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大寨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浒大寨主- 第1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助许久不曾下山,这回王伦也将他带上。还有宋万、杜迁两位老兄弟,许久不曾亲近,这回也一左一右跟着王伦。后面二十名梁山精锐,操纵小船随行护送。

    他们正驰之间,忽听远处传来阵阵渔歌:

    天苍苍唉.

    水茫茫唉.

    风吹芦花漫天扬。

    鱼儿水内游,

    水激湖荡漾。

    捕鱼捞虾泪交流。

    饿死爹和娘。

    官税重,渔霸狂,

    官府渔霸似豺狼,

    渔民遭祸殃。

    世道暗无日,

    要活举刀枪。

    要活举刀枪!

    王伦听着渔歌,若有所思。

    船队迎风破浪前进,渔歌刚停,就听到芦苇丛中一后生喊:“你这样唱,要让安山催命鬼知道了,还有你的好果子吃!“

    又听那唱渔歌的后生说:“我怕他娘的啥!这世道逼得人没法活,要真逼急了,老子也敢上梁山!“

    刚才问话的那后生说:“天下的老鸹一般黑,现在梁山上也和以往不一样了,他们也是催命鬼这样的货,尿到一个壶里了!让催命鬼在大安山负责买卖盐,祸害渔民百姓、客商。“

    ”不错,我也听说过,他开的盐店就是义军办的。“又有人插言道。

    “我看他是挂羊头卖狗肉,他姑夫是巨野知县,他是又当婊子又立牌坊,打着义军旗号,坑害渔民百姓,破坏梁山声誉。“

    宋万听着这两个后生的对话,不由怒上心头,青筋暴跳。

    心想:我义军除暴安良,替天行道,怎能让这黄子,败坏我义军名声。

    王伦仍是风轻云淡,随口吩咐说道:“先不到巨野,船撑往大安山。“

    行了办个时辰,两艘大船靠了岸,王伦对李助吩咐说道:“留下两人看船,其余随我来,到盐店看我眼色行事。要是湖里那后生说的是实,咱就将此贼除掉,不为民除害,我们还算什么义军!“

