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大寨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浒大寨主-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伦转身正要上楼去,却瞧见外面潘小七气喘吁吁跑了进来。

    “不好了,不好了,王奶奶受伤了”

    “什么?”王伦大惊失色。

    潘小七口中称呼的王奶奶就是王伦的母亲杨氏,听到母亲受伤,王伦焦心不已。

    “到底怎么回事?”听见这消息,王信直接追问潘小七。

第三十二章孝母似专诸() 
原来王伦母亲杨氏今日闲来无事,就在王伦的书房中为王伦整理书籍,不料在搬书上楼时摔倒了。

    幸好当时小灵官也在家里,听到声音把杨氏扶了起来。不过杨氏却感觉腿脚疼痛,不敢动弹。一见杨氏受伤,小灵官不敢耽搁,留下家里的俩个仆妇照顾杨氏,自己出来找王伦。正巧在路上小灵官遇到了潘小七,于是让潘小七来通知王伦,他则去请郎中。

    当下王伦不再耽搁,仍旧让朱贵杜迁看店,自己带着王信和潘小七回转家中。

    “母亲大人!”王伦回到家中,来到正房看望母亲杨氏。

    “我儿,你回来了!”杨氏受了伤疼痛难忍,满头大汗。

    “母亲怎么如此不小心!”王伦担心杨氏的伤情,忍不住心中埋怨。

    杨氏强撑着疼痛,对王伦笑了笑。“一点小伤,你不要大惊小怪。”

    杨氏虽然说得轻松,但是王伦却不能等闲视之。一见母亲受伤,他心中着急,对家里的仆妇十分不满。

    “有事吩咐家里的佣人就好了,都怪这些人不会侍候!”

    这时王伦请来在家里帮工的仆妇都在屋中侍立,听到王伦的话,心中着急。

    “少爷恕罪!老妇人仁慈!”这两位仆妇开口告饶。王伦给这两人的工钱优厚,她们不愿丢了差事。

    “不怪她们,不怪她们。”知道王伦动了气,杨氏心地善良替两位仆妇求情。

    正在这说话的功夫,门外急忙忙进来一人,正是出去请郎中的小灵官。他身后也跟进来一位老者,年约五十多岁,头发花白,背着一个大药箱子。

    “少爷!于郎中来了。”小灵官把郎中带到王伦跟前,然后站立一旁。

    同样在房中的王信见小灵官回来了,狠狠地瞪了小灵官一眼,埋怨他没有照顾好伯母杨氏。

    王伦见于郎中来了,站起身来给于郎中施了一礼。“家母不幸摔伤,有劳先生救治一二!”

    “不敢当,不敢当。”于郎中见王伦客气,连说了两个不敢当。“先让我看看伤势再说。”

    王伦当下就给于郎中让开位置,让郎中查看伤情。

    “有劳大夫了!”王杨氏也向于郎中点头示意。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于郎中见王杨氏中气充足,头脑清晰,心道只是外伤,正是自己拿手的。

    然后于郎中从自己的药箱中拿出小枕头等一应用具,专心致志的给杨氏检查腿伤。

    “王大官人,令堂恐怕摔伤了骨头。”于郎中检查已必,下了结论。

    “哦!那该如何救治?”听到伤了骨头,王伦有些紧张,忙问救治的办法。

    “老夫的接骨正骨之法,在济州城中独一无二。”于老郎中先是自我吹嘘了一句,然后道:“不过令堂的伤势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

    王伦以为是这老郎中故意拿架子,要诊金,当即表态道:“大夫您只管尽心救治,一应费用王某定不让您满意。”

    那一旁的王信此时到时有了心眼,从自己怀里拿出了五两银子来交给王伦,这却是王伦平常给他的零用钱,他积攒下来的。伯母这些年来对他很好,伯母受伤他也十分挂念。

    王伦把王信的银子拿在手中,又从怀里掏出了十两银子,一起递给郎中。

    “王大官人,误会了。”于郎中摆了摆手,表示不收银子。接着又解释了一句“老夫行医几十年,手艺大家有目共睹,但是我自己最在意的还是医德。”

