这些女真人所灭亡。这可能吗?宋徽宗有些怀疑。而赵良嗣出使一年,至今杳无音信。
幽云十六州,时机到了么!
宋徽宗拿起蜡丸密信,又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他犹豫不决。
宋徽宗对雄州的密信没做批示,他派内侍张迪将和诜的奏章和蜡丸密信,一并送到太师府,请蔡京太师与童贯太尉共议可否。
第一三五章六贼之二()
太师是中国古代西周时所置官职,专门授予辅弼国君之臣。后来多被皇帝用作大官加衔,以示恩宠。
蔡京六十二岁时被宋徽宗拜为太师,那是1108年(大观二年)正月,他时任宰相。
无论是从辅弼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恩宠的角度来看,太师这个称谓用在蔡京身上最合适不过。
蔡京太师府高大雄伟,气势恢宏,占地广阔,仿佛是一座小型皇宫。大门口,矗立着一座四丈九尺高的楼台,匾额上题有“鸣銮堂”三个金字,那是宋徽宗用“瘦金体”御笔亲书。
院中有一个鸟语花香的南园,还有一个碧波荡漾的西湖,都颇负盛名。
这座宅第,是宋徽宗御赐给蔡京的,座落在皇城西北侧的外城,金水河南岸。
金水河是宋太祖时期开凿的一条人工河,是京城四大河流之一。
东京原本就有汴河、蔡河、五丈河三条河流穿城而过,水系发达,为何还要开凿这条金水河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保证皇宫内廷池苑有充足用水。
河水从外城西北穿墙进入内城,蜿蜒而行,自天波门流入皇城后苑,在大内曲曲折折绕过太庙,然后过御街而东行,直至内城东濠。
金水河在皇宫内廷这一段称作景龙江或龙德江,出天波门以西称作天波溪。
宋徽宗临幸太师府,有时坐轿子去,有时则坐小船去。其实坐船去最方便,沿着景龙江、天波溪逆流西行,便可直接抵达太师府。
太师府南边还有一条河,即汴河,那是东京城内最大的一条河流,每日来往船只很多,大多是运输货物的商船。也有装饰华丽的游船,不时穿梭其中。
汴河穿城而过,河上有十几座桥,太师府南边的这座就叫太师府桥。这座桥很有名,东京城里妇孺皆知。
住在桥北太师府里的蔡京,更是大名鼎鼎无人不晓。
蔡京从1070年(熙宁三年)考中进士踏入仕途,到1115年(政和五年)春天,已经在宦海之中沉浮达四十五年之久。他历经宋神宗、宋哲宗、宋徽宗三朝皇帝,都很受赏识,也多次受到过政敌的无情打击和极力排挤。现在,无论是权势还是待遇,六十九岁的蔡京都已达到人生目标的顶峰。
在他拜相之初,有六七个巨商上门讨债,他们拿着借条说,哲宗朝时,朝廷出兵攻打西夏,曾向我们借钱三百多万缗,至今未还。
蔡京向宋徽宗做了如实汇报。
宋徽宗面有难色“辱国!且奈何?”
