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大寨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浒大寨主- 第1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坐在左边男子最先站起来,冲着许贯中、王伦一礼,说道:“小人姓罗名威,是水鬼头目,绰号不死泥鳅。”他一双怪眼,两撇胡须,倒是应名。

    中间男子,年约三十上下,浑身腱子肉充满力气。“小人姓贺名长发,是力士头目,绰号没角牛。”

    右边的木匠头目,是个老汉,从来没见过官。战战兢兢道:“小人姓贾名椽,是匠师头目,人称贾木匠。”

    王伦笑道:“贾木匠算不得诨号。”

    那木匠窘迫,弯腰拜下说道:“小人真没有别的诨名!”

    帐中众人听了,哈哈一笑。

    “巨石在水中,所以咱们第一步是由罗威带人探得巨石的具体位置,第二步用绳索将其固定,设法将其脱出水面,最后移到船上,运往东京。”

    接下来,便是安排任务。

    这时罗威说道:“还请公子告知巨石的大概位置,小人即刻带人前往。”

    王伦点头,吩咐广惠说道:“广惠大师,你与罗威先行查勘巨石位置。”随后看向贺长发与贾椽,问道:“如何将巨石从水下打捞出来,两位可有良策?”

    贺长发思索片刻,说道:“公子可曾听过河中府捞铁牛?”

    王伦有些印象,示意贺长发说下去。“略有耳闻,但不知具体如何?”

    贺长发道:“有一年河中府大水,冲断了城外的一座浮桥,并连带固定浮桥的八只大铁牛一并冲到了河里。洪水退去,州府重修浮桥,可铁牛陷在河里。人们无计可施之时,一位法号怀丙的大师来到。”

    “大师寻来两只大船,用硬木将其并舷连接。而后在船舱中装满砂石。当水下的铁牛用绳索固定在两船之间的木架上之后,人们开始将船舱中的砂石铲到河中。砂石渐渐减少,船上慢慢上浮,绷紧的绳索缓缓将铁牛从泥沙中拽出。”

    这事,王伦记得后世看过这篇故事,当即觉得可行。

    这时坐着的许贯中沉思片刻,说出了一个疑问:“巨石相比于铁牛,更重更大。现有的船只恐怕不能胜任,而且如何将其装船,运往东京,同样不得不考虑。”

    众人沉默不语,半刻之后,王伦说道:“以我之见,可在巨石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放置四艘吃水极深的木舟。东西、南北相对的船只分别用木架固定。捆绑巨石的绳索之上固定铁环。先将绳索固定在东西方向船只上,用捞铁牛的方式将巨石拽离泥沙。”

    “当巨石上升到一定高度,再用硬木穿过下方的铁环,用同样的方式进一步拉升巨石的高度。当巨石接近水面时,我们再用一大木笼,将巨石装在木笼之中。倘若木笼制作得当,我们应当可以直接将其运往东京。”

    两个时辰之后,罗威成功确定花石纲的位置。王伦与许贯中一同乘船来到花石纲沉没之地,问道:“花石纲在水下几尺?”

    罗威对王伦很是敬服,恭敬答道:“水下三十七尺。”

    王伦思索片刻,对许贯中道:“花石纲体积巨大,想要将其成功打捞,必须以绳索环环相绕。否则一旦花石纲被拽出水底,在暗流冲刷之下,极有可能剧烈摆动。到时水上船只失去平衡,莫说继续打捞花石纲,恐怕自身都有倾覆的危险。”

    许贯中这次找来王伦,也是知道他足智多谋,能帮衬自己,于是问道:“言之有理!却不知如何来做?”