    “说这病简单是因为如果有上好的虎骨作为药引,加上我的接骨手法和偏方可以保证令堂一个月左右痊愈。说这病麻烦是因为此时我并无虎骨,光靠手法和偏方的话令堂恐怕要三个月才能痊愈。”

    于郎中的话一说完,屋子里的人一阵沉默。于郎中则直接给王杨氏推拿正骨,然后固定了夹板,开放抓药。

    其实在这时,于郎中心里也有些矛盾,到底要不要把自己知道的事情说出来。他只怕自己说出来,山岗上又多了几具白骨。

    王伦收了于郎中开的药方,嘱咐于郎中之后每日来给母亲推拿换药,还当先预付了十两银子。

    “虎骨的事情我来想办法!”王伦想了想对于郎中说道。

    “这伤情耽搁不得,虎骨最好在三日内找到。”于郎中叮嘱了王伦一句。

    一切已经诊治完毕,于郎中也准备告辞。

    “我儿,我有话对你说!”这时王伦母亲杨氏叫住了王伦,“让二郎去送于大夫吧!”

    王伦听了母亲的话,只好把于郎中送到门口,然后让王信帮自己再送于郎中出大门。

    王信得了王伦的吩咐,领着于郎中走出屋子。他人本性憨直,此时有心伯母杨氏的病情,焦急之心都显露在脸上。送于郎中的这一路,也是一言不发。

    “好了,二郎就送到这里吧!”眼见要出王家大门,于郎中让王信留步。

    王信心知自己伯母的伤还要劳心这位郎中,他不敢怠慢,执意要把于郎中送出门去。

    终于到了王家门外,于郎中想到王伦的仁义之名和王伦的本事,决心说出自己知道的这个事情。

    “二郎,我这有个大虫的消息说给你听,你回去告诉你大哥。”于郎中要说的并不是直接的虎骨消息,而是一只老虎的消息。

    王信一听有大虫的消息,眼睛一亮,大虫身上的虎骨不是多得很。

    “听说郓城县西溪村附近有大虫出没,最近半年过往的行人丧命了好些,或许你大哥可以找些人去打了这大虫。”

    于郎中知道这消息也是听过往的客商说的,他之所以不愿意说出这个消息,也是怕王伦这些人打虎不成伤了性命。

    “二郎!千万让你大哥多找些人去。这半年郓城和济州的猎户我听说去了三波,但都没成功。”

    知晓那大虫的厉害,于郎中又叮嘱王信道。“最后一波去的猎户有二十多人呢,也无一幸免,现在官府已经发下悬赏文书了。”

    于郎中把前前后后的事情对王信嘱咐完,才向自家店铺走去。

    王信站在门外怔怔出神,许久才回去。

第三十三章苏秀秀() 
洪婆婆是锦绣坊的老人,善交际,人缘好,很受邻居们的信任。基于此洪婆婆也经常走街串巷,给年轻男女拉媒牵线。

    这日洪婆婆又受人之托,带了一位少女前去相亲。

    “我告诉你啊,姑娘!”在这路上洪婆婆不住地给少女灌注经验。“这女人啊,第一要长得俊俏,第二呀就是要嫁个好人家。”

    这少女对于相亲心中原本是拒绝的,但是架不住家人的劝解,只好听命。这年月讲究的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一点自主权利也没有。虽然爷爷待她很好,但近来年老体弱,也照顾不了她多久了。

    少女一言不发,亦步亦趋的跟在洪婆婆身后。洪婆婆只当少女害羞,不好意思说话,她仍自顾自的说着。

    “今天我给你介绍的这家啊,保准你进了门就享福。”洪婆婆卖力的介绍,拉媒成功可少不了她的红包。

    “这户人家在乡下有田地几十倾,在城里还有买卖呢!”

    “听说这家的少爷不仅打理家业井井有条,还是个读书种子呢,没准将来你还能当上官太太呢!”洪婆婆好话不断,极力夸奖男方的情况。

    少女听了洪婆婆的话,仍然闷闷不乐。这人再好也不是他!

    原来少女已经有了喜欢的人!