蔡京很有信心地回答说“臣请尝之。”
蔡京下令,盘点皇城诸司库藏,将那些多余而无用的东西,打包作价抵债。不出半年,欠款全部还清。
蔡京在经济体制方面的变法,尤其是茶法盐法的变革,很快就见到成效,源源不断的税收财富汇集到京师。
蔡京洋洋得意地向宋徽宗报告说“今内外泉货所积为五千万,和足以广乐,富足以备礼。”
宋徽宗闻听大喜。
于是,蔡京向宋徽宗提出了“丰亨豫大”的治国理念。
丰,就是丰裕,治国首先要抓经济,要让国家财政充盈富裕,这是治理国家的经济基础。
亨,就是亨通,要确保政令畅通,这样变法才能见到成效,这是政治基础。
豫,就是安乐,要创造安详和乐的社会环境和氛围,这是社会基础。
大,就是弘大,要树立大国风范,要体现大国气派,这是国家形象基础。
蔡京的治国理念就是建立在这四个基础之上,层次分明,思路清晰,内涵丰富。这让宋徽宗感到耳目一新。
蔡京的“丰亨豫大”治国理念,源自于他对《易经》丰富哲理的认知,也反映出他对理想政治的思索与憧憬。
可是,这些治国理念却一再遭到误解和批判,被列为蔡京的罪状之一。
有人说,他这是以此粉饰太平。有人说,他这是在“倡穷奢极侈之风”。甚至还有人说,他这是视官爵财物如粪土,在极力鼓动宋徽宗大肆挥霍。
这些说法,细细想来,让人感到既荒唐又可笑。
蔡京的政治作风,一贯雷厉风行,有时候气势咄咄逼人,这让宋徽宗感到很不舒服。宋徽宗开始怀疑蔡京有专权之倾向。
对蔡京的强势政治,一些大臣也感到不满,但苦于找不到攻击的机会。
1115年(政和五年)三月的一天,童贯拖着疲惫的身子从西北前线回到京城,向宋徽宗详细汇报完西北前线战况之后,他便回家休养去了。
他在城西蔡京太师府旁边也有一座豪宅,也是宋徽宗御赐的。
童贯是去年十二月被宋徽宗紧急派往西北前线去的,因为西北出事了。环州今甘肃环县定远寨大首领李讹移背叛宋朝,写密信给西夏统军梁哆,邀其出兵入宋抢掠粮草。夏军偷偷入侵,围困定远寨达二十五天之久,气焰十分嚣张。
李讹移是宋哲宗时投靠宋朝的党项族部落首领,赐名赵怀明,在宋为官已经二十多年。
他的背叛让宋徽宗很气愤。
宋徽宗立即下诏任命童贯为陕西经略使,令其紧急开赴西北前线,发重兵狠狠打击西夏的挑衅行为。
宋夏战争又一次爆发。
童贯来到太师府,还没走进鸣銮堂大厅,迎面袭来一股浓烈的沉香木香味。袅袅的沉香木香味,飘散出来的是富贵与安怡,辛辣与张扬。这是蔡京喜欢的味道,这也是蔡京性格的表现。
蔡京正坐在大厅里等候童贯。
一番寒暄之后,两人达成共识。于是,他们一同入宫来到崇政殿。
蔡京对宋徽宗说
“陛下,臣与童太尉认为,自古以来,招徕远方之人,是国家兴盛和美之事。现在辽国正在用兵,军民离心离德,争相投奔我大宋。收揽化外之民,必能彰显皇威,凝聚燕云汉民之心。”
宋徽宗见两位老臣意见一致,于是准奏,令雄州知州和诜接应逃难百姓入境。又命边关将领严防奸细,绘制北地山川地图,探明军马布置等等以作准备。
。
第一三六章宋徽宗的战略布局()
而经过数日颠簸,赵良嗣一家终于来到东京汴梁城。站在城门口,望着巍峨的城墙和高耸的城楼,赵良嗣内心很激动。
回归城内,赵良嗣先到童贯府上拜见。
来到童贯府邸,只见门楼横匾上“紫气东来”四个金字气势非凡,遒劲有力,后来赵良嗣才知道,那是宋徽宗御笔亲书。
走进大门,迎面是一道高高的影壁墙,浮雕精美,饰有各种吉祥图案,顶端覆盖着古色琉璃筒瓦,造型别致。院内楼台亭阁,假山水榭,错落有致,处处显示出主人的尊贵与阔绰。
当晚,童贯设家宴为赵良嗣接风洗尘。他们二人虽然仅有一面之交,但彼此印象都很深刻。这回赵良嗣先来拜见自己也是将自己当做靠山。
童贯很感慨地说:“一晃四年过去了,没想到你回归之心始终不变,这很难得啊。”
赵良嗣激动地说:“自从离开东京后,良嗣时时惦念太尉。今日见太尉风采依然,良嗣倍感欣慰与振奋。”
童贯也假意道:“自从你出使女真,本官也日日期盼回归。不想你九死一生,只身而回。万幸万幸!