    王伦登上岸,无心观看街景闹市,往东一扭头,看到盐店,心想:我看看催命鬼到底开的什么盐店。

    三人就径直迈步向催命鬼盐店走去。不时来到店前。突然听到一人在店内喊道:“你们怎么这样坑人?“

    “胡说!谁坑你啦?再胡闹老子扔你到湖里喂王八去!“

    “我的盐明明是五百斤,咋到你们店里一过秤就成了三百八十斤呢?“

    “我这秤是梁山上定的,你敢说义军开店坑人?再胡说我就活劈了你!“

    “义军也得讲理,我可是第一次到这卖盐,你们不让在街上卖,你们买就用这么大秤称啊!“

    “来人!“店里掌柜一副凶神恶煞模样。

    听到喊声,从后院忽地冲出几条大汉,“掌柜的,是谁想在此找死?“

    “就是这个小子!拉出去让他知道大爷的厉害!“

    见那六七条大汉如狼似虎,那卖盐的高喊:“救命!“

    “住手!“李助大吼一声闯了进去。

    他圆睁虎目,只见一个小嘴猴腮、小头小脸、四十余岁的小个子惊恐地望着大步闯进的自己。

    那几条大汉松开卖盐的,怒目瞪望李助。见李助身高体大,像扇大门似地堵住了柜台。

    后面徐徐进来的王伦、杜迁也不像是善茬,一时踌躇不前。

    不用王伦吩咐,对岸指着猴腮小个子问道:“为何这样霸道?竟然打着梁山的幌子!“

第七十一章催命鬼成鬼() 
    那几条大汉松开卖盐的,怒目瞪望李助。见李助身高体大,像扇大门似地堵住了柜台。

    后面徐徐进来的王伦、杜迁也不像是善茬,一时踌躇不前。

    不用王伦吩咐,对岸指着猴腮小个子问道:“为何这样霸道?竟然打着梁山的幌子!“

    “你是干什么的?“掌柜反问道。

    “哪个是崔掌柜?“杜迁理也不理,反问道。

    “鄙人!“那猴腮猴脸小个子傲然说道,同时给店内的打手使了个眼色。

    “你给人家开五百斤盐款!他的盐是在我那过的秤,少的由我赔!“杜迁望着他,语气不容置疑。

    还没等催命鬼答话,一个黑大汉,横着三角眼吼道:“崔掌柜,别听这小子胡吣。“

    见自己在打手的保护之内,催命鬼小蛤蟆眼一挤又来了劲:“你是干什么的,崔大爷我的事可不好管啊!“

    听了他的话音,那店里的打手一个个抄起家伙把王伦几人包围起来。

    “老子今天就要管,天皇老子的事都敢管.难道你小小恶霸,爷爷就不能问吗?“

    杜迁说着一脚将柜台踢翻,一伸手将催命鬼像抓小鸡一般提了过来,往店门外一摔,像扔肉蛋一样,催命鬼如皮球似地滚到街当中。

    紧接着,杜迁像飞一般蹿了过去,一脚踏住他。

    催命鬼的几个打手,先是呆愣,霎时又如狼似虎地奔向王伦等人。如疯狗般扑来,却被跟李助拦住。

    见王伦面色不善,想来是不想轻饶了崔明贵。杜迁一时性起,用脚猛跺,将催命鬼的两条腿跺断。

    催命鬼像被杀的猪似的,拼命嚎叫:“疼死我了。“干嚎着在地上打滚。

    见崔明贵的伙计也冲上来帮忙,王伦冷笑道:“不用拦他们,不怕死的让他们前来!“

    催命鬼的一个打手,吼嚎着来了个饿虎扑食,猛扑过来。李助飞快一转身,飞起一脚将扑来的黑大汉踢出一丈开外。

    那大汉来了个鲤鱼跳龙门,一跃而起。快似闪电,又一头向李助撞去。李助又一闪,顺势在他后背用力。

    说时迟,那时快,由于大汉用力过猛,一下撞到对面店门外明柱上。明柱被撞断,脑浆迸溅,一命归阴。其余几个打手,一个个被打倒。

    李助指着几个打手命令道:“你们几个恶奴要如实招来,催命鬼这些年来让你们杀害了多少渔民百姓?奸辱了多少良家妇女?如不实说,老子是梁山义军头领,我让你们一个个再去脱生!“

    听了梁山名字,那一众打手脸色顿变。

    畏惧梁山威名,一个打手磕头求道:“好汉爷饶命!干那些伤天害理的事儿,都是掌柜和他侄儿崔虎先定好,然后再带领我们去。“

    ”打人杀人都是崔虎动手,尸体再让我们扔到湖里。被他叔侄俩奸辱过的妇女谁也记不清,还有些事儿我们也不知道,他们偷杀的也不少。“

    那人指着撞死在柱上的那黑大汉,直说他就是崔虎,是崔明贵的头号心腹。

    “我们也有罪!不该助纣为虐!“另一个说道。这人倒是有心计,知道不如实回答可能被打,索性光棍一把。

    “你说的可是实情?“王伦又问。

    “绝无半句假话,我等也是为了生计啊!“一众人求饶起来。

    杜迁的气再也压不下了,一转身踩住催命鬼左腿,两手抓住右脚骂道:“你作恶多端,杀害人命还冒充我梁山义军在此开盐店。挂羊头,卖狗肉,坑害渔民百姓,破坏我义军声誉,罪该万死,死有余辜。”