    这样一路上洪婆婆絮絮叨叨,少女有一句没一句的听着,很快就到了相亲的人家。

    “当当当!”洪婆婆敲响大门。

    过不多时,从里院出来一位小男童,打开大门。一见是洪婆婆带人来,知道是怎么回事,连忙引进。

    “请进,洪婆婆!”

    “多谢小哥!”洪婆婆见着小男童十分有礼貌,长得也俊俏,含笑道谢。

    来到这地方,少女不由得有些紧张,悄悄地拿眼去打量这户人家的院子。只见房屋虽只几幢,但青砖绿瓦,一草一木都有迹可循。在这商贾之地,没有一丝铜臭格外难得。

    小男童在这洪婆婆领着少女过来时,也拿眼注意后边的少女。

    “苏姐姐!”小男童正是小灵官,看着少女觉得眼熟,忍不住叫了出来。

    这洪婆婆带过来的少女不是别人,正是苏木匠的孙女苏秀秀,曾经被王伦救过的苏秀秀。

    苏秀秀这时正在观察别处,冷不丁的听到小灵官的这一声苏姐姐,好不惊讶!

    寻声向小灵官的方向看去,苏秀秀只觉得这个眉清目秀的小童,自己也在什么地方见过。可是一时蒙住,怎么也想不起来。

    “我是少爷的书童,叫小灵官。”小灵官一见这少女本是自己认识的,心中高兴,对苏秀秀自我介绍了一句。

    听了小灵官提到的少爷,苏秀秀从脑海中蹦出了一个身影。

    “啊……你……你是……”苏秀秀巧手捂住嘴唇一声惊呼,但是却不知道怎么去说。

    没想到今天来见得会是他!苏秀秀心中有惊喜也有忐忑,好似有一只小鹿在心中乱撞。

    苏秀秀的心七上八下的,脑袋昏沉沉的同洪婆婆进了屋。

    在房中王伦和他母亲杨氏早在等候,这事还要从昨天杨氏受伤说起。原来杨氏上次对王伦提过娶亲的事情就一直放在心中,但是想到要等到王伦科举之后她又觉得太晚,何况她也知道这是王伦的推托之词。

    可是王伦一日不成婚,杨氏一日不放心。正好在昨日她摔伤,需要人照顾。杨氏就对王伦说先说一门亲事,顺便在这段时间能照顾自己,也省的影响王伦读书。

    可是王伦仍然不听,只说自己能照顾母亲,不想这么早成亲。两人一时僵持,最后王杨氏妥协说只请一位丫鬟,王伦才最终同意。王伦哪知道母亲找的丫鬟,也是按照给他说亲的标准找的。

    洪婆婆领人进来,笑呵呵的对王杨氏说道:“姐姐,这是苏秀秀姑娘,在咱们这一带最是心灵手巧的了。”说着还有意无意看了下王伦,“这模样也俊俏着呢!”

    洪婆婆得了王杨氏的嘱托,是知道事情原委的,但当着王伦的面也不能多说,只是点到即止。

    “夫人好!”苏秀秀对着王杨氏施了一礼,羞答答的叫道。

    “好好好!好俊的姑娘。”王杨氏见苏秀秀温柔可爱,长相清秀心中高兴,不断地夸奖。

    在洪婆婆带着苏秀秀进来时,王伦就发现这姑娘正是自己上次救过的,也感觉这缘分巧妙。不过洪婆婆和母亲杨氏不住的夸赞苏秀秀,但是他也没有多想,只是平常视之。

    苏秀秀美目轻转,定格在王伦身上。入眼是一袭白衣,风度翩翩的青年才俊。苏秀秀按捺住自己心中的激动,款款下拜。

    “恩人!”

    这一声恩人称呼王伦并无特殊感觉,他也从不施恩图报,只是淡淡的回了句。“从今往后你就叫我王大哥就好了,母亲还有劳你照顾。”

    “是!王……王大哥。”苏秀秀听到王伦让照顾他母亲杨氏的话,俏脸又是一红。

    从苏秀秀和王伦的对话中,听出两人是认识的,并且是王伦救助了苏秀秀。洪婆婆高兴,这事情差不多就成了。

    王杨氏在一旁也高兴,好奇的问道:“这是怎么一回事?”