    王伦早有腹稿,张口说道:“铁索坚固有余,但自身重量太大,不宜选用。不若可七成麻三成丝,制成婴儿手臂粗细的绳索。绳索在水下分别固定花石纲东南西北四个位置。而后垂直而上,连结打捞的船只。垂直上升的绳索,每隔两尺以死扣固定一铁环。”

    王伦一番建议,众人依计而行。

    两日之后,专用绳索全部制作完毕,广惠和马灵带人打捞花石纲。

    罗威将水鬼分作三组,一组五人,其余两组四人。罗威将绳索系在自己腰上,而后一个跟头潜入水中。片刻之后,绳索不再坠落。另外四人沿系在罗威腰上的绳索依次潜入水中。在最后一人潜入水中之时,罗威恰好浮出水面。

    岸边王伦将其拉上岸,夸奖道:“真是好身手!”罗威瘫软在甲板上,喘着粗气说道:“三十七尺水深压力太大,挤得全身筋骨酸痛无比。再加上水下冰冷,气血运转不灵,三息时间已是极限。”

    等四条绳索全部固定完毕,只见四艘船舱硕大的木船缓缓驶来,其中两艘木船吃水极深,另外两艘吃水极浅。吃水深的两艘船停在一南一北的位置,吃水浅的两艘船停在一东一西的位置。

    水鬼将四根绳索递于两艘木船之后,快速离开。

    船上的力士将两根成人小腿粗细的硬木穿过绳索之上的铁环,绷紧后放在甲板专门的固定木架上。很快鼓声响起,力士们开始将装在船舱中的砂石,一袋一袋移入空船之中。

    王伦观察片刻发现,两艘船移走沙袋的节奏完全一致。

    两艘船随着载重的减少,吃水深度逐渐减少,穿过铁环的硬木吃力越来越大,甚至有些许弯曲。随着水面一圈巨大的波动,花石纲逐渐脱离水底泥沙,开始与船只一同上升。

    大概上升两尺之后,东西两艘船上的力士再次拿出两根几乎相同的硬木,穿过下方的铁环。鼓声停顿半刻,而后重新响起。这时东西船只中的沙袋重新被送回南北船只当中。

    随着东西船只的上浮与南北船的下沉,上方的绳索开始松弛,南北船只上的力士很快将穿过铁环的硬木抽出。当东西船只中的沙袋全部移入南北船只时,南北船只上的力士将硬木穿过更下方的铁环,重复先前的循环。

    一升一降,二十多个循环之后,花石纲冒出水面。贺长发挥动大旗,岸上待命的人手接到命令,将事先做好的巨大木笼放在船上,向花石纲的方向驶去。东面的船只侧向移动十丈,给装载木笼的木船让开空间。

    来到花石纲正东侧,木笼被绳索固定后放入水中。木笼两侧的外壁挂着十余个沙袋。当木笼正好到达花石纲下方时,力士用镰刀将木笼上固定沙袋的麻绳全部割断。没有了沙袋的重力,木笼迅速上浮,将整个花石纲装载。

    东西船只重新回到原来的位置,彼此之间以麻绳相连,而后在麻绳的牵引下来到木笼东西两面。力士们将四根硬木穿过木笼上,固定在东西船只甲板既定的位置。

    许贯中见了花石纲打捞上来,大喜过望,“哈哈,这便成了!”

    王伦与许贯中就近看了花石纲,不仅为这座花石纲的气势所慑服。烈阳高照,黄河水千里金黄。金光闪烁之上,两艘木舟承托起一座完全不属于黄河流域的奇石。奇石之上浑浊的河水不停滴落,更添玄妙。

    见王伦看得出神,许贯中道:“你若是喜欢,自可以去郓城看看,过几日南方还有花石纲运到。”

    随即许贯中下令,“杀鸡宰羊,犒劳诸位好汉。”酒肉管饱,钱粮不欠,众人一片欢呼。

第九十九章义气晁盖上() 
    郓城县往东南方向,有条小河蜿蜒流过,直穿十里外,有村曰东溪村。

    东溪村,郓城县人口最多的村子,也是郓城县威势最大的村子。如果你到东溪村问现在的英雄是谁?村人将无一例外,带着无比的崇拜及景仰之意指点道:“那自然是天王府的晁天王晁盖!”