    说着杜迁抽出腰刀来,一斩而下。”不杀你这个恶贯满盈的贼子,天理难容,不能平民愤!我义军要'替天行道'抱打不平,为民申冤!“

    只听“喀嚓“一声,催命鬼被一劈两半。

    那几个打手见此,一个个匍匐在地,磕头如捣蒜,浑身像抽筋似地筛糠。“好汉爷爷饶命,我们有罪,上有八十老母,下有不成人的儿子。“

    “我们一定改恶从善,愿给义军做牛做马,一定重新做人!“

    ……

    王伦见杀鸡儆猴的目的达到,也不想大开杀戒,于是说道:“冤有头,债有主,你们虽都有罪,但罪不至死。念你们愿改过认罪,暂将你们项上人头寄放不动。“

    不等那几名打手松口气,王伦又森然道:”今后若再有一点恶迹,再在安山、东平一带作恶,我见一个杀一个,见两个杀一双,记住了吗?“

    “小人记住了!“一个个磕头如鸡啄碎米般言道。

    “还不快快滚!“李助虎目一瞪。

    几个打手听后,赶忙爬起,一个个如丧家之犬,没命逃去。

    在杜迁将催命鬼摔到街当中时,立时整个大安山镇轰动起来了,有的紧张,有的兴奋,有的胆大伸头向外看;有的胆小的急忙停业关门;有的在街上正行走中躲在一边,有的吓得呆站那里不敢动。

    卖鱼的、推车的、背筐背篓的,赶集逛街的人们,熙熙攘攘的人群,突然都被惊呆了。

    但一见杜迁劈了催命鬼,顿时满街像开了锅的水,沸腾起来。有的跑着喊着,消息像电波一般霎时传遍了大安山镇。一个个开店的,赶集的,年老的,年少的,男的女的,都像春天的迎春花儿笑开了花。

    见王伦教训那几个恶打手,一个个长长出了一口气,都向王伦等人围拢来。那个被催命鬼坑骗的卖盐汉子,向前就给王伦磕头:“多谢几位好汉!不过,好汉爷你快快逃跑吧!这里东平知县的耳目甚多,定会加害于你。“

    王伦却怡然不惧,笑道:“我乃梁山义军头领王伦,'替天行道',除暴安良,是我们的天职。他们要来抓我,我还正想找他们算账哩!“

    说后扭头对杜迁喊道:“快到盐店拿笔墨来!“

    杜迁到盐店里端来笔砚,王伦拿过笔,蘸得饱饱的,在盐店门边墙上写道:

    安山崔家店,欺行把人骗。

    坑害无辜者,告状无人管。

    知县是后台,这账以后算。

    好汉来除害,百姓笑开颜。

    要问除霸人,王伦住梁山。

    写完,王伦对赶集的人们说道:“哪村镇有官府不敢管的恶霸,为害百姓和官府勾结的富户恶霸,再欺压你们,到梁山找我们!”

    得了王伦的承诺,这些穷苦百姓好似也有了靠山一般,一个个欢呼沸腾,目送王伦几人离去。

    王伦几人除盐霸的故事,没几天在民间就流传开了。有那胆大的汉子,也都携妻带子一起投奔梁山。

    (月票!月票!还有两天啦!!大家推荐、月票助力啊!谢谢)

第七十三章又一场阴谋() 
    王伦几人行踪暂且不提,且说这过几日便是当朝枢密使童贯的生辰了。京中外地的大小官员也都极尽所能的搜刮金银财宝,为的就是献给童贯,讨他的欢心。

    枢密使一职在宋朝那是实权的高官,枢密使是北宋三个宰相之一,相当于现在的高官,是当时最大的军事高官,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命,以佐邦治。

    凡侍卫诸班直、内外禁兵招募、阅试、迁补、屯戍、赏罚之事,皆掌之。以升拣、废置揭贴兵籍。有调发更戍,则遣使给降兵符。除授内侍省官及武选官、将领、路分都监、缘边都巡检使以上。

    这东京开封府的新任府尹名唤张文昌,是刚刚从四川升迁过来的,本身也是太尉童贯的门生弟子。

    童贯常年领兵,在军队中有很大的势力。官场上也有不少的亲信,而这个张文昌就是其中之一。

    这几日张文昌也是愁闷不已,还有几日就是童贯的生辰,如今的礼物还没有着落。开封府府尹不像外面的那些知州知府,这东京汴梁到处都是达官贵人,哪里是他一个小小的开封府府尹能够得罪的起的,所以捞的油水自然也是最少的。

    思来想去,张文昌想起一事。杨志怒杀牛二,虽然杨志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可是他的那把祖传的宝刀便落在了开封府府尹手里。

    童贯是武将之首,张文昌知道他喜欢神兵利器。于是也就投其所好,将这把宝刀献给了童贯。

    这日在枢密府内,童贯坐在上首,旁边是开封府府尹张文昌。

    童贯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掌控军权最大的宦官;获得爵位最高的宦官;第一位代表国家出使的宦官。