    小灵官最是口快,把那日的事情原原本本复述了一遍。

    “这天下的缘分当真奇妙!”王杨氏听完,若无其事的说了句。

    王伦听了母亲杨氏这话略显尴尬,苏秀秀也是满脸通红。

    “我送洪婆婆出去。”王伦急忙想躲开这屋子,找了个要送洪婆婆的借口。

    “呵呵呵,有劳王大官人!”洪婆婆自知自己的事情已经办完,也起身要走。

    王伦送洪婆婆出门,小灵官也跟了出来,房中只剩下苏秀秀和王杨氏两人。

    “秀秀,你家里还有什么人?”王杨氏看着苏秀秀打心里亲近,和苏秀秀拉起了家常。

    “回夫人,只有一位爷爷,只有我两个相依为命。”苏秀秀站立在旁,小心翼翼的回答。

    “呵呵!乖女,不要这么拘谨。”王杨氏对苏秀秀十分亲切,向她招手道:“来来,坐到我跟前来。”

    毕竟是当着长辈的面,还是头一次见面,苏秀秀心里紧张。听了王杨氏的话只是走到床边,不敢坐下。

    王杨氏知道苏秀秀的紧张和害羞,硬是拉着她坐下。“乖女,我这腿脚不便,以后劳你照顾我了。”

    “不敢!不敢!秀秀肯定用心照顾好夫人。”苏秀秀连连点头,表示会照顾好王杨氏。

    “我儿这几年都在苦读,过些日子还要考试,你就住在我家里。”王杨氏的话并没有给苏秀秀什么承诺,把她当成家养媳妇。

    王杨氏用两套不同的话,把王伦和苏秀秀套住。

    “都听夫人的。”考虑到王伦的现在情形,这些苏秀秀也能理解,况且养媳在这时也普遍。

    虽然不是立马拜堂成亲,但是能待在王伦身边,苏秀秀就已经很知足了。自从那日被王伦救下,苏秀秀不知不觉早已情义萌发。

    外边的王伦送洪婆婆出门,还不知道母亲与苏秀秀已经达成了共识。

    “小灵官,今日怎么没看见二郎。”今日王伦并没有看见王信到家里来,问了问小灵官。

    “不知道啊!也许在醉仙楼吧。”

    王伦和小灵官哪里知道,在郓城县的一座山岗上正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厮杀。

第三十四章二郎打虎() 
话说郓城县西溪村南边三十里,有座大山名叫枯松岗,方圆十几里因山上多松树而得名。这枯松岗上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向上,一位昂然大汉带着有十余个青壮手拿哨棒刀叉走在路上。

    这大汉今日不为别的,正是为了这枯松岗山的大虫而来。半年来着大虫也伤了好些人姓名,自家庄客上月也被害了一个,这次他正好为民除害。

    走了不下三四里路,但见树木森森,丛林中到处都是虫叫声阴森恐怖。两边多是高山,重重叠叠的枝丫间不见人影。大汉见前面山脚下立一木牌,上写着:“此处枯松岗,有白额大虫伤人利害,来往人等须要小心。”

    那汉子也是顶天立地的英雄,见了这木牌对手下庄客笑道:“一条大虫罢了,何须这样大惊小怪,难道天下无人了么?”

    手下的庄客被这汉子英雄气概感染,纷纷嚷嚷道今天为民除害。

    那汉子武艺高强,打大虫也不在话下,当下给自己的庄客们讲起打大虫的要领。“那大虫伤人只有三招,一扑,一掀,一剪,三般过去也就不足畏惧了。”

    “久入山林的人都会看风势,大虫每次行走时身子向后坐,尾巴在后边乱搅,就有风起。如果风起的怪,又有毛腥气,就疑有猛兽,遇着要小心。”

    众庄客只知道有虎行风之说,没想到是这个缘故。一行人越走越深入,神经也蹦的紧紧地。

    众人又走了一里多地,只听见前面一阵叫喊声。

    “大虫来了,大虫来了!快打,快打!”

    “那边,那边,小心!”

    “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