    晁盖身为东溪村里正,薄有家财,山东、河北做私商的,多曾来投奔。

    午后,正是一天午饭后最慵倦的时间,东溪村头,这片占了整个村子几乎四分之一土地的府邸中,一位黑面汉子正在院子中打拳。

    这一位昂藏大汉,有七尺五六身材,头上束青纱方巾,外穿一件石褐色直裰,掩露内里白布衫,腰系一条杂绢丝绦,下着獐皮多耳皂靴。让人见了,就忍不住喝声彩:

    英雄妆貌,豪杰模样。身如苍松,拦云山崖直立;面似紫棠,映霞枝桠怒放。眼亮碧空星灿,眉乌白宣墨浓。盘头青丝,结作四方好髻;掩口黑髯,修成三柳美须。正大容颜描不就,威严形象画难成。

    这位豪杰非是旁人,正是山东绿林的话事人晁盖晁天王。

    一套拳打完,晁盖面上稍显细汗。晁盖凝神看着自己的一双手,这双手巨大得犹如一把蒲扇,筋肌虬结,十根手指就象十支铁枝一般,充满了力量,他享受这样的感觉。

    这的确不是双普通的手!

    晁盖曾用这双手创下了赫赫功业。当初邻村西溪村闹鬼,村人凿了一个青石宝塔镇在溪边,传言鬼就被赶到了东溪村。晁盖知道后,勃然大怒,居然单枪匹马跑到西溪村去,就只靠这双手,竟将重达一千五百斤的青石宝塔托了回来并在东溪边放下。

    西溪村民惧其神力,居然没有一个人敢过来抢夺。不过据说那鬼也被其威势所慑,吓得不知跑那里去,再不敢在这周围闹鬼了。

    自此周围村子得以安定,村民们自是对晁盖礼赞有加,一时间俨然已成为公认的一方霸主,“托塔天王”晃盖这一名号,也就是因此事而被叫响的。

    东溪村不远,王伦带着广惠、马灵驻马问路。

    “请问老丈,东溪村保正晁天王家在何处?”

    一个老汉指着村中第一家处的大宅院道:“保正的庄子,在那颗大槐树下。”

    王伦顺着老汉指的方向,看到一颗枝繁叶茂大树,怕不有一人怀抱粗细。再抬眼,便看到一处庄院,高门大墙,前后有三进,占地广大。

    “多谢老丈。”王伦对那老丈道谢一声,便去晁盖庄上。

    虽然与晁盖相识日久,但是王伦还从没到过晁盖庄上。梁山的首领,王伦对宋江是厌恶,而对晁盖则是敬佩。

    晁盖出场是在智取生辰纲之前,从刘唐的被抓开始。处理刘唐的事情时,晁盖表现的精明稳重,照顾全局。和官差打交道懂得世故和圆熟,做戏做的到位,演戏演得精彩,让人感觉没有他摆不平的事情。

    所以要取生辰纲这笔富贵,刘唐找他,公孙胜找他,干这样的事情,也非晁盖莫属。晁盖领导的智取生辰纲是一件艺术杰作,同时也给梁山泊最后成为一百零八将的梁山泊奠定了一个基础。

    后来,晁盖做了梁山寨主,晁盖改变了梁山泊在人们眼中的形象和地位。在此之前,每个好汉上山之前,都是零散的,即使落脚处也是各自占山为王。梁山是个好地方,可是因为在王伦的手里,并不是好汉向往的地方。自从晁盖夺了之后,梁山才开始成为好汉们真证向往和真正能够栖身的所在。

    而且,自从梁山到了晁盖的手里,这里便有了宗旨和原则,不仅仅只是简单地打家劫舍,随着人员日众,这里便有了自己的口号。晁盖夺取梁山之后,座次排定,安排家小,奖赏头目和喽罗。并作出了一系列的安排:整点仓廒,修理寨栅,打造军器,教练水军,准备迎敌官军,在一开始就把反抗朝廷当成了梁山聚义的宗旨,而且做好了长期的准备。

    在晁盖上山后的前几次行动中,主要是打劫客商,不能够忽略这几次打劫客商的的情节。在这个情节里,晁盖两次强调了一个原则:第一次说“只可善取金帛财物,切不可伤害客商性命。”第二次说“我等自今以后,不可伤害於人。”这是梁山很重要的一个原则,这也是把好汉和强盗区分开来的重要的一个标准。