    他长得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瘦小阴气十足,而是高大威武,浑身的阳刚之气。张文昌在他手下,如履薄冰。

    而此时童贯手中把玩着的,就是杨志的祖传宝刀。童贯拿着宝刀翻来覆去的看,越看越喜欢,好像看的不是刀,而是一个绝世的美女一般。

    “好刀!好刀!果真是好刀,哈哈哈,文昌有心了,本相很是喜欢。”童贯爱不释手,笑着夸奖道。

    旁边的张文昌好像得到了莫大的荣誉了似的,对着童贯大献殷勤,一个劲儿的拍马屁,那副模样哪里是堂堂的开封府知府,活脱脱的一个狗腿子。

    可是看着看着童贯突然没了笑容,将到插会到刀鞘中,叹了口气,旁边的张文昌大惊失色,连忙问道:“枢密怎地好好的叹上气了?莫不是下官送的宝刀好?”

    童贯摇了摇头,又是沉沉的叹了口气,这才说道:“不是,文昌的宝刀本相很是喜欢,爱不释手啊!可是空有神兵利器,没有宝甲护身,这也是一大憾事。叫本相如何不叹气,唉!”

    张文昌听得童贯的话,没有说话,低着头不知在想什么,空气仿佛凝固了一样。

    突然张文昌眼珠一转,抬起头朝着童贯一拱手说道:“说道宝甲下官还真的知道有人有。”

    童贯一听便是一喜,当下连忙问道:“当真?是何人?”

    张文昌一心讨好童贯,如实的回答道:“千真万确,此事京中官员武将都是知晓的。这宝甲名叫雁翎圈金甲,乃是金枪班教头金枪手徐宁的家传宝物。穿上之后不避刀枪,平日里视若珍宝一般不与外人观看,枢密大人威风八面,便将那徐宁唤来将此宝甲要来,想来那徐宁也不敢拒绝。”

    童贯听完眼睛便是一亮,这金枪手徐宁他也曾听说过,据说此人武艺高强,一手钩镰枪威震东京,无人能敌。只是听说小王驸马讨要,也没有要到,不知徐宁能否向自己低头。

    童贯当下点头同意,立刻差人前去将徐宁唤来。

    一个时辰左右,便从外面走进来一个汉子,身披盔甲。那童贯看徐宁时,果然一表好人物:六尺五六长身体,团团的一个白脸,三牙细黑髭髯,十分腰细膀阔。

    徐宁走进来,朝着童贯沉沉的一抱拳,说道:“末将徐宁见过枢密大人,不知大人唤末将前来有何事吩咐?”

    童贯也不啰嗦,直截了当的说道:“本官听说徐将军武艺了得,乃是一等一的忠义之士,本官有心举荐将军到边军任职,做一个将军。日后沙场立功也好光耀门楣,封候拜将,将军以为如何?”

    徐宁听得童贯之言自是欣喜不已,只是疑惑这奸臣如何想起自己,当下便应承说道:“末将多谢太尉大人赏识,徐宁定忠心报国,建功立业,不负太尉大人厚望。”

    “不过,本官近日得了一把好刀,可惜没有一副宝甲护身,本官听得徐将军家中有一祖传的宝甲?”

    童贯说到这就没有再往下说了,虽然说的比较隐晦,但是只要不傻都能够听出话中的意思来。

    徐宁当下便是一愣,恍然大悟,心说难怪突然想给他升职,原来是看上了自家的金圈雁翎甲。不想自己外出辽国躲过了驸马,却是不能躲过童贯。

    若不是为了这宝甲,他怎会在金枪班中蹉跎。

    徐宁一咬牙,强硬说道:“大人,这雁翎甲乃是末将家传的宝物,恕徐宁万难从命。”

    童贯见徐宁想都没想的就拒绝了自己,当下心中的怒火便顶了上来。但是也没有表现出来,当下哈哈一笑,说道:“那好,既然徐将军不肯割爱,那本官也就不强人所难了,本官还有事便不留将军了。”

    徐宁见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