赵良嗣的护卫和副使早就被王伦沉进了大海,赵良嗣不敢实话实说只得说遇到风浪,在女真逗留半年。
不愿再此事上多言,赵良嗣插言道:“太尉可记得早年下官建言么?”
虽然王伦与赵良嗣说了连金抗辽的弊端,但是赵良嗣仍然不想放弃。事在人为,人定胜天!
“当然记得。”
“那时女真力量尚未壮大,而今却不同了,完颜阿骨打已于今年正月正式称帝建国。现在,跨海联盟,与女真南北夹击、灭辽复燕的时机已经成熟。”
童贯听此一言,眼睛一亮,他捋了捋颌下稀疏的胡须:“这消息可靠吗?”
赵良嗣笑笑说:“当然可靠,辽国上下无一不晓。天祚帝派出的几路人马,都被阿骨打打得人仰马翻,东北大地已有半壁江山被女真所控制。据说,女真正在计划攻打黄龙府。这的确是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大好契机,千万不可错过。”
赵良嗣的话让童贯心头一振。几年前他就有过出兵北伐的念头,因为时机不成熟,一直按兵没动。他想,应该赶快安排赵良嗣觐见皇上。
三月十八日,赵良嗣入宫。在延庆殿,宋徽宗接见了赵良嗣。宋徽宗离开御座,降尊来到殿前,临轩慰劳并询问所来之意。
赵良嗣跪奏道:
“启奏陛下,臣本汉族苗裔,不愿在契丹为官,早有回归中原之志。契丹国主天祚帝整日耽酒嬉戏,四出游猎,斥逐忠良,任用群小,苛政残暴。近年来,女真酋长阿骨打知道天祚帝已失民心,于是起兵反辽,连年用兵,攻陷州县,而辽军不断溃败,散兵游勇四处为患,万民罹苦,辽国必亡。愿陛下念旧民遭涂炭之苦,复中国往昔之疆,代天谴责,以顺伐逆,王师一出,必壶浆来迎!”
赵良嗣慷慨激昂的一席话,让宋徽宗听着心里热乎乎的。
赵良嗣又简要介绍了一下东北正在发生的战事:
女真人自去年九月起兵,十月占领江宁州,十一月在出河店击败辽军十万。随后,他们乘胜前进,分路进兵,半个东北已被其占领。今年正月初一,完颜阿骨打登基称帝。据说,他们正打算向黄龙府进军。辽国被其所灭,已指日可待。
宋徽宗问:“听说女真人吃生肉,喝鲜血,有此事么?”
赵良嗣回答说:“确有此事。女真人如狼似虎,吃生肉喝生血,都是平常之事。他们对契丹恨之入骨,如果咱大宋能派人从登州或莱州渡海去辽东,结好女真,与之相约一起南北夹击,那么,辽国可图,燕云可复!”
对燕云,宋徽宗曾萌生过收复之念头,但后来又打消了。现在,这念头又被赵良嗣一席话给点燃起来。他感到一股热流在体内奔腾翻滚。
宋徽宗问:“你觉得那个女真酋长阿骨打,真能灭亡契丹?”
宋徽宗知道辽国骑兵凶悍勇猛,所向披靡,战斗力很强。但对女真人的战斗力,脑海里一片空白。
赵良嗣回答说:“陛下,女真人从不贪生怕死,他们视死如归,他们既然已举起反辽大旗,开弓就没有回头箭,就一定会胜利。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是前不久天祚帝亲口说的,可见天祚帝对女真也是很恐惧。据臣所知,女真军早已有数万之众,未来不可限量。”
宋徽宗微微一笑,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女真挑战契丹,我大宋可以坐山观虎斗。等到辽国将亡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