    晁盖被众人尊为托塔天王,不是没有缘故的,仗义疏财是好汉,图财不害命,更是英雄。

    此外,晁盖作为江湖老大,为人重义。尤其是对宋江,江州劫法场之役,晁盖亲自带队,梁山泊头领几乎倾巢出动,远征江州,真是不惜血本;宋江上山后,回郓城迎取老父,晁盖先派戴宗下山打探,再亲自带六个头领来接应,闻听宋江有危险,便教戴宗上山传令,只留下吴用等几个头领守山,其余共三十余个头领,既包括花荣、秦明这样的军官,也包括萧让、金大坚这种其实并不以武技见长的书生型的好汉,都全部出动,再一次不惜血本来迎宋江,这份义气,真是无可挑剔。

    除此以外,这里要说的是,晁盖还有超出一般江湖义气的特有的温厚。

    有两个典型事例。

    一是救白胜。若拿后世武侠的标准,白胜做好汉,根本不合格,首先没听说白胜有什么超凡的武艺,只是一个“闲汉”、“赌客”,其次,公人从白胜家中搜出赃物,白胜吓得“面如土色”,被拿后,终于熬不过拷打,招认了曾伙同晁盖打劫,在义气上,不能说没有欠缺。

    但晁盖这个江湖老大并不计较,做了梁山寨主,却还惦着当初合伙做事的这个小角色:“白胜陷在济州大牢里,我们必须要去救他出来。”吴用也果然遵命设法救了白胜上山。

    与此恰成对照的是宋江对唐牛儿的态度。宋江怒杀阎婆惜,被阎婆骗到县里扭住,全靠卖糟腌的唐牛儿,拆开阎婆的手,宋江才得以逃脱。于是唐牛儿便替宋江顶了缸,被捉拿,被拷打,被刺配,此后却没听说仗义疏财、江湖人称颂不已的宋江设法解救唐牛儿,让这个为自己担了多少委屈的小人物,也上梁山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地享享福。

    也许是因唐牛儿只是个卖糟腌的,不够好汉级别,没有营救价值?还是因事关宋江杀惜这个有桃色背景的血案?血案的背后,有宋江被同僚带绿帽的丑闻,这样的事,在厌烦女色的众好汉眼里,尤为不体面,大家不提不想最好,没必要还特地救了唐牛儿上山,让他到山上多口,有损领袖形象。

    另一个能说明晁盖温厚的事例是,第二十回中火并了王伦,晁盖做了梁山寨主,又大败来征讨的官军后,众头领正饮宴庆贺时,忽有喽罗来报,有数十客商山下经过,于是三阮、刘唐下山去打劫,这时,晁盖特为叮嘱道:“只可善取金帛财物,且不可伤害客商性命。”打劫成功,小喽罗上山报喜,晁盖又问:“不曾杀人么?”喽罗回报不曾,晁盖便“大喜”,说道:“我等初到山寨,不可伤害于人。”虽说打劫客商,和后来梁山屡屡标榜的只杀贪官不劫客商并不一致,但晁盖对此再三动问,可见晁盖是真心不想伤害客商性命,难能可贵。

    晁盖在江湖上广有名声,这才有刘唐、公孙胜投奔。火并王伦后,晁盖更是长期担任水泊梁山大寨主之位。

    但名义上的山寨寨主、一把手,并不等于事实上的好汉领袖。实际上等到众好汉江州劫法场,将宋江迎上山后,大寨的权力中心便开始悄悄转移,山寨上贯彻的完全是宋江的权力意志。

第一百章义气晁盖下() 
    晁盖在江湖上广有名声,这才有刘唐、公孙胜投奔。火并王伦后,晁盖更是长期担任水泊梁山大寨主之位。

    但名义上的山寨寨主、一把手,并不等于事实上的好汉领袖。实际上等到众好汉江州劫法场,将宋江迎上山后,大寨的权力中心便开始悄悄转移,山寨上贯彻的完全是宋江的权力意志。

    温厚可以看作常人的美德,却是政治人物的短处。政治讲究的是脸厚心黑,必得如宋江那样为达目的不惜心狠手辣,如为拉秦明下水,将青州城外一村百姓尽数屠灭,方能成气候。

    更何况晁盖的为人,还有明显的几短,一是行事有些婆婆妈妈,不够果决,二是幼稚,再有就是粗心大意。

    第一点最典型的事例,是生辰纲事发,宋江担着血海也似的干系通风报信后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